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二卷長城內外 第四十八章 非常時期非常舉措(上) 文 / 沈清平

    「我部,抗日義勇軍冀東特別勤務旅,全體壯烈殉國,中華民族萬歲!」

    貼身揣著這麼份吳毅親筆寫下,報喪似地、極其不吉利的待發的電文內容。

    李子光同志卻十分平靜,一點兒也不覺得吳大旅長做事太過分。

    而是覺得眼的下非常局勢,什麼樣的舉措都是正常的。

    或乾脆說,不幸作為吳毅的搭檔,他已經適應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嘍!

    各個方向的戰鬥已經打響了,他還饒有興趣地在霧靈山一處炮陣地下方看熱鬧。

    一門看似笨重的山炮,在繳獲的小坦克咆哮聲中,緩緩吊上山嶺。

    長長的鋼纜,似乎有些承受不住。

    視野中漸漸變小的火炮,在風雪中晃悠著,上升速度越來越慢。

    兩輛用以牽引卷揚機的小坦克,冒著滾滾黑煙,拚命地急吼。

    陡峭的山嶺上,工兵團長宮敬華站在人工開鑿出來的小台地邊沿,顯得神情凝重。

    緩緩展開手上捲著的紅旗,只待火炮抵達小台地,便高高舉起。

    示意山嶺下方的人員,喊停牽引的坦克。

    以便嶺上工兵分隊,將火炮從鋼纜上放下來,裝上預先拆卸的炮輪、炮栓等附件。

    交由駐守此處的炮團某排,由他們自行測試待用。

    這樣,工兵團二千餘人日夜趕工的第一階段任務,就勝利完成了。

    出於保密需要,同時也為了避免承德等地被俘的日軍、滿鐵技術工程人員牴觸、怠工。

    各處類似的設施是分步驟,以藏匿物資為名進行。

    先由各處村民趕在下雪之前,將山林順著山勢地貌走向,清理出防火隔離帶。

    這些隔離帶寬約十米以上,不是借原本就光禿禿無物的山脊,就是剃光地面易燃物。

    興隆境內,甚至是幾乎整個原承德府範圍內,為特別勤務旅控制的山區,都照此辦理。

    要是登高或空中俯瞰,若隱若現的網狀隔離防火帶,已將山林不規則塊狀分割開來。

    足以防炮火或是日偽為達到目的有意縱火,致使山火四處蔓延。

    隨後又由各處村民、駐防部隊,在這些不規則塊狀內,在合適地點初步工事構築。

    之所以說村民與駐防部隊構築的,是初步工事。

    是因為他們主要負責民用設施,還有軍事設施的附帶部分、雛形工程。

    民用部分,是指百姓用以居住與貯備、生產的部分。

    儘管也有一定的自衛防禦軍事設施,但更多是起到隱蔽、躲避日偽的作用。

    這部分,多半選擇在易守難攻的偏僻地帶。

    或在山林中開挖出各式深坑,再在坑上方構築足以遮風擋雨的土木覆蓋,築成適宜人們居住、儲藏,乃至依托抗敵的設施。

    或是借助燕山山脈遍佈的火山熔岩洞、石溝坎,構築各式各樣既能抵擋風寒,又能確保安全、方便生產生活的設施。

    有效組織、發動起來的人民大眾,其智慧與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以第一團直屬隊狙擊隊長魯志興的爺爺,魯富義老人所在的鬼臉峽村為例。

    由於老人曾是清代新軍,具備一定軍事技能,被推舉為四十餘戶人家小村的村長。

    老人不負眾望,選中打獵時發現的一處峽谷。

    這處峽谷位於灤河上游支流深山中,溝套溝、谷套谷,草窪子、深水潭遍佈。

    人行期間,如同進了迷魂陣,辨不清方向不說。

    還隨時可能跌入雜草掩蓋的亂石縫隙,滑入深不見底的小水潭,一命嗚呼。

    魯富義跟幾位熟悉此處地形的老人,形象地稱之為鬼臉峽。

    經過兩個多月努力,他們將幾十戶人家、三百餘口,分散安置在峽谷內。

    有的人家利用巨石中間的狹小縫隙,伐取原木搭積木般修建幾間木屋,作為棲身處。

    有的則看中高大廳堂般的透風溶洞,搬來零碎山石壘起一座只鋪了厚實茅草的小屋。

    甚至有全家膽氣足的,在幾處陡峭石崖上打些便於上下的木樁,便將崖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淺的幾個洞子改造成居室。

    小鬼子跟二鬼子真要來摸進山來,搞什麼清剿。

    首先要面對的是不要迷路,不要栽進深溝自尋死路。

    然後小心隨處可能飛來的槍彈,砸來的手雷、手榴彈、土雷子,甚至居高臨下的石頭雨。

    最後還有作為村子核心工事的幾個相通熔岩洞,外加幾處佔據地利優勢的懸崖台地。

    跟工兵團在其它地點完成的工程一樣,鬼臉峽的核心工事算是軍事級別,而非民防工程。

    那幾個熔岩洞中,集體宿舍般的小格局,由村民們自行構築。

    囤積的糧食,炊煮、取暖用的燃料,也是大家集體自備。

    但洞口與那些台地上的混凝土小堡壘,則是工兵團的那些鬼子、二鬼子為主,村民、民間工匠配合修築的。

    尤其是三門笨重的清代架退鋼炮,更是懂技術的俘虜們,用電動卷揚機吊裝上去。

    這樣充分利用山區地形與地勢,當然不止鬼臉峽一處。

    驅使那些善於工程建造的俘虜,由聘請來的民間工匠配合,村民、駐軍協助的工程,是從外到內,漸漸延伸至霧靈山核心地帶。

    掃了承德等地奪來的老式山炮、野炮,還有偷襲古北口繳獲的大部分不便機動的火炮。

    都以這樣的方式,架到常人難以想像出的位置上去。

    所不同的是,劃定為外圍的各處陣地附近,少有各類較大規模的民用設施。

    而作為核心地帶的霧靈山等處,則多了許許多多居住、生產工事。

    黨組織動員遷來的群眾,就不用說了。

    就是那些原本已在附近村莊居住,有自己房舍的村民,都選擇了合適地點,搞起「第二套住宅」。

    不僅將重要、貴重家當,未雨綢繆地搬到隱秘的第二住宅,

    就連不便驅趕、攜帶的家禽家畜,都早早運送到新住地去餵養。

    更有看得開的人家,所上村裡住宅大門,早早搬家。

    跟深山裡頭那些遷來的人家一樣,燒起煙氣小的煤炭,用起新方法餵養畜禽。

    也學著如何疏散、自衛,如何隱蔽行動,防止暴露目標。

    導致許多村落,只剩些戀家的老人和那些守舊的人家,還在維持村子裊裊炊煙。

    倒也能夠很好地迷惑住趁隙飛來偵察的敵機,還有那些做賊般留近的漢奸狗特務。

    「辛苦了,宮敬華同志。」

    老李筒子看到宮敬華走下山嶺來,首先迎上前去真誠地表示敬意。

    跟著低聲道:「宮團長,工兵團下一步任務,是在古北口待命……」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