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小說博覽 第五章 陽關如此三疊 文 / 狐雲

    見這二人逕自往前走了,李清有些鄂然,他也沒想想清楚這啥年代呢,男女即便夫妻路上走,都得前後相差幾步。既然人家前面走著,你就跟著唄。

    過了穿堂,繞過插屏,又經過個門廳,後面儼然是一座小樓,二層,不大,像極了李清曾去過的,蘇州留園裡那個所謂小姐的繡樓,不同的是,留園的繡樓怎麼看怎麼著都有一股子頹廢味道,而這座不一樣,還真像個暮春三月亭亭玉立的少女。李清心想這大概是主人家的小姐閨房了。

    見雲三娘帶著若英上了樓,李清在樓梯口猶豫了一下,可前面這二個也沒有回頭招呼他一聲的意思,頭也不回的上去了。李清也覺著這麼冒昧就闖上人家的繡樓怕是有點不大好,可還是想看小姐乍回事的念頭佔了上峰,怕啥?咱現在是和尚。

    樓梯還沒上完呢,便聽見上面「仙嗡,仙嗡」幾聲,有人在彈琴調弦,一上得完樓梯,李清眼前豁然一亮,原來這上面不是臥室是琴房啊,二樓佈置的極為古樸簡單,正前方連牆都沒有,大家小姐就更沒有了。四個大立柱均勻的分佈在整個一體的房間裡,沒有隔間的佈局看起來像是一個大廳而不是樓閣。

    只見若英背對著他盤膝坐在一個低案前,身下沒有凳子,只墊著一個蒲團;案上放著一架古琴,雖說被若英身形遮住一部分,李清還能從樂器的長度上猜想是琴而不是箏,房間偏中間的地方鋪著一塊大地毯,毯上也是一個長案,雲三娘長跪坐在案前;左邊的牆上是一排博古架,上面放滿著書,再加上些許花瓶,筆架之類的裝飾;右手邊的牆上,卻是錯落有致的掛著長短不一的蕭、笛,還有很多是圓扁長短各異的琵琶,另外似乎還有兩個像二胡的樂器。李清未曾完全看得清楚,便見雲三娘抬手示意他在身旁坐下,李清趕緊有樣學樣的長跪在案的右側,案上極簡單的放著一個茶壺,三、四個杯子,見李清坐下,三娘抬手為他斟上一杯茶,李清雙手接過。

    李清放好茶杯,正想開口說點什麼呢,耳邊卻聽見雲三娘長長的吸了口氣,俄而雙手扶膝,臀部坐在腳後跟那,身子挺的筆直,臉色肅穆;那聲長呼吸好像是一個命令一般,前面坐著的若英也是長長的吸了口氣,腰板挺的筆直,手上也不像前面樣的撥弄琴弦;見二人這般動作,嚇得李清也趕緊學著坐得必恭必敬。

    一時間房內靜得連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李清心裡可就罵開了,娘的,這樣長跪著比當年軍訓時候站規矩可是要難受多了,要把上身挺直了,那臀部其實基本上就只是挨在腳跟上,借不了多少力,雖說看起來是坐,其實就是個跪著,自打12歲上李清偷拔鄰居家的茉莉花被老媽最後一次罰跪後,再也沒跪過了,後面再幹壞事情,老爹都是直接棍子招呼。李清也知道這是彈琴需要定神,可媽媽的你不能快點麼?有那麼多神要定麼?古時候女孩子結婚早,這個李清是知道的,那思春肯定也早,他便認定若英是因為思春多了才要定那麼久的神。

    過了良久,至少李清是這麼覺得的,因為他除了跪著難受外,他還得強壓衝動啊,呵呵,那位看官說了,為什麼衝動啊?莫不是雲三娘坐姿不好走了光?切,鄙視你,人品和咱一樣的不好!俺們李清目前沒看到深度走光是不會這麼接近獸化的,這衝動的原因是他突然想到了一般瓷器的底部都有些銘文,上面一般都有年代啊,出產地什麼的在上面,他只不過有迫不及待想把茶杯翻個底朝天的衝動,可看三娘的嚴肅樣子又不大敢,這衝動的懲罰呢,就是這個良久過的異常緩慢。

    終於,隨著若英小姑娘右手輕輕這麼一抬腕,李清的懲罰結束了。

    前面一小節琴音才過,李清心裡便是一陣狂喜,怎麼著,他聽出來了,這是古琴曲《陽關三疊》,肯定錯不了,除了開襠褲、圍棋外總算又有可以確定時間的熟悉東西了,那這麼說,現在年代不是唐就是宋了?本來一看房間的佈置,他李清還以為是漢朝呢,就怪那些電視劇佈景給弄的。

    清亮歌喉響起……

    渭城,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清塵,客舍,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勸君更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西出陽關,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清塵,?清塵,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勸君更盡,勸君更盡一杯酒,一杯酒,西出陽關,西出陽關無故人,無故人。

    曲罷,手停,人寂。

    可餘音還裊裊在房間裡迴響,原來這房間這麼佈置還有回音效果。

    雖說李清是第一次聽到若英姑娘開口,可他聽得出來,若英歌中帶著吳儂口音,與雲三娘的並不太一樣,別忘了他前幾天可就是在江蘇開車殺入運河的啊,好歹在江蘇這塊飄了五六年,對這口音可是有感情的,感情深了,這歌也聽的真切了,一聽的真切,李清也忘了跪的多難受,陷入沉思了,絲毫沒覺得雲三娘正在一旁審視著他。

    別以為李清心裡這時候便是春風拂過,蕩氣迴腸,湧起什麼憂國慮民,豪情萬丈這般什麼的思緒萬千;眼前出現所謂白馬嘯西風,青巒立雄關。高雅?李清可不信一個人背了點子詩文,便什麼氣質佳啊,美儀容都出來的。他正走神呢,先是感歎,《陽關三疊》後世裡他只聽過琴曲,他以為是根據詩意創作的曲子,沒想到能唱,可就那麼二十來個字怎麼唱啊?今天才知道原來陽關如此三疊;過一會又在想他李清從哪裡來的呢?又到哪裡去呢?

    既然書寫這裡,也別奇怪李清怎麼懂得這些呢,別怪這時候扯那麼多閒話,是因為馬上要介紹下李清是啥樣人了,否則一會他要小露上那麼一二手的時候,大家豈不是有些莫名其妙?這手藝莫不是因為人品太不好爆發出來的?

    所以,借個春秋筆法,也介紹介紹李清,免得不清楚李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李清者,齷齪人也,自小追雞攆狗,不堪雕琢,玩劣異常,時人謂之長大必不是好東西。不專功課及先人教誨,偏愛閒書:猶喜紅樓、西廂等諸風月文章,好為艷詞俗曲,全無向化聖賢之心;更有甚者,受夷人托爾斯泰,司湯達、梅裡美之流荼毒頗深。然是子讀書喜新厭舊、朝三暮四,不求甚解,亦無五柳先生欣然忘食之態矣。

    初,其人以為學計算機便是玩電子遊戲,冒然報之,俟入學,便發現是一腦袋花子的數學,遂無心向學。當是時也,眾心紊亂,學風不振,故清仍可混跡於學府之中,浪蕩於院牆之外;始入學,學兄邀之入樂隊,說之以泡妹妹利器,誘之以擒姐姐絕招,清怡然心動,奮奮然賄之以香煙一包,讒之以媚言若干,終得逞。嗚呼,其後四年哉,彈琴弄曲,恬淡不知年月,招朋喚友,悠閒那管春秋。

    及出校門,既為五斗米而折腰,然亦無謀三餐之憂也,猶覺其形不合時宜,不容於世,清無自察之明,少三省之度,決然下之商海,叵耐家門多變,世事難測,遂漂泊於塵世,蹉跎於江湖,馬齒徒長而一事無成。

    狐雲戲之曰:佛家有謂:去住隨緣,心無增減。雖如此,然此子放浪形骸於前,流離失所於後,豈非正入因果佛報中乎?今偶獲機緣,得獲新生,然福禍亦未知也,究竟結果如何?煩請各位看官且細細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