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財傾天下

作品相關 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齊偶爾也瘋狂 文 / 葫蘆熊貓

    劉洵是第二天一大早便離開錦江市會昌平的,江雪嫵三女還要在錦江呆一天,明天才回去。

    他早晨起來的時候,周瑞青已經上班去了,吃著早飯,劉洵卻想到,昨晚自己和外公一直談到兩點多鐘才睡覺,外公今年已經六十出頭了,體力精力都大不如前,卻還要早晨五六點鐘起來處理文件,可以想像,若是到安南省主政一方,勞心勞力定然更累。

    想到外公漸生的華髮,劉洵也不知道自己在後邊推了一步讓外公往上走一步,到底是對是錯,若是在錦江當市委書記,肯定要輕鬆些吧。

    不過想到外公自少年時便抱有一腔壯志,若是此生沒有實踐的機會,只怕才是他最大的遺憾吧,對於他們這些政治家來,或許那才是他們的生命意義所在,另外一個時空,周瑞青退到政協時候的鬱鬱不得志劉洵是見過的,遂不再去多想這個,只看外公在知道自己能主政一方時候的熱情便知道,外公也是有滿腔的抱負要施展的。

    坐在回昌平市的大巴上,劉洵卻想起昨晚,兩人準備休息的時候,外公最後卻了幾句不清不楚的話,劉洵還是早晨起來才想明白,感情外公話裡話外的意思,似乎是在暗示,遼北省這次要調動的,不僅是他,似乎省長朱利民似乎也要動一動。

    不過可以想像,朱利民這動一動和周瑞青的動一動可不一樣,周瑞青是要到安南去再進一步走到正職省部級的位子上做封疆大吏而朱利民這次的動一動,怕就是要日薄西山,到中央落個閒職罷了。

    不過想來也是,鍾衛民落得如此下場似乎也沒什麼奇怪。

    近一年來遼北省諸事多多,昌平市爆發了政法委書記劉東鑼和市局副局長李向奎案錦江市爆發了市長李功濤案,這兩次大案中作為省長的他首先要擔負一定的領導責任,其次,兩次案件處理的時候,他的做法難免給中央留下一個不作為的印象,尤其是李功濤案他表現出政治上的不成熟來,再加上他又屬於堅定的保守派,這次被趁機調到中央任閒職也是情理之中。反觀秦立文這個省委書記就老謀深算的多,隱藏在幕後洞若觀火,偶爾的推bo助瀾這責任便沒了他這個一把手的事情,這也算是遼北省政界的常青樹了,始終屹立不倒,省委書記的寶座坐的牢牢的。

    朱利民調走也好,劉洵心中暗想,這人與外公不合自己日後在遼北省內搞實業,規模了還好,規模大了,作為省長,使個絆子還不是輕而易舉的?倒不知道,中央掉走了朱利民之後,還會調來誰當省長。

    不過秦立文那邊,找機會卻是要犴訪拜訪,要多走動走動,不管怎麼李功濤案秦立文是要承自己的情,而自己日後在省內搞實業,少不得他這個封疆大吏的支持,多走動走動自然是有好處的,劉洵在心中如是的想到。

    坐在大巴上,劉洵隨手拿起車廂裡邊的一份報紙,上邊寫著,浙東省省委書記的昨天發表的講話,講話裡邊把紋州成了成了「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劉洵看了後會心的一笑,看來南巡春風果真要吹滿全國了,他記得,當初似乎就是這個人嚴厲的指責紋州是「和平演變溫chuang」吧現在倒是知道急著改口了,他從來就是支持紋州的。

    心中感慨一聲鄧公的影響力,果真是不同凡響,春風要再一次的吹綠中國了。

    大巴的速度不快,斡劉洵到了昌平市的時候已經下午一點多,出了省運長途站的時候劉洵卻是暗暗決定,自己是應該買個車了,一定要買個車。

    嘿嘿,他現在好歹也號稱「劉一億」了,一億的身價若是連個車都沒有,那可太不過去了,鄭強這個御用司機自己可不能給浪費了。

    鄭強現在算是徹底的跟著劉洵干了,才幾個月時間便成了百萬富翁,在之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至於之前劉曉軍準備安排他進市局工作的那茬,現在早就不提了,劉曉軍也知道他跟著自己兒子發財了,也就沒勉強鄭強必須進重案組。

    劉洵回家的時候,劉曉軍和饒長水在家裡邊喝酒,劉舢心中一樂,巧了,上次自己回來的時候,鍾衛民、饒長水和自己老爸三個人在家喝酒,這次又是饒長水在,自家倒成了喝酒的好地方了。不過這也算奇事了,自家老爸一個正處有面子讓市長和政法委書記過來喝酒,那可不是一般的正處能做到的。「小洵回來了」饒長水已經喝的面紅耳赤,看到劉洵,話的時候口舌也午些不清楚「這子,有出息,有出息,能賺錢不,還還能跟著培東學習長見識,以後,要……要成大器……老劉生了個好兒子……」

    劉洵瞥了眼桌上,上邊已經有兩個空瓶子了,第三個也喝了一半,看來兩個人喝的倒是不少,下酒菜卻是一個沒有,只有半包見底的花生米。

    「爸,和饒叔這是幹嘛呢,大白天的不上班,躲在家裡邊喝悶酒,下再菜也沒炒兩個,感情還真是喝悶酒呢。

    「上班,上個鳥,姓胡的不把人看在眼裡,還上個什麼狗屁的班,不定哪天人家看我們不順眼,轉頭便擼了。我和老子都是人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爸好歹一個堂堂的市**局局長,被那姓胡的指揮市局的人去解決拆遷戶的問題,子來,這***叫什麼事。」

    「拆遷戶?」劉洵疑惑的問了一句,對饒長水略顯粗魯的話方式倒是沒覺得如何,饒長水和劉曉軍原先都是軍隊體系出身的,若是不會兩句粗話那還成?

    饒長水起這個,劉曉軍似乎也不大高興的模樣「讓饒叔和,這事我提著就來氣「哼,胡上都他好歹一個市委書記,作為國家幹部人民公僕,在工作上,他怎麼能這麼硬著來,怎麼能為了外人把刀子往自己市裡邊人民的身上捅,怎麼能讓市局去做這樣的事?」

    饒長水吐出一口酒氣來,冷笑一聲「姓錢的這事做的,不地道,現在搞改革了,要大搞經濟建設,這沒錯,全國都是這個樣子,都在招商引資,都在可勁兒的要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起來這自然是有好處的,大家都有好處,鄧公都了嘛,這咱沒得,可他不能為了招商引資便犧牲咱們昌平市老百姓的利益。」

    接下來饒長水和劉曉軍兩人喝著酒一人一句的,劉洵才瞭解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藉著鄧公南巡的東風,政府要大力的發展經濟,這下好了,有人在擴大私人投資,這叫「先富起來」:有人在取消「集體所有制」的招牌,這叫「摘紅帽子」:逃出去的si營老闆們一溜煙全都回來了,這叫「新時代的還鄉團」。

    這些是si營老闆們的描述,但是現在的政府官員,他們更加渴望的是引資,尤其是引進外資,對於民間資本的重視制度依然不夠。

    這倒不能是崇洋媚外,只不過整個國內的氛圍皆是如此,以經濟建設作中心被提出來之後,招商引資的數目便作為考核官員陞遷的一個重要指標,國家對招商引資在稅收上邊的三免兩減半政策皆是為了這個,地方上為了招商引資也是不斷的為外資創造有利的條件,還不是為了引來外資,給他們的政績填上一個沉每甸的籌碼。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真心要為人民做些實事的自然也有不少。

    全國都在招商引資,昌平市自然也不例外,胡上都上任的第一天伊始便把熊熊的大火燒到了招商局的頭上,那是要人員給人員要編製給編製要經費給經費,要求只有一個,就是要給昌平市引來外資。

    第一把火燒下去了,這個主抓經濟的市長第二把火接著燒,人大那邊有有王中和的支持,市裡邊又有橫河曹家的人過來幫他牽頭認識市裡邊的一眾企業家,胡上都便牽頭市裡邊的企業家,要大搞經濟發展,政府這邊,把工作做的是風生水起,鍾衛民一時之間居然被壓在下風。

    這市招商局的規模擴大了三倍,效率似乎也增加了不少,就是半個月前左右,還真就給他們引來港商了,而且一來便是一條大肥魚,這個港商,出口便是三千二百萬港幣的投資,而且還名言,後續還會陸續增加投資。

    這下可不得了,這可是三千兩百萬的港幣投資,過去三十年裡,整個昌平市投資的外資都沒有這麼多,這可是了不得的政績。

    要知道,雖然現今大家對招商引資都很熱情,內地政府不斷的為外商投資和合資公司設立便利條件,但是在92年之前,來華投資的外商還是比較少的,規模也算不上大,就目前為止,似乎省內都沒有引進過單筆達到三千萬港幣以上的外商投資,於是乎,這下昌平市熱鬧了,因為這筆高達三千萬港幣的外資沸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