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助理

第三卷 爭雄 第四百一十章 絕城計 文 / 謝王堂燕

    第四百一十章絕城計

    是年秋,四十餘萬漢軍大舉伐魏。

    北路,方紹將八萬漢軍由關中而發,會合晉陽魏延所部出井陘。王平所部五萬大軍由幽州南下,三路兵馬共約十七萬,南下再攻鄴城。

    中路,驃騎將軍張飛率軍七萬東出潼關,取大道進攻洛陽。

    南路,上大將軍關羽率九萬大軍由宛城而出,與漢中劉封所部三萬人馬會合,進攻汝南及許都所在。

    三路大軍以北路進攻魏都的人馬實力最強大,顯然漢軍的滅魏大方略依舊採取之前的先北後南方略,集中主力攻取河北,然後再取中原。

    但是,此次與先前相比又有不同。

    在開戰前的戰略會議上,上大將軍關羽明確表示南部軍團不應該再作為佯攻部隊,他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應該將進攻的重心集中在河南中原一帶。

    因此,在經過反覆的磋商之後,朝廷與關羽都做出了相應的妥協,對進攻中原的中路和南路兵馬相應增加,總數達到了近二十萬之多,而名義上作為主攻集團的北路軍,人數反而被削減到十七萬。

    按照大漢國高層的分析,此次滅魏之戰的勝算極大,而誰能在滅魏之中取得更大的戰功,顯然對提升自己威望與影響力有極大的作用,這也是關羽增加進攻中原兵馬數量的原因。

    早在漢軍兵馬進行集結之時,魏國方面就已經作出相應的反應,根據細作的情報,漢國此次軍隊集結的規模空前龐大,曹操意識到,漢軍此次是打算發動一場傾國之力的大決戰。

    經過前幾次的戰敗損失,魏國現下能調用的軍隊不超過二十萬,其中精銳之軍不過十餘萬,其餘大多是郡兵以及新訓練的部隊。而漢軍則有近四十萬,幾乎是魏***隊數量的兩倍之多。

    兵力上的劣勢,使得曹操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部署他的兵力。

    根據情報的判斷,曹操判定漢國的進攻重點依然在河北,於是,他親自坐鎮鄴城,統帥自夏侯尚以下七萬精銳,據守河北一線。

    大將軍曹仁奉命統帥四萬兵馬守備洛陽一線,而左將軍於禁則統帥六萬兵馬守備汝南一線,中原共計十萬兵馬,以抵禦關羽張飛所部的進攻。

    儘管新稱帝的吳國對魏國展示了相當程度上的友好,並秘密表示將來若魏漢兩國發生戰爭,吳國將處於中立狀態。不過,曹操對他這個狡猾的後輩顯然不太信任,因此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仍命驃騎將軍曹真率軍三萬,坐鎮徐州,監視淮南之吳軍。

    這是方紹第一次作為名義與實質上的統帥出征的,十七萬的大軍在這樣一個冷兵器的時代,已經算得上是一支規模相當龐大的軍隊,但在方紹眼裡,十七萬其實是一千七百人差不多。

    經過這麼多年的實戰和理論研究,方紹的領導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層次,在方紹看來,打仗其實和當廚子炒菜差不多,高明的廚子,對於作菜的每一道工序,用的每一味佐料,每一分的火候都瞭然於心,就像是出於本能一樣信手拈來。

    方紹現在的心境就是這樣,至少他認為如此。

    數天之天,十七萬大軍越過長達一百多里的無人區,這裡本是富庶繁榮的平原地區,但在上一次的戰爭中,這裡的數十萬的百姓被方紹遷往了關中,戰後曹操也沒有補充太多的人口,因此,這一帶漸漸的形成了一片空曠的無人區,也是兩國天然在河北天然的分界線。

    根據情報,魏軍防禦部署早已在一個月前完成,鎮守鄴城的中魏國的衛將軍夏侯尚以及司馬懿、陳群等所率的約三萬兵馬。

    曹操自領軍三萬,坐鎮鄴城西南的安陽,與鄴城形成犄角之勢,其餘一萬多人馬,則一部分被被部署於黎陽,防止漢軍實施上次的奔襲黎陽,斷絕南北聯絡的計策。別一部分則被部署於西東兩翼河內郡與陽平郡,防止漢軍饒過鄴城所屬之魏郡,經此兩郡南渡黃河。

    所謂十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曹操顯然是被漢軍的陰謀詭計給打怕了,如此謹慎的防禦策略,實在有點不符合他的用兵風格。

    不過,曹操這一次卻有點多慮了,此番率軍而來,方紹沒打算再玩什麼聲東擊西的花招,以如此絕對的優勢兵力而來,方紹準備堂堂正正的拿下鄴城。

    十七萬漢軍進抵敵境之後,很快依戰前部署行動。

    方紹令王平率軍兩萬,進攻東面的陽平郡,令黃忠率軍兩萬進攻西面上黨及河內郡,此兩路兵馬,一方面是牽制敵軍,一方面也為保證後方的糧道不被敵人翼側所威脅。

    與此同時,方紹又令魏延率軍三萬,繞過鄴城,進攻逼安陽,以牽制曹操的數萬兵馬,而方紹則自率十一萬兵馬進圍鄴城。

    這一日,視察過鄴城城防之後,方紹不禁感慨道:「一年不見,鄴城又堅固了許多,看來曹操早料到我們要回來,這一年來他可是沒閒著啊。」

    「據細作回報,自去歲我軍退兵之後,曹操就下令加固鄴城,這一年多來,鄴城起碼比去歲厚了近一倍,想要強攻,只怕不易呀。」首先表現出憂慮的是鄧艾。

    「去歲我軍佔盡優勢,尚圍城數月而不得下,此番魏國早有準備,確實不易強攻。」姜維同樣表現出擔憂。

    此時,王濬卻道:「皇命即下,我們只有全力攻城,依濬之見,不若再掘漳河之水以淹鄴城。」

    鄧艾卻反對道:「這一招我們上次又不是沒有試過,可是結果呢?此時入秋,漳河水位驟降,故伎重施,我看依然會徒勞無功。」

    眾將議論紛紛,雖各執一詞,但大致上都對短期內攻破鄴城,不太抱有太大的希望。

    方紹聽著眾小將的建議,思緒流轉,忽然之間有了主意,笑道:「放著漳河在旁邊,不用白不用。」

    「大司馬,你還是決定決漳河水淹城了嗎?」王濬以為方紹採取了他的建議。

    方紹卻詭秘一笑:「漳河水是一定要用的,不過這一回咱們卻不是淹城,而是要換一個方式。」

    當天,方紹下達了命令,令王濬率軍兩萬,日夜不停的開始對漳河和鄴城「動手術」。

    正如方紹所說,他並不打算水淹鄴城,他是命王濬沿著鄴城掘壕溝,而且不是一般的壕溝,其深兩丈,其寬三丈,換算成現代單位,相當於深五米,寬八米的一道大溝。

    溝成之後,再引漳河水灌入其中,形成了一條環鄴城的人工河。同時,又在人工河的北岸設立高達兩丈的木牆,而漢軍則在人工河的兩岸環城連下數十寨,兩岸之間以浮橋聯繫。

    如此一來,鄴城則名符其實的被圍成了「水洩不通」,徹底的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也就是說,從此時起,鄴城都將收不到任何關於外界的消息,夏侯尚所受到的皇帝的命令,只止於圍城之前,至於今後該如何行事,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判斷了。

    轉眼之間,圍城已近三月。

    安陽的曹操試圖打通與鄴城的聯繫,這三月之間發動了數次的進攻,但卻無一例外的被魏延破解,與鄴城失去聯繫越久,河北的形勢愈加的複雜。

    而在這三個月間,中原的曹仁的日子過得也不清閒,面對著張飛與關羽的合力進攻,曹仁應對的相當的吃力。在洛陽一線,因為有函谷關的天險可守,曹仁所受到的壓力尚可,而在汝南等地的於禁則需要對痛苦面對著,已裝備了騎兵的關羽軍團的進攻。

    幸運的是,在徐晃、夏侯淵、張郃、張遼、樂進這樣優勢的名將相繼戰死、故去,或者是背叛之後,魏國仍然殘存有於禁這樣的名將。儘管面對的是關羽空前強大的進攻,但於禁然只靠著數萬兵馬,頑強的抵擋住了關羽的猛烈進攻,雙方在汝南一帶展開慘烈的攻防戰,耗時三個多月,關羽卻苦無寸功。

    於禁在汝南的出色表現,給了魏國上下很大的鼓舞,但可惜的是,這種鼓舞鄴城中的十幾萬人卻收不到丁點的消息。

    十幾萬人日耗巨大,三個月過後,號稱「積糧數載」的鄴城也不得不進行糧食配給供應。作為統帥的夏侯尚,下令將全城的糧食,無論百姓還是豪強權貴,統統的強行收歸國有,然後再由國家進行統一的分配。

    按照戰時軍人優先的原則,軍人的糧食供給尚能滿足於原先的三分之二,而普通百姓的每天能吃到的糧食,則急劇下降到不足原先三分之一。

    「長文,將就的吃點吧,這是我能招待你的最豐盛的飯菜了。」司馬懿指著案上那幾道與平日相比,極為寒酸的幾道菜,感慨著歎息道。

    夏侯尚執法相當的嚴格,即使是像司馬懿這樣的朝中重臣,家中一樣是被「搜刮一空」,為了震懾人心,夏侯尚還親自處斬了幾名不遵號令的權貴。

    眉色緊皺的陳群,完全沒有一點胃口,沉默良久,方才感慨道:「看來,即使陛下復生,依舊無力回天,仲達,我們又到了選擇的時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