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小說博覽 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回來了 文 / 狐雲

    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句話叫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其實這話完全不應該當做行為準則,只能讓想做君子的人寫了貼在牆上自我炫耀下,誰能孤零零的活在世界上?別忘了我們可是群居動物。

    女人家穿了一件花裙子,要是沒幾個同伴羨慕、嫉妒下,保準買裙子的喜悅幾乎去掉百分之九十九;自家孩考試打了一百分,不找人叨叨下哪能享受做母親的自豪感呢?男人就更加,別加了工資或者昨天麻將連續自摸三圈這些大事情了,就連剛才在路上看見個漂亮的,也急不可待的要和人一起回味下。

    因為哪怕再平凡的生活,再平淡的日子,我們也需要有人和自己分享下,否則子期死後,伯牙為什麼要摔琴呢?

    李清當然有黨,這號人就耐不得寂寞,不過他只能歸到齷齪人那一黨去,雖然他自認為應該和秦樓楚館的姑娘們結黨才是,這樣好歹也和風流沾上點邊,可惜他只能算半個,因為他只是家屬。[本站推薦]

    瞧瞧他結交的都什麼人吧,紈褲子弟!這猴年馬月算是正經人來著?而且他還就羨慕高衙內那樣可以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調戲,其實京城也有不少飽讀詩書的「芝蘭玉樹」子弟,不過和他李清都是橫眉冷對的交情;再有就是王欽若、丁謂這些人了,千古奸臣啊,偏就和李清相得,難得有個范仲淹這麼個正面人物,他還老和人家吵架,不齷齪而何為?

    假如換個角度來分類的話,他李清就是帝黨,幾乎無可爭議,儘管很多大臣把李清看做是個弄臣丑般的人物,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弄臣丑。李清也是當今天子的弄臣

    都不要以前的交情了,京城之中舞刀弄槍玩兵諫,擱在別人頭上是個多大的罪名?沾個邊都不得了啊,連以前功高蓋世又是皇親國戚的石家,昔日的榮華富貴幾乎都煙消雲散,而他李清呢?頂著個風月的大帽子還偏去了風月無邊的十里秦淮。[百度一下:搜搜999]

    要其中沒有包庇縱容,誰都不相信。

    誰叫人家是沒事就可以和咱大宋地天子玩抱抱的呢?還別這事是玩笑,這個在京城裡算是不秘密的秘聞了。當初那麼多的豪門大戶為什麼允許自己的孩和李清一起胡鬧?就是結伙到青樓裡去打群架,家人都沒怎麼斥責過,還多半就是沖這個抱抱上來的。

    而作為王欽若,他知道的更多點,權臣哪那麼好當的?走地夜路多了總會撞見鬼,王欽若當權那陣子沒少收拾人。[友手打上傳,百度一下:艘艘999]當然更加要提防別人對他暗施冷箭了,別看病歪歪的在家貓著,京城裡出什麼大一點的事情他都知道。

    甭管是誰生的,堇兒畢竟是先帝唯一的女兒,於虹橋看廂軍獻船走失的事情哪怕外人不知道,宮裡地宦官是肯定知道的,既然宮裡的宦官們知道了,王欽若也就知道了,封鎖消息很正常。皇家體面麼,本來這事是輪不到王欽若操心的,可隨即便得知龍翔軍的指揮也不辭而別。畢竟是天子的親軍啊,慕容一禎在京城裡也算不大不的名人了。而王乾元也是逍遙會的元老,這事可瞞不了幾天。

    慕容一禎什麼人?當年和李清在一個戰場上殺出來的弟兄,所以王欽若雖不敢斷定,但假如慕容一禎和堇兒走失有牽連地話,那麼李清肯定撇不開干係。一般的人得知這個消息。[本站推薦您到搜_搜_9_9_9瀏覽最新章節]會認為太后為此肯定要大發雷霆,可王欽若還心裡暗暗高興。

    在這個事情上他冤枉李清了。因為他是權臣,所以他認為假如和李清有牽連,那必定是早有預謀的了,既然有預謀,李清做事還不會這麼手腳不乾淨,肯定不會留下把柄地,至於太后會不會為這事不分青紅皂白的冤枉人,王欽若心裡很清楚。

    不僅僅因為堇兒不是太后親生地,在宮裡不是很受待見,而是王欽若知道,太后也不討厭李清。

    真以為一個十歲的孩,即便有太子之尊,就能隨便給人脫籍、給人證婚?別忘了劉做皇后時也是實際執掌權柄的,沒有她的應允,太子能幹什麼?

    太子出面證婚,多大的榮耀啊,京城裡哪怕是皇親國戚家娶媳嫁女,都沒這個先例,他李清算什麼人?即便太子在地上滾個夠,怕是都不管用,所以李清和若英成婚後,京裡不知多少大臣都在猜測太子和李清究竟是什麼親密關係時,王欽若卻把心思放在劉身上了。[百度一下:搜搜999]

    俗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甭管劉當初身份怎麼個落魄,現在一朝做了皇后,應該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了,只可惜她這隻鳳凰做得還有些委屈,因為當年撥浪鼓實在玩地好,在京城裡多少還有點名氣,所以她地出身在京城裡根本不是秘密。

    當然要掩飾一下才是,皇后可是母儀天下的,於是便在朝廷劉姓大臣中想認個親家,以遮掩住貧寒地出身,可咱大宋的情況有些怪,不是個個大臣都願意象錢惟演那麼被鄙視,她先找開封知府劉綜攀親,又找繼任的開封府劉燁,這倆人一個是河中府人,一個是洛陽人,要是擱在後世,好嘛,國母娘娘主動拉關係,這還有不答應的?上趕著拉關係還來不及呢!可那是在宋朝,宋朝的士大夫是中國歷史上最牛叉的一群知識分子,對這種事,根本沒興趣,直接就把劉妃給拒絕了。[百度一下:搜搜999]劉綜的答覆是:「我家沒人在宮裡」,劉燁則根本不把家譜給劉妃看。

    好不容易才從四川找到一家姓劉的前朝破落戶認了親,這就是宋史裡記載的,劉氏祖籍太原,先祖為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後晉、後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

    至於刺史的女兒怎麼會玩撥浪鼓,這可別再去問了,一問劉真會和你急!

    先前宋太宗就是因為劉出身差,要棒打鴛鴦散,還下旨將劉逐出京城。[友手打上傳,百度一下:艘艘999]真宗只好把劉娥藏起來,好不容易熬到太宗死,進宮也好,立後也好,總有大臣在出身這個問題上較真。

    出身不好怎麼了!這事能怨得上誰?劉恨不得像陳勝那樣大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當然這只是恨不得,吼是不能吼的,於是劉便高調的讓李清揀了個大便宜,你們不是老嚷著出身麼?咱這次還就讓出身不好的神氣下。藉機發洩一下心中的不滿。

    後面讓太子上水雲莊來跑馬,還有非正式地讓李清做太子教習,無一不證明了劉對李清其實是另眼相看的。

    所以王欽若才在李清身上下了重本。

    王欽若看人不會走眼的,沒怎麼太擔心虧本的問題,人家李清從京城裡被遣送歸鄉時基本是淨身出戶了,可辦那麼多的慈幼局。[友推薦s?o?s?o?9?9?9.瀏覽最新章節]這得要多大的本錢?他李清哪弄來的?而且就衝著當初王欽若罷相,李清沒去捧寇准的場,而是和他老王一起喝酒唱歌,王欽若也認定李清以後絕不會虧待了自己地兒子。

    只是這錢給得多了,也會嚇壞人的,誰叫李清其實是個家子出身呢?最叫李清想不通的還不是錢的多少,而是王欽若和謝大娘一個態度,都不願意和官府合夥,理由也差不多。好麼,官都不信官府啊。

    當然這個態度不是王欽若親口和李清的,而是王乾元隱約的表達了這個意思。既然晏殊要李清幫忙籌備市舶司,不就是缺錢麼。咱給他一點就是,可該幹什麼咱還是自己繼續干,以後和江寧知府沒瓜葛。[友推薦s?o?瀏覽最新章節]

    王乾元把這個態度告訴李清地時候,他是來辭行的,王欽若在江寧的官樣文章也做得差不多了。王乾元早早把父親送歸故里。也好早點脫身到江寧來。

    隨煙當然和若英、謝大娘去道別,這也沒有大多的難分難捨。因為王乾元已經答應她了,一旦生完孩後,也隨王乾元一塊回江寧。

    「乾元放心,待你三、五月後再回江寧,必能叫你眼前一亮。」李清笑道。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儘管覺得自己被忽悠了,可畢竟收了人家那麼多錢,好歹也是一種被高度信任啊,所以李清的心裡還不是很鬱悶,管他怎麼著吧,咱兒時做海盜船的夢想可以實現了,再李清只覺得那樣拉風而已,真得長年四季飄在海上,李清肯定在上面嚷著要回大宋的。[本站推薦]

    「乾元不擔心,家父讓乾元尊公子為兄,自然凡事依兄長地意思了。」王乾元也笑道。

    好大的面子啊,李清心裡苦笑一下,得,不定誰上了誰的賊船,要是將來那王曾還把王欽若歸到「五鬼」裡事,沒準李清也撇不開關係了,這都成親戚了都,等咱海盜船做好了,第一個就該上京城打劫王曾去!

    於碼頭上送行地時候,晏殊帶著一班府吏也來了,畢竟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何況王欽若還答應助他辦學,還答應上疏他好話,於是晏殊出手便送了王欽若兩幅自己得意地字畫,把李清在邊上恨得牙齒癢,好傢伙這會大方了,你在京城就賴我帳呢!

    只是他把眼睛瞪圓了都沒有用,賴帳的人哪怕這個?人家晏殊和王欽若在船頭談笑自如,一點負疚感都沒有。

    李清是空手來的,送財物當然是笑話了,自己倒還收了人家不少呢,時至今日李清才有些後悔應該拉下臉面學學毛筆字的,看人家晏殊多佔便宜,幾張紙,幾點墨,出手送人時又體面又大方,而且還怎麼花錢。

    不過隨煙身上帶著雲三娘寫給她的菜譜和烹製方法,這東西好像也不怎麼花錢,而且王欽若在家一吃了感覺好,便能想起咱李清來,和晏殊一比,也不是很吃虧,想到這個李清心情又好一點了。

    眼看也要到開船地時候了,儘管很氣憤晏殊不送他字畫,李清也湊過去和王欽若閒話,雖然不清楚王欽若究竟是哪一年去世地,可看這病歪歪的樣子,又在江西老家,興許這一送便成永別了。

    這邊正些山高水長地話呢,忽聽曹孔目在碼頭上跳著腳叫,人家身份低些,可沒法湊到冀國公面前話,李清有些奇怪,老爺子怎麼了?在上官面前失儀,這可不大好,扒在船舷邊一看,見曹孔目手指著江面,激動的叫道:「回來了,回來了,我們的人回來了。」

    李清順著手勢看去,只顧著話沒注意呢,只見江面上兩隻大漕船正迎風破浪疾駛而來,船頭擠滿了人,離得遠面容看不真切,而船上飛舞照展的,正是他李清為廂軍進京操演改制過的旗幟。

    還真是他們回來了!這幫混帳東西,想是在京城裡過的太舒坦了,這要回江寧了,居然連個信也不事先捎回來,敢情想把咱李清嚇一跳呢。

    看來江寧府也沒得信,否則曹孔目現下也不會那麼興奮。江寧廂軍在京城裡露臉,身為知府的晏殊當然也覺得光彩,盛情邀請王欽若視察視察這幫兔崽子,還要不吝指教一番,王欽若看了李清一眼,捋鬚笑道:「老夫乃歸隱田園之人,從此悠遊山水,自不便再聞金戈之聲,晏知府還請去了當公事便是,此時江風正盛,老夫也該啟程了。」

    又是月頭了,照例討月票,請各位諒解,上個榜兒等同得了個推薦,想必各位不會太罵我齷齪了,再給了月票的話,可以罵得理直氣壯很多,何樂不為呢?對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