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四卷 第五章 恐慌 文 / 沈清平

    上海十里洋場遭受細菌彈襲擊的消息,隨著電波迅速擴散到世界各地。

    有猜測認為,這是日軍所為,至少是其飛機迷航誤投所致,目的是報復各國遲遲不肯就「滿洲國遭受侵略事件」做出表態,理由是中國不具備細菌武器研究能力。

    有評論則提醒人們不要忘了襲擊哈爾濱日軍重要軍事目標的「肇事者」,更不要忘了是誰在古北口大肆使用毒氣彈,將矛頭尖銳地指向八路軍特別勤務旅,雖未指名道姓地譴責吳毅,但認為正是這個「有前科」的惡魔,又在干繳獲即用的惡劣勾當。

    甚至有些一貫標榜「中立」的媒體言之鑿鑿聲稱,有過硬的證據證明,特勤旅、尤其吳毅就是此次細菌彈襲擊的黑手,撰文細數特勤旅拿到「細菌樣品」前後,平津兩市乃至全國各大城市「失蹤」的醫生、生化物理學教師,認為正是以此為基礎具備細菌污物投放條件。

    比起媒體口水戰紛亂迷局,「遭災」的上海市民、租界居民,當然還有屯駐於此的日軍更加混亂。

    兩架不明身份飛機「轟炸」的當夜,幾十個分別標有傷寒、鼠疫、炭疽、霍亂字樣的完整小瓶子連帶包裹物,被以最快速度送往租界各個醫院,立即由具備傳染疾病研究能力的各國醫療人員進行化驗、鑒別,結果令人吃驚。

    這些經過層層包裹,配用粗製小型降落傘才得以不碎的瓶子內,果真裝著致命病菌!

    面積不大的上海市區、郊區,立即如同隨時能夠吞噬生命的巨大泥沼,居住此間的人們頓時陷入巨大的恐慌當中。

    許多人哪怕是打個哈欠、身上哪兒癢癢、胳膊腿有點不靈便、腦袋瓜有點暈乎乎,都自以為已經感染病菌命不久矣!

    誰要是身體裸露部位不幸痱子長成片,或是蚊蟲叮咬多撓幾下顯露青紫塊,都有可能被人來個遠遠躲開,跟著被穿了防護服的人員捆上送隔離地帶。

    大街小巷、房前屋後,陣地壕溝、碉堡掩體,全是刺鼻的消毒水氣息。

    就連一貫善於遮掩消息的鬼子,這回也無法欺蒙他們的士兵。

    因為那些指頭粗細的完整小瓶子,有不少就是各處鬼子兵在陣地上查獲上繳,有幾個鬼子覺這得不可能是真的,無視重重包裹物上的警告文字、骷髏圖案,私自打開瓶蓋嗅嗅以證實「神勇武士道」能治百病,結果成了第一批肺炭疽感染源,撂倒上百個小鬼子才被發現、隔離。

    不得已也學國民政府軍措施,嚴令各處陣地守軍不得輕易有人員往來,要求做好進行長期各自為戰準備。

    知識就是力量,那是指通常情況。

    深知細菌武器危害的各國洋人,挺有知識的「上等華人」,耳濡目染之下頗有見識的租界百姓恐慌起來,比「鄉巴佬」們更甚!

    不幸被小鬼子投放了細菌彈的幾十個村落、鄉鎮,染病的鄉親死狀駭人、病情恐怖,好歹各處駐軍進行一些簡單處理,相應採取隔離措施之後,大部分驚恐卻安守故土尋些偏方藥草以期預防,只有小部分開始逃亡。

    上海地界三面環水,西面又是交戰雙方槍來炮往的陣地,且早聽說日本人投了細菌彈,逃無可逃之下,嚇死不少「文化人」,嚇瘋的更不在少數,憂懼而死、跳海、跳江、上吊、服毒而死的也還在陸續發生著。

    部分洋人所謂慈善一面確實有,是不是拉貝爾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自發組織起來,不時阻止大部分洋人、大批日軍驅趕租界「劣等華人」的舉動。

    實在無能為力之下,不顧被傳染危險,給那些被驅逐到野地的流浪婦孺送去乾淨飲水、食物,並紮下帳篷日夜守護,以防止有武力的洋人、日軍「殺人消疫」。

    饒是如此,不少疑是病患還是被拿槍的洋人、日軍粗暴地殺害並焚屍,算是被吳毅的損招給牽累了。

    後世「文化人」人們,是不是會據此哭天喊地叫罵「赤匪惡毒」還不得而知。

    至少爭取到的時間,足以為二千餘確診被鬼子所投細菌彈禍害的軍民,及時打上提前出現的青黴素,為更多的受傷惡化軍民及時治療、注射疫苗。

    秘密鼓動那些具備醫療、生化物理知識同胞到熱南山區,確實是搞細菌研究,只不過是進行青黴素和各類疫苗制備。

    我國早在唐宋時期,就有裁縫、裱糊匠在勞作過程中發現,糨糊青綠色霉斑塗在傷口上癒合起來特別快,牛痘的發現更是遙遙領先。

    可惜咱們的所謂智識階層多半「文化人」,不屑在意如此「奇巧『淫』技」,對青黴素的應用也就停留於此,人家發明於1881年的減毒炭疽疫苗,咱們此時還不知為何物!

    吳毅覺得集中部分文化人補上缺憾,不是「文化人」替他們洋爹洋媽叫罵的「剽竊專利」層面,所以早就在未雨綢繆事項之中。

    特勤旅這次南下的五百餘人,大半是那些媒體所說的「失蹤者」,已能夠準確掌握劑量並視情況進行有效注射,無需吳毅一人「百事知萬事曉,事無鉅細親自動手」。

    馮玉祥將軍憑借還算有用的面子,帶著幾十個醫療隊分赴各個防區,在已接近崩潰的軍民將信將疑目光下,進行有作弊嫌疑的治療。

    己方軍民恐慌情緒,相信能夠在有效治療下慢慢恢復,而敵方兼其佔領區的恐慌,吳毅不會放過利用的機會。

    秘密聯繫負責上海防禦、圍攻地帶的陳次長,說明情況並要求得到全力配合。

    正常人與「文化人」的區別,就在於明理與無理鬧三分。

    陳次長獲悉消息,立即開始按照要求秘密部署。

    吳毅率特勤旅小分隊抵達一線圍攻陣地時,驚喜地發現自己沒有選錯國民黨陣營的搭檔,所有準備工作深合意圖。

    陳次長卻有些擔憂,或是惺惺相惜地勸阻:「吳老弟,愚兄所書,難道你沒看到?留下那些藥品、疫苗,趕緊回防熱南吧!東切一塊、西掄一刀,整個戰局已經完全不是老弟你當時提議的那樣了,這仗不好打、沒法打,解圍還得仰仗老弟多唱幾出圍魏救趙……」

    「呵,陳次長是指蔣委座強令戰機、艦艇,甚至是江陰等處要塞火炮撤出的事吧?離了張屠夫還吃帶毛豬?計劃不如變化,變化不如領導一句話,尤其是撞上蔣委座這樣五行不定的糟糕領導,咱還能沒有後招、看家手段?」吳毅卻沒事似地笑著打趣。

    「唉,吳老弟你、你終究還太年輕……豈止是這些啊!」陳次長苦笑著輕歎一口氣說,然後有些含混地問,「滬寧杭三地我方實際兵力,馮長官跟你了嗎?」

    「三十萬,對吧?」吳毅倒是一愣,以馮長官尷尬處境,很可能知道的是個假數字。

    「要按照委座軍令,三百萬都有!也就是按照縣、鄉、保區域抽丁,編成團營連……要是不按照這樣來,大概十三萬……」陳次長說得吞吞吐吐、繼續含糊,也許他也不知道確數,也許是羞於啟齒。

    「嘿,嘿……丫的個挺的!」吳毅聽著覺得頭皮發麻,心裡頭說不恐慌,那是騙人的!

    跟「歷史上」不同,這回鬼子來的可實打實是三十萬大軍,而不是前前後後投入二十餘萬的概稱。

    十九路軍在一二八抗戰中,是以五萬硬撼鬼子十萬,可那是局限在上海一隅的情況。

    現在卻是滬寧杭各處均可能接敵,隨處都是鬼子突破口選項!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