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二卷長城內外 第五十章 清朝老炮新用途 文 / 沈清平

    1894年,清王朝紀年光緒二十年,咱們的祖傳天干地支紀年法則為甲午年。

    這一年,爆發了甲午戰爭,小鬼子借助這一戰,撈足了好處。

    也正是這一年,我國漢陽兵工廠,製造出多款克魯森式後裝架退山炮、野炮。

    之後金陵、江南製造局、滬廠、沈廠、大沽等處,相繼大批製作。

    這些後裝炮,比起前裝炮來說,先進了不老少。

    首先,有了完善的炮閂,使得裝彈簡便迅速。

    其次,改球彈為長彈並附有彈帶,發射時嵌入膛線賦予彈丸以旋轉運動,同時防止發射藥氣體溢出,能夠充分利用氣體推送力,使得彈道性能良好。

    再者,制炮材質業,已由青銅、鑄鐵,改為用鋼或錳鋼,提高了炮膛、炮管堪抗力。

    大有爭一口氣,加強武備扭轉被動挨打局面的意思。

    但是這一點兒技術改進,沒能改觀國運頹勢。

    四十年整了,小鬼子不僅依舊欺壓著咱們,甚至吞併中國的野心正熾烈。

    看看承德等地掃來的火炮中,有百餘門當年製作的「爭氣炮」,有一股子搶得一批古董文物的錯覺。

    在當年來說,用後裝炮更替前裝炮,意味著提高射術與射擊精度,屬於重大技術改進。

    可放在現在來比較,由於這些炮屬於架退炮,且使用黑色有煙發射藥。

    不僅發射時煙幕很大影響操作,炮身移位嚴重不經調整就無法繼續精確射擊。

    得等到煙幕消散、重新調整火炮之後,才能再次裝彈、瞄準射擊。

    即便是訓練有素的老練炮手,也僅能做到每分鐘兩三發的射速。

    而且這些口徑分別為37、53、57、75毫米的駁雜古董,射程還都很有限。

    實際測試中,較為有效、精確的射程,僅能達到二三公里。

    也就難怪相較鬼子來說缺乏重武器的湯玉麟部,都瞧不上眼。

    不是壓在軍火庫裡,成為被遺忘的庫底,就是充當湯部用以禮賓的「禮炮」。

    更有甚者,被轉手甩賣給一些實力大的富戶、綹子,用以看家護院或打家劫舍。

    據說湯氏家族效仿鬼子,平價賣炮、高價售彈,很是發了一筆橫財。

    湯大省長極其家人、部屬到底撈了多少,是無法追究的糊塗賬了。

    得益於他們將這批遺產當作走俏古董來買賣,保養還算不錯,每門近百的備彈量也算足。

    要是用來跟小鬼子玩勞什子「槍對槍、炮對炮的堂堂之陣」,這些古董當然就是**系列哀歎的裝備不如人。

    拖著傻大笨粗的傢伙上陣,剛剛轟隆隆一聲。

    連敵人的前沿都沒挨著,反倒冒出滾滾黑煙暴露目標。

    讓射程高出數倍、十餘倍的鬼子火炮壓著,天上飛機方便地炸著。

    撈不著好還老是找打、挨打,確實不如不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老湯變賣了淘換些相對新式的野炮、山炮、高射炮,還是做對了的。

    只是戰略戰術不對頭,帶兵、練兵、用兵之道走歪,武器裝備好壞所起的作用區別不大。

    現在,這些清朝的老炮,到了特勤旅守備團手上,悉數被派上新用途。

    鎮守在各處山頭上,轟轟烈烈地大發神威,敲打著膽敢入侵我國土的日寇。

    承德地區受限於多山地形,交通不便,能夠用作大規模隊伍的進軍通道實在不多。

    當年鬼子侵略熱河,老湯攜家沿著(北)平承(德)古御道跑路,被阻擋於古北口之外,說是國民政府嚴令緝拿他這個敗軍之將。

    迫不得已,跑路隊伍只好改道灤平縣城,轉而逃往多倫。

    鬼子為發動侵華戰爭,可說是做足了準備的。

    有狼嘯的前車之鑒,又有大量「失竊」火炮的事實在先。

    當然不會傻乎乎地沿著各條主要通道擺開,由著特勤旅佔據山谷兩旁有利地形可著勁地揍他們。

    無論是承德、灤平方向,還是葫蘆島所在的遼西走廊方向,甚至是天津駐屯軍負責的長城沿線方向。

    均只作試探性進攻,便在各處要道口設重兵對峙。

    轉而以大隊、中隊甚至是小隊規模,配屬一定數量的偽軍、漢奸,多路分散突擊。

    可以說,拿下古北口之後,特勤旅保證古大道暢通,允許鬼子不帶武器的商人行商的利誘,並沒有起到作用。

    戰略陰謀被識破了,腹黑也沒在意。

    反正鬼子使出什麼樣的招數,都在事先設下的圈套中。

    吊裝到各處山頭上的清代古董炮,就是其中之一。

    設置在山嶺上的炮陣地,並非簡單地吊裝到清理出來的平台了事。

    而是在射擊平台後邊開掘出坑道,以鐵軌、木軌與多個發射平台相連通。

    發射之後,藉著架退炮的移位之勢,快速回到坑道內。

    順著鐵軌或是木軌,迅速轉移到另一個發射平台,繼續裝填、瞄準、射擊。

    根據地勢,一座山嶺上的火炮或獨門,或兩門及以上,卻都弄出炮群的效果。

    配合各區域人數不等的守備團戰士,往往造成日偽誤以為處處均是特勤旅主力陣地。

    又是下死勁搬運直瞄火炮,又是呼喊遠程炮火、空中轟炸。

    破甲彈、燒夷彈、毒氣彈,更是交替摻雜著使用。

    卻由於山上炮陣地的快速轉移、坑道覆蓋、角度刁鑽,山嶺各處戰士又各有堅固的藏身處所。

    而防護知識、裝備又得到很好的落實,加上各處其實人數不多。

    所以日偽窮盡手段,收效卻是微乎其微。

    反倒屢屢讓依賴道路機動的高炮團給逮住機會,貓在山溝裡頭藉著巧妙偽裝。

    趁著敵機低空盤旋,或是俯衝轟炸的絕好時機,來個開火必有收穫。

    整得小鬼子的陸軍航空兵戰隊指揮一致認為,地面清剿「抗匪」的各部。

    就算沒有通敵嫌疑,也有被敵的可能。

    忍無可忍之下,聯名向關東軍、華北駐屯軍報告,要求在沒有確認「抗匪」大部隊之前,不要輕易下令飛機出戰。

    以免寶貴的帝國尖端兵器,靡費在些許不值錢的小目標上。

    花了大代價攻下幾處,想要看個仔細,到底是什麼樣的對手,如此難纏。

    早有準備的守備團戰士,卻躲在遠處,用勁摁下起爆器。

    引爆坑道內早已預埋的z藥,讓這些小鬼子成為已經完成現階段使命、被推入深坑的老炮殉葬品。

    輪番打擊之下,終於清醒過來的鬼子日偽,不願再跟設置在山嶺上的老炮較勁。

    每遇到炮擊,立即轉道它處。

    仗著精細作戰地圖,熟悉地形的漢奸帶路,藉著風雪掩護,專撲各處村落去。

    試圖切斷百姓與特勤旅的聯繫,斷絕困守高地的各部給養,甚至又打起驅使百姓擋槍子、炮彈的如意算盤。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