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惡明

第四卷 第五百四十四章 貪墨 稅監 濟寧 文 / 特別白

    第五百四十四章貪墨稅監濟寧

    濟寧號稱是山東最富之地,濟寧是京杭大運河的北方最重要的樞紐,大批的船隻都要在這裡集散貨物,在工商業還沒有這麼興盛的時候,濟寧府就靠著漕運和私鹽,富裕無比,人稱是江北蘇杭。

    到了現在,因為北三省的棉花要運往南方,棉花這種貨物體積大重量輕,如果走陸運的話,成本高的嚇人,海運來說,船主們都不願意運送棉花這種沒有利潤較低的貨物,所以運河的航運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每到棉花收穫的季節,大批的船隻航行於河上,破天荒的竟然是出現了堵塞的情況,棉花的價錢提高,在江南很多的紡織工場都是承受不住,這些工廠主不少是經營不下去,只能是把自己的工場賣給更大的商家。

    也有些聰明的,帶著銀錢北上,他們畢竟是開設工場的世間要早於北方,多了些經驗和思路,在競爭上面也是有優勢的,在那裡開設紡織工場,也還能有些錢賺,取得原材料最方便,進出貨物也是便利無比的濟寧府就成了首選之地。

    北三省的棉花價格開始上漲的時候,濟寧幾乎是用更快的速度變得繁華起來,各種工場紛紛的開設,棉花運到濟寧的河港碼頭之後,在從前是補充給養,稍作停頓,現在則是直接的售賣出去一部分,然後空出艙位來裝運棉布和各種棉紡製品,運送到江南銷售。

    這件事情上,最佔便宜的還是濟寧的河道衙門還有知州衙門,濟寧在明朝立國的時候是濟寧府,後來列為州。這些年除去幾次大亂之外,濟寧的繁榮竟然是沒有停頓,積攢了一百多年,這種程度很是驚人。

    加上工商大興,棉花暴漲,濟寧州的規模愈發的擴大起來,原本城牆周圍的幾個鄉鎮村落都是連成一片,大批的工場和商舖倉庫星星點點的座落其中,此時的濟寧府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閒人。你若是想賺錢做工,那麼大把的商舖和工坊等著你去做,如果你想不務正業,浪蕩街頭,那官府也有辦法,打著聖人教化的名義,凡是在街頭流浪沒有職業的人,第一次鞭打十五鞭,第二次直接流放,當然這個流放就是換一種途徑去做工,而且還沒有工錢。

    城內的父老現在都是不斷的請求知州衙門擴建城牆,把城外的那些工坊什麼的圈進來,而且還不用衙門討一分錢,眾人願意自己掏錢募工。

    此時的濟寧知州可是天下間有數肥缺,已經是和揚州,蘇州知府,某些地方的鹽運使都是一個等級了,官員們上下鑽營也就是願意去擔任三年的知州,家中幾代都是富家翁了,而且還是大富翁。

    因為你坐在這個位置上面,就算是不伸手撈錢,只要是拿那些應該到手的常例銀錢,三年知州坐下來,三十萬兩白銀是輕輕鬆鬆。

    這樣的肥缺,這樣的富裕之地,自然也是稅監們的重點對象,在濟寧督稅,就算是收再多的銀子也不算是什麼本事,因為這裡本身就有個厚厚的底子在,所以自第一任的稅監來到這裡,就想的明白,我就是來撈錢的。

    第一任的稅監撈的盆滿缽滿,嘴角流油,戀戀不捨的回到京師,原本只是居住在紫禁城通鋪的小太監,一下子在京師的好地方置辦了幾個大宅院,還盤下了不少的鋪面買賣,讓周圍的人看的眼紅。

    目前的這第二任馬稅監來到之後,更是什麼面皮也是不要了,直接就是派手下傳下話來,若是不想被查稅,那就先每家繳納一千兩銀子上來。嘉靖十年的時候,一千兩銀子是一筆很大的款項,到了嘉靖二十一的時候,一千兩銀子的規模卻只能說是中等偏上,因為這些年海上的貿易興盛無比,日本本地的金銀礦開採出來的貴金屬,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掠奪的財富,都是在大明的港口上喚作了各類特產,這些金屬流入大明,實際上帶來了一定的貨幣貶值,這也就是說一千兩銀子不如十年前的值錢了。

    但是這一千兩的銀子的書目,除了濟寧城裡面的鹽商,糧商之外,其餘的商戶都是這幾年才剛剛擴大了自己的規模,手中有了幾個錢,一千兩銀子還是很要命的,偏偏這錢不是收稅,若是收稅的話,還可以送個幾百兩銀子,讓稅監寬限一下,也就糊弄過去,上一任的稅監就是先獅子大開口收取高額的稅賦,然後各家送錢賄賂,這稅監也就是把那個高稅額不了了之。

    不過第二任的稅監搜刮起來,根本不講什麼情面,直接就是放出話去,每家先交個一千兩銀子的落地錢,其餘款項再行商議。

    現在的京師宦官離開京城的時候,已經是沒有幹出些模樣來,不讓其他人小看的心思了,各個出京的時候,都是花了大筆的銀子才捐來的這個稅監,不盡快撈回本錢,繼續賺些錢財,實在是不甘心。

    有些大商戶雖然是肉疼,可還是湊齊了這一千兩交給了稅監,可是一些規模中等,或者是小商戶,目前的本錢才多少,那裡湊得齊這筆錢。

    到了交錢的期限,馬稅監絲毫不手軟,他帶來的人大概是有四五百人,很多是從前錦衣衛和東廠的外圍人員,這些人沒有什麼真實本事,都是在搜刮錢財,壓搾百姓的高手,拿著沒有交錢的清單,直接就是去上門抓人抄家,理由很是簡單,抗稅不交。

    這麼一搞,濟寧城內頓時是有些混亂的跡象,自從青州府一名知縣因為上折子怒罵稅監禍害百姓,卻被削去官職,流放三陝之後,其他人對於稅監的作為都是不敢出聲反對了,而且還有些準備藉著這個機會發財的人趁機為虎作倀,一起禍害百姓,好在裡面撈些好處。

    這清單上交不起那落地錢的人,差不多有二三百人,都是大小的商戶和工場主,這麼多人都是被抄家沒收財產,頓時是整個濟寧城轟動了,人人噤若寒蟬,只能是暗地裡面咬牙切齒的看著。

    被抄家的那些人家,辛辛苦苦幾年,又趕上了好時機,由從前的平民或者小康,迅速的有了些家產,以為好日子還在將來,卻沒有想到,突然之間,這一切灰飛煙滅,一切都變成了泡影。

    有的人心中不情願,去和稅監的手下爭執,當即就是被一頓好打,有的直接就是帶上了枷鎖送到衙門的大獄裡面去,也有的不交又不敢,可是交錢卻不甘心,想不開,自己上吊跳河的。

    沒有什麼饑荒,可是這一天的濟寧城卻好像是人間地獄一般,婦孺老弱的哭號,官差的怒罵,都是交織在一起,一百多年傳遞下來的繁華,一天之內就全然黯淡了下去,不過,馬稅監卻是大發了一筆財。

    抄家破門,抄沒財產,這裡面的貓膩太大了,這濟寧城靠著碼頭上的抽稅和鹽稅,只要是稍微加大些手段,就能完成自己的稅額,那麼剩下的錢,就都是自己腰包的,這天的收穫實在是太多,就算是扣掉那些幫兇的吞沒的,這筆錢還是讓他笑的眼睛都瞇上了。

    破家的這些人都是濟寧城中的商戶,這些人的產業裡面都是僱傭著人手,多的一百多人,少的十幾名,他們一倒,這些人突然就是沒有了生活的依靠,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是好,有些本來就是濟寧城的人倒還是罷了,家中有住處,也能支撐幾天,可那些背井離鄉來到府縣之中做工的人,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讓他們回去那是萬萬不能,鄉間的情形他們自然是無比的清楚,已經是沒有平民百姓的立錐之地,全是棉紳豪強控制的大莊園,在鄉間無非是兩種出路,一種是當棉紳豪強的家丁,一種是當作奴工,可是話說回來,要是能當家丁,誰還會來府城做工,要是當奴工,那可就是連畜生都不如了。

    可是在城裡,從前是各個買賣裡面都是緊缺人手,現在中小的商戶第一輪的搜刮已經是傷了元氣,來了這個第二任的稅監,可直接就是把許多家壓的破產破家,就算是那些大戶,也都是覺得風色不對,紛紛的收縮生意規模,那有人還有閒心收容工人。

    幾年來,在濟寧城宣佈了教化之法,嚴禁流民的條例之後,第一次在街上出現了大批無工可作的人,馬稅監一方面把收集的錢財分出一部分當作稅款繳納到京城去,一邊眉開眼笑的清點自己暴增的財產。

    濟寧城開始流傳一個順口溜,說什麼「苛政如虎,虎不如馬」,這馬稅監已經比老虎還嚇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