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異世封神榜

第五卷 量劫之爭卷 第四十六章:冥河露機眾心動 文 / 雲昊

    第四十六章:冥河露機眾心動

    此時,鄭拓的天道盤古化身,卻是動了!

    只見他站起身來,將身一直,伸出一隻手來,望天空之中一托,頓然間,無論那龐大無比的鯤鵬真身也好,那東王公西王母合力打下來的斗大瑤池金蓮也好,統統都被托住!

    之前這兩樣攻擊,還勉強能夠往下落一點點距離,如今卻是紋絲不動!三人更感覺到一股龐大的力量,再往上面頂,要不是他們趕緊再度加大力量,狠狠往下壓,只怕就不僅僅是紋絲不動的問題了,只怕反而要被激飛上來,反而朝他們這三個攻擊發出者反射過來!

    到時候,眾目睽睽之下,這面皮,可是丟定了!

    面皮還是小事,他們又不是聖人,並不那麼在意面皮,關鍵是這麼一來,便會無形之中,產生一種氣勢,使得他們對自己是否能夠勝利,不知不覺的產生懷疑!

    這信心一動搖,還想勝利,那可就千難萬難了!

    到了他們這個級數,往往戰鬥之時要想取得勝利,單單的力量也好,修為也好,都並不是佔據決定因素,往往個人的信心,乃是非常關鍵的決定因素。如果有了足夠的信心,或許原本不如對方的,卻最後能夠取得勝利!

    只因為他們這個級數的存在,對自身力量的掌握,已經到了極限,而自身得意志力,也幾乎可以凝結成為實質,從而產生實際的作用,而不僅僅只是普通人那樣,屬於虛無縹緲的東西了!

    所以,每一個這個級數的高手,戰鬥的時候,都非常小心,絕對不能讓自己的信心減弱甚至失去。

    也有人問,既然知道如此,那麼加強信心就是了。其實不然,因為他們這個級數的存在,信心並不是自己努力想要加強,就能夠做到的了。他們的意志,固然可以實際的影響到戰鬥局勢的變化,那種戰鬥之中的局勢,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意志變化。這是某種玄妙的天道感應,根本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夠改變的。

    是以,鯤鵬和東王公西王母三人,都是萬分小心,絕對不能讓戰局出現太大的逆轉,免得影響信心,到時候就要兵敗如山倒了!

    這就是高手作戰,並不僅僅只是在力量之上較量,還有局勢、氣勢、信心等方面,都會進行微妙而凶險的戰鬥,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的錯誤,都會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從而奠定自己的敗局,當然不能輕忽大意。

    卻說鯤鵬三人努力想要至少保持一個均勢的時候,那冥河的滾滾血海,卻也已經蜂擁而來,見狀卻是大笑一聲:「三位道友,怎麼,奈何不得盤古麼?且讓貧道來幫你們吧!」

    言中之意,卻是認為這三人毫無用處,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擊敗鄭拓這個盤古。

    話語之中的傲然之意和無邊信心,溢於言表!

    不過,他也的確有資格這樣自傲。

    畢竟,哪怕在盤古世界,都是聖人之下第一人,甚至就算聖人出手,只要不離幽冥血海,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這樣的人,當然有資格這樣自傲!

    三人當然不能任他這樣打擊自己的信心,否則道心之中產生了不如對方的念頭,對於日後自身得修行,卻是大有障礙,當下都是冷哼一聲道:「冥河道友,你雖然道行不凡,卻不知道,你之氣運,便在幽冥血海之中麼?一旦離開,只怕前景不妙吧!」

    冥河卻是大笑道:「三位道友說的都是老黃歷了!如今貧道已經將這血海,完全熔煉入自身,所到之處,便都是幽冥,壓根就沒有離開幽冥,又何談前景不妙呢?」

    三人臉色微變!

    這冥河當真厲害到了這般程度?

    要知道,他之所言,其實冥河在盤古世界之中,也曾經想要做到。奈何不知道是修為不足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跟幽冥之中,因果太大的原因,一直都沒有辦到。雖然勉強也將那血海熔煉,卻到底不完全,出門的時候,拓能攜帶一半,剩下那一半,必須留在幽冥之中。

    尤其是他創造了修羅一族之後,更是如此。那修羅一族,乃是血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必須在幽冥之中生存,否則的話難免要有不測。一旦血海全部離開幽冥,這修羅一族,便要滅絕!

    偏偏冥河雖然創造了修羅一族,其實也僅僅只是模仿女媧聖人造人成聖的舉動,奈何他不但沒有因此成聖,連功德都沒有,反而憑空造下無邊因果。那業力之重,錯非他乃是熔煉血海的幽冥,天生的血海之主,換了任何一個非聖人,都要被這業力拖入輪迴,從此隕落,萬劫不復!

    不過就算如此,冥河的修行之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之前的跟普通修行人一樣,修天道,求功德,變成了修魔道,得業力。因為血海的特殊作用,他不但不怕業力,業力反而能夠成為他的養料。

    但正因為如此,那功德反而成了他的毒藥。就算對他並無什麼太大妨礙,也是有損他的修為的。他的修羅一族也是如此,最怕功德金光,其次就怕西方二聖模仿功德金光,吸取佛門香火信仰之力,轉化出來的佛光。

    後來西方教強行度化大批修羅一族,更將之變成了天龍八部守護之族,便重因於此。換了其他人,哪怕力量再強,也難以讓修羅一族臣服,偏偏有了佛光在手的西方教,卻能輕鬆辦到,也可以說是一物降一物吧。

    總之,修羅一族出現之後,對冥河修行自己的獨特魔道,固然大有幫助,卻也是一種羈絆,使得他更是難得出幽冥一步,不是不想出,只因為不能也。

    不過,冥河卻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他將那血海徹底熔煉,和自身融合,然後天道修為大漲,達到自身所在之處,皆為幽冥的境界,從此便可以擺脫這幽冥的束縛,天下之大,任其遨遊了。

    只是,要辦到這一點,難度之大,難以想像。根據幾位聖人親口論斷,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成聖。可是冥河這人,姑且不能是否能夠找到因為紅雲隕落而不知去向的那道鴻蒙紫氣,作為成聖之機,就算找到了,要成聖,首先要將自身圓滿,也就必須徹底熔煉血海。

    這就成了一個死結,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怎麼都解不開的。就算有外力,普通的外你也幫不上忙,就算聖人也是如此,唯獨只有鴻鈞道祖,才能做到。

    但以身合道之後的道祖並無任何感情,要想讓他出手,絕無可能!

    因此,本來人們都認為,冥河這一生,也只能局限在那幽冥之中,知道無量量劫之後,天地再造之時,方能解脫。

    只是,屆時冥河又不是聖人,更沒有聖人撐腰,也不可能進入三十三天之外的混沌之中,聖人道場之內,避過隕落之禍,那便只能跟整個天地一起毀滅了。

    總而言之,所謂的萬劫不復,其實說的就是類似於冥河的這種情況。雖然可以在幽冥之中稱王稱霸,可是關起門來稱王稱霸,若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人還好,如冥河這種天地開闢之後便即存在,洪荒之時,更在洪荒大地之上,創下了偌大威名之人,如何能夠忍受這種拘束?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十萬真先赴玄黃之時,冥河居然拋下一切,全靈而來,準備在新的天地之中,走出新的道路。

    不過,大家雖然理解冥河這樣選擇的原因,卻也有疑問未解:那冥河如何能夠了卻身上無邊業力,從而徹底擺脫跟盤古世界的因果,來到這玄黃天之中?他們知道,那絕對不可能是道祖的手筆。

    只因為這樣大的因果,道祖是絕對不會幫忙消除的。外力出手強行消除,那會影響整個天地的穩定,非得這因果自己自然而然的消除,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只有造下因果的原主來了卻因果,才能沒有任何後遺症的消除因果。其他人出手,便是道祖,也是不可能沒有後遺症的。

    那麼,冥河了卻這業力的辦法,究竟是什麼?為何他了卻因果之後,自身還能保持不隕落,從而全靈而來,到了玄黃天之中?

    要知道,修行之人最怕因果,便是因為這因果要想了卻,難度極大。普通的辦法,非但不能了卻因果,反而會給你製造出新的因果來,小因果都能給生生弄成大因果,大因果就更不消說得了。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當然,也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徹底了卻因果,至少對你而言,可以徹底了卻因果。這方法便是隕落,徹底的隕落,連真靈都因此受損,受損的程度嚴重到,哪怕無量量劫過去,天地毀滅到來,這一點殘靈,也無法恢復過來,重新成為智慧生命,對你這個人來說,那就是徹底的毀滅了。畢竟在天地毀滅之時,真靈也是要徹底毀滅的。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完完全全的徹底毀滅了。

    這跟那一縷殘靈最後還能夠重新恢復,成為智慧生命不一樣。雖然新的智慧生命已經不是老的那一個,但畢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其繼承,如果那一縷殘靈能夠佔據主導地位,也未必就不能算是復活。

    總之這個辦法,可以完全解除你身上的因果——你自身都不存在了,萬般因果,那也與你無關了,可不是徹底的解除了因果?

    但這樣的辦法,誰肯使用?那不是『自殺』麼?想要了卻因果,那都是想要活得好好的,不希望因果來給自己的美好生活製造陰影,若真是想死,有在乎什麼有沒有因果?修行之人連那殘靈復活的選擇,都不肯選擇,更不用說徹底隕落這種選擇了。

    修行人不在乎生死,只是因為他們知道,普通的生死,並無本質區別。普通的生命死亡後,還能重新開始新的生命。但這種死法,那就是徹底死個乾淨了,修行人卻是最畏懼這種死法的。這就是為什麼讓人徹底形神俱滅、魂飛魄散乃是修行之人大忌,正是因為如此。

    總之這個辦法,純粹就是不可能選擇的選擇。

    那麼,如同冥河這樣,了結了那般大因果,卻自身沒有徹底隕落,還能夠全靈而來,重新開始的辦法,大家當然是十分想要知道其中究竟的。

    有了這個辦法,了卻因果,也就不是只有那條死個乾淨的辦法了。

    只是,很顯然,這種辦法,冥河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那麼大家也只能根據冥河的種種表現,來從這些蛛絲馬跡身上判斷了。雖然判斷出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好歹也是一點希望不是?

    也因此,冥河如今的表現,尤其讓大家重視!

    鯤鵬三人,更是對那方法,極其覬覦了!

    因為他們可以肯定,在原本的世界,冥河根本辦不到這一點!即是沒有那大因果的影響,也辦不到!

    可如今,看那血海之中,仍然是無邊業力,沖天因果,可見那大因果對他如今達到的程度,並無任何影響。那麼,就可以肯定是因為那個方法造成的後果了。

    當然,血海本身就是大因果、大業力,天地污穢濁氣的匯聚所成。這污穢濁氣,任何一個世界都有,在盤古世界和玄黃天,乃是血海,在祖瑪世界,便是那無邊深淵。這可跟形成天地框架的清濁二氣,那開天之後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清濁二氣,不是一回事,只是名字相同。

    總之,有血海,就必然有大因果,大業力。那佛門之中,所謂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其中有兩重含義。

    一重含義是指普通的人間,五濁之世,世人沉浸其中,不能解脫,所以稱為苦海。但這只是一個虛擬的稱呼。因為同樣是人間,對於解脫者來說,便是天堂,又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主要和這個人有關,和外界環境並無關係。這個苦海,其實乃是引申的意義。

    而真正實在所指的苦海,其實便是這血海。之所以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至因為這血海乃是大因果大業力的匯聚,不需要落入其中,便是乘舟坐上去,在其中呆久了,也要影響你被血海同化,就算不同化,也會沾染天大因果業力,不是好事。而且進入血海越深,這種情況越嚴重,所以說回頭是岸。

    佛門又說彼岸,彼岸乃是天堂,到達彼岸,需要舟楫,其原始的含義,就是指的這血海。血海的彼岸,已經脫離幽冥,相對幽冥血海而言,當然是天堂了。至於需要舟楫更簡單,沒有特殊的交通工具,渡血海之會讓你被血海慢慢腐蝕影響,並最後落入血海,成為血海一份子。所以有大神通者,製造了一種特殊的可以隔絕這種影響的舟楫,便是所謂的彼岸之舟。

    這還是洪荒之時的事情,後來被西方教仿製,卻用來超度血海之中的修羅一族。若是沒有這彼岸之舟,那些西方教的光頭們,可是沒法進入這血海的,進去了,因為本性衝突的原因,那就必然要墮落。其他修行方式的修行者,實力越強,被血海同化的時間越長。而西方教的人反過來,修為越強,墮落越快。若無彼岸之舟,那就是純粹給血海送菜,而不是來超度修羅一族,削弱血海力量了。

    至於後來,這彼岸也好,血海也好,彼岸之舟也好,都被西方教的人拿來引申作為教化的言辭,卻已經完全不是本來面目了。

    卻說那冥河,如今血海仍然加身,大因果大業力仍然存在,卻已經達到了之前被聖人親斷非成聖不能做到的「即身即幽冥」的境界,可以說那種方法,不但能夠了卻因果,還能夠突破之前的瓶頸,這分明就是那些無數元會下來,也無法突破的修行者的福音啊!

    不要說他們,便是東皇太一這樣的人,想到這一點,雙眼也都紅了——他可是有切膚之痛的啊!當年若非那麼多元會自己仍然空有混沌鍾在手,卻無法因此突破成聖,妖族和他自己,又如何會落到那般田地?

    至於其他人,尤其是老牌斬二屍准聖們,也莫不如此——若非因為在盤古世界這個秩序已經非常穩定,幾乎沒有可能出現異數和其他變化的世界中,他們根本已經沒有突破的希望和可能,這些一個個修為強橫之人,又如何願意放棄一身修為,全靈而來,從頭開始,重新做一個弱小之人,慢慢修煉上去呢?

    畢竟,能夠高高在上,誰願意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啊?在新的環境中,在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說不定就要隕落。那可是全靈而來的,這裡隕落了,那就真的隕落了。而且因為修為不足,復活之後頓悟前因的可能性也小到接近為零,這般危險,不因為在盤古世界受到那成年累月完全無法突破的那種感覺的折磨而難以忍受,誰肯這樣冒險?

    然而,就算來了玄黃天,現實也是殘酷的。他們的確有突破的可能,但這也僅僅只是一個可能。可能性還是極小。

    雖然目前玄黃天不能承納聖人,所以不可能有聖人出現,但是真正到了一旦玄黃天可以承納,便能夠成聖的地步的存在,對於自己能否成功成聖,還是有感應的。

    而很顯然,前來的這麼多人,幾乎沒有人有這種感應。

    否則的話,只要鄭拓成就三天聖人,自己就能夠鐵定成聖,到時候還會因為沒有圍攻鄭拓,得到鄭拓歡心的原因,可能被第一個賜予鴻蒙紫氣,到時候完全可以第一個成聖,既然如此有把握,那又何必冒險過來圍攻鄭拓,博取那億萬分之一擊敗鄭拓的機會以及幾乎百分之百要得罪鄭拓的機會?

    要知道,雖然他們過來圍攻盤古,乃是天數,不算因果,鄭拓不可能報復,但因此而心中有芥蒂,卻是肯定的。到時候鄭拓也不用報復他們,只需要在發下鴻蒙紫氣的時候,將他們的候選排名排到最後,就足以讓他們痛哭流涕了。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當看到擊敗鄭拓希望渺茫的時候,這些准聖們,一個個都開始出工不處力來。

    雖然這圍攻鄭拓,乃是天數,可是其中出力多少,天數卻並沒有規定,甚至連保持中立都不限制。就算不保持中立,你也可以盡量少出力或者乾脆做樣子不出力嘛。

    於是,就出現了方才大家圍攻鄭拓,幾乎就沒有什麼出力的情況了。

    總之,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突破,卻還是非常困難,希望渺茫。雖然如果得到鄭拓賜予鴻蒙紫氣,或許還有希望。但如今大家圍攻鄭拓,被賜予鴻蒙紫氣的希望就極小了。至少沒達到可以成聖地步的情況下,鄭拓不會賜予鴻蒙紫氣。

    當然,若是達到了可以成聖的情況下,還不賜予鴻蒙紫氣,那對天地來說,卻是不穩定因素,那時候鄭拓這個身為三天聖人和盤古之身的存在,便不稱職。作為大公無私的三天聖人,是不可能這樣做的。

    所以,也可以這樣說,現在圍攻鄭拓出了大力氣的人,必須自己突破瓶頸,完全達到可以成聖的境界,聖位才有希望。否則那就沒有希望了。倒是保持中立的幾個人,或者出力不多的人,卻可能被鄭拓賜予鴻蒙紫氣,哪怕修為差一點,只要煉化吸收鴻蒙紫氣,成聖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要知道,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的難度,可是極大。而他們那種到了瓶頸根本無法進步的人要進步,更是難比登天。煉化鴻蒙紫氣的難度與之相比,簡直輕鬆簡單到了極點!

    這筆帳,可是誰都算得過來的!

    那麼,在這種瓶頸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來一個轉世重修,未來卻可以突破瓶頸的機會,大家都不會放過的。

    尤其是這樣還能解除以前的因果,那就更不能放過了。要知道現在就算能夠轉世重修,重修後可以突破瓶頸,大家也不敢貿然行事。因為他們接下太多因果,重修的時候萬一被這因果糾纏發作,不但沒能重修回來,反而因此隕落,一番苦修,悉數化為泡影,那也是極為可能的。

    這可跟最開始准聖們還是亞聖之時的重修不一樣。當時幾乎所有亞聖都同時重修,也就不存在什麼因果得問題了。畢竟這些准聖們的因果,主要還是彼此之間的。只要彼此之間因果了結,也就幾乎沒有什麼太大因果了。

    總之,若是重修的時候,那些因果已經了結,那麼隕落的可能性,自然大大降低,自然更加安全了。那麼,他們幾乎可以說鐵定可以重修回來,擁有成聖機會。

    這樣的大好機會,都要著落到冥河頭上解決,這讓眾人如何不對冥河的那個方法,無比覬覦呢?於是乎,一時間冥河大有取代鄭拓,成為最為眾人覬覦的香餑餑的趨勢!

    冥河或許沒有想到,僅僅他說了一句話,便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吧?

    不過他這樣的老奸巨猾,應該非常清楚。那麼之所以說這一句話,應該便是刻意的。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冥河有心將這個方法,向人透露出來?

    仔細想一想,這種可能性也不能說沒有。

    看冥河現在的修為,只要玄黃天允許成聖,只要有了鴻蒙紫氣,那麼就肯定可以成聖。

    這樣的話,就算他圍攻鄭拓,惡了鄭拓,到時候鄭拓也必須賜予他鴻蒙紫氣。沒辦法,盤古和三天聖人必需至公。就算心有芥蒂,可以不給對方成長的機會,但對方已經成長起來,卻必須給予對方相應的待遇。這是鐵律,無論是否心有芥蒂,都是不能改變的。

    如此說來,難怪冥河會全力出手了。只因為他有恃無恐。無論是否成功,都不在乎。成功了,當然好,他現在的修為,冠蓋群雄,那三天聖人位置,幾乎鐵定是他的。而其他人修為比他差了一點點,在玄黃天不能成聖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提升的希望,那麼那位置別人也多半搶不走。

    若是失敗,反正到時候鄭拓也必須給他鴻蒙紫氣,讓他成聖,進則三天聖人,退也不失聖人位置,正可謂進退自如,難怪冥河那般輕易的就被鯤鵬說服,只因為不過順水推舟罷了。

    一時間,鯤鵬倒是有些後悔去遊說他了。不過轉念一想,如此有恃無恐的冥河,自己就算不去遊說,他也會來。自己去了,也就結下了善緣因果,沒準因為這個,自己還能得到那個方法呢。想到這裡鯤鵬也就不再後悔了。

    至於其他人,卻也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冥河這故意透露那方法存在的用意上了。

    哦,應該是這樣,這一次大家成功了,冥河得了三天聖人位置以及代表這位置的鴻蒙紫氣,雖然他修為高出大家,面對眾人的圍攻,難免有些應付不過來,拋出這個東西,卻可以對大家進行分化瓦解的策略,雖然未必所有人都會動心,但肯定有自認為在煉化鴻蒙紫氣之前無法在大家的圍攻之中保住鴻蒙紫氣的人,到時候不但結下善緣,還得了那個方法,確實很化得來的。

    而若是不成功,到時候鄭拓必須賜下鴻蒙紫氣,難免會有人眼紅,未必不會再來個大家圍攻冥河,謀奪鴻蒙紫氣,到時候鄭拓這個三天聖人,卻只會中立——無論是否心中是否對冥河圍攻自己有芥蒂,也必須因為三天聖人的鐵律不能出手——那麼到時候冥河未必就不會被人奪走鴻蒙紫氣。

    那麼到時候,有了這個方法,便也能同樣的分化瓦解,減少自己的敵人,增加自己的盟友,畢竟基於同樣的考慮,有人選擇和鐵定的未來聖人結下善緣,再額外收穫一份好處,也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乎,經過眾人腦海中這麼一盤算,頓時都以為明白了冥河的想法,一時間卻也是各有打算。

    卻說此時,那冥河的血海,已經很很向鄭拓的天道盤古化身壓下來,不過在天道盤古化身一手托起的情況下,雖然已經擺脫了紋絲不動的尷尬局面,卻也仍然下落的速度,並不甚快!

    而同一時間,那祖巫所化盤古真身,已經衝到近前來,大喝一聲道:「鄭拓道友,我巫祖來也!」卻是並沒有不打話就動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