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二十四節 前進轟炸 文 / 閃爍
十七日夜,艦隊到達了巴霍努埃沃礁東南海域,距離大概12o裡,距離古巴的聖地亞哥大概第一個作戰海域,當天晚上,郝東覺的第二艦隊就派出了十多架偵察機前往古巴東南部,前去偵察美軍機場上的情況。同時,五支航母特混艦隊裡的轟炸機都做好了起飛的準備工作。
「偵察機預計將在凌晨四點半到五點之間到達美軍機場上空。」嚴宇龍在海圖上標出了那十多架偵察機的飛行航線,他也是海軍學院科班畢業,圖上作業能力相當強。「為了保險起見,每座機場都有兩架偵察機。這些偵察機將一直活動到天亮之前,並且為轟炸機群提供最直接的目標信息,在轟炸機群到達之前將離開機場上空,返回艦隊。」
談仁皓看著海圖,他沒有去打斷嚴宇龍的話。偵察與轟炸行動都是由東覺安排的,如同以往一樣,談仁皓很少為航空作戰操心,他比較擔心的是艦隊提前暴露,從而遭到美軍的反擊。對談仁皓,以及兩支主力艦隊的官兵而言,巴霍努埃沃礁並不是一個吉祥的地方,上次,艦隊就是在這附近海域遭到颶風襲擊的,不然的話,大西洋艦隊早就被他給幹掉了。
為了避免艦隊提前暴露,偵察機出的時間比較晚,而且都要在危險空域呆上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這樣就可以避免美軍跟蹤返航地偵察機,從而找到艦隊。相對而言。這方面的威脅不大,真正對艦隊構成威脅的還是在加勒比海活動的美軍潛艇。雖然已經部署到牙買加島上的岸基反潛巡邏機可以迫使美軍潛艇遠離牙買加島,而且通過嚴密封鎖牙買加海峽,以及牙買加島到中美洲大6之間地海域,讓進入加勒比海的美軍潛艇減少了很多。可是這無法徹底杜絕來自海面下的威脅。另外,美軍潛艇在現艦隊之後,肯定會把艦隊的位置報告回去,這樣一來,艦隊就暴露了。
「反潛工作安排得怎麼樣了?」談仁皓朝嚴宇龍看了過去。
「艦隊轉向後,反潛戰艦就已經分散到外圍去了。另外,牙買加那邊派來的反潛巡邏機在一個多小時前就已經到達,按照我們的安排,這些反潛巡邏機將一直伴隨我們行動。負擔艦隊外圍的反潛巡邏。」
談仁皓微微點了點頭。「重點是避免艦隊暴露,沒有生意外的話,就繼續按照計劃行動,在轟炸機到達目標上空之後,讓其他各艦隊與我們保持實時聯繫,我要知道整個作戰行動的情況。」
因為不再擔任特混艦隊司令官。談仁皓就不再參與具體地作戰行動,這讓他感到有點不適應。以往。就算大部分航空作戰行動都是由東覺負責的,而且第一特混艦隊的航空作戰也多半是由朱榮哲部署的,可他也會全程參與,並且及時獲得戰場上的信息。現在談仁皓卻只能在戰列艦上遙控指揮戰鬥,而其他各艦隊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他也只能通過各艦隊司令官地匯報來掌握,而無法直接獲取信息。
這種改變是不得不生的,談仁皓也就不得不去適應新地指揮方式,就算再不適應。他也只能忍著,並且慢慢的適應。
此時,除了第三特混艦隊之外,其他各特混艦隊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早就忙碌了起來。在偵察機出之後,航空勤務人員就開始檢查轟炸機與戰鬥機的狀態,並且要趕在凌晨五點之前為所有的轟炸機裝滿燃料,掛上炸彈,另外還得讓護航戰鬥機做好起飛的準備工作。
在熟悉了「獵鷹」之後,航空勤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當時,哈飛專門委託了一家特種車輛廠。為艦載航空兵生產了一批特種車輛。而從根本上講,「獵鷹」的勤務性能要比之前的所有轟炸機都要好。比如。其採用地通用彈藥接口就非常先進,後來成為了帝國航空兵的標準之一。在有了專門的勤務車輛的配合之後,航空勤務工作的效率很快就達到了頂點。以往,為一架「射水鳥」補充彈藥與燃料需要大概15到2o分鐘的時間,「海雕」花的時.鍾左右的時間就能夠完成起飛準備工作,而一個勤務組負擔三到四架轟炸機,也就是說,快的話,半個小時就能完成,慢的話,也不會4o分鐘。
除了轟炸機本身地勤務能力有所提高之外,當時航母上的勤務管理也做了針對性地調整。比如,大部分轟炸機都只需要在機庫內補充燃料,在送到了飛行甲板上之後再掛上彈藥,並且為此訂下了標準化作業流程。最初的時候,出現過組織上的問題,即必須由兩個以上的勤務組一起協同工作,如果協調不好,就容易出問題,可隨著勤務人員組建熟悉了新的工作方式,其勤務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少。從此開始,帝國海軍艦載航空兵逐步為勤務部隊制訂了各種保障條例,規範了作業方式,並且最終改變了以「勤務組」為一個獨立單位的作業方式,而是採用了更先進,效率更高的流水線式的勤務保障方式,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艦載機部隊的出勤效率。
在戰爭中得到鍛煉,並且在戰爭中摸索總結經驗,成為了提高部隊效率的最有效的辦法,可以說,這次大戰正是航母從不受重視成為海軍主力的一場戰爭,同樣的,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帝國海軍總結出了使用航母,並且提高航母作戰能力的很多經驗,並且訂下了很多標準規範,為航母最終成為海軍的絕對主力奠定了基礎。而在航空勤務作業方面,整個大戰期間就生了好幾次重大改變,並且逐漸形成了戰後通用的模式。
比如,在第二特混艦隊採用了分類式,並且先通過讓執行不同任務的勤務人員穿戴不同顏色的衣服進行區分,比如穿紅色背心的為彈藥裝填員,穿白色背心的
補充員,穿綠色背心的為起飛引導員,穿黃色背心的導員等等。這成為了後來艦隊航空勤務人員的標準制度,而且其規範得到了完善,並且最終形成了帝國海軍的標準航空作業制度,得以在全海軍範圍內進行推廣。
很多時候,這些軟實力方面的進步並不引人矚目,很多人注意到的只是更先進的戰艦,更先進的作戰飛機,以及更多的王牌,而不是說有更好的勤務人員,以及更好的航空勤務作業制度。可實際上,正是這些軟實力方面的進步,才起到了真正的關鍵作用。戰後,很多航母作戰理論實際上都是在戰爭期間就出現了的,而且當更多的人意識到航空勤務作業的重要性的時候,唐帝國海軍已經率先在軟實力方面下功夫了。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這些航空勤務人員,以及合理的航空勤務作業制度的重要性絕不在新式航母,以及新式戰機之下。戰後,郝東覺就寫過一份關於艦隊航空作戰方面的論文,而且成為了帝國海軍學院的教科書主要內容之一。在這篇論文中,東覺就將航空勤務作業能力排在了影響航母戰鬥力最關鍵的十項技術與性能指標的第三位,僅次於航空作戰理論與先進的作戰飛機,甚至比航母本身的性能還要先進。而帝國在戰後設計航母的時候,都將航空作業能力作為了重要性能指標,也就是說。工程師在設計航母的時候,就得考慮到提高航空作業效率,而不僅僅是提高航母地生存能力,以及攜帶的作戰飛機的數量。往往,高效率的航空作業能力比攜帶的戰機數量重要得多!
戰後。有人評價過大戰期間,帝國海軍中為戰爭做出了巨大地貢獻,卻又默默無聞的三個人群,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排在了運輸船隊水手之後。這證明了當時確實沒有多少人真正的注意到這批不會駕駛飛機與敵人作戰,卻為戰勝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員。實際上在艦隊官兵中,獲得晉陞與嘉獎最少的就是這些航空勤務人員。一般的情況下,航空勤務人員的最高軍銜只是上尉,而且能夠成為軍官的很少。大部分地都是士官,以及普通的士兵。特別是那些有著熟練技能的人員,基本上都是技術士官,而不是軍官。另外,在整個大戰期間,獲得勳章的航空勤務人員只佔總人數的的兩成左右,而在艦隊裡地其他崗位上。這個比例過了四成,有的部門。比如戰列艦地主炮炮手中,獲得過勳章的官兵過了七成!
戰後,帝國海軍在十年之內三次提高技術士官的待遇,就是要留住這些技術骨幹力量,避免更多的人才因為待遇的問題而前往民用航空公司,從而導致海軍缺乏足夠的人才。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航空勤務人員,特別是那些技術士官的重要性。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在戰爭期間並不存在人才流失的問題。
正是有這麼一大批默默無聞的海軍官兵做著巨大地貢獻,帝國海軍的航母才能夠縱橫四海,擊敗每一個強大的對手。如果沒有這麼一批高素質的航空勤務人員,恐怕太平洋戰場上的很多次海戰的結果都將改變吧。
偵察機是在三點到三點半之間出的,到四點半,大部分航母上的轟炸機都已經做好了起飛的準備工作。此時,飛行員也6續前往航母上的航空作戰中心,領取作戰簡報,並且接受任務分配。五點前,各航母上地飛行員6續開始登機。同時,第一批起飛的轟炸機上地動機運轉了起來。出的時間到了。
因為要確保摧毀四個正規機場與三個大型野戰機場,所以五支航母特混艦隊的航空兵全部動員了起來,除了第一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將保留一批後備打擊力量之外,其他各特混艦隊的轟炸機都將分成兩個批次執行轟炸任務。具體的任務目標是由郝東覺直接分配的,在這輪轟炸中,第三艦隊將是絕對的主力,而第一艦隊只是補充力量而已。
就如同郝東覺本人一樣,第二特混艦隊的轟炸機先出,並且一路都飛在了前面。擔任領隊長機的是張鼎,而為他護航的是江文翰。這可以算得上是帝國海軍航空兵裡的「黃金搭檔」了,兩人分別是頭號轟炸王牌與頭號空戰王牌,而他們要對付的,就是帕爾馬索裡亞諾的美軍機場,距離聖地亞哥最近,同時又是古巴東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正規機場。
第七與第八特混艦隊的第一批轟炸機群也很快跟了上去,接著第一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群也出了。四個轟炸機群將負責轟炸美軍的四個機場,每個機群裡有12o13o轟炸機,同時有一個中隊的護航戰鬥機。
到五點十五分,第二特混艦隊的第二批轟炸機群開始起飛,在此之前十分鐘,第四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群已經出了。第八特混艦隊的第二批轟炸機也緊跟著起飛。這三個機群的任務是轟炸美軍的三個大型野戰機場,而這三個野戰機場的規模並不比正規機場小多少,只是基礎設施差一點而已。每個機群裡仍然有8o到9o架轟炸機,同時得到了至少一中隊的護航戰鬥機的掩護。
第七特混艦隊的第二批轟炸機在五點二十五分開始起飛,這是第一波打擊力量的補充部分,如果哪個機群沒有完成打擊任務的話,就將由該機群進行緊急補充轟炸。為此,該機群裡還額外有14架偵察機,且這些偵察機是最先起飛的,它們將追上前面的轟炸機群,並且伴隨前面七支轟炸機群執行任務,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補充轟炸。
到此,第一批打擊力量已經全部派出,而第一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還有大概一半的轟炸機留在了飛行甲板上,隨時準備起飛,執行第二輪補充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