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所察覺 文 / 醉死夢生
第六百六十四章有所察覺
李飛宇本來就不是什麼世家子弟,當然不可能知道這其中的奧妙,但是能讓滕素清和洪立波一家人親自招待,可見這個許立與他家的關係不一般。李飛宇再稍打聽一下,便清楚了許立與文天的關係,困擾了李飛宇一早晨的迷霧也隨之解開了。
既然許立與滕總理一家有這樣的關係,而許立又文天的得力部下,李飛宇當然清楚該怎麼做。至於馬俊松托人打招呼的事情只能以後再說了。畢竟滕總理已經親自過問,其他人再說什麼也沒用了。所以李飛宇今天才會主動邀請許立小聚一番。
崔振海當然更不清楚其中的奧妙,不過李飛宇如此明顯的示好,他當然明白。
這時李飛宇從桌上拿出松江省申辦東北亞博覽會的申請以及後附的方案,對崔振海道:「崔廳長,咱們再仔細研究一下這個方案,千萬別有什麼紕漏,不然送到滕總理那裡咱們可就不好看了!」
「那是,那是,勞煩李主任您給把把關,我出去聯繫一下駐京辦許主任,晚上咱們就去他那兒好好聚聚!」崔振海一看那嶄新的文件,就知道這份文件自從遞到李飛宇這兒,他恐怕還沒看過,可自己都快背下來了,還是李飛宇先看一遍,大家再坐下慢慢研究吧。
崔振海出了李飛宇的辦公室,馬上給許立打電話。雖然不知道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能讓李飛宇對自己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不過崔振海也明白,這其中必定是許立的功勞。
當崔振海親耳聽到許立說他昨天晚上竟然是在滕素清總理家吃飯時,崔振海愣了半天沒有說話。別說自己沒有這個待遇,就是文天省長,甚至是馬俊松書記恐怕也沒有這個榮幸能吃到滕總理夫婦親手做的飯菜啊!這也難怪李飛宇會如此熱情的邀請許立。
對於李飛宇的邀請,許立當然不會拒絕。雖然自己成功與滕總理一家有了一點交情,可自己也不可能事事都麻煩滕總理,而且最後辦事的還是下面這個人,與他們打好關係,不論是對松江,還是對自己都百利無一害的。
當崔振海回到李飛宇辦公室,告訴李飛宇今天晚上六點許立在松江大廈旭日廳宴請他時,李飛宇滿意的點點頭。畢竟松江大廈在京城也是十分有名的,各廳的規格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能在松江大廈最豪華的旭日廳裡宴請自己,也算是給足自己面子。
李飛宇隨後對晚宴的事情絕口不提,而是與崔振海研究起松江省的這個申請和具體方案。這份申請和方案可以說是松江省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敲才形成的文字材料,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漏洞,不過還是讓李飛宇在其中挑出幾處用詞不當的地方。崔振海立即將需要改正的地方告訴松江省政府辦公室,辦公室會在改完文件後,今天連夜送到京城,明天一早就可以將改正的文件報給李飛宇。
這次滕素清副總理之所以會這麼幫許立,卻是另有原因。滕素清昨天對許立的印象確實不錯,而許立對洪少的救命之恩也當然要報,可昨天在飯桌上許立只是隨意提了一下松江省申辦東北亞博覽會的事情,按道理來講,滕素清每天日理萬機,許立又不是正式請求自己幫忙,這種小事滕素清根本就沒有時間過問,也完全可以當做沒注意到,忽略過去,而她當時也確實是這麼想的、這麼做的。不然在飯桌上就應該告訴許立,自己會過問此事,當面送許立一個人情。
昨天晚上許立走後,滕素清和洪立波、洪曉春一家三口人坐在客廳聊起許立時,滕素清和洪立波都覺得這個年青人在自己面前能夠不卑不亢,言談舉止之間適當有度,將來應該還有更大的發展。
可洪少坐在一邊的沙發上半天沒有開口,過了半響,才突然猛的站了起來,道:「我想起來了,這個許立就是當時救我的人當中的一個!他那雙眼睛我絕對不會看錯!」
洪少突然開口也嚇了滕素清和洪立波一跳,洪立波反應過來後,才疑惑的道:「你是說這個許立竟然親自到非洲去救你?不可能吧!他年紀輕輕的,怎麼可能有那個本事!按你回來後說的,當天救你的人,每人至少打死了十幾二十個匪徒,就剛才的年青人怎麼可能殺人如麻!」洪立波不相信洪曉春的話,以為他看走了眼。
滕素清也是將信將疑,道:「你爸說的有道理,再說殺過人的人,特別是剛殺過人的,身上都會帶一股殺氣。我曾經去過一些特種部隊,據那裡的領導講,剛剛執行過特殊任務的,都會放一段時間假,讓他們放鬆情緒,有的甚至還需要心理醫生給予指導,才能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許立的樣子怎麼也不像那種人。」
「爸、媽,不會認錯人的!再說我從非洲回來都已經一周多了,許立才回來,他這些天完全可以四處渡假,緩解心裡壓力!」洪少堅持的道。
洪立波還是不敢相信,滕素清卻若有所思。許立這樣的年輕人在見到自己後卻依舊那麼放鬆,確實不太正常,要麼就是沒拿自己這個副總理當回事兒,要麼就是心理素質過硬,如果兒子說的是真的,只能說明許立確實有些本事。
而像許立這種年輕人,如果自身水平足夠,再有貴人幫他一把,他將來的發展可是不可限量的。正是因為如此,滕素清才會一大早給李飛宇打電話,不管兒子說的是真是假,權當是送給許立一個人情了。
當天晚上,李飛宇如約而至,還帶了辦裡其他幾名同志。許立當然是熱情款待,崔振海和傅月等人作陪。酒宴上李飛宇和許立以及崔振海都沒有再提到公事,反而拉起了家長裡短,到酒宴結束時,大家已經是一見如故,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