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金領

小說博覽 第七十五章 外貿局副局長(上) 文 / 高月

    (昨晚寫到一點半鐘,老高<天下>現在是新書榜第三名,離第二名一步之遙,懇請大家投票給新書,把老高頂上去吧!)........

    王氏家族被端對舊豐縣而言,確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就像暴雨後的黎明,到處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伴隨著九十年代的到來,舊豐縣被壓抑的**彷彿一夜間都迸發出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是跟隨潮流的年輕人,腰上別著沃克曼,戴著耳塞的學生,拿著大哥大,捏著嗓子說廣東腔的商人,中山路上開了一家裝修時尚的溫州髮廊,玉龍街頭出現了舊豐縣的第一家西餐廳,

    楊恆離開舊豐縣才一個多月,他彷彿已經不認識了……|com|

    不過舊豐縣的官場卻是另一種氣氛,人心惶惶,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明天而擔憂,省市紀檢監察組已經走了,但舊豐縣紀委的風暴才剛剛刮起,這是針對中層幹部的一次清理整頓,是李國齡對市委對省委的交代,也是李國齡改革衝鋒號的吹響,經濟發展首先是要整頓吏治,在市委書記趙斌的堅決支持下,李國齡一反書生形象,用鐵腕手段在舊豐縣官場上掀起了一片淒風慘雨。

    削減冗員,合併科室,提拔年輕有為的幹部,鄉鎮一級的統戰、僑務、涉台、外事等不必要的部門統統裁掉,短短半個月之內,舊豐縣四大班子、黨群戰線、政府口及政法部門的各級領導和副職用合併兼職的方式從284人減少到了162人,這是舊豐縣建國三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吏治大整頓。

    楊恆被提拔為外經貿局的第一副局長,同時兼舊豐進出口公司籌備組組長,可以說這是舊豐縣第一記錄,一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居然成為了局級幹部,但李國齡現在的權勢如日中天,沒人敢說什麼,誰不知道楊恆是李國齡的心腹。

    外貿局的局長由主管財稅經貿的副縣長周明兼任,他從計委主任被提升後,同時還兼任著稅務局局長、計委主任、物價統計局局長和財貿主任等四個一把手的職務,他當然不可能一一過問,所以這些部門的實際業務都由第一副局長來主持,楊恆自然也就成了外經貿局的實際掌權者。

    白色的桑塔納在豐西公路上疾馳,楊恆心情愉快,一邊開車,一邊和吳渺聊天。

    吳渺是今天上午才趕到西楚市,他帶來了孟曉軍的最新計劃。

    「孟總原計劃過完年後就趕來,但公司有事耽誤了,可能要再過幾天才能成行,他讓我先過來著手籌備的事情,具體情況他已經和你們李書記溝通過了。」

    「你們鼎盛公司究竟有多大?」楊恆又問道。

    吳渺笑了笑道:「我們鼎盛公司84年就建立了,孟總原來是國家經貿委的一名處長,辭職後和幾個朋友創辦了鼎盛公司,剛開始每年的進出口額不過百萬美元,88年時已經突破一億美元,不過去年下半年遇到低潮,跌到七千萬美元,所以我們孟總開始尋找新的渠道,加大農產品的出口就是其中之一,孟總非常看重和舊豐縣的合作。」

    「那成立合資公司,鼎盛公司準備出資多少?」

    吳渺知道楊恆將是未來合資公司的總經理,有些事情倒沒有必要瞞他,「這具體要看和你們縣談的情況才能定,但我個人估計,不會低於五百萬元。」

    「區區五百萬元就想控制我們舊豐縣的農產品資源,你們孟總的如意算盤打得很精啊!」

    吳渺笑了,「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你們也要從長遠考慮才行啊!」

    楊恆淡淡一笑,沒有說話,他心裡其實很明白,這五百萬元恐怕也是孟曉軍看在自己的面上才投下,他就算一分錢不投,舊豐縣一樣歡迎他來,他帶來的是商機,是一條農民致富的大道。

    ......

    汽車來到了舊豐縣,楊恆安排吳渺在舊豐賓館住下,他則直接去見李國齡,按理,楊恆作為外貿局副局長,他的上司應該是副縣長周明,但即將成立的外貿公司由李國齡直管,所以楊恆實際上是受雙重領導。

    李國齡和一個月前相比黑瘦了很多,但他精神矍鑠,渾身彷彿有使不完的精力,這也難怪,他來舊豐縣任縣委書記一年半了,卻一直被王森這個地頭蛇壓制,令他抑鬱了一年半,現在絆腳石沒有了,一條陽光大道鋪在他面前,他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干了。

    經過近半個月的思考,李國齡決定採用楊恆的思路,走生薑出口和農產品深加工相結合的道路,放棄最初完全出口的想法,開發生薑系列產品,逐漸把舊豐縣建成全國的農業發展示範縣。

    「李書記,小楊來了。」

    李國齡的新任秘書趙晉小聲地提醒他,經歷一場調查風暴後,人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書記和縣長的秘書和他們的領導命運迥異,書記秘書韓方調到農機局做了一名副科長,而縣長秘書方筠麗卻成了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趙晉是前年從淮海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分到縣委宣傳部工作,舊豐縣本地人,父母在鄉下務農,他或許沒有韓方那樣才華橫溢,寫不出能在中央大報發表的文章,但他最大的特點是謙虛低調、做事穩重,走到哪裡都沒有書記秘書的架子,前幾天陪李國齡去玉龍鄉視察,正好遇到一輛老鄉的騾車陷進泥潭裡,他二話不同,跳進泥潭裡幫忙頂車,和前任秘書韓方截然不同,就是這一點讓李國齡十分滿意。

    聽說楊恆來了,李國齡呵呵笑道:「快請他進來。」

    趙晉連忙把楊恆請了進來,楊恆進來便畢恭畢敬地打招呼道:「李書記。」

    「我算著你也該回來了,來!快請坐下。」

    李國齡熱情地把楊恆按坐下,笑道:「黨校沒有學習完,有沒有什麼意見啊?」

    「舊豐縣發生這麼大的事情,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學習上,都盼著回來呢!」

    李國齡點點頭又道:「我和市委黨校的錢校長也溝通過了,今年下半年,市委黨校再單獨給我們舊豐縣開一個中層幹部學習班,到時候我再送你去。」

    「謝謝李書記,我想先談一談外貿工作。」

    「這件事我也正要找你,昨天我和孟總通了電話,已經初步達成了成立合資公司的意向,我們舊豐縣占51%的股份,北京鼎盛公司占49%的股份,生薑的推廣種植由我們負責,場地也由我們負責,他們負責銷售渠道和出口,在資金方面,雙方各出五百萬元,你作為我們舊豐縣的代表出任總經理,副總經理由他們指派,同時你依然兼任外貿局副局長。」

    「謝謝李書記的信任,但中央三令五聲政府不得經商辦企業,這是不是和中央精神不符?」

    「這個問題我已經請示過趙書記了,趙書記也請示了省裡,省裡的意思是只要謀利為民就沒有問題,尤其省委顧書記很支持我們想法,希望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舊豐縣建成全國的農業發展示範縣。」

    說到這裡,李國齡拍了拍楊恆的肩膀,鼓勵他道:「小楊,我知道你雖然年輕,但你很有才能,也能獨擋一面,你儘管放手去幹,我會在後面支持你。」

    楊恆想了一下便道:「李書記,我覺得關鍵是人,這次我是和鼎盛公司的人一起來的,他告訴我,鼎盛公司會派七名業務骨幹參與將來的合資公司,如果我們不選派相應的得力幹部對應,恐怕最後公司就要被他們控制住了,而且我覺得還可以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培養一批我們舊豐縣自己的經營管理人才出來。」

    「你說得很有道理,這件事其實我也考慮過,本來我打算從舊豐縣的機關幹部中公開招聘,但反應並不是很積極,我看主要還是觀念問題。」

    「李書記,不如這樣,我們擴大招聘面,不要局限於機關幹部,讓社會上的有志青年也有機會參與競爭,這樣能選拔出更多的人材。」

    李國齡沉思了片刻,終於答應了,「好吧!這件事就由你全權負責,我對你的要求只有六個字:公平、公正、公開,你回去寫一份報告給我,可行就開始實施。」..........

    (一般而言,現在的政府官員不會同時在企業兼職了,但在90時代初政企關係不明晰時卻有這種可能,老高有個高中同學的父親,在90年代初時既是縣啤酒廠廠長,又是縣輕工業局副局長。)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