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四卷 第十八章 復仇烈火(下) 文 / 沈清平

    小鬼子以為崇明島是個近千平方公里大島,只要嚴格實行燈火管控,「支那空軍」就不可能那麼精準地找到轟炸目標。

    卻忘了兩岸皆是中國人、中國部隊,言語、觀點、心態不合會吵架甚至群毆打鬥,有利於打擊殺進家裡來的小鬼子,按要求點燃篝火還不是樂顛顛照做,等著看小鬼子遭殃、橫死?

    江北沿岸是有顧長官親信組成那什麼協調隊的一幫吃人飯不說人話、干人事的雜碎,但多半還是滿腔熱血一心一意抗敵御辱的好兒郎。

    十八軍派出的聯絡官朱參謀依計劃秘密部署,自崇明島西北端沿江兩岸,到開闊長江口入海一端,按要求排列的篝火天黑後立即點燃,給夜襲航空編隊定位、指向。

    小鬼子以為仍是怯弱、卑賤的「支那人」點燃防止日軍夜襲的江防篝火沒有多留意,其實就算留意,也無法模擬複製,更別想添堵。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高志航、劉粹剛的共同信條,各自駕駛長機最先起飛,一路上又飛在編隊最前邊。

    遠遠望見長江口兩列特殊規則篝火,中間一處狹長地帶卻漆黑一片,知道空襲區域快到了,概略著取中線飛行,並通過機載電台進行發動前確認聯絡。

    有了崇明島區域長江兩邊的篝火參照,機群拉開距離,形成大致兩列並排飛行,準確地飛臨西北端上空,高志航、劉粹剛所駕駛的兩架飛機率先投彈。

    他們機上所載的並非什麼航彈之類,而是四噸多混裝汽油與特製摔炮的酒瓶子。

    投彈手打開彈倉之後,經過改制的艙口會像農村常用的手搖風扇斗子續谷粒那樣,將艙內排列整齊的特製美酒,較為均勻地分發給下邊的鬼子品嚐。

    帶著駭人的呼嘯聲,這些酒瓶子紛紛砸落在地,爆響的同時有的點燃地面可燃物一引起大火,有的則摔碎在沙土上只能就著本身攜帶的汽油燃起小火堆。

    燒著、炸中小鬼子的可能不多,但什麼燈火管控,是完全失效了。

    以接近三百公里時速,不規整的燈火地帶,自崇明島西北端到東南端,用個二十分鐘可以一直亮到淺灘上游弋的小船、小艇上去。

    有了帶隊長機灑下這些標記,後邊的機組無需一再校正飛行方向,得以專心地按照飛行順序,釋放各自拖帶的一架滑翔機。

    這些滑翔機自身沒有動力裝置,全靠八架tb-3的拖拽才從南京飛抵此處,失去拖拽不至於立即一頭栽落墜地,但滑翔高度越來越低是難免的事。

    在滑落地面起火爆炸之前,它們都像農藥噴灑機一樣,灑下大量混合油料,引起燎原大火,只不過火勢並不太兇猛。

    這時的崇明島自西北端約莫二十公里處開始到東南端淺灘海面,已是一條處於暗夜中的明亮燈火帶。

    小鬼子自清末開始欺師滅祖開始,就一直壓著「支那人」肆意欺辱,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虐待啊?

    實在是憋不住勁了,無視不許還擊命令,紛紛從還沒有中招的各類工事中跳出來,或是依托工事展開猛烈的自發對空射擊,完全不知道這是沒事找死!

    雷達普及、熱源追蹤等智能導彈出現以前,地面夜間防空哪怕是對空探照燈、專用儀器齊全也非易事。

    第一次承德之役中,吳毅擁有後世積累,又奪得大量老式防空小炮,還不是大白天依然採用誘擊方式?

    可以說,崇明島上這些小櫃子,就是不如老鬼子松井石根,跟國民政府軍情況掉了個個!

    原計劃就用於這邊的十架,兩架長機載的除了酒瓶彈,還保留了六挺航空機槍,就是用以對敵掃射。

    飛掠近海淺灘之後,立即來個對開大轉彎,壓低機頭對地面任何目標極速掃射。

    自以為神勇無敵的小鬼子,算是嘗到「支那軍」回馬槍的厲害,記起不該擅自對空射擊一面暴露位置的命令,紛紛縮回還算堅固、可靠的各式工事裡頭去躲避。

    只是為時晚矣!

    空中夜襲編隊第一波的其餘八架,所帶的都是高壓液化氣鋼瓶捆紮高爆鋼筒,比之前用於哈爾濱鬼子細菌城的先進多了。

    甩開拖帶的滑翔機後,立即來個航空機槍猛烈掃射,特殊航彈循點投擲……

    這些集束炸彈般的特製航彈,每架機載四十顆,每顆單重100公斤,中心位置高壓液化鋼瓶連帶混合填充物重達五十公斤,周圍一圈十根高爆鋼筒單根重五公斤。

    落地後觸發引信首先引爆中心鋼瓶,既以破皮、衝擊波殺敵,也以火山爆發般的熾熱火焰灼燒附近一切,又以四散飛迸的高爆鋼筒擴大爆炸範圍。

    經過實戰磨礪,這些飛行員們不用誰強調不許重複投彈,拉開足夠大的距離,後機接著前機靈活彌地補著彈空白區,盡量做到均勻散佈炸點,確保最為有效地殺傷小鬼子。

    鬼子構築工事的水平還算不錯,在不斷騰起的烈焰中,許多堅固掩體、洞庫內的人員、彈藥、裝備、材料,損傷還不算太大。

    就是那些暴露蹤跡的鬼子死得忒慘,不是被機槍彈追著打,就是被特殊航彈熾熱滾雲般吞噬灼燒,要麼被引爆、引燃的儲備彈藥、燃油類加倍肆虐。

    躲在工事、溝渠內僥倖「圍觀」的小鬼子,聽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嚎聲,不少都尿濕褲子直打哆嗦,不過很快又大部分得到超度、解脫!

    圖波列夫同志設計的tb-3,最大載彈量約為4000公斤。

    吳毅下令以減少機組成員、燃油、艙內不影響飛行部件為代價,使得夜襲航空編隊中的後續十架,各帶上二十枚總重達5000公斤的另類特製炸彈。

    這種炸彈看著很奇特,外觀像極了卡通型不倒翁,還是帶了頂紅色瓜皮大帽子的那種,每顆重250公斤,被稱作「頓地彈」、暱稱就是不倒翁。

    由於產量不高,每個專職機組只試驗性地在一千米高度,反覆投擲枚模擬彈。

    雖說模擬彈,重量、規格、結構都與真彈一致。

    飛臨投彈區域後,打開彈倉,投彈手根據需要間隔摁下電鈕,艙內二十枚彈便會按順序一個一個地脫離卡勾落下並展開一朵降落傘,以不太快的速度砸向地面,像是一群傘兵空降。

    不過降落傘在打開瞬間,傘繩已經在拉力作用下,處於「不倒翁」頂部一處注有化學藥品位置的腐蝕腔中,數秒鐘之後降落傘就脫落燃燒,失去減速作用。

    成為自由落體落地時,「不倒翁」會重重砸地頓出一個坑來,有些散架的樣子變成一枚粗壯怪異的大圖釘模樣。

    只是,釘柱部位沒有尖頭,而是一顆蘑菇狀肥厚大圓碟,也正是「不倒翁」的頭部。

    釘帽處,也就是不倒翁的底座,蓮花瓣般呈放射狀排列十根炮彈形圓柱體,正是這十個圓柱體圍成不倒翁軀體外層。

    「頓地彈」的構造與原理,吳毅不允許廣而告之,即便是機組成員也不例外。

    不過,多次投過模擬彈之後,選擇一處戈壁灘,進行過每個機組僅一顆的實彈投擲。

    落地後,十根炮彈狀圓柱果真是炮彈,首先向四周發射,飛出近百米距離才落地爆炸並燃起無數個小火點。

    跟著釘柱處蘑菇頭騰空而起,接近三十米高度凌空爆炸,飛濺散落無數帶火焰的碎片。

    差不多五分鐘後,笨重的「不倒翁」底座才突然發火,炸出一個將近三十米直徑、四米深的大坑,周圍百餘米也是火焰閃爍。

    不論是機組人員,還是圍觀的小分隊,甚至是親手製作的技術人員都看得目瞪口呆,多半是嚇的。

    試想一下,要是這麼個傢伙落在自己身畔,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正因為如此,吳毅在看到小鬼子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及周圍工事帶也有意亮起燈火,有了防空戒備,臨時決定:此彈不宜此處使用,那就改道一馬平川的崇明島上去轟鬼子,加強另外一場復仇烈火!

    如此一來,跑到崇明島上的小鬼子,真的跟他們事先覺悟的那樣,多半被空投加地面殉爆彈藥、油料火葬肥地,少量呆呆傻傻在遊蕩淒厲哀嚎。

    吳淞口、浦東沿岸,第十八軍六十七師師長黃維,已經通過朱參謀攜帶的電台獲悉,鬼子在上海市區的司令部拿下,各部正與區塊分割的頑抗小鬼子奮戰。

    不甘示弱地在空中編隊發出可以登島進攻的信號後,立即下令僅裝備些小船、小艇的敢死隊拚命划船衝向對岸。

    「朱參謀!吳旅長果真要求,我師派出二千敢死隊配合,還要求有更大數量的後續部隊?」黃維登陸後,立即帶著敢死隊來回穿插攻擊,發現死鬼子遠比活鬼子多得多,抵抗有些太不像樣,覺得有些被戲耍的感覺。

    「呃!吳旅長說,他也覺得意外,只不過他正率部在跟小鬼子鏖戰,沒空解釋……」朱參謀不是沒有作戰經驗的奶油,跟著上島沖沖一陣就發現問題,並呼號廖澤厚電台密電交流情況,說著遞過電文證實自己沒搞錯。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