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終南啟示錄

第一卷 第五章 布達拉宮 文 / 唐斬帶刀

    第五章布達拉宮()

    拉薩最著名的所在是布達拉宮,作為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華麗宮殿,儘管受到時間長河的洗禮,也受到過戰火和天災,但作為漢藏民族融合的標誌,屢次得到重修,現在的布達拉宮就是17世紀以來重新修建的。

    楊易首先參觀的目的地就是布達拉宮。這裡是藏傳佛教的中心建築,歷代**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也是八代**喇嘛死後靈塔所在。作為華夏大地上最重要的宗教場所,對有心探察佛門感悟天地規則法門秘密的楊易來說,自然是不能錯過的。

    布達拉宮分為白宮和紅宮兩大主體建築,白宮是**喇嘛生活和辦公的場所,歷代**諸如坐床大典這樣的重大宗教政治活動也都是在這裡舉行,紅宮是各類佛堂和**的靈塔。布達拉宮依山而建,宮宇疊砌,巍峨聳峙,氣勢磅礡,整個宮殿裡裝飾豪華精美,所用黃金珠寶無數,令人眼花目眩,記錄歷史的生動的壁畫,華美精緻的卡墊、華蓋、法器、帳幔、錦緞、金銀器皿、瓷器,讓信徒油然而生出頂禮膜拜之念。

    楊易心想,這就是佛家的,示之以威以修敬也,誠不我欺。

    楊易煩惱的是另一點,佛家是如何利用信徒來幫助感悟規則的?佛家強調信徒要『信』,要虔誠,這又又多了一個問題,虔誠與非虔誠的信徒毫無疑問對修佛道領悟規則的幫助力度不同,但信徒提供了什麼來幫助佛門的呢?虔誠的提供多一些,而不虔誠的提供的要少一些,這似乎就只有信仰了吧,那麼信徒的信仰是如何對領悟規則產生助力的呢?

    對這個問題,楊易首先想到的是歷史上佛家宗派之爭。佛家在流傳中分大乘,小乘之分,後來越發分散的厲害,有華嚴宗,淨土宗,法相宗,律宗,三論宗,密宗等等。各個不同教派歷史上互相攻擊,惡鬥慘烈,無所不用其極。為什麼會這樣,佛門內鬥比同道門的鬥爭都還要激烈?

    如果不同宗派的信徒產生的信仰只對本宗派的佛門修士有修行助力的話,那麼就可以理解了。道家勿須信徒信仰力,所以沒有生死矛盾,而其他佛門宗派搶奪善信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問題了。通過各種手段,包括朝廷打壓,務必要打擊不同教派,歷史上有一個名噪一時的佛宗——三階宗,就是這麼絕傳了的。

    同是佛門善信,有些又不會很通懂佛門教義,也未必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宗派,只知道念的是阿彌陀佛,那他們的信仰力是如何分配到不同宗派裡去的呢?

    這個世界沒有毫無緣由的事情,從來都是有因有果,所以根據佛門的行為方法也可以大致推測到一些其中奧妙。

    佛門對待信徒的態度有三種,最親善的是信仰自己宗派的信徒,這些人精通教義,往往被稱之為居士,其次是沒有分辨力的信徒,這個人群只是籠統的信佛,很多是老頭老太太,對這些人也要大加鼓勵,向他們宣揚死後可以去極樂世界,至少堅固他們的信仰,剩下來的是其他宗派的居士信徒,這部分人要對他們宣揚教義,不能轉變為自己宗派的信徒也要努力說服他們相信原來的信仰是錯誤的,那是無法去極樂世界的,至少使他們可以轉回為籠統的信眾。

    可以用一個比方來形容這三種信徒提供的信仰力,比如信仰力是錢,第一種信徒提供的好比是自己的外快,私房錢,只能自己使用,第二種也就是泛信徒提供的是單位收入,雖然不如拿到自己手裡舒服,但分紅總有自己的一份,最後是別的宗派的信徒,這些人提供的是給同事的外快,自己只能看著,一分也到不了手裡。

    當然,信仰力終究不是錢,至少在宗派裡可以共享,佛門招收傳人向來不餘遺力,這說明是否多個人與自己分享信仰力對自己沒有影響,反而因為多加了個人提供信仰,自己得到的更多了。

    現在清楚了,規則好比是蘋果,領悟規則好比是架著梯子摘蘋果,爬得越高蘋果越多,摘的速度越快,信徒的信仰力就像墊在梯子下的磚頭,泛信者的磚頭平均分給了每一家的梯子,而專信徒則把磚頭全給了自己信仰的那一家,而梯子上可以站無數人,只要自家梯子高了,有多少人摘蘋果對自己摘的速度是沒關係的。

    黃昏時分了,楊易也是時候回住處晚餐了,帶著若有所悟的欣喜,離開了布達拉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