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巨艦大炮時代

小說博覽 第320章 擔憂 文 / 七色郎

    第32章擔憂

    俗話說,無故獻慇勤,非j即盜,外人看來,張山長勤快地為商人們倒酒,一定有所企圖。

    但是張山長看來,這些j詐的商人們又何曾不是心懷鬼胎!

    隨著中國對南洋的影響日益增大,這些人商人大都同國內有商業上的往來,有的還大6有很大的投資,沒有理由不知道大6的一些規矩。

    滿清時期,軍隊是可以當地籌集軍餉的,但是現的中國卻是絕對不允許的,一經現,軍隊的長官會被抓起來槍斃。

    張山長眼中,這些人說是捐助軍資,其實一定另外所圖。

    張山長把莫小花叫到一邊,吩咐了她幾句,然後莫小花就退出了宴會。

    張山長回到桌上,把一堆支票收攏起來,數了一下有六百萬華元,他把這些支票堆桌面上,用一個酒杯壓住,然後笑道:「來來來,大家開動吧,天大的事先吃飽了再說!」

    商人們見張山長收下支票,心裡都鬆了一口氣,於是都放懷暢飲起來。

    酒席上,大家都互相套著j情,吃飽喝足之後,酒店的服務生撤去了滿席,換上了香茶。

    莫小花這時門口出現,張山長走了出去,問道:「怎麼樣,這幫傢伙有什麼陰謀?「

    莫小花說道:「查清楚了,這些人大都是羅芳國的遺民,他們想婆羅洲或者加坡重立國,只是又怕中國政府不同意,這次來主要是想探一個口風。」

    張山長沒好氣地罵道:「這些人真是的,英國人統治的時候,他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現輪到中國人掌權了,倒敢向我提出來了,是不是看到我比較善良,好欺負?或者我看上去比較笨,容易騙?」

    莫小花搖搖頭,回答道:「我不知道,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也許是他們這些人不自量力,異想天開!」

    張山長既然知道了這些人的打算,心裡已經有了決定。

    張山長回到宴會廳,抓起桌子上的支票,揚了一下,說道:「各位老闆,今天我宴請你們,本來是很高興的,可是見到些支票,我忽然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陳志明小心地說道:「大總統說的是,六百萬這個數字的確是不太好聽,我們回去再商量下,給大總統湊夠一千萬整數,大總統以為如何?」

    「一千萬?你說的是華元還是英鎊?」張山長眼光裡有一點貪婪。

    商人們給的支票都是華元,張山長卻想要英鎊,根據一英鎊兌換五華元的匯率,一千萬馬上就變成五千萬,這個數字未免太大了。

    陳志明和各位商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張山長哈哈一笑,說道:「說到錢,恐怕座的各位加起來也沒有我一個人多,不怕對你們說,我名下的石油公司剛剛婆羅洲了一個大油田,光這一項就讓我名下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財產…」

    陳志明等人連忙恭維著說:「是,是,是。」

    不料張山長口風一轉,說道:「我這麼有錢,我又怎麼會乎你們這點小錢呢?所以我是不會收的。

    至於軍隊的開支自然有國家來承擔,不需要也不能夠收你們的錢,國家有國家的法度,如果加坡的軍隊收了你們的錢,我先把海軍6戰隊的師長李澤均拉去槍斃,然後再抄了你們的家,把你們的財產全部充公。」

    陳志明等人被嚇得一身冷汗,連忙解釋說道:「我們沒有這個意思,絕對沒有這個意思!」

    張山長揚著手中的支票,說道:「可是,我剛才明明聽到各位說,這些支票是充當加坡駐軍的軍資的,難道是我聽錯了?」

    陳志明連忙解釋道:「大總統當然不會有錯,只是鄙人沒有解釋清楚而已,讓大總統誤會了,這都是我的過錯。」

    張山長「哦」了一聲,看著陳志明,看他怎麼解釋!

    陳志明說道:「我們當然知道不能夠隨便捐助軍資,所以才j到大總統手中,想通過大總統的手放給官兵們,大總統公正廉明,絕對會把這批軍資用軍隊中去的,是不是?」

    張山長點點頭,然後一言不,用手指有節律地敲著桌子,出篤篤篤的聲音,如同敲各人的心坎裡,讓人加顯得忐忑不安。

    張山長把這些人嚇得夠了,這才說道:「雖然是無意,但是此例卻不能破,無論什麼人和組織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向軍隊提供資助,這是沒得商量的,所以這批錢,很遺憾,我不能收。」

    張山長說不能收,但是也沒有說要歸還人家。

    陳志明瞇著的眼睛忽然射出一絲精光,嘴角浮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

    這世界上誰不喜歡錢的?即使是當今世上有錢的人也不例外。

    張山長把一堆支票疊一起,放耳邊搓了一下,聽了一下紙張的聲音,「可是到了手的錢,我是不會輕易放手的,座的各位都是生意人,想必明白我這時的心情,有一堆鈔票放自己的面前,如果不撿起來放入口袋的話,真是比殺了我都難受!」

    眾人表示理解,並大有知己之感。

    接著張山長又說道:「不過這錢我不會放入自己的口袋,我替你們拿去投資,到時候攢了錢,再按股分紅!」

    張山長說來說去,就是想獨吞了這筆錢,眾人心裡無不明白,暗暗鄙視,但是口上卻連連稱讚,說大總統是不世出的商貿奇才,世界有名的金手指,一定能賺得盆滿缽滿。

    果然,張山長稍微想了一下,就替他們這筆錢想到了一個投資的地方了。

    張山長說道:「各位老闆,我現就想到了一個賺錢的買賣,我打算用這筆錢修建一條從雲南昆明到加坡的鐵路,你們怎麼看?」

    陳志明有一些失望,不過也有一兩個商人來了興趣,湊上前來跟張山長熬其事地談起了細節。

    宴會結束之後,陳志明有一些鬱悶地走出加坡大酒店,今天錢去了這麼多,但是卻像被扔進了深水潭裡,泡都沒有起來一個。

    旁邊有兩個人j頭接耳地討論不停,陳志明一聽就知道這兩人談論修建鐵路的事情。

    陳志明湊上前去,打了一聲招呼:「林兄、李兄,還討論修建鐵路的事情呀?」

    這兩人一個叫做林作棟,一個叫做李光明,兩人一見陳志明都有一些慚愧,因為之前這兩人曾經表態支持陳志明,試圖說服中國政府讓羅芳國建國,只不過,張山長不肯收取他們的錢,反而要用這些錢來投資修建鐵路,他們兩人就知道沒門,立刻就倒戈了。

    他們當初也只是支持陳志明向張山長探一下風聲,如果不行,就馬上熄滅停止。

    林作棟勸說道:「志明,這事急不來,何況羅芳國已經失國三十多年了,也不爭這一刻,慢慢來吧!」

    陳志明有一些惆悵地說道:「鐵路一修通,中國政府對南洋的控制就加強了,只怕我們從此再無機會!」

    李光明說道:「這樣也並非不好,加坡完全歸屬於中國,未必是一件壞事,總比做英國人的殖民地強!」

    陳志明語重心長地說道:「光明兄,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我們所做的全都是為了加坡的華人,加坡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丟掉加坡就等於丟掉整個遠東,英國打敗德國之後,肯定要跟中國政府搶奪加坡的,到時,戰爭加坡進行,遭殃的是加坡的人民。」

    李光明連忙搶著說道:「我知道,我知道,只要加坡是一個**的國家,到時就可宣佈中立,脫離戰爭之外,但是正像你所說,加坡的地位太過重要,中國政府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加不會允許我們**,我看我們還是不是再折騰了吧,剛才我現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已經開始注意我們了!」

    李光明這句話,倒把陳志明嚇了一跳,問道:「光明兄,此話當真?」

    李光明聳聳肩,說道:「反正我有這個感覺,信不信由你,今後我將把全副的心思都花鐵路的修建上,再也不會參加你們的聚會了。」

    李光明是一人聰明人,中國政府佔領南洋的決心,他是知道的,現又要修建一條長達三千公里的鐵路,把中國與南洋緊密聯繫一起。

    而陳志明所謂的「為加坡好」借口底子裡存著私心,而且如果陳志明不放棄他不切實際的想法,終將會走向與中國政府對抗的路上去,這是李光明不想看到的,因為這無易於自找死路。倒不如修建鐵路的過程中,做出一點成績給張山長看,這樣合乎實際。

    三人沿著加坡大飯店前面的大馬路走了不遠,就來到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府裡。

    海峽殖民地總督府裡外到處都是中國6戰隊的士兵,戒備非常森嚴。

    三人從總督府門口走過,忽然「呯」地一聲巨響,一個人從總督府裡面被扔了出來,重重摔馬路上,摔成了一個大馬趴。

    緊接著,一隻皮廂又被扔到馬路上,皮廂摔開了,露出幾件雪白的襯衣。

    三人被嚇了一大跳,抬眼望去,陳志明知道被6戰隊扔出來的是一個英國人,而且打扮得體不像流1漢,從這人趴地上的後背來看,還是非常熟悉。

    陳志明走上前去,大吃一驚,叫道:「天呀,是總督大人,阿特楊爵士!林兄李兄快來幫忙,把爵士扶起來。」

    林作棟和李光明走上前去,把阿特楊扶了起來,讓他旁邊的人行道坐下,阿特楊灰頭土臉,高高的鼻子也摔塌了,下巴蹭破了一層皮。

    陳志明問道:「爵士,你這是怎麼了,誰把你成這樣的?」

    阿特楊爵士指著馬路中央那個摔開了的皮廂叫道:「陳先生,請你把那個皮廂幫我撿回來,這是我僅有的一個行李了,噢,上帝…」

    不用陳志明動手,林作棟已經自覺地把行李廂子撿了回來。阿特楊哭喪著臉道:「我這是被中**隊趕出來了,他們侵佔了我的官署,只留給我這麼小的一個廂子,噢!親愛的陳先生,你是中國人他們也是中國人,為什麼你這麼友善,而他們卻是這麼蠻橫呢?」

    陳志明不知道怎麼回答,阿特楊爵士又開始胸口劃著十字,說道:「但願上帝原諒他們的無知,原諒他們的過錯!」

    李光明拉了一下林作棟的手臂,說道:「既然上帝已經原諒了他們,就不關我們的事了,我們還是走吧!」

    林作棟恍然大悟,笑道:「不錯,他們的上帝什麼樣的過錯都可以原諒,而爵士又主動求上帝原諒,所以就是說沒有什麼事情了,好,我們走!」

    只有陳志明,他叫了一輛馬車,把阿特楊爵士送到醫院包紮,車上,陳志明思緒不能夠平定,心裡異常擔憂,中英兩國遲早要有一戰,屆時加坡一定會成為主要的戰場。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