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三百三十二章 九月初六 文 / 猛子

    九月初六,北疆各個戰場都處於激戰之中,其中最南端的崞山戰場打得最為默契,雙方各有顧慮,都有意保留實力,而崞城戰場打得最為平淡,康蘇密明知自己拿不下這座城池,但迫於始畢可汗的命令和戰局需要,又不得不打,就權當是以攻代守了。

    雁門戰場打得最為瘋狂,最為慘烈。

    始畢可汗和他的追隨者們知道自己已陷入了中土人的包圍,雖然現在吐出到嘴的獵物,早一點撤離雁門,有助於他們以最小代價突圍而去,但所獲得的戰果非常有限,距離他們理想中的戰略目標也較遠,而晚一點撤離,把已經到嘴的獵物囫圇吞下去,則戰局必然顛覆,戰果必然輝煌,更重要的是理想中的戰略目標將一夜間變為現實。面對如此巨大且近在咫尺的誘惑,始畢可汗和他的追隨者們豈能放棄?棄肯輕言撤離?攻擊,不惜一切代價攻擊,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

    北虜頑強,中土人則更堅韌。皇帝已公開宣稱北虜馬上就要逃離而去,既然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當然要堅持到最後一刻,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樓煩關戰場打得兇猛。

    王仁恭擔心雁門戰場出現意外,擔心皇帝遭遇不測,擔心帝國的榮耀被北虜所玷污,遂決心不惜代價攻擊北虜,竭盡全力改變戰局,推動戰局向有利於帝國的方向發展,於是近萬代北軍毅然衝出樓煩關,以破釜沉舟之決心,捨身赴死,與北虜浴血廝殺。而兩萬北虜控弦亦是一往無前,誓死奮戰。北撤的路就在他們的腳下。能否守住這條路,不但關係到他們的生死,關係到兄弟袍澤的存亡,更關係到突厥人的未來,所以此仗不得不打,不得不捨身忘死的打。

    白狼塞戰場還是持續激戰中,雖然帝國軍隊新增一萬援軍,但並未改變己方在兵力上的劣勢,也未能改善己方在白狼塞戰場上的困窘局面。

    這天中午,伽藍、馮翊、薛萬均與趙十住、賀蘭宜、晉文衍在鵝毛水下游的一處樹林裡見了面。

    趙、賀、晉三將對伽藍聞名已久。對伽藍以血腥殺戮征服高句麗甚為敬佩。雖然伽藍年輕,但出身高貴,且少年從軍,以一己之力在西土邊陲書寫傳奇,建下纍纍功勳。現今又為皇帝所倚重,屢屢委以重任。前途可謂光明。如此英雄人物又豈能等閒視之?當然傾力結交了。就算彼此在軍中隸屬不同派系,但考慮到將來,完全有必要結個善緣。

    伽藍剛從戰場上下來,戎裝血染,殺氣凜冽,仿若無敵阿修羅。趙、賀、晉三將暗自驚歎。自古英雄出少年,誠不我欺也。

    目前戰局幾位將軍都清楚,沒人懷疑皇帝的運籌帷幄之能,他既然敢以身為餌。誘敵於雁門,自有保全雁門之策。待兩京援軍抵達雁門戰場,北虜主力大軍必然撤離,然後雙方之間的決戰將在白狼塞爆發。

    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注定沒有真正的贏家。北虜人多勢眾,而白狼塞的帝國戍守兵力有限,北虜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必能突圍而走,而帝國北疆鎮戍軍亦必死傷殆盡,元氣大傷。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鬥,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將對南北雙方產生深遠的影響。

    基於這種認識,幾位將軍都有意識的隱藏了對未來的憂慮,集中精力商討堅守之策。伽藍對此已有通盤考慮,拿出了一系列禦敵方案,其核心還是挖掘壕溝和鋪設拒馬陣,也就是一定要把北虜的騎射等眾多優勢化為烏有,迫使北虜下馬作戰,以帝國將士之長來攻北虜之短,力求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

    年近五十的老將趙十住望著地圖上縱橫交錯於山川之間如蜘蛛網般密集的壕溝,忍不住讚歎道,「若能完成這些壕溝的挖掘,北虜恐怕插翅難飛。」

    「即便北虜突圍而走,他們的坐騎、牛羊和輜重卻受阻於溝壕,不得不忍痛丟棄。」晉文衍也是一員老將了,滿臉滄桑,此刻卻笑容滿面,意氣風發,「如此一來,北虜只能徒步而逃,而白狼塞距離雲內城有兩百餘里,若兩京援軍能銜尾追殺,必能斬首無數,予北虜以致命一擊。」

    賀蘭宜謹小慎微,說得少聽得多,這時突然問了一句,「這一防禦陣勢將軍已完成多少?」

    「六成陣勢已構建完成。」伽藍說道,「此陣關係到軍團之存亡,關係到決戰之勝負,故燕北將士無不奮勇爭先,每天深夜輪番到指定地點掘壕。尤其預備軍團,只要戰事許可,即便白天也去挖溝掘壕。另外我們在運送軍需的燕北民夫中臨時徵召了三千壯丁,日夜趕製拒馬。到目前為止,這一防禦陣式已覆蓋了整個白狼塞區域,接下來陣勢將向桑干水方向延伸,力爭在未來幾天內把鵝毛水和神武川一線亦納入這一陣勢內。只待北平軍抵達戰場,佈陣於神武川之後,各軍團隨即可於夜間輪番掘壕,以徹底完成這一陣勢的部署。」

    「人手還是不夠。」趙十住估猜這一簡易實用的防禦陣勢足可抵上十萬大軍,所以非常重視,「某等聯名急報行轅,請舞陰公向白狼塞戰場調用更多民夫,而我們則從即刻起徵調所有進入白狼塞戰場的民夫,日夜掘壕,安置拒馬,務必堵絕北虜逃離之路。」

    伽藍等各軍統帥均同意趙十住之建議,但每個人的心裡都是沉甸甸的,甚至有惶恐之感。很快,十幾萬乃至二十幾萬北虜控弦將雲集白狼塞,他們將為生存而戰,將為逃生打開一條通道,可以想像他們的瘋狂,而唯一阻礙他們求生的便是堅守白狼塞的帝國軍隊。帝國軍隊數量有限,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的瘋狂攻擊,無數帝國將士將倒在戰場上壯烈殉國,最後活下來的又有幾人?

    燕北長城一線的戰事有所緩和。

    叱吉設阿史那咄捺從帝國談判特使處所獲悉的代北戰況,與從俟利弗設阿史那咄栗處所得知的代北軍情,在某些關鍵細節上有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叱吉設既不相信中土人,亦不相信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只相信自己,只堅守自己的底線,他要確保自己的實力不會遭受致命損失,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優勝劣汰競爭殘酷的大漠上活下去。

    同一時間,他佈置在燕北的秘兵陸續送回緊急訊息,又有一支帝國援軍越過太行山進入了燕北,同期還有大量的糧草輜重從涿郡運到燕北,其運送隊伍綿延於太行山南北兩麓長達數百里而不絕。

    中土帝國的實力太強大了,只要它一聲怒吼,便可動員全部國力進行戰爭。現在帝國的東北道主力大軍正在飛速進入決戰戰場,那麼可以推測到,帝國京畿地區的主力大軍也正在飛速北上,帝國最為強悍的西北軍靈朔軍團十有**也出動了,正從大河套頭方向向陰山南麓發動攻擊,繼而在陰山一線對北虜大軍形成第二個包圍圈。由此可以預測到這場決戰的結果,始畢可汗和他的那些忠實追隨者們都將葬身於自己所發動的這場南北戰爭,葬身於自己所編織的荒誕夢幻中。

    叱吉設沒有過多猶豫,下令放慢攻擊節奏,雖然依舊維持對燕北長城一線的攻擊,但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大漠牙帳、對代北決戰戰場訊息的打探上,以便準確把握南北局勢的發展,在確保維持既得利益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

    九月初七,北疆各戰場戰況依舊,但戰局的發展卻對北虜越來越不利。

    這天,雲內城北虜軍隊遵從俟利弗設阿史那咄栗的命令,再調兩萬控弦南下白狼塞戰場。

    這天,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武賁郎將羅藝率一萬五千名北平將士正急行在青陂道的崇山峻嶺之中,距離白狼塞戰場只剩下一天一夜的路程了。

    這天,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淵率一萬河東主力大軍正飛奔於西河平遙境內,距離太原首府晉陽城還有兩天的路程。

    這天,越王楊侗率五萬東都援軍飛速行進在上黨郡的北部山巒之中,距離太原首府晉陽城還有三天的路程。

    這天,三萬西京援軍在上大將軍、秦興公楊義臣的指揮下,正沿著汾河東岸急速推進,其選鋒軍已進入西河境內的雀鼠谷,距離太原首府晉陽城還有四天的路程。

    九月初八,始畢可汗接到了俟利弗設的書信。

    中土人增兵白狼塞,帝國援軍正源源不斷進入代北戰場,而北上勤王的帝國軍隊估計距離雁門也越來越近了。中土人正在加固他們的包圍圈,而雁門城是個陷阱,中土皇帝親手炮製了一個風暴漩渦,把突厥人的主力大軍吸進了漩渦,牢牢拖住了他們,由此給帝國大軍贏得了充足的時間完成對突厥人的包圍。這一仗結束了,可汗應該帶著主力大軍果斷撤離了,不能再耽擱了,否則必有全軍覆沒之危。

    =

    =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