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黑寶葫蘆

第一卷 第三百四十章 外面的世界 文 / 悲痛麼名

    第三百四十章外面的世界

    小胖走了,家中就只剩下王凡和佩盈兩人,王凡還笑稱終於可以過上二人世界了。可惜天不從人願,白天的時候,佩盈要忙著學校裡的事情,又或是王凡要顧著新承包到手的山地那邊的建設,所以兩人根本沒有多少時間是可以在一起舒舒服服地呆著的。只有到了晚上或者週末休息,兩人才真正地是過上二人世界。

    王凡和佩盈能夠浪漫的,就是每天傍晚時分,一起攜手到河邊那裡散步。黃昏是美麗的。夕陽留下了一抹余霞,漸漸地隱退了。小鳥鳴叫著向棲宿的樹林集合,它們互相敘說著白天的遭遇,發出一陣陣嘰嘰喳喳的聲音。天空的浮雲,也彷彿自由散漫似的無拘無束,任意飄遊,變幻著各種各樣神似的動物圖形。小河流水靜靜地淌過,悄無聲息,好像怕驚擾了散步者悠閒的情致。一陣清風,徐徐地吹入懷中,使人頓生遍體舒暢的感覺……

    說來很奇怪,葫蘆水能夠吸引蚊子等小傢伙的趨之若鶩,就比如放在臥室裡的那個水盆,每天都在上面鋪滿了蚊子它們的屍體。可是奇怪的是,王凡他們每天都服用葫蘆水,而且洗澡什麼的都離不開它,按理說身體裡外都有葫蘆水的蹤跡,那樣肯定會特別地招惹蚊蟲的。可是,事情卻正好相反。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王凡他們自從常喝葫蘆水以後,身邊幾乎沒有蚊蟲的滋擾,彷彿形成了一個真空帶一般。雖然探究了好久,不過最終都是沒有找到答案,可能是葫蘆水的其中一個秘密吧。但是就是如此,王凡他們既可以渾身清爽,又不會受到小吸血鬼們的困擾,更不會無端端地被人弄了一個甚至多個「紅包」,所以王凡也不去多想其中緣由了。

    這天王凡和佩盈如同往常那樣到村裡河邊去散步,兩人手拉著手一起漫步於河邊小路上。

    「老公,你有沒有發現,我今天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佩盈突然轉過頭來,滿臉期待地看著王凡問道。

    王凡心裡咯登一下,他最害怕的就是回答這種問題了,如果一個回答不好,很可能就會惹到老婆生氣,所以必須謹慎小心地回答。

    他仔細地端詳著自己老婆,瞅了好一會兒,試探著說道:「你平時前額的這些頭髮都是偏向左邊的,今天竟然偏向右邊,仔細一看,還變得這是好看!」

    佩盈連忙用手撥弄了下頭髮,嘟了嘟嘴,「這是被風吹的!」

    那就是說不是這個了?王凡又想了想,「老婆,我發現你今天的皮膚特別的水潤有光澤,你瞧瞧,隨手掐一把都能掐出水來!」

    「是麼,我怎麼感覺和平時差不多?」佩盈被王凡的話所吸引,不由得看了看自己的皮膚,卻不料發現王凡正偷偷摸摸地將手慢慢地移動到了那翹起的地方,不禁一拍他的手,「壞老公,別趁機岔開話題,我說的不是這個!」

    「那是你最近瘦了嗎?」王凡又猜測道。

    佩盈氣鼓鼓的,「你是說我以前很胖嗎?」

    「不是不是!一點兒也不胖!還苗條的很呢!」王凡連忙辯解道:「呦,是不是最近太累啊,怎麼都瘦成這樣了?」

    佩盈忍不住掐了一把王凡,「哼哼,你說這個太遲了!而且你不覺得你說的太假太虛偽了嗎?」

    王凡躲過佩盈的襲擊,一把抱住自己老婆,在她耳邊吹著氣說道:「我就喜歡你這樣子的,有些肉肉的感覺,抱起來特別舒服。就是這裡有些大,一手都不能掌握。」說著,王凡的手又不規矩了。

    佩盈嚶嚀了一聲,不過還是用力勉強掙脫出王凡的懷抱,「不要這樣,現在在外面呢!」

    「那我們現在回家吧。」王凡誘惑道。

    「不要,我們才剛出來沒多久,而且你還沒有說出我今天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佩盈堅決地說道。

    王凡歎了一口氣,轉移話題失敗了。

    最終,還是佩盈自己揭開了謎底:她今天換了一件新衣服。

    「老公,你說我這件衣服好看嗎?」佩盈欣喜地問道。

    王凡苦著臉,這個問題他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了。記得第一次的時候,王凡回答說挺好看的,卻被佩盈覺得自己太過隨意應付;而另外一次,自己想了好半天,終於擠出那麼一句:「真好看,我老婆穿什麼都好看。」卻又被老婆認為花言巧語不真誠,這次該怎麼回答呢?

    王凡微笑著,「來,轉一圈我仔細瞧瞧。」等佩盈害羞地照做完後,他認真地說道:「挺好看的!」

    說完,佩盈喜滋滋的,同時王凡也鬆了一口氣,老婆還真是難哄!

    還沒有等王凡他們兩夫妻過上兩人世界沒幾天,小胖就回來了,只是臉色有些不好看,似乎有些什麼煩惱一樣。

    「小胖,你回來了!」王凡瞅了一眼門口,竟然發現小胖走進來的身影,不過奇怪的是他手裡頭沒有什麼行李,莫非都放在了家裡頭了?

    「嗯,阿凡,我回來了。」小胖微微動著嘴唇,諾諾地說道:「不過我又要走了。」

    「額,小胖,你什麼時候變成詩人了,怎麼說起話來這麼富有詩意?不過,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不明白。」王凡滿臉疑惑地問道。

    小胖有些情緒低落,「我這次回來,是要收拾東西回家的。」

    「你不是剛從家裡回來了,怎麼……」王凡恍然大悟,「你是說,你要走人了,永遠都不再回來這裡了?」

    小胖艱難地點點頭,「是的,我等會兒還要去學校那裡辦理手續。」

    「可是,這是為什麼啊?怎麼會有這麼突然的決定?」王凡驚訝地問道,他沒想到一直在這裡呆的好好的小胖,回家了一趟之後回來,竟然提出了要告辭走人的想法,真是讓人太感意外了。

    在王凡的追問下,小胖終於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還記得我走之前不是問過你一些問題的嗎?」

    王凡點點頭,「對啊,當時我還以為你在村裡有了對象,所以問了這麼多關於嫁娶的問題呢!」

    「其實我媽打電話來喊我回家,是要我回去相親,她說她們年紀越來越大了,最後的希望就是看著我成親,然後能夠在有生之年抱上孫子,而我又一直沒有動靜,所以她們便幫著我在家鄉裡找對象。」小胖有些無奈地說道。

    王凡驚訝得嘴巴張大的如同一隻飢渴的河馬,他還以為小胖急著回家是因為什麼事情,原來竟然是相親!

    小胖接著說下去:「因為我家那邊也是在農村,所以我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便不由得想要問問阿凡你關於結婚的事情了,不過卻被你們誤會了。」

    王凡撓了撓頭,「這也不能怪我吧,你那會兒確實看起來很像是準備結婚似的,我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

    不過隨即王凡將所有的事情聯合在一起,驚訝地說道:「原來當初你問我那些,不是準備在村裡購買房屋結婚,而是在你家鄉裡弄啊!」

    小胖點點頭,承認了王凡的猜測。

    「可是就算是你要相親結婚,那也不必走人回家吧,在這裡不是同樣可以成家立業麼?」王凡不解地問道。

    「你以為我不想這樣麼?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打算著,即使真的要結婚,那麼在家裡弄好了以後,就把老婆一起帶過來,然後就在這裡生活,畢竟我在這裡也過得挺好的,不僅工作舒適,而且村裡人也對我很好,可惜的是,我媽她們不願意。」小胖苦笑著說道。

    「這是為什麼呀?」王凡問道。

    「我媽她們說了,我在這裡也是農村裡教書罷了,賺不到多少錢不說,而且還累人,乾脆回去家鄉那邊找工作,起碼以後結婚了離家裡也近一些,可以照顧家裡老人,不管是我爸媽,還是對方的爸媽。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我這個遊子只能是聽從家中老母的吩咐了。」小胖無奈地說道。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這是聖人在千年前說的古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談話的情景常提到「父母在,不遠遊」,特別是跟在外地經商多年、或是別的原因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的人,在他們多年以後回家時尤多涉及此話。這句話用白話翻譯:「父母在世的時候,請盡量不要離家遠遊。如果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要離開父母身邊,請讓父母知道你所去的地方。」

    一般來講,人的本性都應該是「親血緣」的。在古代,那時候的人們一般都是比較集中生活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村、或城裡,甚至是大多數的(血緣)家庭都是生活居住在同一個大院裡的,相鄰的比較近,甚至結婚後分居在同院的男子,他輕輕咳嗽一下都會被父母聽到。不像今天的城市和許多農村那樣了,現在的城市和鄉村都發展的太快了,雖然都還是在同一個地球村生活,但是,鱗次櫛比的高樓、林林成群的商品房把孩子(婚後)跟父母拉遠了親距,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和環境因素的緣故。由於遠古的時候,交通、通訊工具都比較落後,出門難,回家也難。今天,我們坐飛機環繞地球半圈也用不了多長時間。所以在那時候「游必有方」的意思就是讓父母知道你的方位,這是因為,父母擔心著我們呀!也就是常言說的:兒行千里母擔憂。

    我們今天常常可以聽到一些老年人談「空巢」這個詞。大概許多人都看過一個小品,就是趙本山和宋丹丹演的那個,兒子花錢給他爸爸找人「嘮嘮」,宋丹丹演的那個「陪嘮」老太婆一個小時掙40元錢。因為他爸爸常常都是一個人在家裡,身邊的兒女都「遠遊」在外地,過節也不能回家。這個小品,意思是讓我們多關心家裡的父母。其實啊,父母們缺的不是錢,也不是讓陌生人來陪嘮,他們要的是兒女們在身邊,哪怕只是說說話,一家人坐在那裡,說說笑笑,大家一起包頓餃子吃,父母們要的是這種「家」的溫暖氣氛!再說句難聽的,就算兒女們回家跟他們發生了爭吵,他們也不會很難過,因為父母對我們永遠都是包容的,因為我們是他的孩子,而且還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齡越來越老了,我們要記著家鄉的親人,要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也要懂得為他們年高而擔心呀。想一想是不是這個理兒?雖然都說父母對我們是最無私的付出,可我們換個位置想一想就明白了,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真是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那個慟哭聲才感到遺憾和悔恨,嗟乎哀哉!還是趁現在找個時間,趁父母親都還在的時候,我們多盡些孝順之道,以報親恩。賢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子能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孝矣。」

    《詩經·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用白話概括翻譯如下:長大了,離開父母身邊,遠遊他鄉,等到多年以後回家,父母然已去世了。在深深哀痛之中,才知道自己在有父母的時候未能多多的盡些孝心,此刻,任憑再呼天落淚,失聲慟哭,又能挽回嗎?「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詞讓多少人們在哀哀慟哭聲裡悔恨自己,從而落下終生的遺憾。

    可惜的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的目光大都集中在金錢物質上,整天工作賺錢、賺錢工作,忙得不亦樂乎,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家庭、老人和孩子。當然,努力使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過得舒適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在發展經濟,發展自我的同時,有好多東西我們是丟不得的,也是丟不起的。

    比如親情,它是人間最寶貴的財富,擁有它,就擁有了一生的幸福。今天的我們雖然做到「父母在,不遠遊」比較困難,但做到「游必有方」卻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常回家看看」也很容易。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子女常常以工作忙為借口,不願「常回家看看」。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歌手陳紅演唱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令多少老人潸然淚下,感慨萬千!由於不能常回家看看,導致子女與父母之間感情疏遠甚至產生不和諧的現象時有發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花花世界令人嚮往不已;外面的世界很無奈,那看起來很漂亮的城市之夢,只不過是一團泡影而已,清醒過後面對著的卻是生活的苦困。外邊的世界是很精彩,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五彩繽紛,當我們走到大自然裡去、走到喧囂的城市大街、走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鎮、走到白雪皚皚的北國風光裡;到處都存滿了精彩畫面。外面的世界是很無奈,每當我們走到一個地方,並沒有心思去欣賞那山山水水。我們是要尋找我們的歸宿。我們希望得到一塊不大的安身之地。面對陌生的世界,摸著空空的兜囊,我們真的很無奈!但是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心靈港灣,那就是家的存在。

    面對這麼一個說法,王凡也不能勸阻對方,所以只能是歎了一口氣:「那麼你什麼時候走?」

    「大概要等一個星期左右吧,要把這裡的事情全部弄妥當了才行,主要是看學校辭職那邊的手續能多久才能辦好。」小胖回答著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