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上 第四二九章 聯軍參謀部的要求 文 / 落魄三哥
第四二九章聯軍參謀部的要求
一切為了戰爭,為了戰爭的一切,成了琉球群島上下秘不可選的口號。琉球科學院大型計算機成功製造出來後,聯軍參謀部就發現了其在戰爭中的價值。
剛從新幾內亞趕回來的布斯曼參謀長,立即要求大學島為聯軍炮兵部隊研製十台小型計算機。這樣的要求「影子內閣」當然不會拒絕,經費還未劃撥過來,便組織專家們進行攻關。
由於濟州島的聯軍司令部尚未完工,布斯曼和他的參謀團選擇在「家園號」游輪上辦公。李老闆對布斯曼中將的這個選擇非常滿意,一是「家園號」游輪夠大,完全可以容納得下近千名軍人工作。二來又能解決保密問題。
上午八點二十分,後勤委員會主任曹小凡率領著各處處長,乘水陸兩用飛機趕到了停泊在與那國島外海的「家園號」,參加聯軍司令部第二次正式會議。
眾人剛走進游輪四層會議室,就見梅貽琦、陳紹寬、黃光銳和李老闆正等待著他們。
待眾人都入座後,被曬的黝黑的布斯曼中將,便介紹道:「各位,韓司令他們在拉包爾島負責訓練,今天的會議由我們參謀部主持。根據南洋參謀團發回的情報來看,聯軍各部打贏這一仗沒有任何問題。為盡可能的節約戰爭成本,我們參謀部經過多次研究,決定調整下之前的戰略部署。」
能打贏當然是好事兒,在打贏的前提下節約成本,那就是好上加好的事情了。正愁著因為品質管理而佔用軍費預算的梅貽琦,便急不可耐的問道:「將軍,你們參謀部有什麼計劃?」
布斯曼中將點了點頭,翻開文件夾看了一眼後,說道:「海空力量不作調整,但地面部隊減少至二十八萬。參戰部隊由琉球海軍陸戰隊和南朝鮮政府軍組成,取消原定的自由軍團參戰計劃。」
「嗯,這樣也好。」想到那群烏合之眾連大衛-洛克菲勒都指揮不了,李老闆便點頭同意道。
「請各位注意,我所說的是一線戰鬥部隊。」李老闆話音剛落,布斯曼便繼續說道:「非戰鬥人員不但不能減少,而且還需要增加二十萬。為確保戰役的順利展開,我們建議戰場四十公里內的後勤補給由我們聯軍司令部負責;而戰場四十公里之外的後勤工作,則由後勤委員會物資轉運處負責。」
毫無疑問,這將增加後勤委員會的工作壓力。但布斯曼中將的要求也很合理,畢竟聯軍司令部不能把精力都放在龐大而繁雜的後勤工作上。見眾人都盯著自己,曹小凡咬了咬牙,斬釘截鐵的說道:「沒問題,我們回去後就增加人手,把委員會工作的重心向物資轉運處轉移。」
後勤委員會的壓力有多大,沒有人比李老闆更明白了。想到他們既要為參戰各部生產武器裝備,又擔負著很重的新裝備設計工作,李老闆便建議道:「能不能把物資轉運處獨立出來,專門成立一個後勤司令部。」
「對,應該獨立出來!近千萬噸的物資轉運,在戰爭打響後還要負責大規模移民。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班子,是無法完成這麼重要的任務的。」梅貽琦沉思了片刻後,深以為然的附和道。
陳紹寬也點頭說道:「打仗就是打後勤!不把後勤工作搞好,前線的將士們拿什麼去跟別人打?博文的這個建議我同意。」
見眾人都沒什麼意見,李老闆便緊盯著物資轉運處處長梁棟,笑問道:「梁處長,看來你要穿軍裝了,有沒有興趣啊?」
雖說參戰部隊僅有二十八萬,但非戰鬥人員卻高達一百多萬。想到已經跟後勤委員會簽訂合約的幾百家運輸、建築、餐飲企業,梁棟頓時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想到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選後,便重重的點了下頭,苦笑著說道:「李先生,難道我還有選擇嗎?」
「這麼說你是答應了。」李老闆滿意的點了點頭,嚴肅說道:「梁處長,從現在開始,你就是遠東聯軍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兼後勤司令部司令。物資轉運處的原班人馬全部轉入軍職,一旦戰爭打響,參與後勤轉運工作的那些運輸公司主管們,也可以授予臨時軍銜。」
梅貽琦也鄭重的表態道:「梁處長,如果人手不夠,可以從各大學直接抽調。爭取在兩個月內,把後勤司令部運轉起來。」
有專人來負責後勤工作,布斯曼中將是求之不得。梅貽琦剛剛說完,便嚴肅的說道:「梁處長,聯軍司令部的後勤人員,從現在開始也歸您指揮。」
梁棟立即站了起來,保證道:「請各位放心,我絕不會辜負大家希望的。」
「好,那這事就這麼定了。」梅貽琦示意梁棟坐下後,對布斯曼中將說道:「將軍,你繼續。」
布斯曼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未來的戰爭是海陸空立體作戰,為了給地面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持,我們參謀部還需要五百名空中管制員和炮火協調官。但我們參謀部的人手不夠,還需要從各大學抽調一部分學生。」
五百名大學生對梅貽琦來說沒有任何問題,想都沒想,便毅然答應道:「人手沒問題,盡快去東海聯大挑。」
「謝謝,謝謝梅校長。」給梅貽琦點頭致謝後,布斯曼中將繼續說道:「大家都知道,十三個月後的印尼之戰,對我們來說只是一次實戰練兵。在幫助印尼華人建國的同時,還要檢驗我們指揮系統的協調能力,還要檢驗我們現有裝備能否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
鑒於琉球海軍的大部分艦艇,將在三年內陸續退役。所以我們不得不從長遠上考慮到未來戰爭中,人員、裝備的快速部署問題。」
未來的朝鮮半島戰爭,才是聯軍司令部最上心的問題。除了李老闆之外,誰也不知道那場仗會在什麼時候打響。事實上隨著歷史的改變,連李老闆都拿不準金胖子什麼時候動手?還會不會動手?
萬一他們拖到十年、八年後,那對遠東聯軍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畢竟到時候聯軍已經沒有了強大的海空優勢,布斯曼這麼考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沒有了海軍護航,我們只能通過空中運輸,來解決兵力部署的問題。」布斯曼走到曹小凡身邊,凝重的說道:「曹主任,為了最大程度上節約軍費資源,我們請您在設計新型履帶式裝甲車和輪式裝甲車時,能否把空運甚至空投的問題也考慮進去。」
這就意味著後勤委員會技術應用處之前所做的工作全部打了水漂。要讓裝甲車適合空運,不僅僅是縮小體積和減輕重量那麼簡單。這需要從底盤開始重新設計,而且還得想方設法的尋找特殊材料,以確保裝甲車的防彈功能。而空投的問題更是傷腦筋,這對裝甲車的質量,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曹小凡徹底的傻眼了,連忙問道:「將軍,我們給您提供的三款驗證車還定不定型了?」
布斯曼搖了搖頭,嚴肅的說道:「曹主任,如果是在二戰期間,那幾款裝甲車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時代變了,我們的作戰模式也變了,它們無法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遠東聯軍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把坦克排除在地面部隊的裝備之外。在這種情況下,裝甲車將作為遠東聯軍的主戰武器。同時,不管是十三個月後的南洋之戰,還是未來的朝鮮半島戰爭,李老闆都把它們當成了新型武器裝備的試驗場。一旦經過實戰檢驗,那它們將成為琉台兩地最主要的出口產品。
不得不承認,布斯曼的要求還是很有道理的。指望現在那幾款裝甲車遠銷國外,無疑是癡人說夢。要做就做最先進的產品,不然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就沒有競爭力。李老闆沉思了片刻後,毅然說道:「大哥,布斯曼將軍的要求很合理。我們必須要一步到位,不然過兩年又要換裝,那這個損失就大。」
離南洋開戰只剩下了十三個月,重頭開始設計到定型,最起碼也需要九個月的時間。想到台灣幾大汽車製造廠的生產能力,曹小凡苦笑著說道:「博文,就算我們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生產,也無法在四個月內生產出六千輛裝甲車啊!」
李老闆當然知道研發需要週期,但還是嚴肅的說道:「大哥,裝甲車再難,難道還有直升機和反坦克導彈難嗎?多組織點人手進行技術攻關,爭取在半年內搞出樣車,七個月內定型生產。」
「小凡,我們都知道你很難,但這件事馬虎不得。現在圖省事兒很容易,可過兩年我們的損失就大了。琉球不是美國,我們沒那個錢用來浪費。」想到價值幾千萬美元的裝甲車,在不久的將來會像琉球海軍那樣成為廢鐵,梅貽琦便凝重的說道。
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明白,更別說主持後勤委員會工作的曹小凡了。經過一番仔細的權衡後,曹小凡不得不重重的點了下頭,無奈的說道:「好吧,我回去後就著手進行設計。但有一點我必須要說在前面,如果七個月後還沒能出成果,那我只能按照現有的設計大規模生產了。」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裡,布斯曼根據新幾內亞訓練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對後勤委員會提出了一系列整改要求。一切為了戰爭,為了戰爭的一切,不管要求有多麼苛刻,後勤委員會的處長們還是一一答應了下來。
時間是最寶貴的,會議剛剛結束,眾人便匆匆離開了「家園號」游輪,乘水上飛機趕回各自單位。而布斯曼和他的參謀人員們,也隨之開始了緊張的工作,為南洋華人立國之戰的參戰官兵編製南洋作戰條令。
「博文,燈塔項目出成果了,這事兒你知不知道?」飛機剛爬升到一千米高度,黃光銳便笑問道。
李老闆一楞,連忙問道:「真的?這事兒我還真不知道。黃校長,效果怎麼樣?」
「還行,但沒有你期望的那麼高。」
燈塔項目就是炮艇機項目,由於涉及到空中作戰,後勤委員會技術應用處便與飛行學院聯合攻關。作為飛行學院的掌門人,黃光銳第一個知道並不奇怪。但李老闆怎麼也想不通,「噴火魔龍」的效果為什麼會不盡人意?
黃光銳剛剛說完,李老闆便自言自語的說道:「不應該啊!照理說作戰效果應該很強的嘛!」
「主要是火力不夠,專家們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黃光銳頓了頓後,繼續說道:「不僅僅燈塔項目遇到了這個問題,你的那個武裝直升機,還有巴列維國王的噴氣式戰鬥機也遇到了這個問題。飛機的速度越來越快,戰機轉瞬即逝,而現有的航空機槍火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給對手以致命的攻擊。要想在空戰中佔據火力優勢,機載武器必須能以高於現役機槍數倍的射速,發射更致命的彈藥,還要確保良好的射擊精度和更遠的射程。」
問題,又來了一個問題!李老闆可不想炮艇機和直升機沒有強大的火力,立即要求飛行員轉飛奄美大島試驗基地,親眼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之所以將炮艇機項目命名為「燈塔計劃」,就是因為李老闆所提出的戰術要求,就是飛機在進入「燈塔盤旋」時側身攻擊。事實上早在1942年,美國海軍就提出將側射武器系統用於反潛作戰。
歐洲戰場上的b-29飛行堡壘和b-25解放者轟炸機,都依賴於機身腰部的機炮或機槍對抗軸心國的攔截戰鬥機。而在亞洲戰場上,美軍第443運輸機團的c-47運輸機,為了支援英軍在緬甸戰區的作戰,也曾在機身兩側都安裝了12.76毫米機槍。但隨著戰爭的結束,這個即興創作很快被遺忘了。
飛行學院教官林西敏中校,受後勤委員會委託負責該計劃的研究。當時他駕駛飛機繞著一根柵欄柱盤旋時,可以做到始終保持柱子在視野內機翼的尖端。因此,他相信可以通過使用一個小型瞄準具,將子彈從飛機側面沿瞄準線射到目標上。
但由於沒有真正的槍炮瞄準具,他只能在座艙蓋左側玻璃上,用紅鉛筆劃出一條水平線模擬,首次試飛追蹤到目標的時間,就持續了整整10分鐘。
在黃昏後的試飛中,他驗證了夜間也能發現和追蹤目標。所有試飛都證明飛機在「燈塔盤旋」過程中,可以毫無問題的追蹤點、線、面目標。林西敏為「燈塔盤旋」機動動作本身的輕鬆,和追蹤目標的容易而大感驚異。
這讓林中校意識到了炮艇機在實戰中的作用,立即邀請海洋大學和亞洲工業集團的彈道專家們共同研究。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們在浩天航空公司的c-47運輸機上,安裝了三個同步照相機。
一台16毫米運動圖像照相機安裝在機頭,記錄瞄準瞬間圖像,以模擬飛行員使用的側向瞄準具;貨艙機翼後的位置安裝了一台照相機,因為那裡是機槍可能安裝的位置;第三台照相機安裝在貨艙內,專門拍攝飛行儀表板顯示的高度、速度、旋轉和傾斜角度,以及飛行姿態數據。
通過這些裝備,林中校希望能獲得足夠的數據,分析飛行員可能出現的高度、瞄準線距離、風、空速等誤差。
根據他們提供的大量數據,後勤委員會技術應用處的專家們,很快就與東海聯大光學研究所,為炮艇機量身打造了一套槍炮瞄準具。與此同時,六挺m2機槍也被安裝到他的c-47運輸機上。
如果從試驗的角度上來看,那他們昨天下午進行的實彈射擊試驗,無疑是取得了巨大成功。五分鐘的時間內,八千多發子彈覆蓋了足球場那麼大的目標。但由於m2機槍的射速不盡人意,彈著點並不是很均勻。相比之下,亞洲工業集團定型生產的通用機槍,肯定比m2這大口徑機槍強得多。但通用機槍的子彈威力,又不足以對掩體內的目標或裝甲車構成威脅。
當李老闆和黃光銳走下飛機時,赫然看到亞洲工業集團總經理約翰、亞洲工業集團首席工程師布裡吉特、琉飛公司總經理西科斯基、亞飛集團總工程師斯蒂芬教授,以及燈塔項目小組的所有人,已經圍坐在醜陋的c-47運輸機下,激烈的討論著這個問題。
「老闆,您怎麼來了?」見李老闆走了過來,戰爭之王約翰連忙招呼道。
李老闆並沒有回答,而是快步走到炮艇機前,拍了拍m2機槍,問道:「各位,機槍射速的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
布裡吉特工程師聳了聳肩,苦笑著說道:「李先生,我們正在研究這個問題。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機槍,我們只能選用加特林那個老古董了。」
約翰重重的點了下頭,說道:「老闆,現有的機槍中,沒有哪個比我們的通用機槍射速更快的了。但林中校要求的射速必須在每分鐘3000發以上,符合這個要求的,只能是一戰期間的老古董加特林了。」
這就對了嘛!在李老闆的記憶裡,炮艇機和武裝直升機的確都使用著加特林機槍。但考慮到那個老古董在二戰期間都沒有出現過,還是嚴肅的問道:「布裡吉特先生,加特林機槍的射速是夠,但可靠性怎麼樣?另外我的直升機可沒有空間,容納專人搖那個手柄。」
「哦,這個問題您完全不必擔憂。事實上早在1893年,加特林機槍已經具有電動供彈功能了。」
布裡吉特工程師剛剛說完,西科斯基便補充道:「李先生,加特林機槍的技術非常成熟,之所以被所有國家棄用,只是因為它的結構複雜,成本高昂。同時馬克沁機槍和博福斯機關炮,也完全可以滿足軍隊的需要。另外當時工藝水平和材料,也導致了加特林機槍很容易出故障。」
既然這樣,那應該沒什麼問題了。李老闆拍了拍約翰的肩膀,意味深長的笑侃道:「夥計,看來你又有大生意了。」
炮艇機需要加特林機槍、武裝直升機需要加特林機槍、巴列維國王的噴氣式戰鬥飛機,也需要射速極快的加特林機槍。約翰經過初步估算,一挺改進型的加特林機槍就需要三萬美元,再算上其所需要消耗的巨量彈藥,這還真是一筆大生意。
見李老闆把自己的心思道了出來,約翰便狡辯道:「老闆,電動供彈的轉管機槍成本很高,另外我還得回美國買專利,同時還需要在其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改進。而且你們幾家的採購量又那麼小,相比突擊步槍和通用機槍來說,這還真算不上什麼好生意。」
機槍的採購量的確不會多,但機槍彈的採購量將會十分驚人。李老闆哪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便壞笑道:「先生們,你們都聽到了。約翰先生對這筆訂單沒興趣,看來我只能向通用電氣訂購了。」
眾人頓時哄笑了起來,西科斯基更是火上澆油的笑道:「李先生,通用電氣我有熟人,我想他們會給一個優惠的價格的。」
「不,不,不,你們不能這樣,要知道我們可是本土企業,你們必須要優先考慮我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