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獸焰

第一卷 第二百五八章袁紹稱帝(中) 文 / 唐同

    第二百五八章袁紹稱帝(中)

    袁紹對手下人的不信任,讓郭圖,辛評這些選擇了投靠劉民的人心中,更是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跟著袁紹這種人,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郭圖,辛評他們也就更加的上跳下躥的聯絡那些在鄴城之中的各大的家族,這些家族也因為袁紹把所有的權力集中到了他袁紹的幾個兒子手中,從而心中對袁紹生出了不滿,郭圖與辛評他們的拉攏,讓這些人很快的倒向了投降派,畢竟,眼前的形式非常的明顯,洛陽的大軍壓境,而袁紹幾乎沒有太多的反抗之力,為了自己的家族,這些人絕大多數的是不可能把自己的整個為袁紹陪葬的。

    不過,也因為袁紹把所有的權力都收束到了自己的手中,軍隊完全控制在幾個兒子的手裡,讓那些各家族的人雖然有心投降劉民,但卻沒有能力把鄴城的城門打開來,放劉民他們的軍隊進去,甚至於連郭圖,辛評這些已經在暗中投靠了劉民的人,也不敢有一丁點兒異動,讓整個鄴城在表面上還是一切聽從袁紹的,趙雲他們的大軍圍了鄴城三個月,卻沒有攻打過一次鄴城,時間一長,表面上還算平靜的鄴城,竟然很快習慣了這種平靜,一些準備投降於劉民的人,心思又開始活躍起來,對於袁紹是不是能維持在冀州的統治又多了一份希冀。

    只是城中的人並不知道,趙雲他們在包圍了鄴城後,發動人力將鄴城的四周築起了一圈土牆將鄴城徹底的圍死,然後抽調了一部分軍隊將幽州平定了,分散於幽州的那些袁紹手下軍隊,在許攸的勸說下,紛紛選擇了投降,其中就有袁紹的親戚高覽幽州平定後,關羽去了幽州當守備,幽州的公孫瓚殘餘勢力和烏桓人看到劉民的勢大,也紛紛選擇了向劉民投靠,少數頑固不化的分子,則被到了幽州當守備的關羽領著軍隊很快的鎮壓了,而并州這個時候也落完全落入了劉民的掌控之中,這兩州一下,劉民在北方再無後顧之憂,反而又多得了十幾萬大軍,這十幾萬大軍經過整編後,一部分留守幽州和并州,一部分則調到了鄴城之兒來,

    加強對鄴城的圍困,至於高覽等幾名原袁紹手下的降將,劉民暫時沒有給他安排職位,只讓他們暫時歸趙雲管理,趙雲則派高覽他們這些冀州的降將每天在鄴城之外進行勸降活動,看到高覽他們這些人都投降了,鄴城之中那些各大家族的人則終於死了活動的心思,開始一心一意的準備著投降劉民,而袁紹看到高覽他們這些人後,也明白自己的大勢真的已經去了,因而袁紹心中變的更加惶惶不可終日,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後,袁紹也變的有些瘋狂起來,開始拚命的享受起來,整天摟著那些美女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田豐他們看到袁紹這般的放縱自己,忠心耿耿的他們不由的對袁紹進行苦勸,可是得來的結果卻是讓袁紹對他們煩悶起來,在郭圖等幾個投降派大進讒言之下,袁紹一怒之下對田豐冷落了起來。

    郭圖的辛評他們一直尋找不到機會將鄴城的城門獻給劉民,眼看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郭圖他們的心中也有些急了,雖然讓袁紹對田豐不再信任,解除了袁紹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可對眼前的事情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於是郭圖苦思了一條計策,與辛評幾個已經投靠了劉民的人商議了一番之後,郭圖帶頭向袁紹上書,請求袁紹順天應民,登基稱帝。

    這些天來,袁紹難得有一次不再抱著那些美女尋歡作樂,而是把眾人搜集了起來,商議起郭圖上書所說的事情,袁紹這個很愛面子,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把自己的**表現的赤(裸)(裸)的,但現在的袁紹,已經失去原先的那種雄心壯志,也再不想維持那種假惺惺的面子,對郭圖所上書的事情,袁紹直接向手下人問道:「諸位,你們覺得郭卿的提議如何?」

    郭卿?你連這個詞都用上了,還問我們的意見做什麼,許多的人一聽袁紹所說的話,都不由的在心中腹誹起來,辛評第一個站出來道:「陛下,如今大漢已經亡了,從此這天下自是有德者居之,陛下乃四世三公之後,德澤佈於天下,正是上順應天意,下順應民情之意,另外,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主,臣肯請陛下順天應民,早日登基為帝,好讓天下萬民感受到陛下更多的德澤,也好讓臣等能夠感受天恩,效忠自己的的犬馬之勞……」

    辛評這個人雖然是個投降派,但他與郭圖不同,本身不是尋種無恥之輩,他的投降,主要還是因為家族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因,這個時候,也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家族,不得不無恥一回,袁紹聽到辛評的話,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袁紹這段時間以來,太過於放縱自己,以至於把身體都掏虛了,面色有些蒼白,這會兒因為辛評的話,吉他紹的臉上湧起一抹紅暈,整個人看上去突然顯得特別的精神起來,對辛評讚許的道:「辛卿說的有理,自那獻帝死後,大漢的國祚已斷,如今算來,大漢是已經亡了,然而這天下,卻是不可能無主,終是要有人站出來管理這天下的,順天應民,這天下,自然也是要有德者居之,本將軍雖然才德有些淺薄,但袁家四世三公,恩澤廣佈天下,這天下,也應該是我袁家的……」

    袁紹這話,說的沒有一點兒遮掩,都已經到了這種時候,袁紹也沒有必要再假惺惺的給自己找遮羞布了,反正不管下面的人同不同意,他袁紹都是要當這個皇帝的,哪怕是當上一天皇帝,以一個皇帝的名義去死,那也是滿足的了,大多數的人是理解袁紹的這種心情的,可是也有人不識得好歹,這段時間一直被袁紹冷落著的田豐站了出來:「主公,此事萬萬不可,天下雖然是有德者居之,但大漢的恩澤猶在,國祚並沒有完全斷絕,主公此時急著稱帝,乃是逆天行事,將會給主公帶來天大的災禍,遠的不說,就說那洛陽方面,將會與主公再無轉環的餘地,洛陽那位劉候爺將會盡起百萬大軍來到鄴城之下……」

    不等田豐說完,袁紹已經氣的站了起來,郭圖一看袁紹的臉色,心中不由的大喜,跳了出來叫道:「田豐,你這是居心何在,陛下稱帝一事,乃是上應天命,下應的民情的好事,是為了這天下萬萬的蒼生著想,田豐你口口聲聲的洛陽的大軍來嚇唬陛下,阻止陛下順應天意民情,居心是何等的險惡,田豐,你居心如此,是不是已經投降了洛陽人,害怕陛下順應天意民情後,挾天威之勢,覆滅了洛陽那些跳樑小丑……陛下,田豐居心如此險惡,陛下不可不查啊,還請陛下對田豐如此之小人施以懲戒,以告誡那些居心不良之人。」

    「你……郭圖,你這個卑鄙無恥之徒,你上書讓主公稱帝,分明是居心不良,你這樣做,將置主公於何等處境……」田豐一聽郭圖的話,氣的臉上通紅,憤怒的指著郭圖罵道。

    「夠了……」袁紹猛的喝了一聲,打斷的田豐的話,郭圖上書讓袁紹稱帝,正合了袁紹的心思,這會兒的袁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登基做皇帝,至於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災禍,袁紹心中早已經不在意了,自己離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還在意那些災禍做什麼,田豐這般跳出來反對他袁紹稱帝,讓心情本來還算好的袁紹變的心情惡劣起來,看田豐也就更加的順眼了,用手指著田豐喝道:「來人啊,把他給本將軍拖下去,先關上他一段時間再說,田豐,你到監獄中給本將軍好好的反省一下……此事,你們還有什麼意見沒有?」

    反省?該反省的是你袁紹啊,田豐聽到袁紹對自己的決定,不由的愣了一下,然後大笑起來,也不等袁紹手下的侍衛過來,田豐拂袖就往外面走去:「哈哈……袁紹,該反省的是你啊,你想想自己這樣倒行逆施的話,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吧,我田豐就到獄中去等著,我到是要看看,你袁紹這樣做,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袁家,恐怕就要從此斷絕了。」

    看到田豐大笑而去的背影,袁紹的臉色氣的發黑,急急的喘息了幾下,然後無力的坐了下來,郭圖看到袁紹那模樣,心中卻是高興的很,火上加油的道:「陛下,田豐,一介狂夫而已,陛下不需要為這種人發怒,只是田豐如此的猖狂,是不是借了洛陽那些人的膽,陛下可須得好好的查一查了,不能讓這種害群之馬卑鄙之徒壞了陛下的大事……」

    辛評看到袁紹對田豐的處置,不由的在底下歎息了一聲,心想,這袁紹,真的不是明主啊,當初自己等人還真是看走了眼,以為他是一個明主,幫著他從韓馥的手中將冀州奪了過來,天下間,真正的明主是那位洛陽的劉候爺啊,當年,若是將冀州獻給了劉候爺,只怕到如今的話,這大漢的北方早就平定了,自己的家族所能得到的好處,也就不是現在這麼一點兒了,可惜,如今那劉候爺已經佔據了徐,青,兗,涼,雍,幽,並以及直隸洛陽,豫州的一部分,再加上這已經算入囊中的冀州,大漢天下,算是已經讓那劉候爺平定了大半了,自己的辛家,只怕也再無機會為那劉候爺立下什麼大功了,要是這鄴城,自己不能為那劉候爺獻上的話,那麼辛家可就在那位劉候爺的面前什麼功勞也沒有了,僅僅憑著獻上一個女子,是不可能得到那位劉候爺的青睞的,辛評心中轉了幾個念頭,狠了狠心,附合著郭圖的話道:「陛下,田豐目無陛下的尊嚴,猖狂跋扈,實為可惡,如此可惡之人,陛下若不對他進行嚴懲,豈不是讓陛下的尊嚴從此不再,也豈不是讓那些小人更加的得意猖狂……」

    辛評這一說話,其他的與辛評一個陣營的投降派也跟著跳了出來,指責田豐的不是,與田豐關係很好的沮授一看這些人一個個的跳出攻擊田豐,便想站出來為田豐說好話,這時候袁紹卻對著眾人擺了一下手道:「好了,田豐一事,就此不要說了,大家還是議一議正事吧,諸位,登基一事,乃是天下頭等的大事,還是先將此事議定了再說其他的吧。」

    袁紹也不是一個很昏庸的人,田豐的行為雖然讓袁紹很生氣很惱火,卻還沒有讓袁紹就此失去了理智,聽從了郭圖這些人的話,袁紹這一發話,沮授也就知道田豐暫時是沒有事的,自然也就不好再在袁紹面前提及田豐了,要不然,袁紹一旦惱羞成怒的話,可就會真的殺了田豐,除了郭圖之外,辛評他們這些人也不是一心要置田豐於死地,只要田豐沒有機會出來搗亂大家的投降大業就成,郭圖有些不甘心的的眨巴了一下自己的嘴,然後向著袁紹跪了下來道:「臣郭圖,肯請陛下早日登基為帝,以安天下萬民之心。」

    「臣辛評,肯請陛下登基為帝……」「臣張召,肯請陛下登基……」……

    隨著投降派一個個的表態,那些中間派也一個個的上前表了態,沮授,審配這些主戰派這時也明白,袁紹是鐵了心的要當這個皇帝了,誰要是不表這個態,只怕就要象田豐一樣到大牢裡去反省了,於是也一個個的上前擁護袁紹的登基,袁紹見這些人不再有反對的,這才露出笑容,揮了揮,既然大家都這樣表示贊同,那本將軍就順應大家的意見了,郭圖,登基大典就由你主持吧,後面,我們再來議一議皇后和太子的人選吧……」

    皇后的人選自然是沒有什麼好議的,自然是袁紹最寵愛的劉夫人了,到是太子的人選,眾人卻是各有各的想法,袁紹有好幾個兒子,最寵愛的卻是劉夫人的那個小兒子,袁紹的心中也想立他為太子,但眾人中大多數卻是想立袁紹的大兒子為太子,郭圖,辛評他們這些早就投降了劉民的人,心中只想著讓袁紹快快稱帝,所以支持袁紹的想法,想立劉夫人的小兒子為太子,但沮授這些人卻還在為袁紹著想著,要立袁紹的大兒子為太子,於是雙方爭執了好一陣,最後還是袁紹拍板,立劉夫人的小兒子為太子,沮授等人見袁紹做出這等決定,

    心中對袁紹算是徹底的失望了,其實袁紹心中明白著,如果不眼前這種隨時都要覆亡的境地,袁紹是不會立劉夫人的小兒子為太子的,為了袁家的基業著想,袁紹也得立長子為太子才行,可是眼前這種境地,立誰為太子,都是一個死字,那麼還就不如讓自己最喜歡的小兒子為太子,這樣死了也有一個大的名分,不枉了這個可憐的孩子來這世上一遭。

    皇后和太子的人選立下來後,就是下面各個大臣的的名選了,按照大漢的官職進行擬定,不過,要等到袁紹登基之後才能宣佈,目前擬定的名單上,郭圖有幸成了三公之一的司徒,郭圖見自己竟然成了袁紹手下的司徒,心中不由的苦笑起來,暗想,這袁紹要是與那劉候爺換一個位置,自己成了劉候爺手下的司徒那該有多好,可惜在這袁紹手下,這個司徒也不知道能當幾天,然後自己就要成了亡國之臣了,說起來,還真是有些晦氣啊。

    郭圖做為袁紹手下的最為得寵的人,得到這個司徒之位還是不為過的,若不是城外有著幾十萬大軍包圍著,郭圖心中都說不定會高興起來,可惜眼前這種形式,除了個別較為愚蠢的人之外,無論是誰得到了某個高官職位都不會高興起來,在諸事議定之後,眾人懷著心情各異的感覺匆匆回了自己的家中,不說那些投降派積極的為投降準備著,就是有一些主戰派中的人,也開始為自己的後路著想起來,袁紹登基稱帝,城破後,不但袁紹會心死無疑,就是他們這些做大臣的,只怕也不會落得什麼好結果,原因很簡單,袁紹如果只是一方諸侯,那麼袁紹就與劉民都還算是大漢的臣子,劉民不一定會殺袁紹,更不會殺袁紹手下投降的人,

    但袁紹現在要稱帝了,那麼袁紹就再也不是與劉民一樣同是大漢的臣子了,而是一個叛逆謀反之人,做為叛逆謀反的罪名,那可就大了,那是要誅滅九族的,不但袁紹一家子中的九族要被連根拔起,斬盡殺絕,就是他們這些袁紹手下的人,那也是同為謀反的亂黨,整個家族也會跟著受到牽連,就算投降了,那也不會有一個好結果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