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巨艦大炮時代

小說博覽 第76章 號角!我的奮鬥 文 / 七色郎

    -----------求推薦!-------

    到了1911年的五月,清廷政治上正忙於成立什麼「皇族內閣」,實行所謂責任內閣制,內閣由十三名國務大臣組成以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內閣總共13人,滿族即佔到9人,其中皇族7人,漢族竟然只有4人,舉國為之嘩然。&

    連保皇派的梁啟超都認為,「皇族內閣」是清廷的愚蠢之舉。從而證明了革命黨人反清排滿和實行種族革命主張的正確性。人們普遍認為,大清朝廷仍將國家權力視為一家一姓之私產,他們不僅不信任漢人,甚至也不信任無血緣關係的滿人,而只信任自家那一小撮宗室親貴。他們死也不會放權,其公然蔑視皇室不入閣這一源於英-國憲制的慣例,等於坐實了革命派對它的嚴厲指控:滿清王朝分明就是騎漢族頭上的「韃虜」,是一個**排漢的異族壓迫政權,若要去除此壓迫,捨革命而無二途。

    「皇族內閣「讓包括梁啟超內的朝野立憲派都失望之餘,就連地方漢族大員對內閣也同樣反感。

    「皇族內閣」剝奪了地方督撫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對的權利,改將各省交由內閣統轄,而這是早已坐大的地方實力派完全不可接受的。

    由此人們就不難理解,當革命匆匆來臨,以往曾維護皇室、反對革命的立憲人士和地方官僚為何竟大都抱持幸災樂禍、樂觀其成的態度。

    軍事上,清廷仍舊無法對如何接收袁世凱的北洋軍而達成一至,由吵得面紅耳赤變成拔刀相向,相互傾扎!

    張山長佔領濟南不久,第五鎮被德國人的狗腿子,列強的代理人張山長所奪的消息同時被清廷和袁世凱知道了!

    張山長想瞞也瞞不了,清廷和袁世凱都第五鎮安插了暗探,這些暗探很久沒有了消息,是傻子都估到第五鎮出事了!

    清廷倒是立即做出了反應,命令陸軍第三鎮和第四鎮逼近山東,隨時作出進攻山東的準備!

    但是陸軍第三鎮和第四鎮只聽命於袁世凱。

    清廷讓第三鎮和第四鎮進攻第五鎮,打的是什麼算盤,袁世凱又怎麼會不知道!

    清廷打的就是讓這三個鎮死拼,從而消弱袁世凱的實力的意圖!

    袁世凱人老成精,怎麼會上當呢?於是指使第三第四鎮的心腹將領趁機向清廷要糧要餉,要這要那,部隊遲遲不能開拔,開拔之後又磨磨蹭蹭,一天走不了幾里地!

    後面張山長僱傭的一千德國僱傭兵駐紮黃河邊上,隔斷了山東與直隸的聯繫,第三鎮和第四鎮要進攻第五鎮就必須通過德國兵的駐地,第三鎮和第四鎮知道後就各自雙雙停下了腳步,後來性回到了各自的營地!

    既然是德國人插手,清廷只好作罷!後來,陳秀才到了京城,銀子的攻勢之下,清廷終默認了張山長這個德國代理人做了第五鎮的統制!

    袁世凱雖然丟了個第五鎮有點心痛,但是他的主力未損,實力仍,當然不想讓自己的第三鎮第四鎮和第五鎮拚個兩敗俱傷!

    至於山東這個戰略要地,現對於清廷和袁世凱來說都還沒有突顯出來!或者沒有時間理會!

    對於清廷來說,袁世凱的北洋二、四、六鎮均駐紮京城的四周,相對山東來說威脅甚,要解決山東也要解決了袁世凱之後!

    對於袁世凱來說,山東雖然像卡他喉嚨裡的一根刺,但是現他已經被解除了一切職務,他現的全部精力正用來跟清廷鬥智鬥法,以能夠保全其餘各鎮和他本人的性命。而且為了避嫌,也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怨氣!

    後來,清廷加是異想天開,試圖拉籠張山長,一道道的賞賜陸續發下來!

    這些賞賜對於做慣了奴才的人來說也許是天大的恩惠,但是對於張山長來說卻是天大的笑話,

    就好比滿清貴族說,來吧!來給我跪下磕幾個頭,做我的奴才!我給你一件黃馬褂穿穿,給你一根孔雀毛玩玩!然後你給我找袁世凱拚命。

    這不是笑話是什麼?不僅是笑話,而且是對於張山長的侮辱!

    所以欽差大臣來了幾拔,張山長都不鳥!連見都不見,如果不是山東正進行包括土地改革、村長選舉、民兵訓練等內容的社會改革,不適宜這個時候跟清廷反目,否則張山長說一定把這幾個所謂欽差大臣都槍斃了!

    讓我下跪,還是向那些尸位素餐的滿清貴族下跪!讓我自稱奴才?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不!不管太陽從哪邊出來都不可能!

    後世,張山長除了自尊之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尊嚴是他後的財富,也是後的堅守!

    記得歷史上,辛亥革命勝利後,中山先生回到中國,一位記者問:「先生這次回國帶回多少錢?」

    中山先生回答:「我沒有帶回一個大錢,只帶回了革命的精神!」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問張山長,「你從二十一世紀帶來了什麼東西?」

    張山長一定會說:「我帶了很多的東西,但是我值得驕傲的是,我帶來了一身的叛逆,帶來了一個中國人取起碼的尊嚴,帶來了一個中國人的傲骨!」

    所以,讓張山長做滿清的奴才,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提都不能提,誰提他恨誰!

    到了1911年的5月30日,參加廣州起義的喻培倫,林覺民,陳等十多位本來要上烈士名單的革命黨人日照碼頭登岸!

    張山長濟南城,特意打電報讓沂水守備旅長林武代他去碼頭迎接他們,並指示讓《山東日報》派出多名記者,對這些革命黨人進行採訪!

    張山長交代林武要給這些革命黨人一個隆重的歡迎儀式,把他們當作英雄一樣看待!

    張高調宣揚此事,除了對於這些革命先輩發自心底裡的敬佩之外,還有就是藉機向滿清開火了!

    山東農村的社會改革、軍隊的整編和訓練已經基本完成,是時候向清滿吹響進攻的號角了!

    從沂水到日照的四車道水泥公路已經修通過,林武特地調了五輛大卡車,一直開到日照碼頭!

    和革命黨人一起的還有林黑子的兩個小隊的特種部隊,他們的一路護送之下,才順利地到達山東!

    日照碼頭裡擠滿了群眾,其中大橫標幅寫著:熱烈歡迎革命英雄歸來!

    喻培倫一下輪船,看到這麼隆重的場面,不禁感慨萬千!就像到了家一樣,對於山東立刻有了一種歸屬感!

    林武徹底執行了張山長的吩咐,給足了這些革命先輩面子,他代張山長向他們傾訴了滔滔不絕的仰慕之情之後,就當場安排了《山東日報》的記者們對他們一一做了採訪!

    第二天,《山東日報》頭版頭條這樣寫道:革命黨人發動起義,《國際歌》廣州城上空飄揚!

    接著用整篇整幅詳細介紹了廣州起義的整個過程,還附有十八位勇士的採訪記錄,報紙的右上角醒目位置,還刊登了《國際歌》的詞曲!

    一時間,《國際歌》開始山東大地上唱響!

    隨著當天報紙一同發行的還有一本書名叫做《我的奮鬥》的書!

    這是張山長第一屆學習班上的講稿,經過整理而編成的書,這本書現已經成山東的內部學習的教材,只是這一次,正式地發佈天下!

    《我的奮鬥》分為三部分,二十多萬字。第一部分是「我可受的祖國」:第二部分為「革命」;第三部分是」三民主義中國」

    《我的奮鬥》系統地闡述了張山長的「理想」,「創建平等自由的三民主義中國」。

    全書充滿了中華民族無限的熱愛和對滿清封建貴族無比仇恨。他號召全體中國人緊密地團結起來,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自由平等的三民主義中國而努力奮鬥!

    《我的奮鬥》並非空洞無物的口號,而是非常系統和科學的理論,它跟某個同樣是大炮級的人物的口號是大不同的!

    所以,《我的奮鬥》一書的出版,給張山長瞬間長了很大的名聲,各地革命鬥士紛紛來投!

    北京城裡,攝政王載灃把《山東日報》和《我的奮鬥》狠狠地往桌子上一拍,咆哮道:「良弼呢!讓他快來見我!「

    清末,滿族有兩個自詡知兵的人物,一個是前陸軍部尚書鐵良,鐵良五向潛心研究陸軍,被時人視為滿族中傑出的軍事人才,是滿族將領中足以與袁世凱分庭抗禮之人物,可惜攝政王載灃中了袁世凱的反間計,於1910年二月免去鐵良陸軍部尚書之職,後來就打發他去鎮守南京去了。

    另外一個就是良弼,良弼是滿洲鑲黃旗人,愛覺羅的子孫。曾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回國後,入練兵處,旋充陸軍部軍學司監督副使升司長。禁衛軍成立,任第一協統領兼鑲白旗都統。以知兵自詡,他參與清廷改年制,練軍,立軍學,尤注意延攬軍事人才,與鐵良等被稱為清季干將。

    良弼自詡知兵,其實卻是一個蠢貨,要不也不會因為一點小小意見不合,就把鐵良整倒,中了袁世凱的反間計了!

    良弼是個滿清頑固分子,用後世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利益階層!而且是高層的那一種。聽到攝政王載灃的傳喚急忙過來參見!但是對於出兵攻打山東,他卻沒有頭緒!

    皆因德國人,通往山東的必經之路上佈置了「重兵「!

    一千人並不是很多,一般來說不算重兵,但是那是德國洋人的軍隊,對於清廷來說那就是重得不能再重的「重兵」了!

    ;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