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二卷長城內外 第六十六章 不一樣的學生團 文 / 沈清平

    一木清直少佐冒著風雪,站到一處高台上。

    試圖透過重重雪幕,看清興隆鎮外圍凶悍地堵截他「大日本皇軍」的,到底是中國哪支精銳部隊。

    原以為,率領二千餘人的一木支隊,開進興隆山區便如摧枯拉朽。

    不僅可以解興隆鎮之危,還可以以此為清剿基地,四處「討伐」躲進深山的「抗匪」。

    未曾想到,從馬蘭峪打到興隆鎮,如同闖鬼門關。

    付出三百餘死傷,才算擊潰阻擊的「抗匪」,抵達目的地解除赤木警備隊之危。

    跟困守興隆的警赤木少佐會面,居然被要求帶著隊伍、僑民、重要「友好人士」,立即突圍到天津去。

    若不是看在同為少佐的份上,一木清直當場就喝令他破腹『自殺』,以死向天皇謝罪了。

    通過電台與華北駐屯軍司令部聯繫,剝奪了赤木少佐的指揮權。

    警備隊五百餘「皇軍」,八百餘「滿洲國」兵,三百餘名「自衛團」,還有百餘武裝男僑民,都成了一木支隊成員。

    再加上後續跟進的兩個輜重中隊三百餘人,一木清直覺得自己兵多糧足,有恃無恐。

    不僅不滿足於駐屯軍司令部命令的那樣,加強興隆鎮外圍工事,固守收攏散亂的第六、第八師團攻擊部隊。

    而且想著出擊接應,順便多擄些中國百姓,既當苦力又充作人盾。

    畢竟興隆鎮讓「抗匪」這麼一折騰,只剩下些各處逃來的「友好人士」。

    將千餘「友好人士」集中,趕到各處防守要點連夜挖掘工事。

    天亮時分,派出四個日偽混合的臨時編製中隊,試探著向不同方向攻擊搜索。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哪個方向都有「抗匪」,五百多人撒出去,居然只逃回不到二百人,還大部分帶傷!

    仔細訊問這些逃回來的殘兵敗將,希望得出點有用信息。

    竟然都說人影子沒瞧見,走著、走著聽到幾聲爆炸聲死傷不少。

    活著的奮力衝鋒還擊,又是輪番挨炸,就成這樣了。

    一木清直這小鬼子,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不錯,卻十分狡詐。

    沒有遷怒於這些驚弓之鳥般的殘兵,而是另選了百來個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兵。

    讓他們五人一組,帶上輕機槍、擲彈筒,披上白床單。

    選擇雪花疏疏落落飄起時機,由熟悉地形的「友好人士」帶路,分作二十多組快速出動。

    拉開一定距離,不走大小通道,專揀那些可能被「抗匪」用來藏身的地方摸去。

    順著他們的足跡,各有一個日偽混編小隊,遠遠地墜著。

    如此這般,一個組遭襲,就會有多個組接應,還能得到後續小隊支援。

    可是,這次更慘!

    幾個小組相互打著手勢,謹慎地搜索前進。

    一個鬼子小心地扒開雪地上矗立著的禿樹幹、荊棘,突然引起一聲爆炸。

    他自己飛上半空,邊上的鬼子漢奸跟著也遭殃。

    其餘鬼子、漢奸趕忙四散戒備,卻引起連環爆炸。

    除了與小樹、荊棘相連的觸碰雷,更多踩踏雷在等著他們!

    之所以選承德方向為算計目標,就是此時的日偽大肆修築公路、鐵路,掠奪性開掘礦產,有的是亟需的炸藥、鋼鐵。

    鬼子能用來修公路、鐵路,能用來掠奪礦產資源,能用來屠殺中**民。

    特勤旅也能用來製造各式各樣的土火箭、地雷,要鬼子的小命!

    教導團除了武器配備整齊,門類齊全的地雷一樣充足。

    沒有打算衝鋒陷陣,也不被允許追擊敵人,所以環興隆鎮鬼子防線全以各類地雷填充。

    冰天雪地之中,不怕傷了自己人,更不怕會留下後患。

    春暖花開時,把地面上殘留的處理掉就成了!

    鬼子搜索組撞響地雷,除了幾個傷兵慘嚎打滾,其他的都趴在紅白顯眼的原位不動。

    後邊跟進的小隊立即展開,成戰鬥隊形快速圍攏過來,行進間猛烈開火。

    智能掃雷器般,使得稀疏敷設的各式地雷,幾乎被他們掃除乾淨。

    那些闖過雷區的,以為可以放膽衝鋒了。

    殊不知,這些地雷的作用,更像是警戒警報。

    堅守在冰雪深坑下的學生兵們聽到雷響,早就個個精神抖擻,或伸出槍口,或掀開炮衣。

    日偽在冰雪上踉蹌地衝擊著,卻立即遭到輕重機槍、步槍的密集回應。

    隨後是長著眼睛似的迫擊炮炮彈,一顆接著一顆砸落。

    顯然,射擊諸元是早就標定好,只等他們衝鋒到位。

    鬼子二鬼子知道上當了,當然是立即掉頭逃離。

    連那些在雪地上慘叫的傷員都沒來得及拖上,活著的就爭先恐後地原路潰退了。

    一木清直親自帶著大隊趕來,刀劈了幾個逃得快的,氣勢洶洶地炮火還擊。

    步兵緊跟著炮火延伸,向「抗匪」槍炮射擊方向,勇猛地叫喊著衝去。

    然而,朦朧混沌的地平線間,突然爆閃起一道道火牆。

    剛剛還頗有章法地衝鋒的日偽步兵,登時七零八落、死傷狼藉,驚恐萬狀地潰退。

    還沒等一木清直吆喝督戰隊準備執法,一頓機關炮炮彈駭人地橫掃過來。

    炮兵也好,督戰隊也罷,在這致命打擊下慌亂不堪。

    要不是跑得快,很可能被「抗匪」來個反衝擊,打到鎮子佈防圈了。

    果真像搜索隊說的,連對手的影子都沒瞧清,武運長久的「皇軍」,就成殘兵敗將了。

    「我恨支那該死的山!」

    百思不得其解,一木清直居然恨上中國的山!

    他覺得,再怎麼精銳的支那部隊,也不可能強到如此地步。

    歸根究底,都是崇山峻嶺惹的禍。

    這種想法還算有點道理,卻不是什麼真理!

    特勤旅教導團佯裝逃命之後,確實是倚仗祖國大山得以快速調整。

    但以不滿千數的兵力,圍困數倍於己的日偽,還要承受不時從深山逃出日偽的夾擊。

    憑借的不只是地利,而是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英勇氣概。

    百無一用是書生,那是指腦子短路了、心靈扭曲了,類同無腦嘴炮人士、漿果粉、茅坑文化人的殘次品。

    不管是就讀於平津兩地哪所學校,也不論出身貧富。

    敢於懷著滿腔熱血,衝破重重阻礙來參加特勤旅的書生們,沒有一個是孬種。

    因為組織上輸送這些學子之前,明說了:此去九死一生,有牽掛、有困難的留下,另有同樣光榮的任務,不急於趕著第一批死!

    尚未上陣,先言死,不難看出又是腹黑的怪脾氣在作祟。

    這樣其實很好啊,把那些浪漫的、投機的、跟風的,大半堵住了。

    一路上從平津過來,除了安全保障不錯,走得難、住得差、吃的基本玉米面糠餅子。

    受不了的就留在平谷、昌平等地,找時機帶回原地,安排些不太緊要的工作安撫自尊。

    於是真正到達特勤旅的,就算依舊有不少具備「卅二鴛鴦同命鳥,一對蝴蝶可憐蟲」水平,但絕無那些鳥蟲的病態心理!

    要是小鬼子一木清直知道,自己以為哪支精銳部隊的,不過是些前不久還在課堂上讀書的學生,會以為是在夢中。

    鬼子怎麼想、怎麼看無所謂,教導團學生兵自己信心十足就成了!

    打退小鬼子第一次大規模反撲,只動用了一個連兵力,外加機關炮遠距離火力支援。

    那地平線間冒起的火龍是定向雷,以馬口鐵皮、融鑄梯恩梯加排列規整的鋼珠子構成。

    幾十個學生兵窩在冰雪下的單兵坑內,面對上千蜂擁而至的日偽沒有怯陣。

    等敵人炮火過去後,便將定向雷向敵面蓋子打開,安放到迎敵方向的預留口前。

    放近到二三十米距離才一起摁下電閘引爆,效果自然是令日偽魂飛魄散。

    小鬼子潰退了,信心倍增的學生兵們沒有掉以輕心。

    有條不紊地預設好定向雷,又鑽出單兵坑布設地雷,隨時準備下一輪打擊。

    這些地雷的規制,可就差多了。

    既有木殼、陶瓷類,也有鐵皮罐、紙筒子。

    相對一致的是發火裝置,全都採用類似火柴的發火棒。

    不過不是被稱為安全火柴的無磷類,而是那種隨意在皮膚上劃拉一下都能著火的。

    火材梗(發火棒)的粗細、材質,根據需要決定,且塗上薄薄一層石蠟防潮。

    若非具備一定化學知識的學生兵,還真使喚不好這些傢伙!

    比起「歷史上」困守南苑拼冷兵器,學生團完全是兩個樣兒。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