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小說博覽 第三百六十八章 攻城一日 文 / 狐雲

    本來是可以、也應該高興的,因為以清風寨的老弱婦孺,對抗黨項人的彪悍騎兵,一天的攻防大仗下來,戰損比是一邊倒,黨項人至少折損了二千人,而清風寨這邊傷亡不到百人,真正死亡的才三十幾人,其中有一個老翁還是背石頭上城牆時,不小心自己摔死的。

    而且受傷的人傷勢都不重,有二十多人是被火或者滾油燙傷的,其他的大多是箭傷,因為忌憚清風寨強弩的威力,黨項人提供攻城支援的弓箭手都不敢太靠前,因此箭飛上近二十米的城牆後,貫穿力都不大了,儘管清風寨守城的人大多沒有盔甲,好些箭射中了人連普通的麻衣都沒穿透。

    不過李清和劉叔都是神情緊張,一點都沒為取得這樣懸殊的傷亡比例高興。

    這才是黨項人第一天攻城,而且確切的說這只是他們的一次試探性進攻,只不過出動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進攻也不是很堅決,但清風寨卻有二萬多人上了城牆參與守城,也就是說除了吃奶的孩子和行動不便的孕婦、以及幾乎走不動的老人外,其他人全部上了城牆。

    五、六歲的小孩都在城頭上幫著燒火煮油,而城外,是三萬久歷戰陣、殺人如草芥的黨項人精兵!

    李清也在城頭上射了一天的弩,他很清楚今天清風寨沒被攻破的原因,黨項人今天出動了一萬大軍分三路攻城,已經把清風寨全體人員鬧個手忙腳亂,假如黨項人是傾巢而出,三萬大軍分九路而不是三路強攻清風寨,並且死戰不退的話。那今天清風寨肯定被攻破了。

    人家李元昊才不願意和咱魚死網破呢。

    別看清風寨說起來也有三萬之眾,其實寨裡能有一戰之力的,還湊不出兩千人,把不到五十歲也勉強算是青壯的話都不到五千,今天黨項人只出動一萬大軍,已經很給清風寨面子了,沒有攻下來除了黨項人今天並未受命死攻以及攻城器械簡陋外。很大的原因就是清風寨眾志成城、同仇敵愾。

    幾乎都是恨黨項人入骨地,不少人和黨項人還是血海深仇,因為他們的親人就是死在黨項人手裡。所以他們對黨項人的進攻沒有任何別的幻想,寨一破就是死路一條,這一刻已經沒有什麼老弱婦孺了,不能上城牆的人就在幫著搬運石塊,石塊木料不夠,馬上就近拆房,沒有任何人有怨言。

    假如延州城和清風易地而處,就算他們還有正規的邊軍、廂軍,做得也不會比清風寨好上幾分。

    李清今天參與了兩處防守,他很有些吃不消了。因為昨晚他通宵守在城牆上,卯時才從城牆上下來,睡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聽到外面「鐺,鐺、鐺、鐺」警鐘長鳴,李清騰得一下跳下床,抓起床邊放的兩支長弩就往外跑。到街上只大略分辨了一下方向,就朝狼煙升得最高處跑去。

    這是劉叔做地安置,清風寨規模比一般民寨大多了,城牆周長都有十餘里,所以劉叔叫人在城牆上預設了狼煙,黨項人於何處攻城,哪裡就點狼煙,李清跑去的方向正是清風寨城牆地勢所處的低窪部位。

    黨項人已經把清風寨周圍地地勢探得差不多了,所以一開始就是攻擊薄弱的地方,幸好李清已經讓劉叔封死了三座城門。現在各處都一樣,並不需要在城門那做特殊的防備。

    劉叔以前是王超老將軍的隨從,而王超又是大宋太平幾十年後碩果僅存的宿將,當年就是經常指揮幾萬大軍作戰的,耳濡目染下劉叔也是運籌有方,他把清風寨的人分成四個區。那個區起狼煙就是那些人跑去防守。不能亂跑一起,顧此失彼。而其他的區的人要是本區城牆未起狼煙,那就是預備隊了,事急的時候才趕去增援。

    張叔、袁叔帶來地兩百李家莊子弟也是這麼分的,不過沒對李清做什麼具體安排了,好歹他是寨主,所以李清是哪處有事他就趕往哪處,不添亂就行。

    等李清爬上東面的城牆,黨項人的進攻已經開始了,這一隊人馬少說也有三千人,前隊一千多人都是棄馬步行,衝在最前面的黨項人手持盾牌,從這也可以看出黨項人物資的貧乏,這已經是精兵了,可手上的盾牌大多是柳條編成地,只有少數上面蒙了牛皮,不過別看簡陋,還挺好使,抓在手上又輕便,根本不影響奔跑速度,而且尋常的弓箭射在上面根本沒有用,就是李清帶著幾十名李家莊子弟用強弩射都不行,除非是穿透盾幕射在人身上,否則一樣不能阻擋黨項人的進攻。

    唯一能起作用的是石元孫讓人送來的火箭,這可是宋軍的常備器械,只是這些火箭和李清的強弩不搭配,只能由尋常弓箭發射,射在柳條盾上火箭當然可以把盾牌燒燬,只是一時之間也燒不掉啊,於是跟著在盾牌兵後面的黨項人扛著雲梯就架在城牆上了,黨項人要蟻附而上,強取清風寨。

    一般守城的器械,就是灰瓶炮火、滾木擂石,灰瓶裡面是裝些諸如生石灰一類的東西迷敵耳目,炮火其實是引火之物,用來燒燬敵軍地攻城器械,滾木擂石的作用就簡單了,砸腦袋的傢伙,要說這些東西清風寨都有,常規守城的器械石元孫送來了不少,不過清風寨卻有些用不大上。

    滾木擂石的確是好東西,一傢伙砸上去沒人能頂得住,可清風寨裡一共才多少青壯?別說砸下去了,那些小孩和婦女先能扛起來再說吧。

    可是清風寨另有守城的好東西。

    先說李清和李家莊子弟們,他們全是配著雙弩,這可不是李清偏心,寨中有李元昊地內應也不會多,沒必要懷疑大多數人。只是這些弩弓地主要作用是用來精確殺傷,這是一時半會沒法掌握的好地,何況李清也捨不得拿出那麼多箭供人練習,都是京城萬全司做的樺木箭啊,射完了沒處補充。

    又不是列隊廝殺防止騎兵衝陣,所以短弩沒什麼作用,於是為了加大射擊密度和精度。李清決定每人配備雙弩,射完一箭後由另外的人轉滑輪上弦,這可不缺人。寨中的小孩最愛干的活就是為他們上弦了。

    當黨項人一衝到城牆處,李清他們的弩弓就沒什麼作用了,雖然李清在弩弓的望山上做了改進可以俯射,不過他們最要緊地責任是壓制黨項人陣後的弓箭手,手上強弩居高臨下,射程又遠,並且精度又高,這讓黨項人陣後的弓箭手叫苦連天,別說自己攻城地弟兄形成箭幕掩護了,稍微接近一點。不知道哪裡就會飛來一支弩箭把人釘在地上,這也是一天下來,清風寨受箭傷的人如此之少的原因。

    而防備黨項人登上城頭的重任,卻壓在一群婦女和孩童身上了,說實在的李清經常在射箭之餘看得目瞪口呆首先驚訝的是人家的熟練,其實這是李清的大驚小怪,這一年多清風寨的主要工作就是製作「行軍餅」。燒火熬豬油那是他們早干熟的活了,特別是那些十歲左右地小孩,手腳靈便的很,哪處剛有雲梯搭上城牆,他們貓著腰頭也不抬,幾大勺滾燙的豬油澆下去,城牆下的黨項人便發出一片殺豬般的嚎叫,柳條盾能擋箭卻擋不住滾燙的豬油,幾滴滴在臉上也是撕心裂肺的疼啊,而且這還不算完。依舊是那些孩童,拿著一端包著布條燃燒地木棒往雲梯上一搭,或者乾脆就扔下去,霎時雲梯就成了一架火梯,誰還能往上爬?

    不過說起來很簡單也很開心,其實李清在看的時候一直提心吊膽的很。雖說清風寨與別的城池相比有一個好處。就是大宋沒有哪個城池象清風寨一樣囤積了那麼多的豬油,不過劣勢也很明顯。遇到強敵攻城,若是有幾處城牆被敵軍攻破,城內可以組織有生力量迅速反擊,把登上城牆的敵軍殺退,畢竟敵人的援軍要爬牆而上,來的沒有那麼快,而清風寨就不行了,城牆上的主力多是婦女和小孩,若是一點被突破,就有全局潰敗之虞。

    不過李清提心吊膽了很久,擔心的事情卻沒有發生,清風寨地豬油太多了,沒一會,李清所在的東面攻城的黨項人攻勢就緩了下來,總共三十餘架雲梯裡有二十多架燃著熊熊大火,其他的黨項人頂著箭雨就是衝到城牆下面,也不敢把雲梯搭上城牆了,因為還沒等你搭穩,上面就是幾勺熱油下來,有些個黨項兵也學乖巧了,冒著熱油扛著雲梯就跑,這樣你燒不著了,就這麼才保留住幾架雲梯。

    隨著「嗚——嗚——」的幾聲號角響起,東面攻城的黨項人如潮水一般地退下去了,留下空自燃燒地雲梯和幾百具黨項人的屍體,有地還沒死,只是身上燃著熊熊大火,還在不停的掙扎哭喊,李清有些不忍心看下去,抬手一箭結束了那人的痛苦。

    其實帶隊的黨項將領心中也很窩火,這種情形實在不是他們黨項漢子願意面對的,都是久經沙場的精兵啊,多少次躍馬橫刀在萬軍之中尚能殺出一條血路的,現在就這麼委屈的死在清風寨的城牆下,而且死之前一星半點作用都沒發揮出來。

    就算是身手敏捷可以不用扶梯,可一手提刀一手舉盾又能爬多快?熱油附體之後這就不是什麼百戰精兵了,而是稻草人,聞著刺鼻的人肉燒焦的味道,東面帶隊的黨項將領再也看不下去了,都是自家兒郎,他擺擺手,示意吹響退兵號角,第一個撤了下去。

    看著黨項人退下去,城頭上沒有歡呼,李清更顧不上喘息,料想這邊的黨項人再也不敢來攻,何況也沒幾架可用的雲梯了,忙著帶著東面的李家莊子弟趕赴另一處狼煙燃起的地方。

    其實李清都下意識的躲避那些孩子的目光,你死我活的爭鬥血腥場面在所難免,只是這些孩子都還小,燒烤人肉地味道以及臨死前的哭喊嚎叫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什麼樣的震撼呢?會和若風當初一樣麼?

    不過這感觸才發出點苗頭,就被另一處的緊張局勢給趕得無影無蹤了。攻守之勢其實和東面差不多,不過這邊帶隊的黨項將領卻要強悍三分,眼著一架架雲梯被燒燬,自己的兒郎在火中掙扎嚎叫,他不顧城頭上弩箭地威脅,命令黨項人騎兵躍馬直趨城下,紛紛開弓放箭來掩護自己攻城的隊伍。

    這樣一來情形就要危險很多了。城牆上畢竟婦女兒童為多,又要澆油、點火,還要一邊躲避天上掉下來的弓箭。一時很有些慌亂,雖然孫五負責防守這邊,他大馬金刀跨在城牆跺子上,手中弓弦不住嗡嗡作響,箭無虛發,只是面對著一千多黨項騎兵地集體衝鋒,頗有些獨木難支。

    緊張局面到李清帶人趕來後都沒有改觀,因為這邊城牆上受箭傷的比較多,而且為了防備黨項人登上城頭,李清分出一部分李家莊子弟做預備隊。那裡出現險情就要撲上去堵漏洞,而此時牆外的黨項騎兵也學聰明了,他們分成一兩百人一撥,控馬劃個弧形跑到城牆附近,然後手中的弓箭齊發,射完策馬又遠離城牆而去,緊接著另一波又撲過來。一時間天空中全飛舞著黨項人的箭雨。其實這些箭殺傷力很小了,並且速度已經慢下來,很容易躲避,可是再容易躲避你還得躲避,看著一支箭衝你飛來,人的下意識就要躲閃,而正在登城的黨項兵要的就是躲避的這一瞬間。

    好幾處雲梯搭上城頭,而負責防守的小孩和婦女看著滿天飛舞地箭雨嚇得蒙著頭不敢動彈,哪顧得上澆油放火,城頭上出現好多次黨項人的身影。幸好多出了些李家莊子弟,趁黨項人立足未穩躲閃不便,先用箭射再用槍捅,將那些黨項人全部殺下城牆,再一把火點燃了雲梯。

    這可是生死攸關了,只要有一處地方不能及時把黨項人殺下去。清風寨便有破城之險。孫五手中弓弦不斷的震響,而李清已經數度催促身後幫他上弦的小孩動作快一點。全忘了那個小孩還是十歲不到的年紀。

    正在李清覺得已經很危急的關頭,慕容一禎和安小哥已經殺退了另一邊攻城的黨項人,帶著百來號人過來支援,其中就有李家莊子弟地上百把弩弓,而劉叔在北門防守,那邊卻是動靜全無,見這邊吃緊,劉叔料想黨項人怕是不會攻擊北門,也帶著十幾個人過來,當劉叔手提朴刀在城牆上一立,李清立時就放下心來,不怕黨項人登上城頭了!

    一下子多出上百把弩弓,這攻守雙方對射的形勢立馬就改觀了,而且再不用擔心被黨項人搶上城頭,有劉叔在,別看上了年紀,那花白的鬍鬚反是信心的保證,連孫五的箭都不像之前那麼急,而是求準頭了。

    至於弩弓的射擊也換了方式,再不像之前那麼求射出去的數量多,黨項人騎兵還是一**的衝來,李清卻要求大家不要亂射,更不求快,沒必要每一輪都射,放過幾撥不射,但集中力量對其中的一撥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穩住,穩住,射!」李清大吼一聲,手中地扳機一扣,弓弦啪得一響,一支弩箭照著城外一個黨項人的腦袋就飛過去,與此同時,一百來支羽箭也爭先恐後的釘在這隊不到兩百人的黨項騎兵身上。

    這一下牆外黨項大軍帶隊的將領就受不了了,才過了幾輪,再看自己派出去騎射的隊伍,有些打城下放一輪箭回來,也不知道究竟射沒射中一個宋人,但自己地隊伍十停倒去了七停,一時間折損大增,而攻到城牆底下地兒郎想登上城頭依舊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又持續地這麼射了兩輪,這黨項帶隊將領就是心中再鬱悶,也不得不接受眼前的事實,無謂犧牲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嗚——嗚——」終於響起了黨項撤軍號角。

    李清一屁股跌坐在城牆上,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推的,守城那是要死人的,什麼叫固若金湯?咱得改改這詞,因為今天清風寨的穩固全靠油湯啊,李清回頭輕輕拍拍那個一直為他上弦的小孩的臉說道:「你很厲害啊,今天要不是有你幫忙,我們怕是守不住城了,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我讓你媽媽給你做好吃的獎賞你。」

    效果還是一樣,和在街上亂扯人搭訕差不多,李清覺得經過今天一番並肩作戰,應該能和身邊這小孩建立些兄弟情誼出來了,誰知道人家臉一紅,頭一低,跑了。

    李清有些鬱悶更有些奇怪,為啥這麼臉皮薄啊,此時方覺得那小孩特別的眉清目秀,難道是個小丫?這麻煩了,咱名聲好像不大好。

    名聲肯定是不好,而且是非常不好才對,否則黨項人怎麼會出動三萬大軍圍剿清風寨!李清瞪著寨牆下一地的黨項人屍體發狠,靠,李元昊,不就是燒了你一些糧草麼?那還是你先搶了我的馬,要講理咱也不輸,我李清名聲是不好,但絕對沒有調戲過黨項丫頭好不?你至於這麼下狠心麼!

    其實李清錯了,李元昊絕不是認為他名聲不好要替天行道才發大軍來攻清風寨的,相反李元昊也是男人,而且比李清更加好色,歷史上就是因為他好色過頭搶了自己未來的兒媳婦,才被自己親生兒子寧令哥一刀削去了鼻子流血過多死掉的,李元昊又不是聖人門徒,男人就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為難男人。

    發大軍來攻清風寨,是為了一個最古老的原因,雖然李清沒想到,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錢」。

    李清這傢伙自打來了大宋,就一頭栽進溫柔鄉和美人窩,儘管生活也曾出現過一些波折,整體說來還是過著那種好吃懶做等死的幸福日子,當然他還要加上一條蠢睡,這不是窮人怎麼理解窮人的難處呢?甭裝得自己悲天憫人,這不是道德問題,不能理解就是不能理解。

    李德明其實是個很聰明的傢伙,雖然後世人把西夏建國之功大多算到李元昊身上,其實基礎幾乎全是他打好了的,李元昊熟讀兵書、計謀百出就完了?打仗你要錢糧不?比如這次一被清風寨燒了糧秣,西征立刻就被迫停了。

    和涼州回鶻人的戰爭卻不是為了錢,黨項人想要立國,東有強大的契丹,南有富饒的大宋,這都是暫時得罪不起的,說不得以後要起爭執,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力保未來大夏國西面的安全,而北面是大漠,暫時不用擔所以這幾年黨項人不斷發起了針對吐蕃人和回鶻人的戰爭,並且回鶻又是急中之急,因為契丹人也想染指涼州,假如涼州被契丹人拿下,黨項人從此西顧無望,並且還被契丹三面包圍之中了。

    現在黨項和契丹關係非常不好,原因就是前幾年契丹要黨項隨他同征涼州,李德明雖然迫於契丹人的強大派了兵,但卻出工不出力,而回鶻人的戰力也頗為強悍,結果契丹大軍西征無功而返,契丹人當然明白黨項人對涼州的野心,畢竟當年李繼遷曾經拿下過涼州,總把涼州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在這件事情對黨項很不滿意。

    可李德明不想得罪契丹人也沒辦法,畢竟涼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涼州,其實包括以前的武威和張掖,漢朝有名的河西四郡之二,只要一拿下涼州,這可是河西走廊的門戶,從此契丹人再不能打河西走廊的主意了。

    涼州的回鶻人雖然戰力不可小視,但他們和黨項人一樣都是遊牧民族,當然也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窮,打贏了也只有戰略上的好處,而清風寨就不一樣了,雖然李清被太后轟到這來還有些委屈,一說起都是苦寒之地,可在黨項人眼裡,清風寨就是個香餑餑,而且還是個聚寶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