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一卷冀東狼吼 第三章 抉擇 文 / 沈清平

    在這節骨眼上,處心積慮的小鬼子,早已經做足了準備,還在繼續細化攻略。

    咱們的國家、民族,卻是上層死抱著「友邦」幻想不放,中高層忙著掩蓋腐化免穿幫,基層愛國官兵、群眾心有餘力不足空嚷嚷。

    跑到北平,混進二十九軍,去找宋哲元將軍陳情,以改變被動挨打局面?

    可別那麼幼稚!

    此時的宋將軍,猶如吸食「委曲求全」鴉片上了癮。

    連毛主席、馮玉祥將軍、宋慶齡夫人等人的呼籲信,甚至蔣中正先生恍然醒悟後連連電示都打不動。

    時不時做出自廢武功的昏招,一門心思以為,死心塌地當鬼子走狗的潘毓桂,能夠從中斡旋,使得二十九軍在做出一定退讓後有一片自己的地盤。

    直到潘毓桂這狗漢奸出賣了他、出賣了二十九軍,導致調動中的整整兩個團官兵遭受鬼子伏擊,南苑更是趙登禹與佟麟閣兩位將軍、成千戰士喋血,依然沒能震醒過來。

    後世網絡,沒少見為此打口水戰。

    同情宋哲元將軍的,抱怨當時南京政府方面支援不力,見死不救。

    而果粉、蔣粉們「義憤填膺」,說宋昏招頻頻、自廢武功、步步退讓,不能怪蔣搖擺不定。

    在吳毅個人看來,這兩位都錯了,且都錯在冥頑不化的無厘頭式幻想上。

    宋一門心思想要自己相對獨立的地盤,不惜對日寇步步退讓、死抱幻想。

    而蔣則明顯又是意在借刀殺人、清除異己,卻不知善後!

    他們這「錯誤」,是以平津乃至華北輕易陷落為代價!

    從而連鎖引發鬼子「雄心萬丈」,繼而對華中、華東大肆進攻。

    也就難怪後世有小鬼子「委屈」地說:是你們中國人自己一步步誘惑,導致我們日本人步步深陷,不能自拔……

    是這小鬼子奇談怪論?恐怕不完全是,至少有「嫌疑」!

    這不可不說,是咱們這個癖好窩裡鬥的民族的一大悲哀的一個縮影。

    更是後人當引以為鑒的事,而非用以打嘴炮、重蹈覆轍,過過勾心鬥角病態癮,讓仇寇趁隙的「好史料」。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網絡口水戰尚且無休無止,這個自吹自擂「博學多才」發現「新史料」,那個哼哼唧唧「埋汰了千古蔣公」。

    誰也不服誰,吵著吵著,都想將阿共這個裁判踩到腳底下才甘心。

    讓人看了,不免佩服咱們民族某類「文化人」病態之根深蒂固!

    現在,來到這處「歷史」的暴風眼中,即將面對風暴!

    自己一個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能否成功走近宋哲元將軍搭訕,都是一個埃菲爾鐵塔那麼大個問號。

    遐想不是瞎想,可別yy言辭見多了,以為真個咚咚鏘鏘地出場,便能攀上將軍、見著委員長,還獎幾個「歷史名媛」給嘿嘿哎哦!

    不妨想,和平時期見個什麼局長、處長都阻礙重重,何況戰亂年月見宋將軍這級別?

    就算穿越客都具備超級狗屎運,想見誰就能見著,可別忘了一句老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想要鼓唇弄舌,一番說道就警醒宋哲元的春秋夢?那麼毛主席、馮玉祥等人的呼籲,蔣中正先生在七七事變前後屢次「電示」,早就驚醒他嘍!

    所以,現在就顛兒顛兒地跑到北平去找二十九軍的選擇,可以否定了!

    可別遊說不成,自己卻陷進束手束腳的磕絆漩渦中去,落得個有心無力的悶騷「文人」下場。

    不去北平,去陝北、山西找紅軍「歸建」?也不必!

    沒有意外的話,隨著全面抗戰開始,陝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還組成四縱開過來,組織冀東抗日大暴動呢!

    來回跑,還不如自己先站穩腳。

    yy起來,自己拉隊伍簡直就像**人士打哈欠,要啥樣就啥樣。

    真個遇上了,就知道什麼叫茫然!

    身上穿的都是拼湊品,白手起家都算不上。

    這狼窩溝呢?就七八座低矮的茅屋,零散地分佈在荒山溝裡。

    一群善良的百姓,只想能有衣食便知足。

    臉盆大小的石頭縫隙地塊裡,點些玉米棒,產的糧還不夠半年吃。

    趁著秋天老少齊出動,撿拾榛子等林果將就著對付。

    用來打獵的火槍有兩桿,大約還是清代產品,對付小獸飛禽可以,遇上黑瞎子之類只有逃命,更別說對付小鬼子那樣的兩腳獸!

    並且這樣的日子,隨著平津、華北淪陷,日偽搞什麼強化治安,弄無人區、人圈之後,還難以為繼。

    就不能保證二十九軍不敗、華北大片國土不要淪陷?

    是個人都會這樣想!

    只是實力明擺著,鬼子是志在必得,而咱們卻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就連是否全國團結起來,同仇敵愾抗擊狼子野心的敵寇,都得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在西安來一出「兵諫」,才勉強達成一致。

    指望甫一出場就四溢改天換地「王八氣」?

    不是幼稚,就是癲狂,至少也是無腦嘴炮人士那樣專犯口水賤!

    最好的選擇,咱們聰明的老祖宗有個詞,能很好地概括——四兩撥千斤!

    利用這大半年時間,絞盡腦汁、不擇手段,用一切能想到、邊干邊找到的辦法,積聚一支足可撬動槓桿,改變哪怕一小點「歷史」的隊伍來。

    既不不貪多,也不求大。

    只要能夠打擊一下鬼子極度膨脹的野心,使得他們無法在輕取華北的「輝煌勝利」心態下,催生鯨吞中國、屠城南京的病態狂妄即可!

    一塊鋼錠雖然不大,卻足可使得行駛在鐵軌上的裝甲列車傾覆不是?

    當然啦!成與不成,不試誰知道不是?

    即便是這樣,擺在面前的困難依然很多,若想要解決,都得靠自己!

    不過,人在困難的時候,要多想想自己的長處,就像主席說過的那樣:在黑暗的時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狼窩溝雖小雖窮雖偏僻,也不惹日偽注意不是?

    自己是八路嫡系傳人,還怕艱苦創業?

    眼下物資財富雖然貧乏,自己卻擁有豐富的軍事技能,重要的是預知抗戰必勝。

    對於人類而言,堅強的信念,是前進道路上克服艱難險阻的最好動力。

    「嘿!別拿那些想當然的yy風光主角比!咱好歹掉民間槍庫裡了不是?

    「缺少素養的讀者,既想享受過程快樂,又巴不得作者一句話就把一切的一切包圓了,常常拿到書先看結局……

    「咱知道結局,就是小鬼子徹頭徹尾慘敗,還在乎過程精彩些?」

    想罷,躍下山石,拍拍寬大的長衫,一把撩起前擺,掖到褲腰上,大步流星走下山坡。

    回到杜家那簡陋的茅屋前,從柴垛旁掂起把斧子劈柴火。

    千里路始於足下,軍民魚水情來自點滴培養。

    狼窩溝鄉親救回自己,那就從最基本的事做起,回報這份恩情吧!

    這山溝溝裡,指望什麼過冬暖氣,無異於癡人說夢。

    每年秋季準備的大堆木材,便是用來劈柴燒炕,對付寒冬的燃料。

    有劈柴經驗的人,基本知道,這不是簡單的力氣活。

    劈砍之前,要看準樹木的紋路,否則任你力大如牛,劈上十斧八斧也不一定能把一段原木,給劈成適合燒炕的劈柴。

    在原來時空,某次深山訓練借住老鄉家,幾個戰友幫著劈柴。

    本以為,憑借各自健壯的體格、同樣的利斧,一定能夠勝過瘦弱的老鄉。

    誰知任憑如何使勁,還是遜色不少。

    老鄉善意提醒:光憑傻勁是木頭折騰你,瞧準紋路就省勁了!

    事後,頭兒藉機引申說,體格、利斧只是看得見的實力,善於瞧準紋路是看不見的能量、智慧。

    實力與智慧相輔相成用好了,足以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故而說兵鋒無形。

    當時並不明白,這劈柴與兵鋒能扯上什麼關聯。

    隨著重斧掄起落下,一根根看似結實的木頭應聲而開,吳毅找著手握重狙一發發扣發的暢快勁。

    心裡頭樂呵著:「嘿,找準敵人命門,絕不拘泥形式!」

    小鬼子之所以能一次次吃定咱們國家,正是其處心積慮摸透咱們不少人嗜好窩裡鬥、記吃不記打的劣根!

    一場慘勝的抗戰,過去不過短短幾十年,好些出生入死的親歷者還健在,網絡間已是信口雌黃的言論充斥。

    某些所謂智者人士,出於某種見不得人的陰私,往往假借「重新認識正面戰場」之名,罔顧事實、恬不知恥地詆毀敵後游擊抗戰方式。

    卻不知道用他們自吹自擂「高智商」的腦瓜子去想想,單憑咱們數千年來積累的智慧,怎麼就淪落到鬼子殺到家裡來的地步?

    正是這類傻子偏裝智者的孬貨過多,而且確實有點像老蔣那樣!

    要麼畏首畏尾不敢抗擊侵略者,甚至連暗中準備都不敢、不知、不想去踏實地做,也不許別人去做。

    要麼腦門充血,愣頭愣腦拿劣勢裝備的部隊、挑選準備不足的時機、為了虛妄的面子,跟處心積慮、武裝到牙的敵人一線拉開死磕硬碰,美其名曰「會戰」。

    殺敵八百自損三千,不自取其辱才怪。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