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喬二和方小兒 文 / 猛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喬二和方小兒-

    喬二白帳白袍,在點綴著殉麗花朵的原野上縱馬狂奔黑色大氅隨風狂舞,不時露出緊系背後的兩把橫刀。

    ~

    在他的身後,方小兒一襲黑袍,長髮撥散,削瘦身軀隨著奔騰健馬上下起伏,嘴裡不時發出厲叱之聲,手中馬鞭更是在空中「啪啪。」作響,一張猶帶幾分稚氣的臉龐上寫滿了焦慮和不安。

    當日如願以償回到河北,回到高雞泊這個「家。」之後,就如想像中的一樣,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但很快,高士達和竇建德等義軍首領對他們的態度就轉變了,高士達把謝慶和幾個隨其一起回來的兄弟囚禁了起來,竇建德還算是顧念幾分兄弟之情,把喬二和方小兒等幾個人禁足於老營,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高士達對竇建德的「袒護。」大為不滿,甚至為此與竇建德發生了激烈口角。謝慶也罷,喬二也罷,對其中的緣由心知肚明,即便是少不更事的方小兒也隱約猜到了原因,只是無法宣之於口罷了。

    誰也不怨,只能怨自己的命不好。想像一下,河北叛逆被抓了,被流放到西陲戍邊,活下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就算在邊疆殺虜立功了,活下來了,回家的可能性又有多大?現在他們不但順利回家了,而且之前還曾一躍飛天做了帝國的禁兵,一隻腳已經踏進了仕途,人生的命運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匪夷所思的是,他們竟然放棄了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的而且是已經到手的利益,請問誰相信?既然大家都不相信,那麼就要思量他們回來的原因了。如果以惡意去揣測他們的動機,那也很簡單,他們背叛了義軍,賣身求榮,這次回來的目的是做「內間」」要欺騙和出賣義軍」配合西北人剿殺義軍。

    沒有證據沒關係」只要掌權者產生了懷疑,不再信任他們,那麼他們的厄運也就來臨了。

    在今日帝國複雜局勢下,事情就是這樣的順理成章而又不可思議,這由不得那些日夜思念家鄉的河北人,也由不得河北義軍的首領們。人都要生存,一旦生存面臨威脅,那麼忠誠和信任也就成了奢侈,兄弟手足拔刀相見、反目成仇也就不以為奇。

    喬二和方小兒幾人被困老營期間,也曾動搖過自己的信念」但對家園的熱愛超過了一切,即便死,也要死在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上。

    義軍首領不信任他們,那是因為利益至上,而義軍裡那些曾與他們生死與共的兄弟卻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們,利用一切機會給他們傳遞訊息,正因為如此,他們知道龍衛統到了白溝,到了平原郡,並迫於形勢向豆子崗義軍聯軍發起了攻擊。

    在河北人的眼裡」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戰鬥,但喬二和方小兒曾在天馬戍親眼目睹伽藍的神勇」曾在紫雲天目睹西北人的彪悍,曾在菩提寺親身經歷了一場血腥廝殺,他們知道龍衛統的實力,更知道義軍的武力。如果正面對決,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但問題是,河北任何一路義軍都不會把自己有限的實力拿來與西北人誓死相搏,更不會抱著以命搏命的決心與西北人進行一場同歸於盡的廝殺,而西北人卻沒有退路」非死即生,唯有捨生忘死一往無前方能殺出一條血路,所以,激戰的結果,極有可能是西北人創造奇跡。

    喬二和方小兒等人盼望著奇跡的出現。當初在西土那等艱苦的生存環境裡,伽藍曾帶著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今天」在河北,他們相信伽藍和西北人同樣能創造奇跡。唯有伽藍創造了奇跡,扭轉了河北局勢,他們的命運才能再一次發生改變。

    他們期待著」甚至祈禱著,突然間」他們接到了竇建德的書信。竇建德叫他們快馬加鞭,以最快速度趕赴駐紮在白溝岸邊的義軍大營。

    喬二始終保持沉默,尤其「禁足。」之後,尤其知道謝慶等人被高士達囚禁之後,尤其方小兒在他耳邊念叨著高泰、西門辰等人在豆子崗不知近況如何的時候,他就愈發的憂傷,再一次恢復到當初那副病懨懨的「虛弱。」之態。

    方小兒短短的人生可謂精彩紛呈,不斷的遭遇劇變,而這種「劇變。」讓他飛快成長,讓他的心智不斷成熟,早已超越了他的生理年齡。

    這一路上,他數次想與喬二交談,想把他的猜想說出來,但最終他都忍住了。喬二的沉默告訴他一件事,不管即將來臨的變化是否對他們有利,他們在義軍裡的生存都將步履維艱,一個得不到首領信任的義軍戰士,是絕無可能安然無恙地活下去。

    必須做出改變,不管是自己還是喬二,還有那些從西北回來的兄弟,都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為信念活著,還是為理想活著,是為被無情現實打碎的鮮血林漓的忠誠活著,還是為利益活著,為自己的利益活著。

    方小兒在馬背上起伏著,長髮在風中吹拂著,汗水不停地流徜著,心潮劇烈地波動,思緒就如汪洋中的一條小船,在洶湧的波待中掙扎著,漸漸的,他在黑暗和迷霧中看到一點亮光,那點亮光指引著他的方向,但朦朦朧脆,難覓其蹤。

    清河竇氏是河北的三流世家。

    竇氏的歷史可以追湖到西漢早期的竇太后。竇太后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文景之治和漢武大帝的崛起,造就了竇太后的顯赫聲名。竇太后是河北衡水東面的觀津人,而自她之後的竇氏,在東西兩漢都是榮寵至極的皇親國戚,竇氏也就此形成了河北(清河)、河南(洛陽)和關中(長安)三大郡望。自漢之後,竇氏衰落,不過它與大漢國姓劉氏一樣,憑借經學和財富,代代傳承,雖然在南北朝的歷史上沒有出現什麼名揚史冊的人物,但依日是中土的古老世家之一。

    關隴虜姓貴族中也有竇氏,但這個竇氏源自鮮卑大姓純豆陵,鮮卑漢化時純豆陵氏改為竇氏,虜姓竇氏與漢姓竇氏是沒有半分關係。

    竇建德出自清河竇氏。他與劉霸道的人生經歷很相似」都是河北地方豪望」因為在仕途上沒有出頭之日,於是轉而尋求財富,廣交天下豪傑,鞏固地方勢力。一旦時機來臨,便毅然舉旗,行爭霸天下之大業。竇建德以「然諾仗義、樂善好施。」著稱,人稱「長樂公」」故他的軍隊就叫長樂軍。

    長樂軍的大營現駐於白溝岸邊,隔運河相望之地,就是平原郡的長河縣。帝國巡察使團的船隊則位於下游幾里外。竇建德把軍隊駐紮於此」虎視眈眈,不但是對巡察使團的公然蔑視和挑釁,更是對平原戰場形成了威懾,有力策應了平原戰場上的豆子崗義軍聯軍。

    喬二和方小兒飛馬趕到轅門外。竇建德派人來接。兩人大步流星,急匆匆進入軍中大帳。

    迎出帳外的是位三十多歲的魁梧大漢,白袍長鬚,穩健中透出一股剛毅之氣。他就是長樂軍的副統帥王伏寶,出自清河王氏。清河王氏在河北屬於末流世家,而王伏寶又是庶出旁支,因此也就是一地方豪強。此人與竇建德自小相識」義結金蘭,是竇建德最為信任的兄弟之一。

    喬二與其年歲相仿」當年之所以能與竇建德、王伏寶、孫安祖等人結交,是因為他是久走河北水路的私鹽大盜,手下有一幫兄弟,雙方聯手,可以獲取更大利益。竇建德舉旗後,喬二依日奔走水路為義軍籌措軍資。當時清河郡有兩股最大的義軍,一個是高士達和竇建德,他們盤駐於白溝以北的高雞泊,一個是張金稱張金樹兄弟」在白溝以南活動。雙方在利益上產生衝突,喬二首當其衝遭到「攻擊」」而把他賣給官軍的正是張金稱。也正因為這些緣由,竇建德和王伏寶對喬二產生懷疑後,並沒有立即下手,而是猶豫觀望了幾天,結果河北局勢突然風起雲湧」驟然失控。

    「劉霸道死了。」。

    王伏寶語出驚人。喬二和方小兒呆住了,不敢置信地望著王伏寶。劉霸道死了?河北第一個揭竿而起,豆子崗實力最強的阿舅義軍的統帥,死了?

    「阿舅軍在將陵城外突遭襲擊」損失慘重。」。

    停了片刻,王伏寶再爆驚人消息。

    「杜彥冰和王瑞也死了。德軍在撤往豆子崗的途中行動遲緩」結果被西北人追上,遭到猛烈攻殺,幾乎全軍覆沒,其殘兵被郝孝德和劉黑目所收。」。

    「其他各路義軍呢?」。

    喬二臉色難看,語氣鬱憤,情緒十分複雜,說不出的百般滋味齊湧心頭。伽藍神勇,西北人彪悍,冥冥中還有天神的庇佑,河北人這下遭殃了。

    「各路義軍一夜間全部撤回了豆子崗。阿舅軍因為潰不成軍,難以支撐,李德逸迫不得已,只好率殘餘阿舅軍歸附了燕軍,附翼攀鱗於格謙和高開道……」王伏寶黯然搖頭,「阿舅軍完了,再無東山再起之可能。如今的豆子崗,是格謙和高開道的豆子崗,劉霸道已經成為過去。」。

    三人無語相對。方小兒心中的怨憤突然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有悲哀和無奈,還有一種免死狐悲的淒涼感。

    豆子崗的義軍規模遠大於高雞泊,而且這次劉霸道還得到了齊郡王薄的支援,得到了郝孝德、劉黑句、杜彥冰和王瑞四位平原義軍首領的鼎力相助,誰知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敗得如此之慘。這個消息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以伽藍和西北人的實力,就算奇襲成功,就算打贏了,也不會獲得如此驚人的戰果。唯一的解釋只有一個,義軍因為各懷鬼胎各自為戰,自亂陣腳了,而在敗退豆子崗的途中,又開始了自相殘殺,實力得以保存者更是乘機吞併傷殘弱小,藉機壯大自己。

    劉霸道到底死在誰的手上?杜彥冰和王瑞又是死在誰的手上?到底是哪些人成就了伽藍的奇跡和西北人的神話,導致河北局勢瞬間逆轉?

    豆子崗現在是格謙和高開道的了,而平原郡的兩路義軍現在只剩下郝孝德和劉黑目的平原軍,誰是受益者,誰就是最大的懷疑對象。

    然而,懷疑有什麼用?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高雞泊的各路義軍,如何阻擋西北人的強悍攻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