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末日電影

小說博覽 喪屍電影 文 / 醒時新生

    喬治?羅梅羅的喪屍三部曲

    喬治a?羅梅羅(ge|com|ea.romero)被譽為現代恐怖電影之父,是第一個賦予喪屍精神的人。

    他的第一部喪屍片,我想肯定很多人都看過,沒看過都聽說過,就是大名鼎鼎的經典喪屍恐怖片《活死人之夜》

    其實這部片子在現在看來,沒什麼恐怖的,也沒什麼特技,造型也不怎麼血腥。不過他的經典在於:在他之前,喪屍僅僅局限於巫毒教(voodoo)憑借宗教意識以及毒藥操作的屍體,除了震懾人本性的|com|ero的橫空出世,真正意義上創造了喪屍電影這個特殊的門類,給於喪屍全新的造型與生命。

    正是這部片改變了喪屍電影的格局,成為了今後恐怖片的里程碑。後又被重製成了《三十週年紀念版》《活屍之夜90版》《活死人之夜3d》等等,以及其幾部續作,可見其經典程度了

    由喬治.a羅米羅ge|com|ea.romero所拍攝的喪屍三部曲,除了充滿緊迫感的演出之外,明確的人物描寫與極具隱喻性的劇情內容,是在當時所有類似作品所無法凌駕的。最主要的一點則是他的作品充分了反映出當時年代的情況。在《活死人之夜nightofthelivingdead》劇中所呈現出的殺戮感,寫照出當時美國社會對越南戰爭的社會反應。失去人性凶暴慘忍的喪屍,和拿著武器幹掉喪屍而獲得極度快感的自衛民眾,則是清楚的描寫出當時美國頹廢的精神世界。

    第二部作品《dawnofthedead》(《活死人黎明》)中以巨大賣場為舞台,和人滿為患的喪屍群展開長期的抗爭本作品則是針對當時美國在越南戰爭之後,獲得表面上安定祥和的消費社會,但心靈深處卻依舊是頹廢無助,做出了反諷的效果。

    《活死人黎明》在完善了喪屍基本設定的同時,成功的引進了之後始終佔據核心地位的城市元素。破敗無人的大型城市,四處遊走的喪屍,絕望的尋求生存的人類,dotd幾乎可以被稱為現代喪屍電影字典。更可貴的是,在恐怖,逃亡以外,羅梅羅不吝筆墨的大量描寫了人處於極端環境中的各種心理活動:恐懼,迷茫,瘋狂,種群概念模糊的失落等等,這些元素綜合在一切,終於使喪屍電影超越了初級的恐怖電影,進化為了一類非常獨特的類型。而《喪屍的黎明》本身也被供為了喪屍影迷心中的神作,成為了clut經典。

    到了第三部作品《dayofthedead》(《喪屍出籠》),喪屍已經蔓延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存活下來的人只剩下無助和絕望,這是反映出在環境破壞與核威脅之下,對未來失去信心的80年代表徵。正因為喬治.a羅米羅ge|com|ea.romero的喪屍電影和時代的變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才能夠與觀眾產生一樣的共鳴。

    1986年版的《喪屍出籠》,從當時的技術和想像力角度來講,好歹也堪稱早期喪屍片的先鋒,後來還被奸商換了封套當作《生化危機》的影碟出售。

    羅梅羅的喪屍三部曲不僅是喪屍電影的里程碑,還為喪屍下定了準確定義,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因為不明原因讓喪屍死而復生,而喪屍本身沒有任何意識和思考能力,完全是靠本能在活動;2.喪屍喜歡吃人肉,為了找尋活生生的人肉而襲擊人類;3.喪屍會感染,被喪屍咬到的人死後也會變喪屍攻擊原本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4.喪屍不會死亡,所以不管如何去傷害他的**,喪屍還是會繼續活動下去;5.成群結隊緩慢前進的喪屍集團,然後追殺活人產生恐慌,造成對觀眾的心理壓迫。此後的喪屍電影無不按此作為刻畫喪屍的準則,就連電腦遊戲《生化危機》都是依照羅梅羅的喪屍三部曲的模式設計而成。

    生化危機系列

    由著名遊戲《生化危機》改變的電影,毀譽參半。就電影本身而言,其水準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卻難以為廣大遊戲粉絲所接受。關於該片的資料,由於人盡皆知,某蛇就不在這裡多說了。

    殭屍肖恩

    這部英國產的電影,絕對和以前大家看過的各式各樣的殭屍片大不一樣。看這部片的時候,最大的感受絕對不是恐怖,而是那種充斥全片的淡淡的英倫幽默。大家喜不喜歡這部片子偶不敢說,不過它絕對不是那種看到免疫的那種好萊塢模式,我倒是可以打包票的。

    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應該算是那種完全不同於美/韓惡搞式的幽默。現在搞笑的東西太多了,戲說的東西也太多了,真正談得上「幽默」的倒成了鳳毛麟角。而這部片裡這種幽默卻隨處可見,比如肖恩清晨外出購物時的半夢遊,比如肖恩和艾德拿唱片攻擊殭屍時的「精挑細選」,比如轉角兩隊逃亡人馬「鏡子」一樣的相遇,比如」進入酒吧前的那段殭屍模仿秀,比如在溫徹斯特酒吧裡在queen的歌聲中拿檯球桿打殭屍……以及最後的結局。這個結局絕對可以說是「顛覆」所有殭屍片的,前段時間《殭屍的黎明》裡的「意外結局」比較起來簡直可以算是毫無創意,毫不意外了。對英國人的幽默我真是佩服的無以言表。

    在對細節和環境的把握上,導演edgarwright也做的非常好。肖恩在影片開始兩次出門購物的那段戲真是拍得經典而有意思,出門時推開欄柵、被球打中頭、上人行道被絆、挑飲料、回家不鎖前門……通過兩次購物途中環境的變化(血手印、破碎的車窗玻璃、傾翻的交通標識、路上的殭屍……)和肖恩的一成不變,把肖恩這個角色刻畫地入木三分,又讓人忍俊不禁。他和朋友艾德、女朋友、母親及繼父的對話,買花丟花,關鍵時候的挺身而出,稍稍安定下來之後馬上想到母親和已經分手的女友……這些段子真是設計的天衣無縫,把一個活生生的肖恩放在了觀眾的眼前。這些話、這些行為,絕對不是模式化的,是充滿個性的。看這部片子,你會覺得肖恩就是肖恩,絕對不是另外哪個人。

    殭屍之地

    不管喪屍片的劇情多麼的類似,都會讓我迷戀。因為它可以給觀者一種除了血腥和反胃之外其他的恐懼。這個片子的劇情一開始就讓我想到了那個殭屍老片《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一個反戰反種族歧視的極其有教育意義並且適合有暴力傾向的青少年看的片子,比《殭屍之地》可崩潰多了,當看到裡面主角的一個朋友被咬後『自殺』的時候,我就會把自己放到此情此景,就像以前半夜玩《生化危機》一樣興奮不已,可以選擇--a孤獨滴和殭屍爛肉奮戰到底b讓他們咬一口也變爛肉算了c一頭撞死但是從來沒有找到過答案,因為結局無非就是--看著爛肉,變成爛肉或者被爛肉吃掉。這也成了我一部接一部樂此不疲滴看殭屍片的原動力,把自己設想如境,尋找答案。

    剛剛看完了《殭屍之地》,不誇張的說,算滿心歡喜。溫柔粘稠的血漿,美艷的半裸殭屍,無處不在的黑色笑料和穿插的男主人公逃避殭屍法則的「字幕」。片子開頭的殭屍唯美慢動作侵襲很有意思,導演應該是站在殭屍的角度拍這個片子,就像男主人公在家裡明明已經懷疑收留的辣妹被咬了,還是願意讓她依偎在身邊,因為殭屍一樣可以性感。

    還有讓人意外的《陽光小美女》,雖然臉部和大腿依然堆積了多餘的脂肪,但是腰倒是細了不少,頓顯少女青澀,依然很早熟依然很冰山,依然走親情路線

    後來的驚現的《天生殺人狂》大叔就是電影套路裡的具備一切素質救世硬漢角色--玩世不恭的態度,矯健的身手,富有彈性的肌肉,外冷內熱的性格。唯一的缺點就是被男主人公提及的奶油蛋糕控,就開始告訴觀眾,會把笑料來源根源於落差--柔弱的姐妹倆有很深的城府,一直靠逃跑求生的主人公為了真愛也會很勇敢,神經大條的牛仔也有柔情的一面,家居奢華的好萊塢影星過著沒有自我的生活,被譽為殭屍禁地遊樂園成了殭屍的狂歡派對,不想被劇情欺騙的觀眾不是好觀眾。

    我就說一下我最喜歡的3個片段,劇透內容,遊客止步。

    鏡頭之一:是男主人公在加油站被殭屍追逐的長鏡頭,如今的追殺片段基本都會蒙太奇過去,很少會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被2個扭曲的爛肉追殺的全過程,看完這段完全有一種遙感遊戲抑或把自己等量代換為主角的情緒會回味起只會在夢境裡出現被什麼追,逃不掉卻又捉不到的神經刺激。

    鏡頭二:在好萊塢男明星被誤認殭屍打死的片段,他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有很讓人傷感,我們在生活中會羨慕有豪宅,跑車,知名度的明星,但是也許在明星卻認為自己和行屍走肉沒有區別,他在臨死前所:我從來沒有做過自己。他一開始的殭屍裝扮和談論其他明星變殭屍的事情,就暗示了,沒有自我的生活比真正的殭屍又會高級到哪裡去呢。

    鏡頭三:恐怕也是所有看過的人都會喜歡的鏡頭,就是一切一切局勢反轉的鏡頭,在四個人都在看似已經絕望的時刻卻在一瞬間,守得雲看見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為滿世界都是殭屍並不可怕,真正讓人走向死亡的是懦弱而疲倦的心。也許這就是我給四顆星的原因,因為就在這時候,我終於沒有例行公事地就像我在每一部殭屍片裡尋求的答案去想到底是選a選b還是選c,因為它是第一個很明確的告訴我,在這樣的狀況下,一定要堅定的與殭屍血戰到底,只要人還活著就有逆轉的希望,沒有人可以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沒有了希望就真的淪為殭屍的一員,糜爛庸碌地過完自己荒唐的一生。

    我是傳奇

    《我是傳奇》(iamlegend)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末世科幻電影,由法蘭西斯?羅倫斯(francisla|com|atheson)的同名小說改編,也是該書第三度被改編成的電影作品。本片的故事劇情與第二部改編自該小說的電影《最後一個人》(theomegaman)較為接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