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爭雄 第三百三十一章 「逼宮」 文 / 謝王堂燕
第三百三十一章「逼宮」
劉備在得知了孫權稱國公的消息後,不禁是勃然大怒。
皇帝這麼一發怒,在場諸人無不是一驚,而殿前那吳國使臣,更是嚇得一哆嗦。
這個時候,龍案之側的諸葛亮趕忙道:「陛下啊,這真是喜事一樁,喜事一樁呀。」
諸葛亮說話之時,背對使臣,面對著劉備,連連的向劉備使以眼色。
這時,方紹也趕緊道:「吳侯對抗曹賊多年,於興復漢室的大業可謂是功不可沒,如今稱國公也是實質名歸呀,陛下,這實在是一件好事。」
這兩位重臣的連使眼色,劉備如何能不會意,心中雖是一腔的怒意,但還是狠狠咬著牙把這口氣嚥了下去。
在沉頓了片刻之後,劉備迅速的收起了臉上的怒色,非但不怒,反而是哈哈大笑起來。
下邊的使臣就呆了,搞不清楚這位漢國皇帝這般忽怒忽喜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時茫然不知所措。
劉備笑罷,爽快的說道:「仲謀於漢室乃有功之臣,莫說是封公了,就算是封王又如何,依朕之見,何必稱公,直接稱吳王便是了。」
劉備轉眼之間,說辭天壤之別,使臣聽了之後呆怔了好一會,一顆懸著的心方才放下。
劉備又將那使臣安慰了一番,給予了厚賞之後,才令將其送往官驛好生休息。
使臣一走,劉備的表情立時又晴轉多雲,拍案罵道:「孫權這小兒實在是目中無人,不上表臣服於朕便罷了,還敢擅自稱公,他這分明是想公然叛漢。不行,朕非起大軍,掃平了江東,除掉這個叛賊不可。」
劉備雖然罵得氣憤,但眾人都知道,劉備這也是出於顏面考慮,說得一些氣話而已。如果他真的想跟東吳翻臉,兵戎相見,剛才也就不會強行克制住內心的憤怒,對東吳的使者說那一番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當然,皇帝既要面子,做臣子們就得幫襯著點,諸葛亮遂也怨道:「這個孫仲謀也真是的,自詡是漢室忠臣,如今卻做出這般不忠之事,定然是受了麾下群小的挑唆,若不然,也不會做出這等糊塗之事。」
接著方紹又跟著歎道:「吳侯此人,素來是短見,如今一時糊塗,貪得幾分虛名怕也是情有可願,這事估計都是張昭等輩所進的讒言。」
在諸葛師徒二人的開導之下,劉備的怒氣漸漸平伏了幾分。
瞧著那師徒的表演,龐統忍不住想笑,卻是直言道:「孫權只稱了個國公,還算勉強可以接受,此等虛名,讓他暫時享受一下也無妨。現下咱們還需得用東吳牽制偽魏的一部分兵力,為大局設想,陛下還需有所隱忍才是。」
這時,法正也寬慰道:「大司馬言之有理,待將來掃滅曹魏之後,陛下再揮師南下,一舉擊滅東吳,到時候自可報得今日之恨。」
劉備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勸說下,怒氣漸漸才全消。散朝之後,法正等人皆退,而諸葛亮、龐統和方紹卻悄悄的留了下來,跟著劉備去往了後宮。
劉備前腳剛剛進入御書房,但聽聞丞相和大司馬,以及右大司馬在外求見。他眉頭微微一凝,似乎已猜到了幾分來意,但還是宣那三人入內。
三人魚貫而入,行過君臣之禮,劉備便笑道:「不知三位愛卿還有要事,為何在朝上時不說呢?」
諸葛亮一臉鄭重之色,拱手道:「此事乃國之大事,當得朝上之時不便妄議,故而臣等不得不私下來求見陛下。」
劉備拿起了一卷書,道:「但不知是何等大事?」
諸葛亮道:「陛下如今已繼承大統,便應策立皇后和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臣等以為,此乃現下的頭等大事。」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們又是想逼我立儲了。』
劉備將書放下,呵呵一笑,「朕如今正是春秋正盛之時,現在就立太子,是否有些為時尚早了吧。」
劉備說這話的時候,方紹差點沒笑噴出來,心想你還真是臭美呀,六十來歲的人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還敢用春秋正盛來形容自己,虧你也說得出口啊。
不過,劉備這話雖好笑,但他們這做臣子的卻不能笑,而且還不能駁,你總不能說陛下你哪裡春秋正盛,你明明就是沒幾天奔頭了嘛。
諸葛亮輕咳了幾聲,沒再言語,龐統接著道:「陛下自然是春秋正盛,不過自古以來,年富力強就立儲的君主,也並不少見。臣以為,陛下只有盡快立儲,方才能安士民之心,那些一心跟隨陛下興復漢室的文臣武將們,才能踏踏實實的誓死追隨陛下呀。」
龐統之詞,卻是在委婉的提醒劉備,別忘了你劉備能有今天的至尊之勢,還不都是我荊襄士人全力扶持的結果,你若不趕緊立劉泰為儲,就別怪我們荊襄士人不能安心在委婉的威脅呢,不過,話糙,理卻不糙。
劉備的眉頭微微而皺,顯然心裡邊是不爽的,但又不能表現出來。
方紹本來想選擇不出聲的,但諸葛亮和龐統相繼給他使眼色,作為荊襄集團的首腦人物之一,方紹這下就不能再選擇緘默了。
於是,他輕咳了幾聲,上前道:「楚王殿下如今已年方弱冠,敏而好學,待人謙和,實俱陛下之風。臣以為,陛下若能立楚王殿下為太子,則天下士民對大漢帝國的未來便將充滿希望,如此的話,他們才會捨身而忘命,為陛下的大業赴湯蹈火再所不惜。」
方紹要麼不出聲,一開口,便拋開了以往的拐彎抹角,直接勸說劉備立楚王劉泰為太子,就算你劉備不能當場答應,那也要看你是怎麼個表態。
這三位荊襄集團的首腦,眼下可是在步步相逼啊。
這個時候的劉備,顯然是無法再含含糊糊下去了,他乾咳了幾下,歎道:「三位愛卿的一番為國之心,朕自是深知,至於阿泰也是朕最喜歡的兒子,將來這大漢的江山,朕早晚是要傳到他手上的,只是,也希望三位愛卿能夠理解朕現在的苦衷。」
劉備的這番話,有幾分懇求的意思在其間,他那言下之意,當然是在指對關隴士人的顧忌。
如今府兵制實施,關隴地區成為了府兵兵員的主要抽取之地,將來兵進關東的戰爭中,關隴士人的支持與否將起到極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備當然不想早立太子,絕了法正等關隴士人的念想,致使他們在將來戰爭***工不出力。
劉備的這點難處,方紹當然是理解的,其實諸葛亮與龐統等人又何嘗不知,或者說,諸葛亮他們也是出於無奈才向劉備「逼宮」,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被下面無數的荊襄士人在催逼,作為荊襄集團的首腦人物,有時候在顧全大局與保護本集團利益上,實在是難以平衡。
「原來陛下與臣等一樣,都認為楚王殿下是太子的最合適人選啊,看來我們君臣一心,何愁將來大事不成。」
方紹這是在替劉備解圍。先前無論劉備是為王還是為帝,在對誰為太子的問題上,始終保持著一種含糊不清,儘管他曾向諸葛亮有過暗示,會立劉泰為嫡,但那也僅僅是暗示而已,但眼下卻在「逼宮」之下,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劉備明確的做出了承諾,而且話又說到這份上,諸葛亮覺得也算有收穫,逼得太緊也非為臣之道,於是便道:「既是陛下早有立楚王殿下為太子的想法,那天下士民之心也安了,臣等也就放心了。」
「話雖如此,不過臣還是覺得,這立儲之事不宜拖得太久,陛下不妨確定一個日期,臣等才覺得踏實。」龐統亦做出了讓步,但讓得卻比諸葛亮小。
劉備沉吟了半晌,答道:「這樣吧,待將來平定河北,中原大勢已成定局之時,朕必會立刻策立太子。」
這下龐統才徹底安心,遂是拱手笑道:「陛下英明神武,光復河北指日可待,臣等必將竭盡全力,助陛下中興我大漢王朝。」
龐統此言一出,劉備方才是暗鬆了一口氣。
就在劉備稱帝后不久,滅魏的戰爭便被提上了日程。
這將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決戰,要想有十足的獲勝把握,事先就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根據漢軍的戰略,先取并州,再取冀州是基本方針,但為了做到迷惑魏國,就必須讓魏國以為漢軍的進攻重點在於洛陽和許都一線。
劉備遂下令在渭水以南郡縣廣開屯田,同時,又派出細作深入司州所屬洛陽南陽一帶,偵察魏軍的兵力部署,糧草囤積情況,種種部署,就是為了營造出一種將進攻河南的態勢。
而就在劉備暗中展開伐魏準備時,這一年的秋末卻傳來一個令他吃驚的消息,休整的半年之久的曹***,在十一月時捲土重來,竟是搶先動手向漢國發動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