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陸 第二十三節 上帝的懲罰[第三更,求月票] 文 / 閃爍
十一日的轟炸是在下午進行的,這也是人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很多飛行員都在質疑指揮官的決策是不是出了問題。美軍防空戰鬥機的飛行員在下午最興奮,讓轟炸機這個時候進入美國本土上空,那不是找殘廢嗎?
這天的三批轟炸機也都遭到了美軍防空戰鬥機的瘋狂攔截,可是在護航戰鬥機的掩護下,轟炸機的損失並不是很大。這也是護航戰鬥機第一次全程伴隨轟炸機群行動。在十一月下旬的兩次轟炸中,護航戰鬥機仍然採用中途會合的方式為轟炸機護航,結果那兩次轟炸的戰損率都超過了5%。羅雲沖立即意識到了危險,迅速修改了護航戰術,隨即巴哈馬群島上的機場投入使用,護航戰鬥機擁有了前進基地,可以為轟炸機全程護航,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這次,羅雲沖還想看看全程伴隨護航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三支轟炸機群中,飛往夏洛特的「鵬」式轟炸機群的損失反而是最小的。該機群在到達目標上空之前遭到了美軍戰鬥機兩次大規模的截擊,結果只有12架轟炸機被擊落。在返航的時候,又遭到了美軍戰鬥機的兩次截擊,有7架轟炸機被擊落。最後的戰損率剛超過3%。
另外兩支「狼鳩」機群的損失反而要大得多。其中飛往傑克遜的機群損失了28架,戰損率超過了5%,飛往新奧爾良的機群損失了24架,戰損率4%。因為飛往傑克遜維爾的機群遭到了美軍戰鬥機三次攔截,而飛往新奧爾良的轟炸機群只遭到了兩次攔截,所以這兩支機群在防禦作戰中地損失相差不是很大。反而是遭到了四次攔截的「鵬」式轟炸機群的損失最小,這引起了羅雲沖的重視。
羅雲沖在機群返航之前。就給參謀部署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調查這三個機群的轟炸行動,找到為什麼「鵬」式機群的損失最小的原因。這也是在為今後的轟炸做準備,只有搞清楚了原因,才能夠找到有效地轟炸方式,從而降低損失。
當時,「鵬」式轟炸機與「狼鳩」式轟炸機的自衛火力相差並不是很大,都配備了10門20毫米機關炮。屬於世界上自衛火力最強大的重型轟炸機,比起只裝備了重機槍的美軍重型轟炸機而言,這兩種轟炸機的自衛火力明顯強悍得多。三支機群採用的戰術編隊也相差不大,按理說,損失率就應該與遭到攔截的次數成正比。
經過調查後,羅雲沖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鵬」式機群進入時的巡航高度是8500米,而返航時的飛行高度是9000米。而「狼鳩」機群地進入高度只有5500米,返航高度7000米。而美軍戰鬥機在高空地性能嚴重降低,明顯難以有效的攔截「鵬」式轟炸機,而對付飛得更低的「狼鳩」就自然有力得多了。
另外。「鵬」式轟炸機上地電台可以使用三個頻道。在保持轟炸機群內部聯繫的情況下,還能夠負責引導附近的護航戰鬥機去對付美軍的防空戰鬥機,具備一定的空戰引導能力。提高了護航戰鬥機與轟炸機群的配合效率,也就提高了護航戰鬥機的作戰效率。而「狼鳩」式轟炸機上的電台要落後得多,沒有與戰鬥機進行配合的有效手段,就難以引導護航戰鬥機作戰了。
找到問題後,羅雲沖立即著手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限制「狼鳩」的作戰半徑,使轟炸機不用攜帶全部地燃料,降低起飛重量,也就提高了飛機的巡航飛行高度。另外,設法為「狼鳩」裝上「鵬」式轟炸機的電台。防禦作戰時,由副駕駛引導戰鬥機作戰。後來在應用了這些辦法後,「狼鳩」式轟炸機的戰損率明顯降低了不少。同時,這次調查也讓羅雲衝突發靈感,想到了一個可以提高轟炸效率,降低損失率的辦法。
當天晚上,羅雲沖拿到了具體的轟炸報告。為了確證三次轟炸行動的效果,除了在轟炸機群裡安排有照相偵察機之外,當天傍晚的時候。還有數架遠程偵察機分別飛抵夏洛特,傑克遜與新奧爾良上空,拍下了城市在大火中燃燒的照片。另外,情報部門也設法截獲了美軍的通信電報,弄到了美軍對這三座城市做出的損失評估報告。
轟炸行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照片分析結果,以及截獲的美軍情報都證實了這一點,三座城市超過三分之二的城區幾乎都被徹底的摧毀了!
轟炸夏洛特的「鵬」式轟炸機群是分成了10個小機群,每個小機群負責轟炸一片城區,不進行反覆轟炸。因此,為了提高轟炸密度,轟炸機都採用了密集編隊投彈,轟炸機之間的橫向距離不到100米,縱向距離也只有大概200米,投彈進入高度1500米,而燃燒彈上的引信設置的引爆高度為200米,也就是母彈在200米處炸開,將子彈拋灑出去,這樣雖然會比在450米高度上散佈時的覆蓋範圍小得多,但是卻能夠提高縱火的密度,使大火更難以撲滅!
真正造成毀滅性打擊的不是燃燒彈本身攜帶的燃燒劑,而是城市裡大量易燃物品,以及這些物品被引燃之後產生的大火,熱浪,以及有毒氣體。
當時,美國是僅次於唐帝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擁有國,從一戰結束後,福特公司生產出了第一輛轎車後,到大戰爆發前,美國保有的汽車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輛。如果按照人均擁有汽車數量來計算的話,在大戰爆發前,美國已經超過了唐帝國,成為了世界上人均擁有轎車最多的國家。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不少的汽車。在和平時期,汽車是生活的工具,可是在戰爭,特別是在遭到了燃燒彈的覆蓋式轟炸後。汽車就成了「定時炸彈」。
汽車油箱被引爆後,產生的破壞結果甚至比燃燒彈本身還要大。另外,汽車的輪胎,內部座椅等都很容易點燃,而橡膠在燃燒後,會產生大量的濃煙,這些煙塵都有毒,過量吸入就會導致窒息。同時,煙霧還妨礙了救火工作。
除了汽車之外,美國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大量的可燃物,或者是易燃物。比如大量的木製傢俱,棉麻毛質地的衣物,窗簾,地毯等等。另外,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一般都是住在木製結果的小平房裡面的,而這些房屋的主體結構也是木才,極易燃燒。而且這些房屋都是一片一片連在一起地,往往連成了數個街區。只要被點燃了。根本就無法撲滅大火。
在轟炸結束後,大火仍然在熊熊燃燒,足足燒了三天三夜。城區內的居民區幾乎全部被燒燬。工業區,商業區也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遭到轟炸的時候,就至少有5萬人被燒死。到大火熄滅的時候,超過50萬市民失去了家園,被迫離開城市。而在美國政府的記錄中,這次轟炸導致72164名市民死亡,3419人失蹤,傷者超過了20萬。
比起後面的大規模轟炸,夏洛特的人員傷亡根本就不算大。可是,轟炸的效果已經出現了。被迫轉移到別的城市。或者鄉村去地市民除了帶走沒有被燒燬地行李之外,還帶著遭到了大規模轟炸後的恐懼。這就如同是病毒一樣,當恐懼的病毒在美國的身體內開始蔓延的時候,這個強壯的巨人也將倒下!
其他兩次轟炸的效果也差不多,傑克遜的大火少了兩天,有31452人死亡,4148人失蹤,傷者超過了10萬,另外還有10多萬市民成為了戰爭難民。新奧爾良有33217人死亡。3288人失蹤,傷者超過了5萬,超過10萬的市民成為了戰爭難民。
這是針對美國城市平民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略轟炸,當時就出現了流言,很多美國人將戰略轟炸稱為「上帝的懲罰」。
當時美國政府還沒有想到要控制向外地遷徙的市民,當戰略轟炸如同惡魔的死亡召喚被轉播開,當越來越多地美國人開始談論「上帝的懲罰」的時候,美國政府才意識到,控制流言也許比防禦轟炸還要重要。可是,當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向了美國各地的時候,已經不可能徹底的控制住恐懼在美國體內的傳播了。
當羅雲沖拿到了情報部門提供的轟炸評估報告的時候,他也有點震驚。這是他第一次為在戰爭中大規模地殺傷平民而感到心悸。在對日戰略轟炸的時候,羅雲沖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畢竟日本是唐帝國的世仇,而且是那種背信棄義的敵人,沒有任何唐帝國的軍人會對日本有半點好感,在絕大部分帝**人眼裡,就算日本人全被燒死了,那也是活該。可是,美國還算不上是唐帝國的世仇。雖然羅雲沖沒有看到轟炸現場那煉獄般的場面,沒有看到在火海中掙扎著求生,最後卻被大火給吞噬掉的美國平民,但是那些數字就是一條條的人命,代表著十多萬人的生命就這麼被剝奪掉了。
在戰後,羅雲衝口述的戰爭回憶錄中,他對轟炸美國的感觸是最深的。而且羅雲衝自己都承認,如果當時美國選擇投降,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美國平民成為戰略轟炸的犧牲品。他甚至承認,也許還有別的辦法可以迫使美國投降,而不是將美國東部地區的所有城市都炸成廢墟。可問題是,當時有別的辦法讓美國投降嗎?還有,美國政府會在失去了最後的抵抗能力,或者是徹底的意識到將遭到徹底毀滅之前就投降嗎?而要讓美國政府意識到不投降就要徹底毀滅,戰略轟炸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城市變成了烈火中的煉獄,美國政府就不可能做出投降的決定!
轟炸總結報告也很快提了出來,參謀軍官提出了幾點修改意見,以及肯定了針對城區大規模使用燃燒彈的作用。另外,用於轟炸新奧爾良的新式燃燒彈的作用也得到了證實。
當時,只有投到新奧爾良的燃燒彈是採用了新的燃燒劑的。新的燃燒劑主要就是提高了可流動性,同時降低了密度,使之能浮在水面上持續燃燒。雖然新式燃燒劑的發熱量,以及火焰溫度要低一些,但是用來燒燬居民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而且新式燃燒劑本身就是針對沼澤地帶研製的,在對付新奧爾良這種被水淹過的城市時更為管用。
當初還有很多人不相信新式燃燒彈的性能,而且羅雲沖也想知道新式燃燒彈是不是更管用,所以才安排了轟炸新奧爾良的行動。在得到正式之後,今後就可以繼續用新式燃燒彈攻擊美國南部地區的城市。現在這一點也得到了證實,羅雲沖給兵工廠下了更多的訂單,獲得足夠的燃燒彈才是確保轟炸能夠持續進行的最佳保證。
白天轟炸的效果也得到了證實,雖然損失大了一點,但是羅雲沖並沒有因此而立即改為夜間轟炸。他在拿到了轟炸的評估報告之後就讓參謀著手組織下一次轟炸,準確地說,是下一階段的轟炸。
這時候,羅雲沖用上了在對付日本時的辦法,即先列出轟炸目標的清單,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轟炸行動。這樣,就不需要針對每次轟炸進行單獨的策劃,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比如天氣變化,轟炸機部隊的出動能力,彈藥與燃料的準備情況等等來陸續轟炸清單上的所有目標,靈活安排轟炸行動。
這也是戰略轟炸走入正軌的重大標誌,如果針對每次轟炸行動都做單獨策劃的話,那麼羅雲沖就要把他的戰略轟炸機司令部的規模擴大好幾倍,多安排幾百個參謀軍官,而他是不可能同時指揮這麼多的參謀軍官的,也就只能按批量的安排轟炸行動。幹這套,羅雲沖是行家裡手,做起來輕車熟路了。當時,也恐怕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比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