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三卷國共合作 第九章 痛打「和平軍」(下) 文 / 沈清平

    「蒲阪太君,過了這個山口,就讓隊伍歇歇?」

    「和平軍」第一軍軍長吳長濤騎在馬上,一臉媚笑地問身旁騎著高頭大馬的矬子。

    「不行、不行的,你的軍人的不像,他們的軍人的不像,開路快快的。」

    掛著少校銜的矬子,居然滿臉鄙夷地比劃著,要求加快行軍速度。

    說完還恨恨地扭頭揮鞭一甩,示意行軍隊列中的其餘矬子動手驅趕。

    「八嘎!哈庫!」

    有了他這個手勢,日語喝罵聲此起彼伏。

    「唉喲太君唉,打馬申橋出來,俺們就沒歇一口氣……」

    「就是啊,大哥、軍長,您都少將咧,咋謝謝還得蒲阪太君說了算呢?」

    「軍座,就歇一會,讓俺們抽上兩口啊。」

    ……

    矬子們拳打腳踢,行軍隊列中怨聲載道。

    「馬拉巴子!歇就地歇歇!」

    可能看到混街頭的老弟兄實在受不了,或許吳長濤覺得面子也掛不住。

    別過臉不看蒲阪少佐怒視,咬咬牙下令。

    自己在勤務兵的幫助下,甩開馬鐙坐到早已支到路邊的躺椅上。

    接過馬弁遞上的熱湯,滋溜溜地呷上幾口,眼角輕瞥跟著下馬歇息的蒲阪。

    似乎覺得自己的權威沒有受到損壞,放心許多!

    擺出混道上的架勢,向勤務兵呶呶嘴,意思是給蒲阪拿上幾塊鬆糕算獎賞。

    什麼叫沐猴而冠,相信以潘毓桂、湯爾和、王輯唐等國士名人的學識,是十分清楚的。

    所以,封官許願也好,花錢僱用也罷,弄來平津及鄰近地區的百餘會道門近半「聲援」,並派出數以萬計進攻薊北山區,卻未真當主力使喚。

    緊隨其後的「和平第一軍」,才是他們認為的殺手鑭。

    中國畢竟是兵法國度,但凡識文斷字者,難免涉獵兵書。

    早在鬼子分頭「清剿」熱南山區之際,作為友好人士的他們就進言,不能那般作戰。

    可惜他們當日本人是靠山,鬼子卻視他們是賤骨頭,甚至懷疑他們的「忠誠」有問題。

    當真失敗了,鬼子才想起這幫友好人士,給他們點財權、武備支持,讓想辦法解救興隆被圍的一木支隊。

    平谷小試身手,獲得「大捷」,吳長濤在重賞之下,比潘國士人等更加有信心。

    萬餘之眾的「和平第一軍」,並沒有盡數帶上。

    留下近半守在薊縣、武清等地盤上,免得別的軍趁機進駐。

    「他娘的,還差二三里地,這些狗東西都歇下咧!

    「可咋辦啊,旅長?」

    距離還遠,宋桂然也不怕自己的大嗓門暴露目標,窩在雪坑裡捂著電話把子「小聲」喊。

    「老宋,你們先甭急著開炮。

    「閻老西的笤帚正好用上一一用!

    「等他們朝你們方向去,再使勁轟死他們。」

    遇上過兵,有經驗的百姓,都是抄小道往偏僻山裡躲。

    腹黑與老李筒子一行,正是用這樣的辦法,繞到鬼子、二鬼子隊伍後頭。

    緊趕慢趕剛好抵達截尾埋伏地段,也發現這頭的敵人紛紛席地而坐不肯挪窩。

    「不上趟,就用趕,俺們旅長就是旅長!沒幾個有這麼陰的,嘿嘿!」

    大饕餮改不了揶揄挖苦的秉性,砸吧著嘴嘮叨著。

    一甩露著棉絮的破襖子,撥弄著手上的晉廠造湯姆森衝鋒鎗,做起衝擊準備。

    古訓都說財不露富,湯恩伯偏帶著先頭旅,在沽源顯擺閻老西送的1000支好槍。

    算是招惹強人,連帶一個旅的裝備、給養都給搶了!

    不過吳大盜還算有點道義,寫了條子說是國共合作第一批物資若干已收到,辛苦湯軍長親自押送,感謝蔣委座關懷、關愛云云。

    並保證用這批武器物資,給中華民國贏來百倍收益。

    閻老西軌道建得窄,這槍口子倒弄得大,彈盤容量也大。

    11.5毫米口徑,全長885毫米,4.87公斤的槍身,加上50發2.25公斤的彈盤。

    端在手上衝鋒掃射是有點重,效果卻好得很。

    「準備!開火!」

    隨著號令,三百名旅直屬隊戰士,猛然從藏身處端槍扣扳機。

    密集的金屬馬蜂,呼嘯著罩向處在隊尾的上千「和平軍」。

    中島成子招徠的這些貨色,幹慣土匪勾當,搞什麼單打獨鬥、逞兇鬥狠可能不錯。

    可在直屬隊猛烈火力打擊下,無論是坐臥行走,還是處於警戒狀態的,都鮮有倖免。

    六七千人的龐大隊伍沿著大車道逶迤擺開,當然不是南京大屠殺下關等挨搶的軍民。

    隊尾僥倖沒死的亡命徒、小鬼子,立即就地舉槍頑抗。

    可惜帶著步槍的百餘直屬隊成員,正等著拿他們來練手。

    經過初步實戰培訓,一些具備狙擊天賦條件的漸露頭角,全都配上狙擊步槍不切實。

    人手一桿經過挑選的三八大蓋配上特種彈,或是精心校對過的漢式步槍是必須的。

    興隆、朝陽,哪地跟鬼子形成對峙,就往哪兒派去練手。

    傷亡肯定有,剩下的也就基本越打越精。

    衝鋒鎗冷不丁掃射,鬼子二鬼子所剩本就不多。

    腹黑沒有急於親自動手,而是冷峻地觀察狙擊手苗子的表現。

    「戴防毒面具!」

    前邊的鬼子、二鬼子沒有動靜,說明果真朝炮團位置、機槍陣地突去。

    處於下風口,是該趕緊戴上防毒面具,免得老宋發炮爆窒息性毒氣彈跟著受罪。

    特勤旅、駐防軍還做不到一人一個,但凡出戰的帶上一個勉強還夠。

    「旅長,後邊的二鬼子跟上咧!」

    戴上防毒面具,大饕餮甕聲甕氣,話也簡短簡練不少。

    「你跟李木匠玩狙擊炮去,俺在這邊堵著!」

    人各有所長,宋桂然是行伍練就一身玩炮本領。

    二團炮營營長李木匠,卻是木匠活練就的目測本領,加上對迫擊炮拋物線彈道感悟,成為迫擊炮行家裡手。

    特勤旅的狙擊炮手,基本由李木匠配合老宋培訓。

    大饕餮跟上旅座之後,所謂怕聲響的毛病不治自愈,操弄迫擊炮的水準,不亞於老嫖炮打東洋娘們。

    「和平軍」試圖解救一木清直、奪回興隆志在必得,第一軍後邊跟著其餘什麼軍,情報早有說明。

    堵死第一軍,殺傷後續者,是戰略需要,還不到席捲冀東的實力與時機!

    「他娘的,都死絕啦?」

    卡在中間,聽著兩頭槍聲綿延、炮聲隆隆,卻沒有敵人突來,不由得懷疑起來。

    勞什子「和平軍」沒配齊防毒面具,跟著壓陣的幾百鬼子能沒有?

    「喂,旅長嗎?二鬼子跟小鬼子搶防毒面具,都死斷氣咧!

    「要不要俺們趁勝追擊,打到天津去?」

    電話裡頭,處在上風口的宋桂然,口齒清楚,聲若洪鐘地「振聾發聵」。

    「丫的,你當鬼子兩三個師團擺著,是吃素的啊?」

    腹黑一陣氣惱,老宋玩炮是好手,要真丟出去獨當一面那可要糟!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