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助理

第三卷 爭雄 第四百一十六章 棋子 文 / 謝王堂燕

    第四百一十六章棋子

    「曹操能夠抽調兵力之處,只有徐州和許洛,如果兵馬是從徐州而來,說明魏國與吳國已經達成了某種秘密的默契,如果兵馬是從許洛而來的話,那多半是荊州方面出現了問題。」馬謖的冷靜的予以了分析。

    「我看多半是前者了,吳人這又是想坐山觀虎鬥。」方紹更傾向於魏國和吳國達成了停戰的秘密協議。

    只是,他話音未落,親兵匆匆而入,又將另一封從長安方面發回的加急快報呈於方紹。

    方紹接過來一看,整個人瞬間驚怔在了那裡,彷彿遇上了平生所未料到的異事一般。

    方紹向來是那種成竹在胸,面對何等複雜危險的局面都臨危不懼的人,而今他忽然表現出如此強烈的驚駭之色,顯然長安方面送來的不是什麼好消息。

    「大司馬,究竟發生了何事。」眾人先後的催問道。

    驚怔了片刻,方紹的表情恢復了正常,只是眉宇之間尚帶著幾分憂慮,他將那情報往案上一扔,冷冷道:「吳國突襲荊州,關將軍的大軍被隔在了漢水以北,荊州的形勢很不妙呀。」

    眾將聽聞亦是大驚,一起將那封情報傳閱一遍,方始確認了事實的準確性。

    「看來吳人不僅僅和魏國達成了停戰協議,而且還……還穿上了同一條褲子。」馬謖咬牙罵道。

    這一刻,方紹才有如夢初醒的感覺,他深深的感覺到,諸葛亮、龐統,還有自己,乃至整個大漢國的決策層,對於此次伐魏都太過自信,對吳國政策的轉變之快,都判斷失誤了。

    如果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吳國的角度看待整個天下的局勢,那麼就應該很清楚的看出大漢國橫掃天下之勢已幾成定局,正因為如此,考慮到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沒理由不做提前的防範。

    其實方紹事先也考慮過這一層,只是他沒想到孫權這一回竟如此的果敢,在大漢國如此強大的情況下,依然敢發動這等不計後果的突襲,彷彿孤注一擲,根本無懼會遭到何等的報復一般。

    「孫權啊孫權,我這一次是小看了你呢。」方紹感慨道。

    這時,王濬道:「大司馬,如今荊州有危,伐魏的整體形勢已轉向於我們的不利,這個時候,是不是該考慮撤兵了。」

    王濬之詞得到了大多數在場將領的附合,儘管他們沒有吱聲,但方紹亦能從他們的眼色之中讀出他們心中的想法。

    方紹忽然站起身來,踱步於帳中,顯然他又陷入了選擇的困境之中。

    去歲鄴城之戰的功虧一簣,尚記憶猶新,眼看到手的成功卻在眨眼間化為灰燼,而這一次,似乎天時地利人和盡皆操於己手,難道,卻要又一次的無功而返嗎?

    彷彿在這一刻,天下的命運,盡皆掌握在了方紹的手裡一樣,他心中忽然湧起一種莫名的興奮,這種興奮漸漸蓋過了焦慮,促使他做出了決斷。

    當他回到主座的那一刻,神情已完全恢復了自若,甚至還帶上了幾分笑容,這般表情變化,顯然是出乎於在場眾人的意料之外。

    「我等奮鬥了多少年,不就是為了贏得今日之戰的勝利嗎?如今鄴城之破就在眼前,我們豈能半途而廢,我已決定,不破鄴城,不滅魏國,誓不班師。」

    方紹的決然讓眾將感受到了鼓舞,同時,也平添了幾分焦慮。

    眾人欲待開口時,方紹馬上又道:「你們的擔心我當然明白,荊州的變故雖然突然,但有趙子龍將軍鎮守襄陽,徐元直司馬和張文遠將軍鎮守江陵,有此兩地不失,相信必有轉機。至於曹操的援軍,嘿嘿,依我之見,來得正好!我們正好趁機將魏國最後的主力軍隊殲滅於此,到那個時候,無論是河北還是中原,我等兵鋒所向,將再無阻擋,我與諸位將盡享這滅魏的奇功。」

    方紹的這一番話,徹底的撲滅了眾將內心擔憂,他的臉上重新的流露出振奮與自信之色。

    眾將的自信,並非源於對敵人的輕視,而是來自於對方紹的信任。

    在決定繼位伐魏之後,方紹即刻又做出了新的部署。

    為了阻擋曹操援軍的北上,方紹已向前線的魏延增兵三萬,令其無論如何也要將曹操阻擋於安陽一線,直到鄴城攻破。與此同時,方紹下令對鄴城加強攻城的力度,以迫使城中的「投降派」盡快有所行動。

    …………

    長安城,相府。

    匆匆而來的龐統,眼見諸葛亮尚在煮茶閒飲時,臉上不禁流露出抱怨之色:「我說孔明,作為大漢國的丞相,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情在這裡煮茶,哼,要是這丞相之位你不想坐了,乾脆讓給我算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原來是士元啊,你可真會開玩笑,我手頭上的公事已辦完,不在這裡品茶還能做什麼,來,嘗嘗我煮的茶怎樣。」

    諸葛亮給龐統斟了一位香氣濃郁的茶,龐統卻沒有一丁點的心情飲,黑著臉道:「孔明,你可知道,蜀王劉封借口援救江陵,已經從漢中南下入蜀了。」

    諸葛亮自飲一口,不以為然道:「此事我早已知曉,士元,前日我們不是一起收到的這個情報的嗎,怎麼你就忘了。」

    龐統瞪了他一眼,沒好氣道:「你就別給我裝淡定了。劉封此舉,明顯是想趁著朝廷無力制約之時,趁機獨霸益州,割據一方。沒想到這小子早就心懷野心,先前我們倒是給他蒙蔽了,若是讓他的陰謀得逞,這對朝廷的威信實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呀。」

    諸葛亮也歎道:「這事雲長也有責任,若不是他輕視東吳,就不會給東吳突襲的可趁之機,若是東吳不入侵,蜀王也便無法覓得此等良機了。」

    龐統冷哼了一聲:「雲長爭功心功,出現此等局面也不是全然出乎意料,不過事已至此,說這些也沒用,還是想想怎麼應對劉封這小子吧。」

    諸葛亮一口將茶飲盡,笑道:「士元你何必多慮,雖然沒有料到劉封會在這時叛亂,不過,此事我自然解決之法。」

    龐統神色一怔:「莫非你已經破解之策不成?」

    諸葛亮信然道:「破解之策倒沒有,不過為了預防這一天的到來,早在先帝調任劉封鎮守漢中之時,我就暗中伏下了兩枚棋子,有此兩子,足以讓劉封的野心化為泡影了。」

    …………

    千里之外,梓潼。

    一支大約三萬人的軍隊,此刻正在崎嶇的山路上緩緩行進,「崎嶇」二字,只是想對於北方平原的平坦大道而言,對於「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而言,此刻腳下這條連通益州與外界,綿延千餘里的山道,已經算是相當平坦的一段路了。

    三天前,劉封率領著他的漢中軍團開出了陽平關,以借道蜀中,東援江陵為由,大搖大擺的南下而來。昨天他的軍隊剛剛經過馬鳴閣,再往前就是雄關劍閣,只要過了劍閣關,即使蜀中有人警覺反抗,也將無力抵抗他這三萬大軍的絕對優勢。

    「先生,前邊就是劍閣了,只要過了劍閣,整個益州就是我們的了。」劉封在馬上遙指南方,信心十足的說道。

    張松喘著氣道:「大王不可大意,劍閣乃蜀中第一雄關,倘若守關之將執意不許我們通關的話,只怕還要費不少力氣。」

    劉封哈哈一笑:「先生放心,守關之將乃是張翼,此人必會放我們順利入關。」

    劉封的自信是有其道理的,這張翼本為蜀中人士,當年劉備定蜀後征辟其為書佐,後累遷往江陽長。此人頗有文武之略,當初劉備定關中稱帝之時,張翼本擬被調往長安成為中央官員,但卻不知因何得罪了諸葛亮,故而被遷往守劍閣,這一守就是數年之久。

    劍閣雖乃重要關隘,但其實因位於崎嶇之地,故而不甚繁華,守關其實是件寂寞無聊的苦差事。

    當年劉封漢中之時,知道張翼的經歷之後,就以鎮將的身份,對張翼這個名義上的下屬禮待有嘉,說起來,他也算得上張翼的半個恩主,這也是他為何這般自信的原因。

    聽得劉封的解釋之後,張松便也放心。於是,大軍加快行軍速度,日夜不停的望南而去,兩天之後抵擋了劍閣之北。

    劍閣關城上,守將張翼望著城北浩浩蕩蕩而來的兵馬,臉上凝聚著沉鬱之色。

    過不多時,卻見一騎飛奔而來,到得關城之前,便衝著城上大喊道:「我家蜀王奉命經由蜀中救援江陵,請張將軍開關放我們通行。」

    張翼並沒有回應來者,而是從懷中取出一封滿是褶皺的信。

    這封信的主人曾告誡他,如若有一天,蜀王在未得朝廷詔令的情況下率軍入蜀,那麼便可拆開此信,此令而行。

    張翼原以為永遠不會有這麼一天,但沒想,這一天真的給他等到了。

    他深吸了一口氣,將他信緩緩拆開,凝視片刻之後,臉上的陰鬱盡散,換上的則是堅毅與肅然。

    張翼遂將信收回懷中,犀利的目光投向城下,朗聲喝道:「本將奉諸葛丞相之命守關,未得丞相之令,萬不敢放任何人入關,請轉告蜀王,請他還是回漢中去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