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獸焰

第一卷 第二百八八章四顧茅廬(上) 文 / 唐同

    第二百八八章四顧茅廬(上)

    劉民派出的使者到達荊州的治所襄陽,也就是現在的劉表稱帝后的都城,劉表聽手下說劉民派來了招降的使者,心中微微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拒絕了,雖然如今的劉表只佔據著三郡(南陽在劉民的手中,南方四郡在劉備的手中),但劉表所佔據的三郡是除南陽之外最富有的三個郡,不但人口眾多,物產也豐富,劉表手下現在還有帶甲之士二十萬,要劉表就這樣投降了,還真是不甘心,不過劉表儘管已經拒絕了招降,但對劉民派去的使者還是招待的很周全的,劉表不想因為這點小事而落了劉民攻打他的口實。

    而且劉表手下也同樣有著大量的投降派,這些人不但偷偷的與劉民的使者暗中接觸,也在晝的保護著這些使者的安全,劉表就算想殺了這些使團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中心於劉表的人不是沒有,而且很多,那些投降派中的人其實也是大部分對劉表很忠心的,這一點上,劉表的境地比劉璋要好的多,只是這些人都是荊州大家族的人,也得為自己的家族考慮,明眼人都知道,就憑著劉表現在所控制的三個郡,這點兒人力物力,如何是洛陽的劉民的對手,人家劉民現在控制著幽,並,益,涼,雍,冀,青,兗,豫,徐十個州,人口有著二千來萬,在人力物力上都是十倍於劉表,誰勝誰敗,傻子都會明白。

    這個時代的最高利益不是國家也不是民族,而是家族,在這個家族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時代,一個人的忠心自然是有限的了,他們可以對劉表很忠心,但那是在不妨礙自己家族的利益下的忠心,一旦家族的利益會受到巨大的損害,那忠心也就值得考慮了,這一次出使襄陽的人是司馬懿,司馬懿人洛陽大學畢業後,先是在陳宮手下做了一段時間,後來被劉民調到了身邊做謀士,在三國時代,司馬懿也是一代超級謀士,絕不會比諸葛亮差多少,雖然這人生有反骨,不過劉民並擔心,只要不給司馬懿兵權,劉民諒他也反不了天。

    而且現在賈翊,郭嘉,戲志才,陳宮這幾個最早跟著劉民的人,身體上個個都很強壯,再活個幾十年也是小意思,有他們在,司馬懿也只能老實的做劉民的鷹犬,司馬懿本身也是很才能,劉民覺得不用他也太浪費人才了,所以這一次劉民派了司馬懿做使團的大使,司馬懿這是第一次單獨做事,心中自然存著要好好表現一番的心思,劉表拒絕了投降,司馬懿並沒有因此灰心,反而開始在襄陽城中大量的接觸著當地各個大家族的人,同時也不斷搜羅荊州的人才,給司馬懿做副手的,是三國時代另一個大才徐庶。

    徐庶的家人早就被劉民給搬進了洛陽城中,劉民不但派人對徐庶的母親照顧的很好,還給徐庶的弟弟治好了病,並且讓徐庶的弟弟當了一個洛陽城中的小官,徐庶學業有成後,雲浮洛陽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在母親與弟弟的勸說下,徐庶最後投靠了劉民,先是被放到幽州做了一郡的太守,後來,劉民發現徐庶於治理地方上的才能並不算很好,便把徐庶招到自己的身邊,專門做謀士,當然,這種謀士有一個很現代的名詞叫做參謀,分為軍機參謀與與民政參謀,徐庶是軍機參謀,司馬懿是民政參謀,劉民一口氣派出司馬懿和徐庶這兩大人才,也算是很看的起劉表了,這兩個人現在雖然還算年輕,但智慧上可不低。

    司馬懿主要的精力是拉攏荊州的各大家族,徐庶則四處物色荊州有用的人才,有一次司馬懿與徐庶一起拜會在襄陽大家族的名士黃承彥,徐庶從黃承彥那兒得知,自己的師兄弟諸葛亮現在就在襄陽,在襄陽城外結廬而居,徐庶心中不由的大喜,對司馬懿道:「孔明乃大才之人,我等當為皇上將此等人才拉攏住才是,仲達,與我一同去拜會他如何?」

    司馬懿聽到徐庶說諸葛亮有大才,心裡就有點不以為然,同時心中也有些不快,如果是一般的人才,司馬懿到是很願意去拉攏,但聽到徐庶如此的盛讚,司馬懿心中卻是有些不願意,真要是把這樣的大才拉攏到了自己的皇帝麾下,那自己以後想要出人頭地豈不是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不過司馬懿也知道劉民大力招攬人才的力度,所以自然不能阻止徐庶的行動,不但不能阻止,司馬懿還得積極的參與其中,因為如果能夠招攬到一個好的人才到洛陽去的話,那麼司馬懿和徐庶都有一份不小的功勞可記在功勞簿上。

    於是司馬懿吩咐手下人採買了一些禮物,與徐庶一起帶著幾十名護衛來到襄陽城外的南郊,一行人很快找到了黃承彥口中所說的諸葛亮所居的茅廬,簡簡單單的幾間房,外面有一個籬笆圍成的大院子,與其他的農家院子不同,這院子中種著一些花草,顯的很清雅,兩個童子正在侍候著那些花草,看到司馬懿和徐庶一行人,兩個童子抬起頭來觀看。

    司馬懿揮手讓手下一個人上前詢問,得到的回答是這裡確實是那諸葛亮的所居之處,不過兩個童子很遺憾的告訴司馬懿的手下,他們的先生出外雲遊去了,司馬懿皺了一下眉頭,很是不高興的道:「這諸葛孔明只怕是欺世盜名之輩,吾皇賢明之聲早達四海,這諸葛孔明卻不但不投效,反而蝸居於此沽名釣譽,說什麼雲遊去了,怕是不敢出來吧。」

    「仲達此言差矣,孔明乃是我師水鏡先生最得意的弟子,曾有言說,臥龍與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這臥龍指的就是這孔明,那鳳雛則是龐統,這兩個人,都是世之大才啊,所以,為了皇上的千秋大業,這孔明無論如何是得把他招攬到洛陽去才好……」徐庶見司馬懿有些生氣,便不由的為諸葛亮解說了一下,不想這話讓司馬懿心中更不舒服。

    「呵呵,這話說的好大的口氣啊,什麼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吾皇萬歲,已經鼎定中原,沒有他臥龍與鳳雛,這大漢的天下不也快要安定下來了,哼,若那諸葛孔明真的有才,早就該認清形式,若不為皇上所用,他若安心的蝸居於此到也罷了,若是妄想愚蠢的螳臂當車,那麼等待他的結果一定是粉身碎骨的了……」司馬懿一聽那句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狂言,心裡就膩味的慌,司馬懿對自己的才能那也是很自許的,但在劉民手下,有郭嘉,賈翊,戲志才這些人在,司馬懿可生不出半點驕狂之氣,不過司馬懿心中也只服郭嘉他們,對其他的人,司馬懿心中還是很不服氣的,可突然蹦出兩個人,說是比他司馬懿還要厲害的多,這讓司馬懿的心中如何能舒服的了。

    徐庶也是一個聰明的人,知道司馬懿心中這時對諸葛亮他們有成見,想了想,也沒有辯駁,歷為司馬懿有些話說的很對,自己的皇上確實是天下少有的賢明之君,可是那諸葛亮和龐統卻不願意投效,這其中就很說明問題,諸葛亮與龐統的才能,徐庶是不會懷疑的,可就是這樣的兩個大才,要說他們看不清形式,徐庶說什麼也不會相信,但兩個人卻出師這麼久了,仍然沒有投到劉民的手下來,只怕還真就如司馬懿所說的那樣,因為才能太高了,生出了螳臂當車的狂妄之想,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能,捨易就難,準備投靠其他的人。

    要真是這樣,徐庶不由的暗自搖了搖頭,心想自己的這兩個師兄弟,不會真的這麼糊塗吧,這可真是取死之道啊,如今皇上已經據有大漢的十州,剩下的荊,揚,膠三州之地,那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了自己皇上統一天下的,自己說什麼也不能讓這師兄弟兩個人就此埋沒了一身才華,說什麼也不能讓恩師一生的心血就這樣落空了,徐庶在心中暗自決定後,將所帶來的禮物留下,又留下了一封信給諸葛亮,勸那諸葛亮不要辜負了恩師水鏡先生的一番心血,也不要辜負了蒼天給與他的一身才華,不要真的做出那逆天行事的事情來。

    徐庶不知道,三國歷史上,不但諸葛亮和龐統喜歡逆天行事,就是他自己也喜歡做那種逆天的事情,不過那個時空還有讓諸葛亮他們逆天行事的機會,現在這個時空,劉民沒有給他們鑽空子的機會,在南下荊州之前,就先拿下了涼,雍,益三州,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也徹底斷絕了諸葛亮那個三分天下的計劃,益州拿在了劉民的手中,不但讓其他的人失去了反制的機會,更從另一個方向上對荊州,江東等地形成了以上壓下的態勢,就因為這個原因,喜歡做逆天之事的諸葛亮也不得不感歎失去了機會,他選擇了在襄陽的南效結廬而居,也是因為諸葛亮認清了形式,徹底的死了攪風攪雨的心思。

    徐庶留下東西後,與司馬懿離開了諸葛亮所居的茅廬,茅廬內,諸葛亮並沒有出外雲遊,外面的司馬懿與徐庶的到來,他是知道的,只是他真的不願意再出山了,諸葛亮是一個很傲氣的人,他不願意在別人的手下從一個小官一步步的做起,他喜歡自己一個人能掌控全局,喜歡那種事事都由自己說了算的才好,諸葛亮不是不知道劉民統一天下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情了,但諸葛亮更明白,自己要是投靠到劉民的手下,憑他一個沒有任何功勞的人,

    想要立即在劉民手下做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是不可能的,而要他諸葛亮在別人的手底下做事,那更是不可能的,劉表早聞諸葛亮的才能,幾次派人相請,也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諸葛亮拒絕了,劉表手下,同樣需要論資排輩,諸葛亮根本不在意劉表是不是賢明,他在意的,只是有沒有讓自己全身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在三國的歷史上,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師兄弟為什麼都選擇了劉備,不是因為劉備真的有多賢明,而是劉備手下當時沒有人才,他們投到劉備手下後,就可以直接當老二或者老三。

    諸葛亮拿著徐庶留下的信,只是掃了一眼後,便讓一個手下的童子拿去燒了,既然決心不再出山,這徐庶的信自然也就不用再留著了,其後的日子,諸葛亮一如往日的過著他的隱居生活,司馬懿和徐庶回了襄陽後,司馬懿到是很老實的將諸葛亮一事派人上報了劉民,同時,司馬心中又暗自想到,這徐庶說那諸葛亮有大才,說不定也許是真的,這樣的人,

    留在世上始終是一個禍患,不但是自己的,也是自己的皇上的,雖然天下一統已經成了定勢,但要是真有幾個智慧高絕之士跳出來搗亂,那也會多增不少的麻煩,如果自己這個時候派人把那諸葛亮殺了,那麼不但可以減小對自己的威脅,也可以為自己的皇上清除一些隱患,想必到時候皇上知道了這個事情,也應該不會怪罪自己。

    司馬懿在心中決定了之後,叫來一個自己的心腹,讓他著手安排人去把那個諸葛亮殺了,司馬懿的家族是個大家族,雖然司馬一家投靠了劉民後,家中的那些田產被迫讓劉民出錢收購了,然後分給了其他的人,但司馬家去在劉民的照顧下,(司馬家投靠劉民的時間也比較早),開了許多的工業作坊,家中現在也是有錢財過億,所以手下養著一些心腹武士等,這一次司馬懿到荊州來,不但劉民派有保護他的軍隊,司馬家也同樣派了人保護司馬懿,殺諸葛亮這樣腹黑的事情,自然是他司馬家中的武士出手了。

    徐庶回了襄陽城中後,想想又不放心,於是第二天,帶著十來個護衛再一次來到了諸葛亮的茅廬,這一次,徐庶決心在這裡坐等諸葛亮的出現,可是諸葛亮既然不願意再出山,自然就只好躲著徐庶了,可是在外躲了一陣,見徐庶鐵了心的要在他家中等他出現,諸葛亮只好跑到了黃承彥的家中暫住,司馬家的武士見諸葛亮的家中有徐庶在,只好偷偷的埋伏在外面,結果形跡讓別人發現了,告訴了諸葛亮,徐庶在諸葛亮家中等了幾天,仍然不見諸葛亮出現,只好又回了襄陽城中,而諸葛亮也因為家裡的院子外面有形跡可疑的人在,也一直沒有沒有自己的那個茅廬之中,司馬家的武士足足在外面埋伏了十幾天,也沒有等到諸葛亮。

    司馬懿聽到手下心腹的報告,也只好先把人員撤走了,只留下兩個暗哨盯著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也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沒有因為司馬懿把手下的撤走了就跑回去,一個來月後,司馬懿和徐庶在荊州的任務完成了,也不好總是在這裡停留,劉表雖然不願意投降,可劉表手下願意投降的人大有人在,司馬懿把荊州的一些情況也探查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自然是要把這些情報帶回給劉民去,同時,也要把幾個在荊州招攬到的人才帶回洛陽。

    臨著離開襄陽的前一天,徐庶還是對諸葛亮不死心,於是再一次跑到了諸葛亮的茅廬中,諸葛亮這段時間一直沒有回他的茅廬之中,徐庶在這裡等了一夜,天亮後,徐庶心中無限遺憾的離開了諸葛亮的茅廬,心中為不能把諸葛亮帶到洛陽去而失落和憂心,整個使團離開襄陽後,司馬懿把家族中的十幾名武士留了下來,讓他們在這裡務必要等到那諸葛亮出現,將諸葛亮給殺了,司馬懿現在也想到了一點,那就是他們在的時候,那個諸葛亮估計是不會出現的,但他們離開後,那個諸葛亮不可能還會繼續躲著,那時自然就有機會殺了諸葛亮。

    諸葛亮在聽到黃承彥說洛陽的使節團一行人終於離開了,也不由的吁了一口氣,黃承彥有些惋惜的看著諸葛亮,他知道這個年青人很有才能,所以黃承彥不但在平時很照顧諸葛亮,甚至決定將自己的女兒黃月英也嫁給諸葛亮,只是黃承彥對諸葛亮不肯出來做官多少有一點兒意見,劉表招攬幾次拒絕了,現在人家洛陽方面的招攬也拒絕了,

    黃承彥真有些不明白,這諸葛亮到底要選擇一個怎樣的明主,眼看著洛陽方面要一統天下了,這天下哪還有什麼明主供他諸葛亮選擇,難道是那個不成氣候的劉備,還是那個江東的曹操?這兩個人,在黃承彥現在看來,只不過是兩個將要身死族滅的傢伙而已,哪裡值得人投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