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終南啟示錄

第三卷 第八章 魚目混珠 文 / 唐斬帶刀

    第八章魚目混珠

    楊易被難住了,仙界也只和人間分離了千年,人間的一些計謀策略仙界也是了然在胸。雖說近年以來人間界的變化很大,但是變化的只是環境,只是物質基礎,至於人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在如此短的時期裡發生根本性的變動。所以仙人們想不到好辦法來對付佛界,楊易同樣也沒有妙計,只能每日記掛著這個任務渾渾度日。

    看多了地藏王菩薩在鬼界裡大動手腳,楊易作為仙界的一份子,也不由升起一種同仇敵愾的情緒來。當然,這不是源自什麼集體歸屬感,而是楊易心中明白,在面對佛界勢力不斷增長這一點上,他和仙界高層的利益取向完全一致。身體不存,何論毛髮,楊易現在就是寄存在仙界這個身體上的一根絨毛。

    透過地藏王菩薩給佛門修士的生命鏈條開光的過程,楊易確實感覺到佛門修法的厲害之處。即使是這些佛門修士的生命烙印已經消散了記憶,但一絲佛家修士的本能始終不得泯滅,只要地藏王菩薩亮出充滿能量氣息的規則鏈條,這些佛家修士的生命烙印就會隨著冥冥中的一絲親近吸引,自動投身於地藏王的規則鏈條中去接受開光。如同消過磁的磁盤還能運用手段恢復部分文件一般,這些佛門修士的生命烙印得到了比其他普通生命烙印更高的起點。

    楊易首先考慮到的是能不能搶在地藏王菩薩之前先把鬼界裡佛門修士的生命烙印擇出來,交由仙界的大羅金仙施加固定領域予以囚禁。這樣一來,估計地藏王菩薩就是用規則鏈條把整個鬼界都照亮成紫色,也完不成為佛門修士開後門的任務。

    順著這個思路深思下去之後,楊易就主動放棄了這個創意。

    不是這個方法在操作上有困難。仙佛的修煉其實沒有什麼差異,要說有,也就是佛家在道行領悟上的資質要略好於仙道。但是這也只是個平均數的高低,單從個體來說,還是有仙人的道行領悟資質要高於佛門菩薩羅漢的。而道行領悟的表現就反應在體內規則鏈條的滋潤程度上,所以既然地藏王菩薩體內的規則鏈條可以吸引那些佛家修行者的生命烙印,那麼一定也有仙界的大羅金仙同樣可以做到這點。

    但是這是屬於陰謀,端不上檯面。佛界又不是出產傻瓜的地方,一段時間之後自然會有所懷疑。而仙界的這種動作又瞞不了人,只要佛界有心探察,自然可以抓到仙界的把柄,那可是激化矛盾的開端,武力就將成為雙方交流的主流渠道。如此一來就是到聖人跟前去理論,三清也說不出偏袒天庭的話來。所以這個創意只好胎死腹中,而且就以楊易的猜測,這種斬草除根的想法估計前人也有考慮過,不過都是因為沒有光明正大的借口而不了了之。

    這說明仙界和佛界的鬼界之爭不能採取陰謀手段,要想方法也得是陽謀。就是讓佛界知道你是怎麼做的,但又找不到理由來抗議。就如同佛界在鬼界開的後門一樣,仙界雖然對這個事情是極度惱火,但總不能明面上提出抗議,『你們不能這樣作弊,再這樣下去仙界的實力就要被你們蓋了過去。』

    所以佛界的手段就是陽謀,而如今楊易也要想出一個可以稱之為陽謀的手段來阻止佛界繼續通過鬼界的後門來增強實力。

    別說,思量了幾個月之後還真給楊易想出個辦法來。釜底抽薪既然不行那就換魚目混珠。

    楊易對地藏王菩薩開光的感覺是這一程序也不是完全免費的,不勞而獲不是這個宇宙的正理,有所得則必有所失。所以既然鬼界的佛家生命烙印能在地藏王菩薩開光之後恢復部分記憶,那地藏王菩薩一定也是付出了些道行損失的代價。

    魚目混珠之法的要訣就是把鬼界的普通生命烙印給予初步的記憶喚醒,也就是在地藏王菩薩開光之前,對所有的生命烙印進行大範圍的低等程度開光。這樣一來,當地藏王菩薩放出自身的規則鏈條給佛門修士的生命烙印開光的時候,這些有了些微記憶的普通的生命烙印也能在冥冥中感受到開光帶來的好處,蜂擁而上。只要菩薩不能分別出哪個是佛門修士哪個是混珠的魚目就只能一視同仁的給予開光。這樣一來仙界至少間接得到兩個好處,第一就是主持鬼界的菩薩道行消退會很厲害。只要想想就能知道,以前地藏王菩薩一年只要給幾十個最多上百個佛門修士的生命烙印開光,而之後是一年至少上千萬億的數量,工作量的差異之大可想而知。不過與此同時,仙界要對這些混珠的魚目上色,也同樣可以想見,損失不會比佛界的菩薩要少。不過這還是值得的,最重要的是仙界可以由此間接得到第二個好處。

    無論是什麼生命烙印只要經過地藏王菩薩的開光,就會恢復部分的前世記憶。不論那些前世靈智未開的蟲蟊動植物之類的生命烙印,光是前世生為人身的這一部分生命烙印,開啟部分記憶之後回轉地球投胎,可想而知會選擇什麼樣的物種作為下一世的存在。鬼界生命烙印大範圍的開光過後,佛界修士以前轉生時候的優勢蕩然無存。轉世再為人身這一點由沒有競爭者變化為競爭者無數,這些佛門修士想要再世為人的難度大了無數倍。而這些佛門修士要想晉陞羅漢,沒有幾十次轉世是不可能達到的。在這幾十次轉世中只要中間有一次不能再生為人,而是投身於蟲蟊或是動物,以前的道行積累頓時化作流水,不復存在。而這個曾經是佛門修士的生命烙印也有如仙人落入凡塵,從此渾噩不知,忘卻了生命最高的追求,只是以生物的本能存在於世。

    在心裡盤算了一下自己的新創意,楊易發覺雖然這是兩敗俱傷的手段,但是相對於仙界,佛界的損失要更大一些。從這點上來看還是合算的,現在只是不知道實際操作起來有沒有困難,不過這就不用楊易一個人頭痛了,還是拉上風雲子一起傷腦筋的為好。一個是分流功勞給領導,不但不會減弱自己應得的一份,還能有效的保證人脈的暢通和獎賞的兌現。另一方面,楊易所謀劃的這個手段,仙界到底有沒有能力實行,還要靠在天庭裡混跡多年的風雲子來做出初步論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