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艷福

小說博覽 第六百六十二章 北冰洋 文 / 十年殘夢

    劉洋拿出來的這個玉牌是他在崑崙中間煉製的,都是空白玉牌,而且還是加強版的,有了中亞的陣法煉器知識的系統化的提升,他煉製這些陣法的基礎的時候,得心應手了許多倍,不但質量比之前的法玉提升了數十倍的效果,靈氣上也豐厚了許多,用來佈置陣法,效果最少是以前的上百倍。

    當然了,這些玉牌只是劉洋煉製出來非常普通的,不是最極品的,只是佈置一個小小的陣法,並不用最頂級的,那樣實在太浪費了。

    沉思了一下,關於陣法的佈置,最簡單和最熟悉的,當然是佈置聚元陣了,可是聚元陣加上這個玉牌的強大效果,等於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強行的抽取靈氣,這樣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太大了,劉洋絕對不屑於這樣做。

    好在從紫晶之牆上面,獲得了不少的陣法知識,這些知識只是法陣的知識,但是部分還是可以應用到陣法的佈置上面,他略加思考,選擇了一個簡單的柔靈陣。

    柔靈陣,從它的名字就知道,這個陣法是比較柔和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周圍的靈氣,一般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效果,可是和它手中的玉牌結合起來的化,能夠影響的範圍擴大了數百倍,可以抽取的範圍幾乎達到了3000公里,在不大規模的影響到周圍的情況的時候,在這3000公里的圓上面,每一個地方抽取10%左右,對於周圍的靈氣影響的並不是很大,3000公里的周邊的靈氣抽取10%,就等於完全抽取300公里地範圍地靈氣,把這些靈氣禁錮在劉洋身邊的三立方米的範圍裡面。靈氣度雖然比不上崑崙的哪麼的恐怖。也算是差強人意了,再加上劉洋出來,主要是看看有沒有機會突破,順便尋找一下李隆景,修煉是次要的,沒有太多的消耗,對於周圍地影響。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中間。

    佈置好了這一切之後,靈氣在劉洋的身前彙集,靈力度達到了崑崙中間地10%左右。波動不算太大,這時候的不習慣沒有太明顯,他也接受了,李隆景已經四五年沒有消息了,茫茫的人海中間,怎麼尋找,他的神識可以籠罩周圍的幾千公里,如果一個一個的畫圓圈的話。花費的時間不算太多,可是找人和劃圓圈不一樣,一個城市幾千人,漫無目地的尋找,根本不可能找到,等於是愚公移山般的費時費力。

    沒有更好的方向,劉洋站在接天山脈之上呆了一下,看著遠處巍峨的群山,想了半天,還是決定先去u市。幾年沒有回去了,不知道現在的u市有什麼變化了,順便看看,能不能找到關於李隆景蹤跡的線索。

    毫不作勢的從接天峰上面飛了起來,雖然沒有突破金丹期,可是他的實力比四年前可是強大的許多倍。在高空。用最快地速度飛行,他甚至沒有使用在崑崙中間煉製的飛行法器。不過飛行的速度依然超過了3000公里每小時,當然了,如果用法器來飛行的話,這個速度會更快,不過對於他來說,沒有這個必要罷了,接天峰距離u市也就是幾千公里。

    才一個半個多小時,劉洋就已經到達了u市的邊緣,可是到了這裡的時候,他卻嚇了一條,此時地u市和4年前離開地時候,大不一樣,甚至和上一次來到u市取材料的時候,也有很大地不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自己找錯了地方了麼。

    仔細的回想了一下,路程方面,和之前的幾次差不多啊,他選擇的是直線飛行,用定位器定位了之後,再加上路上的幾個山峰作為參照物,除非發生了山崩地裂的變化,否則絕對不會出現差錯的。

    一路上,幾個參照物都沒錯啊,劉洋摸不著頭緒之下,只好用神識掃瞄眼前的城市,他的神識很快籠罩了整整一大片的城區,不多時,就在城區裡面發現了幾個熟悉的建築物,從小到大都在u市生活,對於u市已經非常的熟悉了,這幾個建築物,證明了這裡確定無疑就是u市。

    確定了眼前的這個城市是u市,劉洋就不禁感慨,才短短的幾年的時間,u市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幾乎是相當於普通城市20年,甚至是三十年的變遷,這也難怪劉洋會覺得認不出來u市了,這裡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海港城市,短短的4年的時間,整個城市的範圍已經擴張了10倍左右,簡直是另外一個奇跡的速度,現在的u市已經成為了一個不低於s市等大城市的大規模的城市,是什麼原因,讓u市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劉洋在這裡吃驚不已,不過,其實他並不知道的是,u市發生的這麼大的變化,還是他這個始作俑者的原因呢。

    從4年前他離開u市,進入到了崑崙中間閉關之前,他收集了一批的材料,這一批的材料非常的巨大,時間又相當的短暫,為了保證安全,王造江找到了鄭國運幫忙,這個時候距離華山派的封山已經有了一定的年頭,年輕弟子通過築基完成了基礎功法的修煉之後,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實力大增,一些資質非常好的弟子,甚至連續的突破,創造了武修界的一系列的奇跡。

    正是因為這些奇跡作為後盾,華山派有了底氣,他們也想要擁有一個契機,一個讓華山派重新崛起的契機,而王造江的這一次請求給了華山派這個契機,不管怎麼樣,王造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並且這批東西是劉洋定制的,無論劉洋是不是和華山派有關係,從劉洋貢獻給華山派的那些築基丹,他都是有功於華山的,更何況華山需要這個機會。

    於是華山派藉著這個機會重新的開山了,並且昭告天下,把保護王造江的採購作為了他們第一個任務。並且把以前的華山作為了門派地別府。幾乎所有地高手都遷移到了u市,在u市大開山門,華山派的千年的積蓄,加上劉洋支援的築基丹,法器,讓華山派的家底非常的豐富,利用一些手段。在u市劃了30平方公里的地,興建新地華山派,高調的進入到人們的視野。

    已經消失了數年之久地華山派。重新的高調復出,他們的這一舉措,也引起了中原各大門派的不滿,他們先是來興師問罪,可是此時的華山派已經不同往日了,只是地級以上的高手,就有10人之多,古武界的這些精英。根本就不足話下,這些人被華山派擊敗,不得不回頭回去,接下來是隱門和炎黃門,它們也都討不到好,由於黃帝陵受傷的眾多地級高手還沒有恢復,剩餘地高手,不是擁有四個地級高手和數十名人品高端的高手的對手,至此華山派重新的名揚天下。

    華山派確立了地位之後,所有的人也都認可了華山派在u市重新的開山門。u市成為了中原武林的核心,不時的有門派來到u市,除了建立各種的別府之外,有一些小門派,為了得到華山派的照拂,還把山門給遷了過來。

    這些古武門派。少則存在上百年。多則存在上千年,千年地積澱。留下了不少的好東西,這些東西,為了開山門,直接的被應用到了u市的建設上面,u市越發的發達了,2年的時間變化就很大,這些門派山門地建立,只是一個次要地方面,他們加大了u市的範圍,真正讓u市騰飛地還在於王造江。

    幾年之前劉洋為了收購眾多的材料,把巨額的資金留給了王造江,王造江對於u市也有很大的感情,索性把這筆資金注入到了u市,那筆資金可是劉洋出售各種丹藥,合在一起的龐大資金,幾乎超過了世界上任何的十個富翁的財富的總和了,當然了,這裡要去掉一些地下的勢力,財不白露一向是中國人的傳統。

    可是有了華山派的保護之後,王造江幾乎沒有了這個顧慮,除了一些必要的收購材料的資金之外,剩下的所有的資金都投了出來,超過了1萬億美元的資金,分批的投入到了u市,足以建立一個奇跡,兩年的時間,u市的範圍足足擴大了30倍,人口增長了50多倍,工業和商業的增加值也在數十倍,u市本身就是一個基礎不錯的城市,是海港城市,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提升,很快就從一個大城市,轉變成為了超級大城市,成為了這一篇的中心城市,也成為了這一片新的增長點。

    巨大的投入,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並且進一步的帶動城市的發展,這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雖然只是短短的4年的時間,可是u市的發展搭上了一個快車道,並且速度越來越快。

    既然確定了這裡是u市,也找到了熟悉的地方,劉洋就順著這個地方尋找,他驚喜的發現,王造江還是原有的住宅居住,現在只是晚上的8點鐘左右,王造江正在家裡看電視。

    劉洋在用神識找到了王造江之後,並且直接的出現在了王造江的面前,先是嚇了王造江一跳,他把自己的疑惑向王造江詢問,通過他的介紹,很快的知道了這一切,對於這種變化,他也市咋舌不已,對於地下社會,其實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只是絕大多數的人不去做,也不能去做,出了他這個不遵守規矩的人,帶來了這麼大的改變也算市正常的。

    不過劉洋現在對於世俗世界的事情已經不再該興趣了,修煉,並且盡可能的達到相當的高度是他的願望,他終於明白,為什麼修真者強調大道無情,到了一定的程度,世俗幾乎不能夠影響到他。

    王造江見到劉洋,以為他是找他詢問,材料方面的事情,王造江把劉洋找到了一片倉庫區,這些材料都市兩年來,王造江盡心的收集的,現在劉洋研究的重點是煉器和陣法的研究,直接的個體的煉製已經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不過材料都是好材料,也難為王造江這麼的用心,他不得不收了下來。

    交割了這些材料之後,王造江顯然的送了一口氣,劉洋趁機的詢問李隆景的下落,王造江也不是特別的清楚,只是提到了4年前他曾經來過一次u市就離開了,當時似乎提到要去極北海域一次。

    極北海域,劉洋心中一陣的思考,那應該是北冰洋那裡,對於一般的人來來說,那是一個禁區,生存條件極為的惡化,不過對於一般的地下世界的高手來說,那裡和平常的地方沒有什麼不同,到底是什麼吸引了李隆景的腳步呢,劉洋也很好奇,告別了王造江,也離開了u市,稍微的確定了方向,就向北冰洋而去。

    以劉洋現在的速度,前往北冰洋,最多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到了,雖然還沒有到冬季,可是北冰洋卻非常的寒冷,況且它非常的廣大,李隆景又沒有明確的指示,劉洋也不知道怎麼去尋找,在暗黑議會的記載中間,沒有關於北冰洋的一些記載,應該不時什麼修真遺跡吧,劉洋根本沒有想到,李隆景在出來之後,根據他的提點,去了一趟教廷,通過教廷的一些記載,發現了北冰洋的一些不同,他是有目的的來到北冰洋的,而不是像劉洋這樣,只是一點點的線索,就跑到了北冰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