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二卷長城內外 第七章 戰略收縮(上) 文 / 沈清平

    (ps:此章之後,將大量涉及東北義勇軍、抗日聯軍,及楊靖宇將軍等烈士。熟悉歷史的書友筒子,自不必說。有些模糊的書友筒子們,不妨輸入「楊靖宇」等關鍵詞擺渡一下,粗略瞭解些相關背景。老沈不習慣大量搬來資料湊字數,遇上武器詳細數據、歷史背景詳盡知識,只能勞煩書友筒子們根據各自喜好自備!見諒!收藏、票票也懇請支持著些。讓一本用心去寫的書孤寂沉底,相信不是有素質的書友筒子們甘為、樂為的。呵呵,老沈先說謝咯!)

    後世每逢十月一日國慶節之後,霧靈山等景區基本上實行封山,以確保遊客安全。

    而此時無論是霧靈山,還是更北面的五指山等高山密林中。

    特勤旅各團、營、連,甚至是各處遷來的百姓,都忙著為生存而奮鬥。

    不僅要時刻提高警惕,對付隨時可能來襲的敵機,隨地可能出現的敵探,還要日以夜繼地完成各項工程、生產任務。

    並非這些人不知安逸貓冬很享受,也非吳旅座不如後世「有關部門」,不懂關心下屬、體恤百姓,顧念他們的福祉。

    實在是異常嚴峻的情勢所迫,艱苦的抗戰條件所致。

    生活條件高出許許多多的後世,夏吹冷氣、冬日供暖、春秋兩季嫌雨煩地享受著來難免輕飄、虛妄說話不怕閃了舌頭。

    就像內地省份的某些筒子,以為沿海省份天天看海。

    類似平原地區的部分先生女士們,見著個小山包多半驚歎大山。

    最像多逛幾趟日歐美的淚滴廝按得斬頭們,嘴炮轟轟卻鬧出走馬觀花糗相——騎著白馬、眉目傳情的「西方王子」原來是瘸子,嗅著鮮花、頻送秋波的「金髮美女」原來是豁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連日偽假惺惺做出「迫使」特勤旅接受百姓這點面子都不給,將所謂的「友邦護送兵力」,給打得七零八落。

    意在示強,警告日偽,乃至昏頭昏腦的國民政府:老子特勤旅就是佔地為王嘍!

    實際上,說是驢糞蛋太難聽,也太不雅觀了點。

    應該比擬為:此時特勤旅單從人數、人員構成、搶得的武器物資來說,看似強大,實則虛胖,有待與時間賽跑趕緊增強體質,紮穩腳跟!

    「歷史上」的1938年,四縱挺進冀東,組織起轟轟烈烈的「冀東抗日大暴動」。

    毛主席就以高張遠矚的戰略眼觀,看到霧靈山及長城沿線崇山峻嶺的巨大戰略價值。

    連連指示四縱及抗日聯軍各部,要求立足於此,鞏固發展。

    只是這片區域,存在山區人口稀少、糧食物資供應困難、鬼子關東軍、華北駐屯軍兩面夾擊的客觀制約因素。

    直接造成人數龐大的抗日聯軍隊伍憂心受困於敵,焦急西撤、一線排開,導致損失慘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當然是力避重蹈覆轍。

    只是事事並非嘴炮族們騷怨斷腸狂鬼叫那般輕巧!

    即便瞧準了時機,搶得鬼子本來給傅作義部添堵的,並奪得湯玉麟箱底私活。

    也只是改善武器短缺部分因素,並非一勞永逸。

    編列起來的高炮團,擁有蘇羅通、麥得森共28門,日產八八式75高炮22門、十一年式75高炮16門,彈藥還算充足。

    可是玩得轉日產高炮的人少之又少,嚇唬小鬼子飛機不敢輕易靠近可以。

    一旦被小鬼子探出虛實,即便是山區空域,也無法確保重要地面目標不受空中打擊。

    所以,不惜影響其他方面進度,調集身體素質、文化程度最好的一批學生兵,日夜苦練。

    等熟悉火炮性能,熟練掌握對空射擊要領了,直接機動更換不同值班區域。

    無論採取誘擊,還是伏擊,配合老式高炮,先拿鬼子飛機多當靶機練練。

    力爭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讓原熱河省及周邊山區中低空域,成為鬼子的禁飛區。

    封鎖、掌控山區交通,最為有效的還屬炮團。

    以宋桂然為團長的炮兵團,下轄四個營、十六個連。

    分為75山炮營,75野炮營,77野炮營,105加農炮營。

    每個營各有三個炮連,一個機炮連。

    炮連編製兩個炮排,各裝備上述火炮中的一類兩門;一個保障排,主要裝備步槍、輕機槍、鎬鍬等。

    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是為適應山區機動作戰。

    沒想急於求成,玩什麼陣地戰、平原攻堅運動戰之類。

    每排一個10人炮班,兩個10人彈藥兼預備班,再有一個30人的保障排協助、護衛。

    足可以連為最小作戰單位,靈活來往各個山區陣地。

    各個營的機炮連均是120人,裝備重機槍四挺,迫擊炮四門,及適當的輕機槍、步槍。

    主要用以對付突入各營屬炮陣地區域的較大股日偽。

    加上團部一個58人的直屬隊,炮團編製1258人。

    作為主力的一團,編製最為突出。

    由團參謀長丁賀為隊長的直屬隊,人數擴充到270人,分為3個中隊,9個小隊,27個小組。

    除了絕對保密的消音器駁殼槍、步槍之外,每個小組均配備布朗德迫擊炮一門、擲彈筒兩門、捷克式輕機槍一挺。

    副團長兼四營營長楊振吉,還如願以償地得到16門82毫米迫擊炮,四門沈廠造150榴彈炮成為團屬炮兵營。

    其餘三個營,也各得到四門沈廠造37步兵平射炮,四門82毫米迫擊炮,擁有各自的機炮連。

    全團一共2750人,樂得團長楊二、政委關新亭兩人成天吹噓,自己團就是天下第一團!

    吳毅卻沒有他們那麼樂觀,心知鬼子急於先拿下傅作義的35軍,才會對特勤旅做出暫時避讓,而非真被打得束手無策。

    關東軍也好,華北駐屯軍也罷,實力絕對不是特勤旅可以硬撼的。

    時間容不得特勤旅按部就班,一項項搞好隊伍整頓、訓練。

    除了前述三個團,還有人數不定、旨在快速培養初級指揮員的教導團,另兩個團才是爭取時機的關鍵。

    雖然沒有在旅、團級幹部會上明說過,但在暗中的武器調配、物資供應上,這兩個團得到最為實在的傾斜。

    這兩個團,一個是守備團,一個是工兵團。

    守備團以張福義為團長,年煥興為副團長,黃慎行為政委,趙宇華為副政委,黃樂之為參謀長,康永貴為副參謀長,何廣久為直屬隊長,周善明為通訊處長。

    主官、幹部、主要戰鬥骨幹,幾乎涵蓋原楊二部、民眾軍、冀東黨組織的精幹部分。

    幾次會上,只說是為加強根據地建設,應該增派得力人手,否則其餘各團,甚至是老李、楊二筒子都要有意見了。

    多半以為,所謂守備團,頂多也就類似個鄉村民團之類,按照紅軍慣常稱謂,也就赤衛隊、民兵!

    加派主力幹部,增強輔助力量訓練而已。

    事實上,守備團使用的武器、彈藥,也是淘汰、接近淘汰的部分。

    所以,開會的時候,儘管守備團幹部數量最多。

    卻是其餘各團嬉笑的對象,不是說自己團的武器用舊了免費贈送,就是預訂心愛槍炮的「養老地」。

    要不是暗地撈足實惠,可能守備團的主官,別說笑而不答,可能要鬧絕食調離嘍!

    工兵團,以宮敬華(宮本一夫)為團長,擅長日語的黨員池駿為政委。

    帶著各個民兵連,分頭押著由千餘日偽「技術」俘虜,配合800多名聘請來的民間工匠。

    當然「工兵」分隊建設到各處,自會有已經建立起來的鄉村人民政權,發動勞力傾力協助。

    在這點上,倒是無論老李、楊二,還是其餘各團,甚至是山區根據地數萬百姓,都十分支持。

    誰也沒有嫌這個「鬼子漢奸團」,花起錢來、用起物資來嘩啦啦的。

    常常是接到通知說工兵團哪天要來,駐守各區域的隊伍,駐地百姓紛紛預備好住所。

    有條件的,還會弄些酒肉,把伙食整好些。

    條件差些的,甚至會找到旅後勤處,特地為工兵團派出分隊,申請一些補助物資啥的。

    因此,吳毅自己心中暗笑:取長補短,管甚鬼子漢奸,壓搾勞動力不被告到勞動局就好!

    不過想起南天門那些利用鬼子傳單搞的標語什麼的,又戲謔地覺得:是不是該設立個城管團,專門對付亂擺攤設點的日偽?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