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悠然農莊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九章 菜地建設與新包裝魚飼料新鮮出爐 文 / 風漂舟

    距離李拴柱等人入駐桐河子村已經一周了,這天早上,李憋然駕車去蔬菜基地察看情況。

    到達目的地後,他把汽車停在路邊,下車飛身跳過水溝。

    放眼望去,往昔雜草重生的荒地已經大不一樣,十六畝地被分成了若干整齊的田塊,田面平整、乾淨,幾乎見不到雜草和磚頭瓦塊,用手隨便抓起一把泥土,土壤鬆軟、顆粒細小,不見結塊,手掌一鬆,簌簌滑落。

    這活兒幹得夠細的啊,而且效率也夠高。得找李拴柱好好問問。

    李悠然順著田埂往前走,看到田邊灌溉溝渠中,沉積的淤泥差不多被清理了一多半,看來全線疏通指日可待了。

    前面預定挖蓄水池的地方,碼放著一大垛紅磚。磚垛邊兩個人正在墊板上拌水泥砂漿,拌好後裝入灰桶,提起桶把上的繩子往下面送。二人看到李悠然過來,連忙打招呼。

    李悠然微笑著點頭回應,走近一看,池子已經挖出來了,挺深,大約有一米八左右,李拴柱身穿短褲和背心,光著腳,正帶人在池壁砌

    李拴柱知道老闆來了,把活兒交代了一下,撂下灰刀,沿磚頭臨時搭建的台階走上地面。

    「然子,過來瞧瞧啊。」他對李悠然說道。

    「拴柱哥,辛苦了。你們幹活的效率真高啊,才一個星期就弄成了這個樣子。」李悠然讚歎道。

    「呵呵,然子,你也太高看我們了,這都是托機器的福,要是全靠我們五個人五把鐵鍬,還不知道干到猴年馬月呢。」李拴柱一邊說,一邊用濕毛巾擦了把汗。

    「哦,這就實現農業自動化了?」李悠然感興趣地問道。

    「是啊,你以為還像我們李家溝那麼落後。桐河子村早就見不到一頭幹活兒的牲口了·全是農機招呼,這不,租了一台耕地機一台耙地機,兩天功夫就完活兒了·尤其是這耙地機,才走了三遍就把土打成這麼細,厲害得很。」李拴柱感歎地說道。

    李悠然點點頭,這就是科技進步的力量,蓄水池不用問,肯定也是挖掘機、砸夯機的功勞,否則絕不可能這麼快。前面他已經跟李拴柱交代過·採用最快、最簡便的方式,公司不怕花這點錢。看來被很好的貫徹執行了。

    接著,李拴柱告訴他,地裡按照要求,已經施了農家基肥,這兩天就準備在選好的育苗田里播種了。

    至於灌溉溝渠,目前只能靠人工疏通,所以慢了一些。

    李悠然說也不用太著急·穩當點好。又問他們生活習不習慣。

    「都是莊戶人,哪有那麼挑揀,住的地方有廚房·我們幾個人輪流買菜做飯。不過這桐河子村真是發達,看得我們眼暈。」李拴柱提起這個,羨慕不已。

    這話李悠然倒是深有同感,同樣是農村,差別之巨大,不亞於往日的城鄉差別。

    兩人又繼續聊了一會兒,李悠然說蓄水池建好後要立即通知他,然後再進行育苗。說到這裡,他讓李拴柱和他一起回到停車的地方,打開後備箱·從裡面取出一個尼龍提袋。

    「這些就是特種蔬菜種子,上面都分類做了標識,你舀回去,注意妥善保管。」

    李拴柱接過尼龍袋,往裡面一瞧,都是一個一個的小牛皮紙袋。

    他點點頭·讓李悠然放心,會保管好的。

    李悠然又鼓勵了他幾句,便告別菜地駕車返城了。

    *************************

    關於新款觀賞魚專用顆粒魚飼料,經過水族店的試用,部分老顧客以及隔壁老王的好評後,羅胖子覺得很有前景,他與齊叔商議,由包子鋪廚房小批量生產,單獨進行成本核算。

    因為做這個並不算很費事,不過就是把發麵餅子改成顆粒飼料,原材料還是一樣的,齊叔便答應下來。

    等到等到第一批顆粒飼料出來後,羅胖子又聯繫了一家小型包裝廠,把這批飼料送去,進行分袋包裝。

    兩天後,一個紙箱子被快遞員送到火龍水族店,李方成簽收後,用裁紙刀劃開紙箱,打開,裡面是塞得滿滿的塑料小包裝袋。

    「這是什麼東西?」虎弈問道。

    「胖子哥交代過了,是新包裝的魚食兒。」李方成一邊說,一邊從紙箱中抽出一袋,包裝袋的基色為紅黃相間,上面印著漂亮的黃金龍魚圖案,以及「火龍」兩個大字,旁邊的小字還標著大型觀賞魚專用。

    「哇,真漂亮啊,比原來的發麵餅子好看多了,這才顯得專業啊。哦,這袋標著中號飼料。」虎子讚歎地說。

    「一共有大中小三種型號,最小的可以用來喂紅蓮燈。」李方成給虎子解釋。

    兩人正在說著,老王溜躂過來的,一看見新包裝魚飼料,連忙舀起一袋仔細端詳。

    「這就對了嘛,看上去就顯檔次了。現在的商品都講究個包裝,再好的東西外觀包裝不行也賣不出個好價錢。」老王點頭說道,看來還挺滿意。

    「我們鄉下就不興這個,啥都圖個實惠。」虎子摸著花哨的包裝袋,想起老家村裡賣的東西,像什麼鹵豬耳朵之類也就是用油紙一包了事。

    「呵呵,這就是消費觀的問題了,其實這魚食兒真不算啥,說起包裝,每年中秋節的月餅那才叫一個厲害,四五十公分的大盒子,裡面好多層,還鋪著綢子,實際上只裝著五、六塊兒小月餅,吃幾口就沒了。也就是圖個送禮好看,過完節你再瞧吧,垃圾箱周圍的包裝盒堆得跟小山似的,也就便宜撿破爛的了。」老王搖著大蒲扇,感歎地說道。

    「其實這也不完全是壞事,月餅包裝盒給很多上游企業創造了利潤,拉動了那個什麼雞地皮。」李方成開始賣弄最近學的東西。

    「不簡單,小李唸書大有長進啊。呵呵。」老王笑道。

    「我知道,咱們賣魚的也行,要是顧客把魚買回家,魚就翻肚皮,顧客回頭再買。那就能創造很多很多雞地皮呢。」虎子還沒上培訓班,但見識也毫不含糊。

    兩位年輕經濟學家的論調把老王逗得是前仰後合,連連說和年輕人在一起就是開心。

    「不過,我們自己還是使用簡裝版的。」李方成說著,從櫃檯裡舀出一大袋子顆粒魚飼料,放在檯面上。

    老王眼睛一亮,把袋子舀起來,聞聞味道,很是滿意。接下來,老王要求購買一批新款簡裝魚食兒,李方成自然同意了,還給他算了個批發價。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