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巨艦大炮時代

小說博覽 第101章 海軍和巡防營反正 文 / 七色郎

    張山長順便給抄了一首詩給何大拿,只是一時興起,部隊橫跨長江,就自然而言地想到這首詩,這個世界的歷史已經完全不同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波瀾壯闊的場面也許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了。

    百萬雄師過大江雖然氣勢豪壯,但是打的是內戰,越是場面壯闊越是讓人難以接受。

    現第二師一萬人過大江,張山長看來,不大不小卻是剛剛好。

    正是這首詩,何大拿並不長的軍事生涯中,成為何大拿大的收穫,成為他自傲的資本,後來何大拿又請書法名家重譽寫,做為他家族的傳家之寶世代相傳。

    這些都是後話。

    張山長大肆河南、安徽、山西、江蘇進行土地改革,何大拿的第二師除了兩個團四千五百多人駐守浦口之外,其餘人馬江蘇、安徽兩省「斗地主」鬥得不亦樂乎,人馬散得到處都是!

    清廷的軍事專家們認為,沒有一個月,第二師不可能集結得起來。

    卻不知道辛亥革命爆發前一個星期,張山長就命令山東民兵進入江蘇和安徽,取代第二師的工作,讓第二師開始秘密集結了。

    清廷是百死之蟲,死而不僵,雖然北洋軍被打散了,但是南方還有很多忠於朝廷的擁兵大員。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廷電令剛剛進入四川鎮壓起義的端方率湖北軍第八鎮第十六協第三十一標及三十二標一部從四川返回湖北,整合湖北的清軍,鎮壓武漢革命黨。同時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協助陸軍平叛!

    但是,由於浦口駐紮著山東軍隊,為了阻止山東軍隊乘機渡江,薩鎮冰卻留下了「海容」、「海籌」、「海琛」號三艘巡洋艦,游弋南京對面的長江之中。

    「海籌"、"海容"、"海琛"3艘巡洋艦,是1897年9月從德國購進的,3艘巡洋艦同一個型號,排水量都是2950噸,是除了「海圻」號巡洋艦這外,清海軍大的巡洋艦,10月份長江已經快進入枯水其中,「海籌"、"海容"、"海琛"3艘巡洋艦吃水較深,薩鎮冰就把它們留了南京。

    薩鎮冰帶領其它軍艦趕赴武漢不久,海籌艦艦長黃鐘英就準備率領三艘巡洋艦起義。

    真正的歷史中,黃鐘英也是率領這三艘軍艦起義的。

    說服黃鐘黃率艦起義的人是謝葆璋,山東煙台海軍學堂的校長。

    謝葆璋是黃鐘英的同鄉好友,兩人同為福建福州人,交情非淺,原先的歷史中,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成立之後。黃鐘英因參加辛亥革命有功,被臨時大總統任命為民國首任海軍部總長兼海軍總司令。黃鐘英剛剛上任,就電請福州的謝葆璋回海軍任職。

    謝葆璋自1903年冬天煙台海軍學堂成立開始,就擔任煙台海軍學堂的監督(校長)。

    由於謝葆璋的出色領導,煙台海軍學堂發展迅速,短短幾年便趕上和超過一些老牌的海軍學校,位居清末四大海校之首。

    煙台海軍學堂的學生,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和中國海軍的衰敗狀況日益不滿。他們訂閱不少清政府明令禁止的同盟會報刊,開始逐步同情和支持革命,個別學生甚至與同盟會建立秘密聯繫。

    1909年,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視察煙台海軍學堂,認為學堂辦得有成績,質量較高。於是,清政府決定選派20名滿族貴胄學生來校學習,提前畢業,以加強滿族人對海軍的控制。

    滿族貴胄學生的到來,激起漢族學生強烈的反抗情緒,雙方不斷發生磨擦。

    1910年的春季運動會上,為爭奪一項錦標,互相仇視的滿漢學生爆發激烈衝突。事件發生後,地方官員秉承朝廷旨意,要求校方嚴懲漢族學生。謝葆璋不肯偏袒滿族貴胄學生,據理力爭。不久,清政府命海軍部官員鄭汝成來校查辦此事。

    鄭汝成是謝葆璋天津水師學堂的同班同學。他告訴謝葆璋,煙台海軍學堂中的各種進步活動已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京城的一些官員甚至指責謝葆璋是「亂黨」。鄭汝成勸謝葆璋趕快辭職,退身遠禍,免得落個撤職查辦的下場。

    謝葆璋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已不抱幻想,毅然辭去監督職務,帶著家人離開他傾注了8年心血的海軍學堂,返回福州家鄉。

    到了1911年初,張山長佔領了山東,對於煙台海軍學堂進行了整改,把一幫滿族貴胄全部趕了出去,接著又令人專程請謝葆璋回來重擔任校長,謝葆璋捨不得他一手創立的學校,於是又回到了山東,重執掌煙台水師學堂。

    謝葆璋的親筆信一到黃鐘英的手中,黃鐘英知道是謝葆璋親筆所書之後,沒有半點猶豫就起義了。

    海軍的威脅一除,山東第二師渡江作戰就成為可能。

    何大拿雖然是一個師長,但是全憑著對張山長一片忠心才升上來的,叫他搞分田分地「斗地主」沒人比得上他,但是說到指揮軍隊作戰,他就有一點抓瞎了。

    第二師國內的主要任務還是以農村社會改革為主,這需要象何大拿這樣的閻王來坐鎮。

    當然打打土匪,打一下滿清巡防營那些鴉片兵,也是可以勝任的。

    好這些事情有手下的眾多參謀來做,他只要下命令就行了。

    張山長也知道何大拿是一個類似於「半文盲」的人,他軍校參加培訓學到的知識,只夠他做一個排長。

    所以張山長給他配備了專業的參謀部,而且參謀隊伍的素質非常的好,全都是科班出身,不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來的就是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

    進攻南京方案已經以參謀長曾高會為首的參謀部參謀們制定好,何大拿賞詩回來之後,計劃書上簽上自己的大名,作戰參謀們把命令下達到各個部隊,第二師就如同一台機器一樣有條不紊地運作起來。

    革命黨自從趙聲過來一趟,聯絡莫如聰一同攻打南京,卻被莫如聰軟禁了一晚,革命黨從此再沒有跟第二師的人聯繫過,雖則如此,第九鎮決定起義攻打南京的消息還是被情報部門得到了。

    師參謀部對照了清兵和第九鎮的實力,終認定,第九鎮缺少彈藥的情況之下,斷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第九鎮攻打南京時勢必給南京造成混亂,這個有利時機第二師卻不可以不利用。

    師參謀部制定的這份軍事計劃正是建立第九鎮攻打南京的基礎上的,充分利用了張九鎮的起義,讓第九鎮當了一回「炮灰」的角色,這樣子對待同樣是「革命」的隊伍,說來可有一點陰險。

    趙金鵬的巡防營5個營2500多人,駐防南京定淮門和水西門之間的這段城牆,另外還守衛著清涼山的炮台。

    當第九鎮的官兵造反之後,聽著城外如豆炒一般的槍聲,趙金鵬心亂如麻,軍營裡走來走去。

    當師爺帶著一個人進來的時候,趙金鵬七上八下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這個人看起來約有三十來歲,一襲青色長衫,身材清瘦,帶一副金絲眼鏡。頭戴禮帽,一條辮已已經剪掉了。

    這人是南京做李金翰是南京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兩江師範學堂的教授,跟趙金鵬卻是一起長大的兒時夥伴。

    趙金鵬雖然是一個候補道出身,但是也進過私塾,還中過秀才!跟李金翰還是同窗。

    趙金鵬見李金翰進來,連忙迎過去,「金翰老弟,為兄等你好久了!「

    李金翰拱拱手,直接進入主題,問道:「金鵬兄,你考慮好了沒有?」

    李金翰近加入了民族進步黨,受黨的委託來做趙金鵬的工作,他已經跟趙金鵬接觸過好幾次,但是趙金鵬還猶豫之中,今晚是他來的後一次,李金翰心想,這次無論如何也要說服趙金鵬反正。

    李金翰進入趙金鵬的會客室,把頭上的帽子摘掉,露出一頭短髮。趙金鵬一見,不禁一愣道:「金翰老弟,你的辮子?」

    李金翰拍拍衣袖,「金鵬兄,實話告訴你吧,海軍已經起義反正,山東第二師一萬三千人海軍的掩護之下,即將對南京發起進攻,我的辮子今天不剪明天也要剪,反而是你,你決定了嗎?時間已經不多了!」

    趙金鵬還是有一點猶豫,李金翰跟他談過山東方面的政策,軍隊肯定是要重整編的,他趙金鵬可以重進入部隊,但是必需經過軍校的培訓,正是這樣的政策讓他很是擔心,擔心投靠山東之後,山東會將他的部隊弄走,這亂世,手頭的軍隊是他的保命符,沒有了軍隊,他就是任由人宰割的羊。

    但是,如果不投靠山東方面又能投靠哪裡呢,革命黨?那是不可能的,革命黨連那些巡防營都打不過,能夠有什麼前途。而且歷來只有投靠強者,沒有投靠比自己力量還小的弱者的。

    張山長控制五個省,擁有四個主力師,重要的是打敗了北洋陸軍第二、三、五鎮,全殲了第四鎮,威名顯赫。

    這樣的強者駐兵南京對面浦口,以一江之隔,現又有海軍艦艇的幫助,攻佔南京也遲早的事情了。

    見趙金鵬還猶豫,李金翰從懷裡掏出一張五十萬元的支票,「這是五十萬元匯豐銀行的本票,如果金鵬兄反正後不願意呆軍隊,你可以收下這張支票,可以去上海,或者到山東去投資,或者回家做一個富家翁。」

    「山東軍隊不願意造成多中國人的死傷,所以才讓我來勸告老兄,巡防營雖然有二千多人,可是山東軍隊連北洋軍隊的第三鎮、第四鎮都打敗了,南京的軍隊能是他們的對手嗎,何況還有第九鎮的軍響應,海軍的軍艦的幫忙,等一下海軍軍艦的大炮一響,我看不用山東軍隊打,恐怕城裡的軍隊就亂了!」

    金鵬兄知道李金翰說得不錯,但是仍然心有疑慮。

    李金翰知道趙金鵬向來優柔寡斷,不逼迫一下他是不會有什麼決定的,於是長長地歎了一聲,拾起桌子上的帽子戴頭上,「就當我從來沒有來過這裡吧,告辭了!」

    師爺連忙拉了趙金鵬一把,趙金鵬一個激靈清醒過來,連忙叫道:「金翰老弟請留步!」

    李金翰停下腳步,但是並沒有轉過頭來,只是立原地,似乎隨時就走的樣子。

    趙金鵬問道:「金翰老弟,你們山東方面將如何安排我的那幫兄弟?」

    這個李金翰已經跟趙金鵬說過好多次了,當下又說了一次,

    對於巡防營的安排,李金翰也沒有必要騙趙金鵬,起義後想繼續當兵的可以編入山東軍隊,一個月五元華元,相當於五塊大洋。

    這當然前提是身體條件好,不吸食鴉片,而且沒有加入任何政治組織,當然這個可以不用跟他說。

    不想當兵或者不合格的,可以遣送回家,每人五個大洋的遣散費用。

    趙金鵬終還是選擇了那張五十萬元的支票,他知道自己已經不是很多年前的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時的自己了,這幾年享受慣了,身體發胖,讓他當一個滿清的貪官還可以,當山東方面的軍官,他自己知道沒有這個能力。

    《山東日報》趙金鵬是經常看的,多少也知道山東方面的規矩,正是因為如此,才使他終決定接受李金翰的條件。

    趙金鵬隨即把巡防營各路管帶叫過來,這些管帶都是他的心腹之人,趙金鵬宣佈了起義的事,聽聞投奔的是山東軍隊,不僅沒有人有意見。不少人反而心裡鬆了一口氣。

    ;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