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三百二十九章 援軍 文 / 猛子

    右武衛大將軍李景與北平鎮戍軍到了燕北,約一萬五千餘名北平將士已從居庸關方向越過太行山,正日夜兼程向燕北行轅急行而來,未來兩三天裡,他們將陸續抵達行轅所在地懷戎城。

    薛世雄驚喜不已,立即派衛府長史並兩名參軍事先期出迎,以表敬謝之意。

    北平軍進了居庸關,過了太行山,之後李景才報訊薛世雄,明顯就是表露出一種姿態:我可以接受你的領導,但你不能限制和干涉我的戰場指揮權,也不能越過我直接命令我的部下,更不能凌駕於我的統兵權之上,任意調遣我的軍隊。

    薛世雄心領神會,對李景的含蓄表態做出了積極回應。兩人雖同為帝國名將,衛府大將軍,關隴貴族中的傑出之輩,但李景年長,在軍中資歷更老,功勳也更為卓著。當兩人共同鎮戍東北時,薛世雄卻為統帥,李景則效力於其帳下,這必然會產生矛盾。另外,薛世雄出自關隴的河東系貴族,而李景則關隴的隴西系貴族,雙方各有其利益所在,發生衝突也是理所當然。

    如今李景能遵從聖旨,能遵從薛世雄的命令,帶著北平軍趕赴代北戰場,算是主動放低了「姿態」,這讓薛世雄心花怒放、倍感欣慰。現在他只要軍隊,軍隊越多越好,至於其他具體細節,都可以拿來磋商,都可以妥協,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進入代北的軍隊多了,糧草武器的消耗也必將成倍增加。燕北軍需的囤積量非常有限。雖然之前伽藍已經做了充分準備,但遠遠不足。好在涿郡囤積有數量驚人的糧草武器等各種戰爭物資。而薛世雄在做出參加南北決戰的命令後,又第一時間下令征發徭役、徵召大量民夫向燕北運送軍需。不過考慮到這場決戰規模之大,耗時之長,所需軍需之巨,薛世雄還是急書涿郡留守府和東北道大使府,敦促兩府官員竭盡全力支援代北戰場,並想盡一切辦法加大軍需供給和加快軍需的運送速度。

    九月初一,白狼塞戰場戰況激烈。雙方都投入了所有兵力,戰場上旌旗翻飛、鼓號喧天,氣勢凜冽。

    雙方軍隊在白狼塞南北兩條防線上展開了激烈廝殺,山崗、谷地、樹林和河溪之間,凡防線所及之處,皆是殺聲震天,箭矢如雲。

    雙方將士酣呼鏖戰。奮勇搏殺,戰場上屍橫遍野,血肉橫飛。

    這天下午,薛萬均率兩個鷹揚府二千餘名精兵趕到了白狼塞戰場。

    渾身浴血的伽藍親自出迎,與薛萬均緊緊擁抱,「三哥。謝謝……」

    「手足兄弟,生死與共。」

    薛萬鈞用力拍了拍伽藍的後背,然後推開他,連退數步,與帳下眾將站到了一起。縱聲吼道,「諸將。拜……」

    眾將轟然應諾,齊齊一拜,「參見將軍!」

    這是一位傳奇將軍,一位如神跡般崛起於中土的將軍,一位殺人無數如阿修羅如地獄惡魔般的將軍,如今他就站在這裡,血染征袍,威風凜凜,而尤其令人敬畏和讓人崇拜的是,在這場南北決戰中,他不僅指揮麾下將士與數倍於己的北虜浴血奮戰,還把突厥人的可汗和突厥人的主力大軍堵在了雁門。試問當今天下,誰有這樣的勇氣和氣魄?唯有伽藍將軍。接下來的戰鬥將異常慘烈和血腥,今日白狼塞上所有的將士都有可能英勇戰死、壯烈殉國,但沒有人退卻,沒有人畏縮,為了中土,為了帝國,雖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免!」伽藍躬身一禮,高舉雙手,厲聲說道,「帝國的勇士們,衛府的兄弟們,今日我們生死與共,誓死奮戰,以手中長刀斬北虜於塞下!」

    「喏!」眾將轟然應諾,再施一禮,「誓死奮戰!」

    吼聲如雷,震撼天地。

    黃昏時分,薛萬均率兩個鷹揚府進入了鵝毛口戰場,並即刻投入了戰鬥。

    在戰局僵持的關鍵時刻,帝國精銳軍隊支援而來,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燕北將士士氣如虹,信心空前高漲。

    同日,雁門戰場同樣慘烈,雙方將士以空前的勇氣、不屈不撓的意志、慷慨赴死的決心和對未未的無限憧憬,繼續戰鬥,繼續殺戮,繼續接受死神的召喚。

    始畢可汗已騎虎難下,左右為難,更瞻前顧後,猶疑不決。他的信心已動搖,他祈盼著聽到驚天動地的歡呼,聽到雁門攻陷的喜訊,聽到俘獲中土皇帝的好消息。僥倖的心理和貪婪的**已控制了他的神智,加上對失敗的極度恐懼和對勝利的極度渴望,讓他備受煎熬。但他只能無助等待,等待天狼神顯露神力庇護他的子民,等待命運之神對突厥人做出最後的裁決。

    雁門城內的皇帝卻在憤怒的詛咒,詛咒窮凶極惡的突厥人,詛咒忘恩背主的始畢叛賊,詛咒東都和西京裡陰謀推翻他的權貴,詛咒曾經發誓效忠他的衛府將軍們,甚至詛咒留守太原的雲定興,咬牙切齒要殺了他。

    雲定興是前太子楊勇的岳父,一度因太子案而遭罷黜棄用。皇帝也不想用他,但無奈宇文述極力舉薦,正好皇帝也想找個機會挽救因太子一案對自己聲譽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於是便重新起用了雲定興。

    皇帝這一刻懊悔不迭,認為自己識人不明,用錯人了,連帶把宇文述也罵了個狗血淋頭。宇文述也很鬱悶,暗自怨怪雲定興,心想你也太無能了吧?你還想不想活了?皇帝被困雁門都半個多月了,你好歹也要在雁門城外露個頭吧?你這不是找死嗎?你找死就找死吧,但你不要禍害我啊。

    雲定興若是知道皇帝要殺他,肯定覺得冤枉。恨不得一頭撞死以證清白。

    這一天在崞山戰場上,雲定興督軍猛攻。

    帝國將士武器精良。擅長步戰,又是本土作戰,氣勢如虎,而北虜控弦僅僅擁有數量上的優勢,再加上南下攻擊受阻,寸步難進,士氣倍受打擊,所以雙方正好打了個旗鼓相當。殺得血流成河。

    同日,東都勤王之師已渡過黃河,由河內方向越過了太行山,正飛奔在晉南長平郡的崇山峻嶺之中。

    同日,西京勤王之師也已渡過黃河,由河東北上飛速前進

    同日,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淵率河東主力大軍。由龍門北上,沿汾河一線急速趕赴太原。

    九月初二,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武賁郎將羅藝率北平軍十個馬軍團率先抵達懷戎城。

    東北道大使、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出轅門十里相迎。雙方稍事寒暄後,薛世雄便請李景共赴行轅,不料李景卻搖了搖手,婉言拒絕。「戰事緊張,救兵如救火。舞陰公毋須客套,還是讓某等先瞭解一下軍情,然後便直接下令吧。北平軍自某以下,唯舞陰公馬首是瞻。」

    李景言辭之間並不客氣。這位身高體闊、氣宇軒昂,長著三尺美髯的軍中老帥。對資歷軍功皆不如自己,卻因為門第更高、又深得皇帝的恩寵而高居自己之上的薛大將軍,顯然抱有一定的成見。

    薛世雄卻假以辭色,不做無謂的意氣之爭。仗打贏了,對大家都有好處,帝國的安危和將士們的性命才至關重要。

    「如此甚好!」薛世雄躬身致謝,然後衝著身後的僚屬們揮了揮手。

    衛府錄事參軍事帶著兩個掾屬急忙上前,一邊打開代北戰場的軍事地圖,一邊開始向李景、羅藝等北平將帥們詳述當前戰局,並做出分析和推衍。

    據薛世雄獲得的最新消息,皇帝和部分中樞大臣依舊被困雁門城中,齊王楊暕和行宮官僚也依舊被困崞城,驍果第二軍則堅守崞山,把北虜選鋒軍阻擋於雁門境內,確保了太原的安全。而太原的援兵集結緩慢,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直到八月二十三日,才集結了兩萬人馬北上救援。依薛世雄的估計,雲定興因為受限於兵力不足,最多與驍果第二軍堅守崞山,無法救援崞城和雁門,也無法對雁門戰場上的十幾萬北虜大軍形成威脅。

    不過東北道大使府和燕北行轅對戰局的發展有個共識,那就是始畢可汗和北虜大軍迫於季節、氣候、軍需以及牙帳和大漠局勢日益惡化等各種不利因素,必然會在九月中旬前後實施戰略撤退,也就是說,只要皇帝在雁門堅守到九月中旬,那麼帝國就取得了這場決戰的決定性優勢,而北虜將陷入被動,假若俟利弗設阿史那咄栗和俟利發康鞘利不能在九月中旬之前拿下白狼塞,打通戰略撤退的通道,那麼北虜主力大軍將被包圍,而帝國將取得這場決戰的最後勝利。

    所以,能否守住白狼塞,是帝國能否取得這場南北決戰最後勝利的關鍵所在。

    李景聽得很認真,全神貫注。待錄事參軍事講述完畢,他對整個代北戰場已經瞭然於胸。稍加思索後,他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陛下在雁門城能否堅守到九月中旬?」

    這個問題絕大部分人都無法回答,不過李景知道薛世雄和伽藍都是皇帝所擬定的這個決戰策略的執行人,雖然對此他頗感失落,甚至有些嫉恨,但皇帝相信什麼人,恩寵什麼人,那是皇帝的事情,他即便做得再好,對皇帝再忠誠,無奈皇帝不相信他,他又有什麼辦法?所以他初始對出戰代北並不積極,直到薛世雄告訴他,皇帝被困雁門,他才敏銳地察覺到了機會,此時此刻,第一個衝到代北戰場浴血勤王的人,必將贏得皇帝的信任。

    薛世雄給予了肯定的答覆。除非上蒼一定要摧毀帝國,否則皇帝肯定能守住雁門城。

    「東都和西京的援軍何時抵達代北?」

    這個問題薛世雄亦無法回答,他到目前為止甚至都不知道東都已經下詔勤王,他只能祈禱上蒼的保佑。

    李景搖搖頭,無聲歎息。

    皇帝在豪賭,這些年皇帝的性格變化很大,衝動大於理智,浪漫大於現實,雖然皇帝在中外大戰略的佈局上堪稱驚艷,並且屢屢得手,如果這一仗打贏了,皇帝也就基本上接近了他理想中的美輪美奐的戰略大構架的建造,但是,皇帝把理想與現實混淆了,而現實距離他的理想總有一段距離,為此皇帝非常急躁,表現得急功近利,不論在策略上還是在用人上,都充滿了矛盾和變異,由此也讓皇帝和他周圍的人時刻處在一種焦慮和鬱憤之中,於是在策略上便常常脫離現實不顧一切的進行豪賭,而在用人上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常常讓人匪夷所思,比如對伽藍的使用,在帝國歷史上便是空前個例。

    李景問了第三個問題,「伽藍能否守住白狼塞?」

    薛世雄搖頭,他把伽藍的預測告訴了李景,「始畢可汗和北虜主力抵達白狼塞之刻,也就是白狼塞失陷之時。」

    李景知道北平軍的使命了,他衝著薛世雄躬身致禮,「請舞陰公下令。」

    「北平軍火速趕赴白狼塞,於神武川、桑干河一線佈陣,與白狼塞形成鉗形防禦,不惜一切代價將北虜主力阻截於白狼塞下。」

    李景、羅藝等北平軍將帥躬身領命,轟然應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