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小說博覽 第一百章 大場面 (五) 文 / 狐雲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說的就是現在的情形了,往玉清宮去的路上,行人裡女眷們明顯比平日裡多了不少,更有成群結伴的女孩兒追打嬉笑,盡顯天真意趣,儼然一道風景,李清突想起自己莊裡的那群女孩們,今夜也是人家眼裡的風景了,怕是要入不少慕春少艾的夢裡去的。

    玉清宮前的熱鬧果然要勝過二郎廟,加上宮內樓閣上燈火通明,景致更是不同,人就更是多了,雖然張先他們都是圍在若英的邊上,可在人群裡還是擠擠攘攘,若英也顧不上許多,緊緊抓著李清的手,生怕被擠散了去。

    宮前搭著個高高的戲台,上面囈囈呀呀的不知道唱些什麼戲曲,只是裙釵閃爍,裝扮艷麗,燈火照耀下,望之狀然若神仙,宮內也是隱約飄來些樂曲,與宮外交相輝映,女孩子的笑聲,孩童們的追打,白髮翁媼的拌嘴,更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好一個太平盛景,李清看得是如癡如醉。

    後世也很有些場合比眼前這景致熱鬧的,好玩的物事更加多了去了,可後世人追求多啊,人生不如意十常**,追求的越多,快樂反到更少些了;幸福和快樂,其實是最簡單的東西,吃得下睡得香,笑得起來,就是金不換的人生。

    若英的小臉兒因為興奮而漲得通紅,兩隻眼睛珠子都是晶亮,可惜人多了,難免也顧忌一下形象,小女兒態不能盡顯,倒是讓李清略感不足了,你瞧人家劉胖,盡往女孩堆裡擠,居然還偶爾引起些尖叫,怕最快樂的非他莫屬了。

    人群中叫買小食的也多,李清牽著若英的手,問她想吃些什麼不?若英一個勁的搖頭,正說著呢,突然天空中一個偌大的煙花綻開,五顏六色,光彩奪目,更有些火星明滅相間,隨風飄搖,一時間群星都黯然失色。

    宮外眾人先是目瞪口呆,隨即便齊聲歡呼起來,幾萬的叫喊果然是夠宏大的,人群中的若英笑盈盈的看著自己的夫君,眼裡滿是情意;張先劉胖等人也是驚奇不已,更讓他們摸不著頭腦的,是李清和柳七、安小哥三人在擊掌相賀,有些不明白啊,這宮裡放煙花,他們這般舉動為何?倒是張先心思靈動些,心想莫不是又與這李三郎有關。

    只過得一會,天空中又是一顆更大的煙花炸開,眾人都是跟著尖叫,隨即便換成了呼喊『萬歲』;先還是此起彼伏的叫,不多會便匯成一個整齊的聲音,連李清都情不自禁的一起叫了,萬歲的不是宮裡的皇上,萬歲的是這盛世的大宋,是這繁華的汴梁。

    震耳的萬歲聲中,又是一個更大的煙花炸開,如夢如幻,就像中國這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這北宋的一百來年輝煌,就如同這煙花一樣,最是耀眼奪目,突然李清心裡一動,要是能讓這盛世一直持續下去該多好?即便興衰變遷,朝代更替無法避免,可哪怕延長那麼一點時間也是好的啊,哪怕只能多上五年、十年!

    李清神情一下便與邊上人不同,陷入沉思裡去了。

    把李清從沉思中喚醒的,是張先探究的目光,李清清醒過來,現在也不用再隱瞞了,子野兄不必質疑,這宮內大顯身手的,正是王少將軍王德顯,可別怪我李清有意相瞞,子野兄休怪,若沒看過癮,一會小弟再為子野兄放幾個如何?

    只是這子野兄好沒涵養的,這麼多優點不學,居然如王少將軍一般動起拳腳來,粗鄙無文,有辱斯文,你停手,再打我李清可還手了啊,一會不給你煙花玩。

    雲三娘帶給王少將軍的,只有三個,本就是準備在獻弩時造造聲勢的,看來效果不錯,剛才煙花炸開的高度怕有六、七十米,李清在馬車裡還藏著五個,這可是最後的種子了,三十支弩箭有二十支做試驗用掉了,王少將軍試了一次,又給丁謂看了一次,所以送進宮的,李清只給了三個。

    現在纏著李清也沒用啊,現下哪有弩弓的,要不子野兄手裡拿著放可好?不過等我們跑遠些才點火。

    弩已經獻給皇上了,李清和王少將軍也約好了,一會宮裡戲散了之後,王少將軍把家裡的那把長弩也帶著呢,到時候約齊了石小公爺,都到秦時樓去,一邊喝酒快活,一邊在樓上看煙花如何?

    且不說李清和張先、柳七他們閒話逗嘴快活呢,玉清宮此時邊門開啟,一隊人急匆匆的跑了出來,有著禁軍服色的,還有穿太監衣服的,不下五、六十人,神色焦急,領頭的豁然就是王少將軍,邊上一太監摸樣的,依稀就是代太子為李清主婚的那位周公公。

    他們可是奉命出來找人的,王少將軍也心急了,別看一大隊五、六十人的,可現下宮牆外有多少人?雜耍賣東西的,加上看熱鬧的怕不有幾萬人!剛才又放了煙花,場面更是混亂些,不見人群裡到處都有人呼娘喚兒,招朋叫友麼?敢情都是剛才擠散了的,這幾十人想在幾萬人中間找一個人,那可就難了。

    再說王少將軍也擔心,這頭牌當紅炸子雞要跑回秦時樓倒好辦,已經派人過去召了,可要是那人心血來潮隨便鑽個小柳巷,又上哪找去?這可不是小事,當今皇太子要找李清!

    帶出來的人都在人群中大叫李清的名字,可這聲音淹在人潮中,猶如泥牛入海,一點波浪都不興,王德顯急得滿頭是汗了;還是人家周公公有些見識的,站那左右望望,不多時便有了主意,招手把邊上幾個太監都叫了過來。

    「去,都去,不論戲台社火的,雜耍、唱歌的,都與咱家停下來,一起叫呼李清李三郎。」周公公吩咐道。

    這會子人群都是各自看戲文雜耍呢,一時間發覺這些角兒怎麼都不繼續表演了,搞啥飛機呢,那戲台上的小娘子剛才還唱著天寶韻事呢,乍地跑到台邊叫啥李三郎?這戲文上也沒有啊?莫非小娘子要找你家相公?

    大家可都是出來尋開心的,眼見著幡桿裝鬼的都扯著嗓子叫李三郎,豈能不隨個興湊個熱鬧的?敢情是今年的新規矩、新風俗?

    人群裡還有人叫呢:「李老漢,這莫不是叫你家三郎,想是昨兒偷摘街坊家棗兒的事犯了,快家叫去出來認個錯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