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三卷國共合作 第三十三章 密訪延安(下) 文 / 沈清平

    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說法,指的是黃河中上游兩岸平原、高原地區,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又習慣稱為前套、後套、西套。

    前套範圍大致為包頭、歸綏(呼和浩特)一帶,後套為烏拉山以西至巴彥淖爾之間平原,西套則是綏遠磴口至寧夏青銅峽之間地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既是前套地區。

    放在後世而言,前後套地區是富庶、發達的黃灌區,但此時是戰亂頻仍時期,八百里灌區不過十餘萬人口,生產力水平低下,無法提供太多物資供給抗日隊伍。

    若不是意外介入,幾年後傅作義部將效仿八路軍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在此進行屯墾以解決均需短缺。

    吳毅仗著「先知先覺」,又不是瞎嘰歪的「文化人」,當然不至於指望「外星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家地理條件、人力資源。

    冀東、熱南、關外帶著隊伍跟日偽鬥,沒忘密集建議中央做好各項屯墾建設準備工作。

    老輩並非「文化人」瞎囔囔那樣「不懂經濟」,密電往來並不太具體的粗略建議,卻觸發時代、歷史所局限的閥門。

    西安事變之際,中央紅軍主力一部,在伊克昭盟(毛烏素沙地)各族群眾掩護下,進駐五原一帶的後套平原。

    國共合作提前達成,促使意在鞏固綏北、察北控制區的傅將軍決定,效仿東北軍讓出延安一樣將五原城交與八路軍,雙方約定以烏拉山為界,也就是大致各以前後套平原為防區。

    這樣,外蒙庫倫(烏蘭巴托)經土謝圖汗南下至包頭、五原的東西兩條路線,兩部各擁有一條,極大地方便了八路軍接收蘇方之前允諾的非軍事援助機械、物資。

    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結合諸葛亮屯田五丈原的歷史事例,指示各地撤離的黨組織發乾部動群眾,加入到邊區抗日政府中來。

    二十多萬來自陝南、河南、山西,甚至是山東、安徽、江西等地的幹部群眾陸續抵達,立即與當地原有幹部群眾一起,全力投入到開渠、拓荒、春耕中。

    八路軍一一五、一二九兩個師三萬餘人,一面加緊軍事訓練準備隨時投入抗日戰爭,一面展開大規模築路工程溝通五原經毛烏素沙地至陝北靖邊。

    蘇方援助的二百餘台履帶拖拉機、卡車,不僅加快屯墾建設、築路工程進度,而且培養出大量能夠熟練駕馭、維修的人才。

    後半晌,外蒙方向飛來三架飛機,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正在黃河邊與蘇方援建人員一道勘察浮橋工地。

    抬頭看了看,扭頭沖一位參謀樂著道:「朱芳青,發報告訴主席,愣子同志過五原了。」

    「是!」年輕的參謀滿臉興奮地大聲應答,轉身衝向一旁通訊車,滴滴滴地發報。

    這邊只有他們兩個知道此事,邊上的幹部戰士,還有那些蘇方援建人員都不知道他們樂些什麼。

    延安特設的機要室接到電報,立即轉呈幾位首長。

    拿著「愣子同志過五原」的簡短電文,勸導其他同志莫急的毛主席,自己卻有些焦急地說:「大清早出發,快天黑了才過五原,這飛機速度也不快嘛!呵,是我們自己著急了。愣子同志說過,這飛機每小時只不過二三百公里,看來讓圖波切夫同志今後設計更快的飛機,確實很必要……」

    主席與首長們等待中焦急,吳毅卻將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饒有興致地趴在飛機舷窗口俯視大地,等望見延安寶塔不由得長舒一口氣。

    機上不僅有圖波切夫同志這個寶貝疙瘩與他的家人,同時還有機械化工與農牧方面的佼佼者,可以說是滿載希望。

    謹慎起見,前邊二千餘公里航程,全在外蒙空域飛行,免得經過國民政府軍各派系控制區,冤枉地挨上一通防空炮火或是截擊。

    儘管有斯大林同志的允諾,也通報了駐外蒙蘇軍,可沿途不是遭地面電台查問,就是不停地被緊急起飛的軍機攔截糾纏,沒完沒了地追問。

    要不是早已安排能夠熟練使用俄語的通訊人員進行應對,很可能就被來個迫降接受對方的檢查,什麼蘇軍顧問團可就露餡了。

    斯大林同志要是獲知圖波切夫等同志以及家眷在機上,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用腳趾頭想都知道!

    暮色中,飛機在地面燈火指引下著陸、滑跑,慢慢地停穩,由早已準備好的車輛牽引至一旁停機坪。

    吳毅拉開艙門一躍而下,整整著裝以隊列動作向停機坪一旁候著的人群跑去,標準地敬個徒手禮,聲音宏亮地報告:「主席同志,八路軍特別勤務旅旅長吳毅,奉命護送專家組及家屬回延安。不辱使命、勝利抵達,請主席、首長們指示!」

    「呵,指示什麼啊!累了吧?恩來啊,我們的愣子同志,學會繁文縟節嘍!」主席卻樂呵呵地伸手拉著吳毅,就像長輩接到回家的子侄。

    似乎有些不放心,又出難題地問:「愣子同志啊,看看他們都是哪幾個……」

    「朱總司令!周副主席……賀大姐、康大姐、鄧大姐……」這都是些誰啊,還能認不出?吳毅懷著敬仰的心情,藉著燈光準確地敬禮問好。

    「壯實了不少!喲,還長高了些……」周副主席伸手比劃一下,微笑中帶著父輩般的慈愛——真正的吳楞子可以說是他呵護成長的烈士遺孤!

    吳毅覺得,穿越後的那種孤獨感,完全在老輩們熱切的迎接中消散無形,陪著他們一一介紹圖波切夫等同志。

    這趟至關重要的行程是極其保密的,隆重而又簡短的歡迎儀式在延安波瀾不驚的夜色中完成,立即登車往早就準備好的專家組駐地去。

    駐地選址在距離中央領導駐地不很遠的一處幽靜山谷中,雖說也是陝北民居特色的窯洞,但裡頭特地按照俄羅斯人生活習慣佈置。

    不僅有單獨的灶間、浴室、書房、臥房,有麵包爐、西式餐具,還有從外蒙購進的幾十頭奶牛分別拴在各家院子中。

    會俄語的翻譯人員熱情地帶他們熟悉各自的新家,安撫他們有些驚慌的情緒,並告訴他們,還需要些什麼,組織上會盡量幫助解決。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