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三百四十二章 斬!斬!斬! 文 / 猛子

    莫賀咄設阿史那咄苾嗣卻無法像自己的哥哥始畢可汗和俟利弗設一樣面對戰局的變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他更無法意志堅定的讓麾下將士為了堅牢防線而至死不退。

    九月十八日夜,越王楊侗、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淵率六萬援軍抵達善陽城下,聞皇帝在桑干河畔督戰,遂飛速趕去覲見。

    皇帝臉色陰沉,目光陰冷,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甚至都沒有抬頭看他們一眼。皇帝把自己對兩京權貴的憤怒,對京畿衛府軍的失望,對帝國政治紛爭的憎惡都毫無遮掩的擺在了臉上,放在了桌面上,公開了,這等同於向中土貴族、向東都的政治對手們公開宣戰:朕已忍無可忍,又何須再忍?既然你們要朕死,朕又豈能讓你們逍遙自在的活著?

    帳內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仿若空氣凝滯且充滿了刺骨蝕心的肅殺寒意。所有臣僚都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

    楊侗、崔賾、雲定興和李淵跪在鋪著綿氈的地上,膽張心驚,冷汗涔涔。

    就在這時,黃門侍郎裴世矩急匆匆走進了大帳,向皇帝呈送密奏。

    這份密奏為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所寫,由裴世矩密遣白狼塞打探軍情的信使帶回。

    自皇帝接到伽藍的密奏後,雙方便有了建立直接聯繫的可能。在皇帝的授意下,裴世矩遂遣身邊幾名秘軍出身的親信侍衛,與伽藍所遣斥候同去白狼塞。他們渡過黃水河,沿著桑干水南岸直奔神武城,但到達時戰局已變,北平軍已撤離神武川。一行人遂沿河疾行於大青山附近,泅水渡河。先期見到了右武衛大將軍李景。

    李景考慮到白狼要隘戰況激烈,伽藍又肯定奮戰在最前線,急切間難以尋到其本人,遂草寫密奏一份,由裴世矩的一名親信侍衛先行回報皇帝,以解皇帝之急。另外李景也存了私心,他在密奏中雖言明伽藍已下令死守白狼塞,人在要隘在,人亡要隘亡,至死不退。他也堅決遵從伽藍的命令,顧全了大局,但出於對中土、對帝國和對皇帝的忠誠,李景還是無法隱瞞自己對決戰策略的異議,據理力爭。懇請皇帝擇機議和,迫使北虜簽訂城下之盟。力爭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戰果。也給東北道五大軍團留點元氣。

    李景警告皇帝,東北道五大軍團一旦在此役中死傷殆盡,必然會影響到北疆鎮戍,影響到國內穩定,後果不堪設想。

    皇帝對李景的警告不屑一顧,置若罔聞。他只關心伽藍能否守住白狼塞,能否把始畢可汗和北虜主力大軍堵截在白狼塞下。

    「聖主,依滑公所奏,舞陰公與觀公今夜可至白狼塞。伽藍得此援軍。必能再堅守數日。」裴世矩低聲說道,「若想讓伽藍堅守更長時間,善陽這邊必須加快攻擊速度,必須快速向前推進,唯有不斷縮小包圍圈,持續威脅北虜的生死,連續衝擊北虜的軍心和士氣,摧毀北虜的意志,我們方能贏得這場決戰。」

    皇帝微微頜首,同意裴世矩的建議。

    裴世矩遂轉身指向楊侗、崔賾和李淵等人,「援軍已至,懇求聖主下旨,馬上投入進攻,不惜一切代價渡河,明日午時大軍必須越過桑干水,全力向白狼塞推進。」

    皇帝沉吟少許,終於抬頭看了他們一眼,然後從牙齒縫裡蹦出來一個冷冰冰的字,「滾!」

    楊侗、崔賾、雲定興和李淵如聽綸音、如蒙大赦,狼狽退出大帳。

    裴世矩跟了出來。四人知道,今日若無裴世矩暗中照拂、巧妙周旋,後果難料,是以都心存感激,紛紛致禮相謝。

    裴世矩卻是神情嚴肅,簡略敘說了一下當前戰局,「始畢叛虜正全力猛攻白狼塞,其兵力數倍於我,白狼塞隨時都有可能失陷,所以當務之急是進攻,不惜代價進攻,不惜代價摧毀北虜的軍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打贏這一仗,贏得這場決戰最後的勝利。」

    四人連連點頭,表示堅決遵從皇帝的詔令,堅決進攻。

    「決戰至此,不但決戰戰局已經明朗,東都西京的政局也基本明朗,誰忠誠於皇帝,誰對皇掉奉陰違甚至居心叵測、陰謀不軌,聖主都看得一清二楚。」

    裴世矩不失時機的代表皇帝對四人做出了安撫,接著口氣一轉,又是嚴厲。

    「然決戰的勝利並非囊中之物,亦談不上勝券在握,諸公尚須努力,為中土血戰,為皇旦恥,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四人慨然應諾,決意死戰,能否贏得燦爛的未來,盡在此戰。

    當夜,六萬援軍馬不停蹄,火速進入桑干水前線。

    皇帝詔令:十九日黎明,各軍發起攻擊,午時,各軍必須登陸桑干水北岸,凡登陸將士皆賜以重賞,而未能登陸者,若為軍統帥,斬!若為鷹揚府官長,斬!若為校尉旅帥隊正等各級軍官,斬!軍法無情,軍令如山,若有違法違令者,斬!

    諸軍震駭,人人自危。值此危急關頭,皇帝發了狠心,重賞重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重罰之下又有幾人膽敢以身試法?膽敢去捋皇帝的虎鬚,試探皇帝的底線?

    九月十九日,黎明,又見灰濛濛的天空,又見小雨淅瀝,又見如雲旌旗,又聞如雷鼓聲,十萬餘帝國將士在桑干水畔列下戰陣,鬥志昂揚,殺氣衝霄。

    皇帝親臨戰場,帝國大纛、皇帝聖旗獵獵狂舞。

    「轟……」驚雷炸響,天地震撼,帝國鷹揚在驚天動地的吶喊聲中,向北虜發動了猛烈攻擊。

    莫賀咄設阿史那咄苾嗣下令,死戰,死守,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絕不能讓帝國軍隊渡過桑干水。

    然而,戰局已逆轉。決戰至今,帝國軍隊的兵力終於第一次在局部戰場上超過了北虜。帝國皇帝以兩倍於敵的兵力優勢,向北虜展開了雷霆般的攻擊。

    莫賀咄設急報始畢可汗,帝國援軍主力已至戰場,桑干水防線旦夕不保,請可汗馬上拿下白狼塞,否則必陷腹背受敵之困境,後果不堪設想。

    上午辰時六刻,馬邑太守王仁恭、武賁郎將王智辨指揮代北軍率先摧毀了北虜設在桑干水南岸的防線,然後揮軍渡河。桑干水上游河道狹窄,但水流湍急,渡河困難。然代北軍本土作戰,經驗豐富,準備充分。一隻隻木筏推進水裡,一條條拉索隨筏而走,一面面盾牌豎起來,代北將士在北虜密集箭陣的覆蓋下,不計損傷,快速渡河,急速登陸,向北岸敵陣瘋狂進攻。

    巳時三刻,代北軍在桑干水北岸建立了灘頭陣地,以犀利鋒銳在北虜防線上撕開了一道缺口。

    皇帝果斷下令,調預備軍進入代北軍陣地,向敵縱深攻擊前進,以迅速擴大「缺口」,幫助其他諸軍順利渡過桑干水。

    預備軍為皇帝禁衛軍,三侍五府,絕對主力。五千精銳在齊王楊暕的指揮下,呼嘯而進,如潮水般越過桑干水,如一柄出鞘神兵,以無堅不摧之勢,對準北虜防線狠狠斬下,天地色變,北虜驚絕,整條防線轟然崩裂。

    午時正,帝國十餘萬大軍全部渡過桑干水。

    皇帝渡河,詔令諸軍,齊頭並進,向白狼塞攻擊前進。

    同日,上大將軍楊義臣率三萬西京援軍抵達善陽城。

    皇帝拒絕召見楊義臣,詔令其馬上統率西京援軍,沿桑干水而下,直奔神武城,由神武城方向渡河,殺進神武川,向北虜大軍的側翼發動攻擊,並配合白狼塞諸軍團堅守要隘,即便把軍隊打光了,也絕不能讓白狼塞失陷,否則唯楊義臣是問,唯西京援軍是問。

    皇帝對西京權貴的憤怒已難以遏止,此刻終於爆發了,他不想看到楊義臣,他交給了西京援軍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在北虜大軍最為集中之地,向北虜展開攻擊。既然你最後一個來勤王,擺明了想看熱鬧,想撿便宜,那好,那你便去最熱鬧之地去撿天大的便宜吧。

    楊義臣接詔,不敢在善陽停留,遂馬不停蹄,督軍急赴神武城。

    九月十九日,白狼塞戰場南北雙方的廝殺陷入了僵持。

    帝國遼東、遼西兩大軍團的從天而降,使得白狼塞戰局再一次奇跡般的逆轉。

    北虜人眼睜睜地丟掉了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勝利,而帝國將士在垂死之刻竟神奇地獲得了上蒼的恩賜,竟在痛苦掙扎中站了起來,迎著狂風暴雨發出了震天怒吼,以無可匹敵的勇氣和力量頑強地擋住了敵人的進攻,他們就如大河中的砥柱,任由驚天波瀾千萬年的撞擊,我自巋然不動。

    始畢可汗怒了,俟利弗設阿史那咄栗怒了,突厥人怒了,北虜諸種怒了,我要回家,誰敢阻我回家之路?誰能阻止我回家?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殺!殺!殺!

    十九日夜,始畢可汗接到了莫賀咄設阿史那咄苾嗣的急報,帝國援軍主力進入了戰場,桑干水防線岌岌可危。

    午夜,始畢可汗再接莫賀咄設急報,桑干水防線崩潰,帝國皇帝率軍渡河,戰局逆轉,局勢萬分危急。

    =

    =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