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五十九章 一千噸級的荷蘭大帆船 文 / 三十二般變化
. 第五十九章一千噸級的荷蘭大帆船
要建造一艘一千噸級數的荷蘭大帆船,所需要的工序之複雜,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
早在世紀的西歐,造船還只是一項憑藉著經驗來進行的工作,實際上現在的中國船匠,仍然只靠經驗來造船。幸運的是,從580年開始,西歐的船匠就已經開始應用數學原理來進行安排,船匠們必須測量每一個參數。
而首先要定下的,就是船幅。
一艘船能造多大,在當時並不是由船匠自己來決定的,而是要則「樹」來決定。
而決定一艘船能造多大的那一顆決定性的樹,必須在乾燥的冬季砍伐,以保證木質最優。這一顆樹將用來製作船隻的「龍骨」。「龍骨」有多長,船就能造多大,而「龍骨」必須是一根完美的樹,不能用兩顆樹接起來做成。
幸運的是,雲南的深山裡好樹多如牛毛,而且現在的時間正好是冬季。
船匠們沒有花多少力氣,就從漕幫運來的古樹中找到了幾根0米到00米長的巨木。如此漂亮和完美的木頭,西歐船匠們都沒見過,忍不住讚不絕口。
將龍骨制好,平放在沙灘上之後,船匠們開始為它加裝船肋。船肋將構建出船舷上緣以下部份船體的基本輪廓,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船匠們在一根0米長的龍骨上,加裝了90對船肋,然後在船肋的上緣加裝上船舷,整個船殼就已經成形了。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配置甲板,首先要用角鐵來固定支撐甲板的關鍵位置。桅座經測量之後,放置在船體中間合適的位置,圍繞著桅座製造十分強力的支撐體,將之極好地嵌入船體。接下來使用木栓和鐵釘進行外層甲板和船殼外皮的鋪設工作。
雖然大量使用鐵釘會使工作變得簡單,但鐵釘用得越多,整個工程就越不可靠。最好的船殼要將木材和鐵釘的比例進行完美的計算,使得船殼堅而不脆,柔而不軟。
外殼由木製的夾層鋪設至龍骨,夾層間塞上纖維使之盡可能的嚴密,再在外面刷上一層柏油,使油滲入到縫隙中,從而起到防水的作用。為了保護外殼,使船能夠對抗各種駐蟲,水線以下的外殼被一層薄鉛板所覆蓋,在鉛板和木製的夾層間隔著一張塗了柏油的帆布,作為最後的預防措施。下半部份的外殼將再刷上一層柏油與植物油或動物油的混合物。
然後是安裝索具,船上必須設計數個用於固定索具的支撐物,這些支撐物用於將索具固定在上面,使之不會隨著海浪的撲騰而落入海中。
最後再加裝船舵,舵栓被掛在尾柱上。同中國帆船不同的是,荷蘭大帆船是以舵柄來控制方向的,通過揮動舵柄,舵的位置就會發生改變。而舵柄並不是安裝在船的尾巴上,而是安裝在艦首。
這一切完成之後,大帆船已算是完工,但還不算完美,還需要進行內部隔壁、階梯、起錨機的安裝,並且在船舵裡進行一番裝修工作,裝上床、桌、椅……等等生活器具。
而要完成上述的全部工作,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
毫無疑問的是,鄭曉路把造船想得太簡單了,當馮子銘向他報告造一艘船需要兩年時,鄭曉路差一點把舌頭給咬掉。想一口吃出個大胖子,那是不靠譜的事。造船的每一個步驟都牽涉到曬乾等要素,不花一定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再有錢也不行。
看來這事急不了啊,鄭曉路只好下令船匠盡量同時建造多只大船,兩年後讓數艘船可以同時下水。當然,如果多使用鐵釘,以犧牲耐用性的方法來強行造船,也可以提高速度,但那樣的速度不要也罷。
看來想揚威東南海,至少也是兩年後的事情了,這兩年,就夾著尾巴做人吧。
此時舟山島上的移民基本已經安置完成,鄭曉路開始考慮這些移民的更進一步安置問題了。移民們有了房子住,有了衙門管理,現在還需要進一步地打開他們的生存門路。
讓他們學習種田,那肯定是不靠譜的,這些移民大多是漁民,打魚是一把好手,種田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鄭曉路經過一番苦苦思索,突然想起一個有名的地方來,沈家門漁港,這個地方在後世非常有名,號稱世界三大漁港之一,它正好屬於舟山群島的範圍之內,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
鄭曉路派人請來孫文宇,一問之下,想不到孫文宇還真知道沈家門。
原來沈家門之名,始於宋代,至元代時建立了沈家門渡,到了明初,還建了一個沈家門寨用於防禦海寇。後來明廷多次發神經病,把舟山群島上的居民全部內遷,沈家門寨就荒蕪了,但不少海盜聽說過這個地方。
鄭曉路大喜,他趕緊叫來船速最快的新龍王號,叫孫文宇幫忙領航,向著傳說中的世界三大漁港之一,沈家門漁港駛去。
船出了定海港,向著東面駛去,沒多久就到了沈家門,沈家門漁港位於舟山本島東南側,面臨東海,背靠青龍、白虎兩山,構成了一條長約十里,寬約半里的天然避風良港。此港由舟山本島東南端及魯家峙、馬峙、小干島所圍之海域組成。港區呈東西走向,東窄西寬,狹長形,長約.5海里,寬約0-0.37海里,這裡水產資源豐富,可捕魚類300餘種,蝦蟹類80多種。
鄭曉路駕著新龍王號,在沈家門漁港轉了一圈,只覺得心情大好,他遠遠地看到旁邊的岸邊有一個荒廢了個小小城寨,估計那就是以前的沈家門寨了。
這個寨子其實可以利用,好好修整一番,可以在這裡屯駐一部閻王軍,用來保護漁港,並且以寨子為中心建立一個漁村,可以遷移一些漁民來這裡居住。
勘察好了地方,鄭曉路心情大好地回到定海港,立即安排了一千閻王軍進駐沈家門寨,並且請了鄭芝龍手下的能工巧匠過去,在沈家門的岸邊修建碼頭設施。
鄭芝龍漁,不善長種田的,因此他乾脆將自己的主力遷移到了沈家門漁港,讓他的部眾一邊打漁,一邊操練,默默地積蓄實力,等著打敗荷蘭人奪回台灣的日子。
此時正好是冬季,還沒有到漁季,鄭曉路正好利用這個時間給漁民們安置住處,分配漁具,並且命令舟山造船匠大量生產捕漁用的小船,租借給漁民們使用。
為了使漁民們有個念想,鄭曉路用了後世分期付款買手機的方式,將漁船租借給漁民,他規定,如果漁民每年提供給閻王軍一定數量的魚蝦,連續五年,那麼漁船就白送給漁民。如果做不到,就交納一定的船租。
這個政策自然得到了漁民們極大的擁護,使得他們打漁的幹勁都提高了不少。
數月之後,春暖花開,數千漁船一起揚帆出海,沈家門漁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鄭曉路預先聯絡好了漕幫,讓漕幫在漁季到來的時候派來了數艘大貨船,這些貨船是專門用來運送魚鮮的,船艙中間有水艙,可以運送大量鮮魚。
漕幫的大貨船將舟山群島上的漁民們打回來的海魚大量地運到江南,向各大酒樓、王府、富人家裡進行推銷,由於朝廷的禁海政策,江南很多地方都缺魚。再加上這些年連年旱災,糧食產量低,使得各種食物的價格都在猛漲。
舟山上的大量魚鮮一送到江南,立即大賣特賣,富人們忙不疊地大量購買鮮魚,酒樓飯館也向漕幫定購大量海魚,至於達官貴人們,更是喜歡吃海鮮,禁海之後很久沒有舒舒服服地吃過海魚了。
這些人也不管漕幫的魚從哪裡來的,反正能買到就只管埋頭吃。
有些腐儒認為漕幫違背了禁海令私自下海打魚,將漕幫告上了官府,但官府的大人們許久沒吃到海鮮,現在好不容易能吃到了,哪管魚的來路正不正,睜之眼閉之眼,這事情居然就這麼過去了。
漕幫賺了個盤滿缽滿,那些窮苦的漕運水手的日子頓時過得好了起來。
劉柒這位小混混頭目,現在在杭州都成了說一不二的大人物,手底下有船一千多艘,隨便發號施令,就有幾千水手聽他號令。出入高檔茶館酒樓,每天擁美在膝,日子過得極是舒服。
至於舟山島上的漁民們,則通過漕幫將自己打回來的魚換成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子也過得十分滋潤,比起以前朝廷禁海令時,他們的日子過得簡直有如天堂。
閻王軍受到了五萬移民的一致擁護,在他們的統治之下,幸福日子過得不要太容易,這些移民們早已將閻王軍當成了自己的再生父母,想起明廷對他們的殘酷壓搾,這些移民們就感覺自己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要他們再回到明廷的地盤,那是萬萬不能了。
至於舟山島深處的那些原住民和海盜,則慢慢被移居到島上來的這五萬移民給吸引了出來。他們最初想用海盜的那股子脾氣來燒殺搶掠一番,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閻王軍戒備森嚴,軍容整肅,而且裝備精良,不是朝廷的衛所孫悟可比的。
於是原住民們打消了搶劫的念頭,開始試著和島上的移民接觸,他們用舟山島深處的水果用來向漁民們換取糧食,或者用他們偷偷打來的魚向閻王軍的士兵換取油鹽醬醋。
久而久之,閻王軍和一些原住民也熟悉了,就發給了他們進出舟山鎮的通行證。
這些原住民進鎮一看,才發現這些移民過著仙人般的幸福生活,但他們卻只能躲在山裡的山洞裡像原始人一般。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原住民們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自由之身,加入了閻王軍的治下,成為了舟山鎮的居民,將自己的戶籍落進了舟山鎮,成為了閻王軍的公民。
這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舉動,隨著第一批原住民搬入舟山鎮,從山裡遷移出來的原住民就越來越多,原本還有疑慮的原住民在看到先前搬遷進去的人過上了幸福日子之後,也坐不住了,紛紛向著舟山鎮搬遷。
舟山上的原住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經過統計,原住民共有009戶,計4人,這些人在山裡有房子,有傢俱,還有一部份人擁有自己的船隻。但他們為了躲避朝廷的內遷,被迫住進舟山島的深處,船隻也藏在一些小水灣裡,日子過得十分貧苦。
這群人搬遷進舟山鎮之後,頓時使得原本只有五萬人的舟山鎮人口翻了一倍,變成了十萬人的超級大鎮。
鎮子被迫擴建,向著四面大量建造房屋。
擁有船隻的原住民則分配到沈家門寨子的旁邊定居,舟山群島上立即形成了兩個聚居點,也即是舟山鎮和沈家門集。
島上的原住民納入治下之後,閻王軍也鬆了一口氣,不必再戒備禁嚴地保護著舟山鎮了。
他們大多是來自陝西和四川的士兵,幾乎人人都會種田,反正在舟山島上也沒事做,平時操練之後,閻王軍士兵就向舟山鎮的北邊墾出了大片的良田。
士兵們將一些有興趣種田的鎮民帶田邊,手把手教他們種田的技術,一些有見識的鎮民也懂得不可能一輩子靠著打漁維生,懂的事情當然是越多越好。
於是有好幾千人開始虛心地跟著閻王軍士兵學習種地。
士兵當然是先從最容易種的紅薯和玉米教起,先教他們如何翻地、如何插秧、如何施肥、如何除草……
舟山島上軍民一家親,其樂融融
當然,也有不快樂的人。比如:安文思和利類思
半年過去了,安文思和利類思已經在舟山鎮中建起了漂亮的教堂,他們花了大量的金錢將教堂裝飾得極盡華美,讓人一看就目眩神迷。
然而……到目前為止,他們連一個信徒都還沒有發展出來,哪怕他們磨破了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