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異世封神榜

第五卷 量劫之爭卷 第五卷 量劫之爭卷 第一百八十七章 眾強者加入戰場 文 / 雲昊

    二卷量劫!爭卷第百八十七章眾強者加入戰場這兩個。方向,正好一個,朝向大宇宙文明中心的方向,而另外的一個。卻是朝向靠近蠻荒區域的方向。

    鄭拓對兩個方向的選擇實在有些拿不定主意。靠近大宇宙文明中心的方向,最大好處便是安全。越是靠近大宇宙文明中心,可能遭遇的危險越是因為那些危險在當初開發的時候就被那些大神通者通通地削弱或者乾脆消除了。

    反之,靠近蠻荒區域的方向更加危險。因為那個方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得到詳細的勘探,有很多危險根本都沒有被發現。這些危險是相當可怕的,有些危險就算是上位聖尊也可以將之困住,就算是中位聖尊也可能殞落。更不用說鄭拓區區一個下位聖尊之中也不算頂尖人物的新晉聖尊了。

    不過,這個方向雖然因為勘探和開發的不夠,造成危險眾多,也是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才可能有更多的空白世界留給鄭拓來開發。就算那些鴻蒙沼澤,也可能會留下更多的寶物下來。

    而在靠近大宇宙文明中心的方向就不一樣了。因為得到高度開發的原因。想要在這些地方找到一些適合鄭拓要求的東西,只怕很難很難。

    雖然,鄭拓的確感覺到在這今方向自己會有收穫,但是鄭拓的感應也只能感應到是否有收穫,至於收穫的多少。或者說獲得收穫的時間。都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從概率的角度說,靠近蠻荒區域的方向鄭拓獲得更多收穫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只是一個概率。也有可能鄭拓在蠻荒區域尋找半天沒有任何收穫,偏偏向大宇宙文明中心的方向前進可能很快就有了收穫,這也是有可能的。

    概率畢竟只是一個概率,是在大量樣本之下作出統計之後得到的結果。具體到某個樣本那麼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

    所以現在鄭拓的選擇就是是為了獲得更大可能而冒險呢,還是為了更加安全放棄更大的可能。

    畢竟整個大宇雷深不可測,無比神秘,無奇不有,鄭拓那點修為根本算不得什麼。

    不過鄭拓思考了半天,最終還是毅然決定:冒險!

    其實如果換了其他任何一個聖尊,可能都不會這樣去做。聖尊有的是時間,明明可以永生。可以用無限漫長的生命來換取緩慢的進步。雖然慢,但是只要時間一長進步仍然是巨大的,何必非要爭取那一點點的時間來冒險呢?要知道那可是有殞落危險的啊。

    換了其他聖尊,他們會寧願穩一點、慢一點。也絕對不肯冒這樣的風險。

    這倒不是說聖尊都是些膽小鬼,只是在他們看來,這樣的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不值得。

    但是對於迫切需要時間,以及還沒有從普通人的時間觀念中轉變過來的鄭拓來說,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鄭拓知道自己的觀念和其他的聖尊有這些差異,這是為什麼他非要獨自一人出來歷練,而不是跟別人結伴的原因。

    比如現在,如果有其他人和他在一起,他們絕對不會讓他選擇冒險。鄭拓就算想冒險也沒有機會。

    可是對鄭拓來方面他需要盡快地破解時空的秘密,從而能夠回到家鄉,而且要盡快地回到家鄉,而不是無數大循環之後回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家鄉完全陌生的地方,哪怕的確是他的家鄉,但那還能給人家鄉的感覺嗎?回去了就真的叫作回家了嗎?很顯然不是。

    而另外一方面,鄭拓要想讓自己的修為進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尋找到空白世界,然後開天闢地,成為這個世界的唯一聖尊,最終控制這個世界,然後將其變成世界超腦的計算核心。加入計算之中。

    多一個世界。便可以成倍地增加計算的速度,而事實上的效率增加還不知一倍,甚至可能達到上百倍上千倍。

    因為大道雖然號稱無窮無盡,畢竟也只有三千大道,這三千大道每多破澤參悟一點。對鄭拓來說,就能讓他的世界超腦的計算能力在不改變其他東西的情況下提升不止一點,這大量的提升在計算之後又能夠進行放大,從而最終讓一倍的計算資源的增加造成計算效果的上百倍上千倍地增加。

    而這種增加對實際上計算推演大道法則的行動來是一個加速度的過程。計算效率越高。能夠計算出來的大道法則也就越多,越高的大道法則也能讓計算的效率更快。如此週而復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節約的時間累計起來,到了後期那可是大得驚人的。

    所以尋找到新的世界加入計算核心之中的行動,那是越早越好。越早對鄭拓越有利。

    有了這樣的原因,冒險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可惜這只適用於鄭拓一個人。

    否則的話整個,聖尊世界的聖尊的表現都會有所不同了。

    卻說鄭拓選擇了靠近蠻荒區域的方向,這就開始跳上一個飛行造物製器,開始了他尋找空白世界以及鴻蒙靈寶或者鴻蒙材料最主要的是空白世界,其他的都是附帶的的旅程。在飛行的同時,他開始了對那些造物的改造。

    同時讓他歡喜的是,雖然在飛行之中他的世界時間停止,但是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他的世界超腦的時間卻是按照正常的時間來流動的,也就是說,世界超腦的時間和外界的時間是一樣的。那麼當他花了外界幾口丁時間飛到目的地!後,也就可以讓他的世界權腦同杵繆引幾百年時間。而不用擔心時間的停止造成的計算時間的浪費。

    於是就在茫茫的絕對虛空之中,鄭拓一面進行著改造造物的工序,一面不停的對自己的世界超腦地計算進行微調,使之效率達到更高。而時間就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飛速地逝去」

    必必昏

    祖瑪世界之中。

    主大著海茵茨聯合帝國的四路大軍出發,無論是哪一方面都開始了他們自己的行動。

    有人準備暗中幫助,有人準備暗自拆台。有人準備漁翁得利,也有人不知道打得什麼樣的方法,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在有一樣可以肯定,曾經掌握整個人類最高的力量,曾經一向以人類的救世主自詡的傳古家族,是很不高興看到海茵茨聯合帝國統一整個。人類的。

    他們當然不是不希望人類統一,他們只不過希望,人類能夠在他們的手下統一,而不是在統一的過程之中,把他們徹底地排除除了最高的權力機構,甚至連一點利益都沒有給他們留下。

    這才是他們最痛恨的地方。

    「這些該死的混蛋!白眼狼!賤民!他們忘了是誰在眾神的魔爪之下給了他們生存的空間嗎?他們忘了沒有傳古家族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嗎?」

    「曾經的人類已經變質了!他們已經背棄了人類先祖的意志,已經不夠資格作為人類先祖的後裔了!」

    「賜予他們毀滅吧!他們只配得到這樣的下場!真正的人類種子在我們傳古家族之中保留,讓我們淨化這些該死的賤民,用真正的純潔的人類血脈創造真正的人類吧!」

    傳古家族的那些強者們,一面在暗自窺視著海茵茨聯合帝國為了人類統一而出發的四路大軍,一面在一個隱秘的平行空間之中,神念瘋狂地波動著、交流著,發洩著他們心中的鬱悶和憤怒。

    對於這些向來無比高傲,將外界的所有人類統統視為賤民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分外無法接受。

    如果說在鄭拓崛起,天道修行法門傳播開來之後,從而造成整個人類的大變、巨變的浪潮之中,什麼人最為頑固地抵抗變化,最為仇恨一切變化的產生,最為瘋狂地抵制任何變化地進行,那麼答案只會是傳古家族。

    傳古家族本身中有超過普通人類許多倍的修行法門,傳古家族的強者輩出,傳古家族自認為自己甚至可以和眾神抗衡,這一切,造成了整個傳古家族的食古不化。

    所以在變化之中,他們開始是瘋狂地抵制甚至破壞變化。到了變化真正已經無法遏制的時候,他們才迫不得已很不情願地進行一點點的修改。

    他們根本就沒有變化的想法。之所以進行一點點的修改,也是傳古家族之中那有限的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的結果。

    然而這樣的一點點變化最終的結果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些變化被傳古家族真正掌握權力的那些人視為離經叛道,視為極其邪惡的墮落行徑,於是他們強力的撫殺了整個傳古家族變化的嘗試。

    於是到了今天,傳古家族仍然頑固地保持著從前的姿態,從前的傲慢,用不合時宜的眼光冷冰冰地凝視著一切變化的產生。

    或許他們唯一接受的變化便是量劫的概念。

    因為這給傳古家族那些野心家們提供了最好的理論依據:現在天下大變在即,對傳古家族來說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大好機會。他們不但可以借此機會真正地掌握整個,人類的統治權,並且可以反攻眾神,乃至於統治整個世界,成為真正的世界之主。

    這是所有傳古家族及其先祖夢寐以求卻始終無法得到的東西。而現在這種可能卻明顯地擺在他們的面前。

    所以他們接受了量劫的概念。

    確切地說並不是他們接受了量劫的概念。而僅僅是因為量劫的概念迎合了他們的想法,所以並沒有被他們排斥。

    正因為如此,傳古家族對現在的形勢並不是真正的瞭解,他們仍然傲慢地認為,自己的力量依舊強大。

    甚至,看到眾神的衰落,他們更是無比的狂妄:眾神以及衰落。除了我們傳古家族,還有誰可以取而代之了?

    對於鄭拓這個突然崛起的存在,他們也是十分的鄙視:這樣的暴發戶,根本不值一提。況且。他能夠有今天,完全是因為他命好得到了一個傳古家族出身的妻子的幫助,換句話說,他的成就完全是傳古家族的功勞。沒有傳古家族,就根本沒有這個傢伙巴掌。

    這樣的言論在整個傳古家族得到了追捧。並最終成為普通傳古家族成員的共識。

    當然那些真正實力站在橫峰的人,還是能夠認識到鄭拓的強大。但是他們卻對自己的先祖有著極大的信心,一天也不認為表現得那樣強大的鄭拓是他們的對手。

    沒錯,你鄭拓實力是很強大。但是我們擁有深厚無比的底蘊。擁有不知道多少的後手。你再強大又能如何?只要我們想消滅你,那就一定能夠辦到!

    在這樣的思想下,可想而知傳古家族會選擇怎麼做。

    傳古家族並不是沒有足夠清醒的人,但是這些人都被視為傳古家族的墮落者被清洗掉了。這也就意味著,傳古家族的最後一線生機已經徹底的被他們自己斷送。

    本來,作為有意無意地為眾神對人類的秦養和壓迫推波助瀾並且從事實:二了他們對人類的統治和壓迫的傳古家族。本來就只毛貽」偌大的因果。在量劫之中本來就十分危險,覆滅在即。再徹底地斷送自己一線生機,那就是絕對的死路一條,再無生機了。

    或許這也是天命要他滅亡的結果吧。所以那些曾經精明無比的傳古家族的上位者們,都被蒙蔽了神志,變得愚蠢起來,一意孤行,最終走向覆滅的道路。

    這就是天命。

    整個天地都要發生巨變,量劫本來就是整個天地格局除舊革新的一次大大的重新洗牌。

    在重新洗牌之中,一切不懂得與時俱進的存在通通都要毀滅。

    代表人類頑固那一方面的傳古家族。覆滅是必然的。人族也正需要用他們的覆滅而來徹底斬斷和過去的因果,從而擺脫歷史的包袱,輕裝上陣,浴火重生。

    這也是傳古家族現在存在的唯一意義吧。

    反正,傳古家族的一舉一動都將自己的命運向這個方向推了過去。

    看到海茵茨聯合帝國的出兵,傳古家族最終決定派人暗中破壞。這一舉動也將他們的未來徹底的打入了深淵

    咖必凸

    就在海茵茨聯合帝國四路大軍出兵的同一時間,高高在上的混沌之外的鴻蒙天之中,鄭拓的聖人分身高居法壇之上,正在向他的那些弟子們講道。

    這些聽到的人並不僅僅只有鄭拓的正是弟子,還包括玄黃一門的門人。以及那些記名弟子。

    自從神魔覆滅之後,他們就都聚集在這裡,聆聽鄭拓的最後一次講道。

    這一次之後,直到量劫劫數,鄭拓都將不會再繼續講道。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後一次提升自己實力從而增加自己在量劫之中成功生存下來可能的機會。

    此時,鄭拓的聖人分身終於停了下來。緩緩地睜開眼睛:「封神大戰正式開啟,此乃神仙殺劫,乃是爾等脫劫良機。爾等且去輔佐人皇候選人,先助他統一人族,再助他成就人皇。屆時只有無量功德加身可助爾等成道。此乃天賜良機,萬萬不可錯過也!如此,爾等這便散去吧,鴻蒙天道場即日關閉,不到量劫結束不再開啟,爾等好自為之。」

    完這句話。鄭拓的聖人分身閉上眼睛,身形逐漸在空間之中淡去。同時整個,鴻蒙天道場陡然一震。然後所有的聽到之人便只覺得身體一震,便已經出現在鴻蒙天之外,回到了天地之中。

    鴻蒙天道場之中除了鄭拓的聖人分身和幾個隨身斥候的童子之外,便再無一人。

    那被送出鴻蒙天道場眾人都是恍然若失。十分不捨。

    除了不願意失去難得的聽到機會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本來還以為可以藉著聽道的機會,可以躲在鴻蒙天之中避過神仙殺劫,卻沒想到這個如意算盤最終還是失敗了。

    如今事已至此,他們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只好各自散去,為各自在量劫之中的生死存亡而奮戰了

    啦必恐

    祖龍天之中。

    當鄭拓將門人弟子通通送出鴻蒙天之後。這龍祖也是微微一笑:「鄭道友已經開始了,我也不能落後。爾等去吧,照我所說的去做。」

    著將手一揮,那無數匍匐在祖龍天之中聆聽龍祖講道的一干強大龍族也都統統地被送了出去。各自按照自己選定的目標,飛向了人界。

    啦必必

    榮光這個。聖人的道場之中。

    作為一個。勉強才能稱得上聖人的聖人,榮光根本就沒有在混沌之中開闢的聖人道場。

    一方面是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在短時間內開闢小天地。另外一方面也是不敢。

    因為他的本提七大神上神還留在天界,如果他一個人去了混沌之中開闢道場,把在七大神上神留下,一旦有人擊殺七大神上神,他這個聖人也要遭殃。而七大神上神的空間又已經和七大神上神融合,形成了類似於神國。不過比神國還要強大的洞天,根本不能搬遷。

    於是榮光也就只好作罷。

    但是他還是在天界之中開闢了一個道場。

    現在的道場之中,天族的強者也是一個個恭恭敬敬地坐在這裡。聆聽榮光的講授。

    榮光講道的能力實在不強。他對天道的體悟也不是很夠,至少不夠資格做老師,不過他還是可以強行地提升天族強者的實力。畢竟聖人的水平擺在那裡。當不了老師當一個教官也是可以的。

    當然也因為這樣,天族提升的就是單純的戰鬥力和實力,對天道體悟實在不夠,這就造成了他們實力方面的巨大弱點。

    不過這就是榮光的極限,有弱點也沒有辦法,反正榮光也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個護身符,可以有效地保護這些弱點,雖然勉強也算是夠用,但是絕對不夠他們去面對其他聖人的手下的。

    所以榮光給他們的命令就是:「保存實力,不要硬拚。」

    當鄭拓和龍祖都是遣散道場之中的眾神的時候,榮光也是臉色不是很好看的將眾人送走:「封神之戰就靠你們了!」

    這些出身七大神創種族,對七大神上神和榮光無限敬仰的天族強者也都是大聲地回答:「榮光聖人放心,我等必不負重托!」

    完,他們也都紛紛的投入人界,開始加入封神之戰這個龐大的吞噬強者性命的漩渦之中」

    bk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