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自陷絕境 文 / 猛子

    伽藍和西北人別無選擇,唯有急赴黎陽,至於是否趕赴臨清關接應西土朝貢師團,則視黎陽局勢而定,假如深陷危局,自身難保,也就無力顧及朝貢使團了。

    伽藍下令即刻起營南下,並召部屬於軍帳議事。

    劉炫在薛德音和傅端毅的陪同下,應邀而來,這是他寄身伽藍帳下第一次公開露面並參與軍議。實際上劉炫根本無意露面,但伽藍和西北人深處危局之中,生死懸於一線,一旦西北人陷沒於黎陽,河北義軍劫掠黎陽倉的謀劃必定失敗,這極有可能把河北義軍推向敗亡的深淵,讓義軍首領們前期的「掙扎」之舉和對未來的期望盡數毀滅。難道上天注定,河北義軍就是山東和關隴兩大貴族集團博弈的犧牲品?必須改變河北義軍的命運,必須讓河北義軍從這場風暴中「逃」出去,而要實現這一目的,首先要幫助西北人生存下去,從狼群的圍攻中殺出一條血路。

    英氣勃勃的蘇定方與高泰、喬二等河北籍禁軍軍官站在一起,神情有些緊張,白袍汗透,不時有汗珠順著臉頰滴落衣襟。他反對父親的決定,不是因為置自己於生死之危,而是形勢明擺著對西北人不利,為了那可能存在的一分希望而拼盡全力,他認為不值得。不過年輕人沸騰的熱血和強烈的冒險**讓他毫不猶豫地遵從了父親的決定,或許,從這一刻開始,他的命運便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地圖懸掛在帳中。眾人密密麻麻地圍在四周。伽藍站在地圖前詳細解說。

    從湯陰南下,橫渡白溝至黎陽,大約一百餘里。從黎陽西進,沿著白溝急行兩百餘里,就是臨清關。臨清關位於河內郡和汲郡的交界處,清水河由此匯入白溝。從臨清關南下二十里就是延津關。延津關座落於大河北岸,由此渡河南下就是滎陽郡,而滎陽是東都防禦的外圍重鎮。不容有失。

    「楊玄感已經謀反。」

    伽藍語出驚人,帳內眾將暗自心驚。雖然伽藍早在進入平虜渠之時就含蓄說過河北未來局勢,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當西北人正好處在風暴中心,危機四伏之刻,這些遠離故土、舉目無親、孤獨無依的西北人還是惶恐不安。

    伽藍用帶著濃重西北口音的中土語言和突厥語向漢虜兩族軍官簡略介紹了一下當前局勢和西北人的危險處境。

    「既然如此。咱們為甚還要以身涉險趕赴黎陽?」阿史那賀寶指著地圖質問道,「咱們可以從湯陰直接去臨清關。然後據險而守。」

    「如果守不住,咱們可以撤往東都。」

    苗雨聲音很大,嗓門很粗,神態更是急切。當初離開西土的時候,他以為自己交上了好運。可以到遼東殺敵建功,誰知現實比他的預想更美妙,突然間他就成了禁軍軍官,雖不至於飛黃騰達,但與戍守邊陲相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所以他要享受一下幸福日子,他要活下去,不想窩窩囊囊地死在異土他鄉。

    「黎陽,咱們必須去!」伽藍的口氣不容置疑。

    其一。河北饑民正在湧向黎陽,而當初咱們對饑民有過承諾。未來饑民一旦被捲進風暴,被叛賊所牽連,必定屍橫遍野,到那時,咱們如何面對?又如何推卸罪責?

    「所以,咱們必須去黎陽,必須竭盡全力保護河北饑民。將來不論發生了什麼。即便河北饑民屍橫遍野,咱們也俯仰無愧。因為咱們信守了承諾,咱們至死沒有拋棄他們。咱們始終與他們生死與共。」

    其二,龍衛統來黎陽有兩個重任,一是護衛治書侍御史游元和巡察使團南下,一個是保護西土朝貢使團北上。如今游元和巡察使團正在黎陽,假如他們反對楊玄感,反對叛亂,必遭橫禍,而這個罪責一旦背上,咱們重責要賠上性命,輕則流配邊疆。

    「所以,不論游元和巡察使團是否支持楊玄感,咱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們活著,把他們完好無損地交還給皇帝。」

    其三,黎陽局勢已經失控,楊玄感已經叛亂,當前局勢下,龍衛統危在旦夕,連自保尚且困難,更不要說保護中央的巡察使團和西土朝貢使團了。

    「所以,咱們去黎陽,名義上是保護巡察使團和朝貢使團,實際上是在拯救自己。」

    伽藍話音剛落,議論質疑聲四起。

    「咱們這點人馬,拿什麼保護饑民?」

    「咱們自身難保,又拿什麼去保護巡察使團和朝貢使團的安全?」

    「咱們兵分兩路,一路去臨清關會合朝貢師團,一路去黎陽,搶了游元和巡察官員就跑。」

    「即刻派人趕赴臨清關,阻止朝貢使團東赴黎陽,請他們趕快返回東都。」

    「應該十萬火急向東都報警,請東都派出大軍戡亂平叛。」

    ……

    伽藍高舉雙手,示意眾將安靜下來。

    帳內很快寂靜無聲。

    伽藍劍眉緊皺,沉吟著,躊躇著,稍遲,方才緩緩開口道,「當前唯一的自救之策,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劉炫、薛德音和傅端毅三人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望向了地圖上貫通南北的大河和大河北岸的大坯(pi)山。在大坯山北麓就是黎陽倉,北去十幾里外就是黎陽城,而大坯山南麓就是黎陽津,隔大河相望,便是名震天下的白馬津。

    何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據黎陽倉而守,如一根釘子般釘進黎陽,如此不但可以阻礙叛軍憑借黎陽倉的糧食迅速擴建軍隊,還能給皇帝贏得更多的時間,以便皇帝和東都方面調集軍隊戡亂平叛。

    但這太冒險了,太瘋狂了,實際上就是自尋死路。

    現在除了楊玄感的同黨,除了懵然不知者,還有誰會去黎陽?西北人去黎陽如果是虛晃一槍,搶了游元和巡察官員就跑,倒有幾分逃脫的可能。但伽藍卻要像根釘子一樣釘進黎陽,釘進楊玄感的「要害」,那不是找死是什麼?

    三人互相看看,面面相覷,眼裡不約而同地掠過一絲慌亂。

    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伽藍的手指向了黎陽。指向了大坯山,指向了黎陽倉。

    「拿下它。佔據它,與其共存亡。」

    一片死寂。

    接著,帳內驚呼四起,一片嘩然。

    伽藍望著眾將,目射寒光。殺氣騰騰。

    西行和其他幾個西北狼圍在他的四周,面如寒霜,殺氣凜冽。

    江成之苦笑搖頭,他瞭解伽藍的性格,決定了的事不可更改。盧龍和阿史那賀寶則勃然大怒,這純粹是找死。這根本沒有絲毫的生還機會,伽藍你瘋了,生存的路一條又一條,為何偏偏選擇這條絕路?

    「嗆啷……」橫刀出鞘。江都候如暴怒的黑熊,厲聲咆哮,「違令者,斬!」

    「嗆……」寒光四射,又有幾把橫刀破空而出。

    西北狼威名顯赫,橫刀一出,當即震懾了當年大漠裡那幫窮凶極惡的盜賊。

    「伽藍,都是自家兄弟。你給咱們一個理由!」阿史那賀寶怒聲叫道,「你說過。你發過誓,你要把兄弟們都活著帶回西北。但你現在卻把兄弟們帶上死路,為甚!為甚?」

    伽藍的手再次指向地圖上的黎陽,然後劃了一個圈,然後用突厥語詳細解釋了一番。

    如果西北人去了臨清關,等於背叛了當初與河北義軍的承諾,等於拋棄了河北饑民,那麼郝孝德、楊公卿、劉黑闥、張金稱等河北義軍首領迫於幾十萬饑民的生存,不得不向楊玄感俯首稱臣。楊玄感打開黎陽倉,贏得了饑民的擁戴,獲得了河北義軍的支持,那麼他的實力將在短短時間內迅速膨脹,而更嚴重的是,由此造成的對大河兩岸的各路義軍,包括對整個山東地區所造成的影響將難以估量,一旦山東義軍紛紛響應楊玄感,在山東各地展開瘋狂攻擊,那麼這場風暴即便平定了,對帝國造成的傷害也非常嚴重,甚至會危及到帝國的生命。

    目前局勢複雜,牽扯的利益更為複雜,解釋起來相當冗長而繁瑣,但又不能不說,只有說清楚了,西北人才能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黎陽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關係到了這場風暴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楊玄感和他的同黨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控制黎陽倉,所以西北人成功的機會並不大,九死一生,但一旦成功了,必能扭轉危局,必能把這場風暴對帝國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由此也建下了顯赫功勳。風險與利益同在,關鍵就在於有沒有捨命一搏的決心和信心。

    伽藍有絕對的信心,因為他知道風暴的結果,但能否借助這個優勢,在危難之中建功立業,為自己在即將到來的黑暗時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打下良好的基礎,他卻頗感惶恐,為此,他只有捨命一搏,並鼓動自己的兄弟們也像他一樣捨命相搏。

    最終,西北人遵從了伽藍的命令,不是因為伽藍說服了西北人,而是因為伽藍一定要去黎陽,而伽藍的生死關係到了西北人的存亡,既然伽藍有信心,那麼西北人只有捨命相陪了。

    黃昏,鼓號齊鳴,禁軍龍衛統拔營而起,飛速南下。

    蘇定方帶著二十名鄉勇追隨其後。

    柴紹一邊急書安陽獨孤震,一邊帶著五十鄉勇緊緊相隨。

    伽藍寫給裴世矩的密信由帝國發達的驛站系統,十萬火急送往遼東。

    柴紹派人飛馳臨清關,請李建成酌情考慮,朝貢師團是否還繼續趕赴黎陽,因為伽藍的態度很明確,迫於形勢,他已經放棄了護衛朝貢師團的責任,假如朝貢使團一定要趕赴黎陽,那麼必將增加西北人的「負擔」,甚至會導致西北人全軍覆沒。

    =

    =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