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黃庭立道

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三章 魚腸練法(上) 文 / 魯西平

    第一百四十三章魚腸練法(上)

    王禪盤坐在木桶裡面,只剩下腦袋露在水面,他手裡輕輕握住一口一尺多長的短劍,放在眼前仔細打量,卻只見這口短劍,劍身細長柔韌,通體都是一片淡淡的青光,雖然歷經數千年的歲月洗禮,但劍身之上花紋畢露,縱橫交錯,有如龜甲,又似高山流波,雲紋雷電,造型古樸,沒有劍鄂,只在最下端攢了兩個細小的篆文。

    正是「魚腸」二字。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古代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大型二小型三五口寶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那馬蘭兒年紀輕輕,拳法武功和王禪相差懸殊,卻能憑此一劍,輕而易舉破開王禪身上的橫煉護體,刺穿他連一般子彈都無法擊穿的筋骨,僅是從這一點上看,王禪心裡就有足夠的理由想像這把短劍就是傳說中那一口被專諸拿了刺死王僚的「魚腸劍」。

    伸出手指輕輕一彈,錚!的一聲,劍身輕顫,舞動一團青光,聲音傳入耳中,雖不宏大,卻如同珠落玉盤,叮咚有致,綿綿不絕。再從食指之間逼出一道七殺刀氣狠狠劈在劍刃之上,以他七殺刀訣的霸道,竟也只把這劍身撞得前後搖擺,如同風中弱柳,卻始終無法真個斬成兩段。

    這兩千多年前古人鑄成的劍器,居然比起現在用任何高科技手段生產出來的特種鋼材還要堅韌的多得多。王禪自從煉成七殺刀訣之後,依仗此術,縱橫來去,百試不爽,不論什麼對手,什麼敵人只管一道刀氣砍去,立刻就能殺死,刀光所致,精鋼頑石都和豆腐一樣,不堪一擊。

    卻無法切斷這一口魚腸劍。

    至今為止,王禪也見過幾口好劍,都是能夠切金斷玉削鐵如泥的寶劍,像是岳破虜師徒兩人手中的松紋古定劍和龍泉劍就都是「武當派」傳承幾百年的利器,劍光一閃,殺人如同割草,但若論起這鋒利程度卻遠遠比不上王禪現在手裡的這一口「魚腸劍」。

    唯一能夠相提並論的,似乎就只有葉天士祭煉出來的那一柄百步飛劍了。

    「史書中記載的魚腸劍,劍身細長柔韌,乃是勇絕之劍,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復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信手一揮便有水斷蛟龍,陸斬犀甲的本事,以前看來都還當是古人妄言,如今見了實物,才知道古人鑄造兵器的厲害,」手腕輕輕抖動,魚腸劍嗡嗡作響,劍刃青光連成一線,直把王禪眉眼都映得碧綠,森森寒氣,直逼眉睫。

    不由心下歡喜的緊,連帶著似乎連身上的傷勢都沒有那麼疼了。

    《北極北斗紫微經歌》中,七殺,破軍,貪狼,這三部神通,王禪現在還只能修煉七殺化血刀訣,接引星光,七殺入體,打通了兩手十指手臂上的六條經脈,凝練出無形刀煞,雖也能施於體外,每一記刀光,都彷如霹靂驚天,擋者披靡,但畢竟不曾練到大成火候,有些缺憾。

    而其餘的破軍,貪狼兩部神通,也因為他如今拳法武功還未曾晉級先天,結成內丹,更是連文字圖形都看不到,所以根本也練不了。

    尤其是他現在的橫煉功夫,練入骨髓血脈,已經到了內外一體,不分彼此,血肉筋骨和經脈骨髓裡應外合,一動俱動的地步,可以把體內真勁滲透到最柔軟的五臟六腑之中。他全身上下,密佈真勁,隨心而動,傷人於無形,只不過到底還是沒有把十三太保橫煉練到化血洗髓大成止境。

    說白了,就是王禪的橫煉功夫還不到家。

    古代時候,三教九流,兵家雖然是脫胎於道家,但幾千年殺戮征戰,歷代都有能夠名留青史的名將神將出現,這些人得了兵家傳承之後,雖不能長生,但神通在身,哪一個不是縱橫天下,睥睨四方的狠角色,就算佛道兩家的大成就者,見之也要退避三舍。

    所以從這一點上講,王禪之所以能被許長春一掌碎裂了胸骨,打穿橫煉護體,只是他功夫現在還沒有練到火候,並非說是他的十三太保橫煉就比禪宗少林的「金剛不壞體」差。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痛定思過,利用這一段時間,把換血洗髓的功夫練到大成,全身真勁充盈,毛孔深入臟腑,洞悉知微,一舉抱丹坐胯,成就先天。

    拳法武功,轉了後天,步入先天,絕對不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麼簡單。

    而是人身內外,所有的器官,毛髮,筋骨,血脈,五臟六腑,奇經八脈,骨髓,腦海,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如人類進化史上,從猿到人,那是一個量變引髮質變的過程。

    到了那時候,王禪一身所繫,連同內外,頭接虛空,腳牽大地,肉身之內穴竅盡數開啟,如同宇宙星空,繁星點點,無時無刻都和身外天地相接引,動念之間,就可以知悉敵人的一切。

    和人交手之時,對手的每一個動作,不管多麼細微,都能清晰的落入自家感覺當中,五感六識百倍增強,舉手投足,就能發揮出筆直以往強大百倍的力量。不管是什麼危險,什麼武器,只要對他生出惡意敵意,不等他們動手,王禪就會有所感應,預先查知,覺險而避,那種境界已經是武道終極。

    放在古代封建王朝,練拳習武的人逆反先天結成內丹之後,週身內外,氣息自給自足,無一外漏,就是被道家稱作「無漏真仙」陸地神仙的。而老百姓口口相傳的許多神仙逸事,大多也指的都是這些人物。

    而功夫到了這種地步以後,也不是說什麼武器都對王禪沒有用了,畢竟火器發展到現在,威力巨大的核彈頭,氫彈原子彈,連地球都能毀滅,真要拿出來,神仙都跑不了。只是說,練到了先天境界的武者是可以前知的,能夠預感危險危機,心思一動,當然就能事先改變計劃,叫足以威脅到自己的災難落在空處。

    兵家之道傳承數千年,論起歷史淵源來,還要追溯到周武王興兵伐紂的時候,比起禪宗少林還要年代久遠的多的多。自上古時候王朝更替,一大把年紀的姜太公在渭水邊上被周文王父子恭恭敬敬的請出山來,縱觀百代以來,中華大地將星雲集,層出不窮,其中不乏有那驚采絕艷之輩,名垂千古。

    雖說明宋之間,岳王武穆之後,天下就絕了兵家傳承,但到底是薪火未絕,到了這一代,被王禪有幸繼承。也有了幾分中興之象。

    兵家之道,首重殺伐,每一種法門都是建立在如何「最大程度的殺傷對手」的基礎之上,練到高絕之處,威力最是廣大,一招一式,都能要人老命。

    王禪自幼被老爺子收養,虎頭嶺上,人跡罕至,苦練了二十幾年的「十三太保橫煉」功夫,打下的基礎何等雄厚,直到最近才機緣巧合在葉天士的口中得到了後半部「北極北斗紫微經歌」的全文翻譯,並在極短時間練成了七殺刀訣,有了小成根本。

    與人對敵之際,內以橫練功夫護體,外以七殺刀氣殺人,遠攻時候還有兩道太白精氣。

    著實是凌厲無比,天下無雙。

    就以這一次為例,許長春要抓捕王禪,押回國內,雖然事先早有安排,布下重重陷阱,一舉重創了王禪,佔到絕對的上風,但拖到最後兩人交手,但還是避免不了被王禪扳回一局,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那一次交手,如果兩人執意都不後退,許長春固然可以召集所以有人等,以人命為代價,消耗王禪的太白精氣和七殺刀氣,拖到最後就有六成以上的可能抓住王禪,或者當場擊斃。

    但同樣的,王禪也能一下子把整個大廳的人全都殺光,拚命一搏之下,許長春最好的結果也是要功候大退,元氣虧損,終生都無法彌補回來,然後失血過多,半身殘廢,一輩子都要坐在輪椅上。什麼前途,全要變成鏡花水月,沒了希望。

    這種結果,對於許長春這等將門之後而言,簡直就是生不如死。所以他眼見王禪大搖大擺的離去,卻也絕不阻攔。

    似是王禪這樣的人物,任何人想要取他性命,肯定都要付出相應的慘重代價。而要依仗武力徹底的把他打敗,自身又不受一點傷害,那除非是在夢裡。

    要不然就是許長春能一下子突飛猛進,將自己停滯了許久的拳法武功再進一步,結成舍利子,化身金剛羅漢,那才會有一些可能。

    以他們兩個人的本事來說,真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王禪想要完勝許長春,除了修成先天,凝結內丹之外,最便利的一條途徑,就是把手裡這一口千古名劍,煉成自己的神兵或者飛劍。

    「我早先已經在葉天士處得了他們全真龍門,祭煉飛劍的法門,手裡還有兩道現成的太白精氣,只需打入魚腸劍中,每日溝通兩個時辰,用不了多久便能驅策自如,祭煉成功。而且我這一口魚腸劍,來歷不凡,不曾祭煉就有飛劍一般銳利,煉成之後還不知有何等威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