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唐騎

第二卷 世界大戰 第十三章 戰者之仁 文 / 阿菩

    第十三章戰者之仁

    下巴兒思城外一戰,取得的戰果,振作了軍心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唐軍將可能可以從俘虜口中獲得這一帶的軍事情報——眼下唐軍對情報的渴求程度甚至比對軍資的渴求還要強烈。

    郭洛審問了俘虜後得知此次回紇領軍的乃是怛羅斯地位不低的將領,名叫阿里,他又從俘虜之中抽出底層將士、中層指揮官來,底層將士一般接觸不到上層的決策,無法從他們口裡得知高層的情報,主要的作用是讓他們指認將領,並從他們透露的細節來印證將領們的供詞。

    郭洛道:「那些將領很不老實,所說的話都互相矛盾,沒一句信得的。」他是將那些回紇的指揮官隔離了審問,在這種情況下真話容易取得一致,謊言卻勢必各自拆台,所以知道那些回紇指揮官都在說謊。

    張邁道:「咱們的軍律,雖然有不得虐待俘虜這一條,不過事急從權,只得動用一些非常手段了。」

    楊易叫道:「阿洛太斯文了,我去!」他才從戰場上回來,滿身的血污,都沒功夫洗刷,看起來便如一個地獄的殺神。

    郭師庸卻攔住了他:「你能有什麼手段?左右不過是拿鞭子抽打,我剛才有去俘虜營巡視了一番,那些個回紇將領有好些都是硬漢子,尤其是那個阿里,受了那樣的重傷,哼都不哼一下,我可不覺得你能有什麼辦法叫他開口。」

    「那怎麼辦?」

    張邁道:「把那個阿里提來,我親自來審問他。」

    郭師庸卻又攔住他,道:「特使,聞道有不同,術業有專攻,你臉上沒有凶相,殺氣不夠,楊易若也幹不來,怕你也未必能叫那阿里開口,這事不如就交給安九吧。」

    郭洛楊易一聽都驚呼起來:「安九?他在軍中麼?」郭洛道:「他該屬於民部才對啊,又不會打仗,怎麼會在軍中?」

    郭師庸道:「大都護覺得此行或許用得到他,所以讓我將他帶著。」

    張邁問道:「安九是誰?」

    他聽這名字倒像是安六的兄弟,果然郭師庸說:「是安六叔的族弟。拷問刑訊的事,他是一把好手。」

    張邁聽了有些奇怪,新碎葉城的原始居民不多,其中有一技之長的張邁幾乎都知道,但這安九既是安六的族弟,從郭師庸的語氣看來分明又是個有本領的人,自己居然不知,因問:「我怎麼不曉得他?」

    「他是一個活在暗黑中的人,人又有些怪癖,在新碎葉城時地位也不高,大家又都討厭他,平常不會談論他的,所以特使自然不知道,其實特使也不必知道他。」郭師庸說。

    張邁聽到這裡反而更好奇了:「大家為什麼不喜歡他?」

    楊易蹙著眉頭,說道:「誰會喜歡他啊,滿身都是死人的味道,小時候我見到他都要做惡夢的。」

    張邁笑道:「還有連你都怕的人?那我真想見他一見。」就命馬小春跟著郭師庸的人去請,過了一會馬小春回來,臉上像剛剛吃了一堆蒼蠅,回稟道:「特使,他……他不肯來。」

    「為什麼?」張邁問。

    「那人是個怪人,躲在黑乎乎的角落裡,說話的聲音也古怪,聽說特使召見,也不肯出來,我問他為什麼,他也說不出個為什麼來。」馬小春說著,忍不住插了一句口:「特使你還是別見他了吧,那人就像,就像一條蛇,躲在洞裡怕見人似地,還有……」想想自己是藏碑谷人,那安九卻是新碎葉城的,而且好像是軍中大有身份的安六的什麼人,可別造次得罪了,便沒再說下去。

    郭師庸也道:「特使,這安九也不算什麼人物,不過是脾氣怪異,比較會嚇人而已。在咱們新碎葉城他算是一名獄卒,您是欽差之尊,沒必要見這等人。」

    「獄卒?咱們新碎葉城還有監獄?」

    郭師庸笑道:「也難怪特使不知,咱們新碎葉城建制齊全,監獄自然也還是有的,不過也沒什麼人犯事,就是犯了事,或罰鞭打,或罰苦工,一般也不用關到裡頭去,監獄大抵就是虛設,安九無他特長,脾性怪異,不能合群,甚至犯過事,念在他父親立有苦勞,大都護便安排了個差使給他做,算是有個安身之處罷了。」

    張邁聽到這裡已明白過來,大凡一個族群,不管是哪一族、哪一國,總有一定比例的「非正常人」、邊緣人,或生理上有殘缺,或心理上有問題,這個安九大概就是這一類的人了,安守敬插口說:「安九在我們族內人人討厭,當初咱們遷徙的時候甚至有人說要把他留下,別讓他跟著了,他自己也沒什麼意見——因他是個癡性的人,活得有如蛇獸,留他在山林間和帶他一起走,其實對他來說也沒什麼區別。可大都護卻不肯,他當時問了我們一句話,大夥兒答不出來,便把他帶上了。」

    安九算來也是安守敬的族叔,但安守敬卻直呼其名,想來此人在唐軍之中確實地位卑微。

    張邁問:「大都護問了什麼話?」

    安守敬道:「大都護問:要是我們走了,回頭安九被回紇捉住,大家覺得他會不會供出一些我們的消息?當時大家都答不上來,因人人心中都覺得安九是一句話也不會說的,大都護道:大家其實也都知道答案,就衝著他有這性兒,咱們就不能拋下他——聖人教誨:『鰥寡孤獨皆當養之』,這是我華夏仁者之道,咱們還養得起他,怎麼能就拋下他?因此便將他帶上了。不想如今卻有了用處。」

    張邁聽了郭師道的這句話心中感動,心想:「我大唐子民,畢竟是與胡虜不同!『鰥寡孤獨皆當養之』,這是老祖宗要求我們關懷弱勢群體的大胸襟、大仁德。如今雖在戰時,大都護卻還能守住這條戰線!我中華能屹立於世數千年不倒,豈止是鐵血二字而已!」

    這時說道:「既然大家都覺得安九合適辦這件事情,那就交給他吧。」命馬小春:「這次要審問的俘虜不少,你去後勤隊伍中選二十個人,幫安九打下手。」

    馬小春應了,臨走時郭師庸叮囑:「你們聽安九的指揮,把『架勢』安排妥當就可以離開,不用在旁邊看著,他折磨人的場面,看了會傷人的惻隱之心。」

    張邁越聽越是好奇,不久馬小春又回來稟報道:「那人真怪,聽特使說要交人給他拷問,高興得不得了,就像得了一萬兩萬金似地。不過他說他天黑之前幹不了活,而且幹活的時候得在一個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最好有個能隔絕內外響動的深土牢。」

    這下巴兒思,卻沒有這等土牢。

    郭師庸叫道:「哎喲,是我失算了,要是讓他在城內審問,今晚我們都不用睡覺了。」

    安守敬道:「那饅頭山北側,有一間小木屋,是下巴兒思牧民放牧歇腳之地,不如就讓他去那裡審問,我再派一隊士兵將那周圍守住。」

    郭師庸道:「那地方不錯。」

    馬小春領命去了,張邁再與眾人商議今後的去向,只是談來談去,都覺得得有最新的情報作參佐,談著談著,自然就更期待安九拷問得如何了,張邁好奇心起,便要去看看情況,郭洛、劉岸等竟然都來攔住他,說:「安九現在應該正在拷問那個阿里和那些將領,他拷問人的場面太……太難看,君子遠庖廚,特使你還是別去吧。」

    張邁笑道:「什麼叫君子遠庖廚啊,阿洛你亂用典故,我又不是要進廚房。」

    楊易咿了一聲,道:「什麼廚房,安九拷問人的地方,那就是屠宰場。邁哥你還是別去了,安九拷問人那場面見了,保管你三天吃不下飯。」

    他們越是攔著,張邁就越發想去瞧瞧,不顧攔阻,騎馬趕到城外,才望見小木屋,便隱隱傳來一聲慘呼,那慘呼叫得好怪,似乎不是單純的痛楚,張邁也算經歷過好幾次戰陣了,聽到這個慘呼時卻還是起了一手的雞皮疙瘩。心想:「庸叔說安九『只是比較會嚇人』,聽這慘呼聲,恐怕不是『比較會嚇人』而已。」

    再走近些,便見到一隊士兵把守著——卻是安守敬派來的。那些士兵見到張邁躬身行禮,張邁發現他們腳下大都有嘔吐的穢物,問道:「怎麼回事?」

    帶頭的隊正與副隊正對視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開口。

    張邁便縱騎走近,這時又傳來幾聲呻吟,那種呻吟卻比剛才那慘呼更叫人難受,實非人間所能有,張邁到此已有些後悔了,到了小木屋前,要推開門時,不嚴實的門內已經傳出一股莫名惡臭,似是血腥、糞便、胃酸以及種種分泌物湊合在一起,屋內究竟是什麼樣的慘狀呢?張邁只覺得一陣反胃,竟不敢去想像了。

    郭洛又勸道:「邁哥,還是別進去了吧。這等不仁場面,見之無益。」

    張邁的手在木門停留了片刻,終於放棄了那無益於事的好奇心,道:「走吧。」

    這一晚踏月回城,心裡思考著一個問題:「何謂仁?何謂不仁?」

    這幾個月的經歷讓張邁看到兵家之事,從戰場之上到戰場之外,都充滿了種種大不仁。有一些甚至是張邁自己主導著干的。可是張邁做這些事情在這個環境下又不顯得突兀。

    若是在兵事上按照仁義道德行事,那便是「宋襄公之仁」,不但必然招致失敗,且還要為天下所笑,便是上古真正的聖賢,也不會有人贊同宋襄公的言行。但兵聖孫子卻又強調「智信仁勇嚴」是為將之五德,仁居其一,認為「仁」是為將者的必要條件。

    為將也要懂得「仁」——如果這話是孔夫子說的,張邁可以不鳥他,但這話卻是孫子說的。

    為將而不仁,則雖有鬼神之謀、無敵之師,也將行之不遠。

    「連孫子也認為,能取得戰爭勝利的,是仁而不是暴,那麼,怎麼樣才是真正的戰場之仁呢?老祖宗是如何在戰場上把握仁者之度的?」

    有一些道理,書上也有寫著,可真正要領悟卻無法靠讀書或聽教,而得靠鐵騎與陌刀來體驗才能真正掌握!

    「那些迷信小仁小義、如宋襄公之流的民族,或早已都被掃入歷史塵埃之中,連渣都不剩,或如印度的古民,雖然存留卻代代為奴——這些,都是羊!」

    「而那些迷信『暴』的民族,如匈奴,如羯氐,如柔然,如鮮卑,縱然因緣際會得以橫行一時,最終也如煙花般耀亮夜空後便一去不返——這些,都是狼!「

    「只有具備『戰者之仁』的華夏,才幾經劫難,終能於低谷間奮起重生!至今屹立不倒!」

    「所以,我中華的圖騰,不是狼,也不是羊,而是龍!」

    郭洛和楊易發現張邁忽然停了下來,在馬上握了握腰間的橫刀,這一刻兩人都覺得張邁的的氣度起了一點微妙的變化,三騎呈品字形靜靜立於明月之下,郭洛楊易卻都沒有說話,只是一左一右默默地注視著張邁。

    忽然之間,張邁不很擔心大唐的存滅了,儘管這時他還未能徹底掌握老祖宗的戰者之仁,「但當我們悟透這一點時,或者長安也就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