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黃庭立道

第一卷 第七十六章 所謂的劍仙之術 文 / 魯西平

    第七十六章所謂的劍仙之術

    心裡感歎了一聲,王禪穿了衣服,盤膝坐在窗前,也不開燈,任頭頂一汪月色披散在身上,調勻呼吸,卻是回想起不久前在國賓館裡打殺邵南華的時候,自己一鼓作氣用出呵氣成劍的功夫,突然就是心裡一動。

    一下子就想到了傳說中的「劍仙之術」,不由眼前就是一亮。

    劍仙之術,其實並非虛妄,古來有之,但卻並非是如同唐傳奇中所記述的精精兒,空空兒,紅線娘,聶隱娘這般人物,練劍成丸,秀口一吐,便是白光一道,能在千里之外,取人首級,這只是小說家言,滿紙荒唐,算不得准。

    拳法武術中劍術這一門的功夫,歷來能夠得到真傳的就是少之又少,劍仙之道更是其中隱秘,連知道的人都不多,到了近代以來,武術沒落,練劍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常人也只能是在一些傳奇故事中看到一些記載,還都是語焉不詳,隻言片語,神秘的很。

    不過王禪卻是知道,世上還是真的有「劍仙」這一脈存在,只是這一脈的功夫傳承的實在隱秘,每一代的傳人都要隱跡深山之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祭煉劍器,許多人甚至一生都沒有出過深山一步,乃是真正的隱士之流。

    而所謂的「劍仙」也絕不是神仙之流,只是劍術神奇,被人見了十有**都要頂禮膜拜,一傳十十傳百便也有了「仙」名。常人耳熟能詳在小說書上看到的「白光一道,口吐飛劍」在世界上並無其事。

    劍仙雖有,但並非如同小說上所描述的那樣,實在只是以訛傳訛罷了。

    「練劍莫先於煉氣,煉氣要首在於存神;存神之始功,根於固精。能此方可以論劍之練法,否則作輟之,鮮有成為完璧者。」

    劍仙的劍術說白了其實也是內家拳術中的一門,所謂以神御氣,以氣御劍,百步之外可以禦敵殺人,傳說中武當內家中就有一派是專門修煉劍仙飛劍的,名字便叫做,「百步飛劍」。

    這在甘鳳池親筆標注的大蟾氣秘本中就有所提及,而他這一門大蟾氣的功夫本來就是劍仙練劍的基礎。如是王禪內家功夫大成之後,以大蟾氣的法門從口中噴出一口氣來,外人看到的就是一道白光,鋒利如劍,放在古代裡被人誤以為是「飛劍」也不稀奇。

    所不同處,只是真正的劍仙練劍是和道家練氣的法門差不多,都是把隨身的一口劍器,當做外丹來練,其間還需要日日以珍貴罕有的藥材不斷洗練浸泡,花費的財力物力簡直想也不敢去想,簡直比天下任何拳法武術都要難練。

    天下萬物都有靈性,五金之物和美玉都是一樣,隨人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有溝通的道理。古時候的名劍名刀,殺得人越多,兵刃上就自然而然向外散發出凜凜煞氣,炎炎烈日,也能叫人如墜冰窟,比鋼鑄成的時候還要鋒利的多的多,究其原因便是兵器飽飲了鮮血通了靈性。

    這等兵刃就是最適合祭煉劍仙劍器的材料。

    王禪雖然也練兵器功夫,手裡一桿大槍到現在還沒有發過「利市」,但古代祭煉大槍的功夫在宋朝岳武穆的時候,就隨之失傳,天下兵器只有劍術一門,因為習之眾多,受無數先輩青睞,才有流傳,所以王禪其實也並不想要練劍。

    只是覺得國賓館裡自己一口氣噴出去,似乎還有未盡如人意的地方,便想參照著三卷黃庭經中的一些道家法門,看看是否可以改進一下。

    道家煉氣,講究一動不如一靜,身靜不如心靜,剛柔之氣,有如陰陽,太極圓轉,循環不息,養生之道貫穿始終,求的就是一個長生久視之道。

    王禪盤膝坐在窗前,身意內斂,兩隻手一上一下,捏了九宮指訣,全身鬆軟,空坨坨,明光內照,連雙眼都微微閉合在一起,小腹丹田微微起伏,慢慢的按照武當大蟾氣的調息法門呼吸吞吐,其間又夾雜了橫練功夫裡錘煉五臟的「霸王卸甲」法和道家小周天吐納真訣,這幾種高明之極的練氣之法,在他口中緩緩變幻,信手拈來,看似隨意隨心,毫無章法,卻片刻之後偏偏又被他熔煉雜糅在一起,臉上的表情彷彿極舒適自然的樣子。

    但事實上,王禪此時的身體內部卻絕非是他外表所體現出來的風淡雲輕,反倒一呼一吸,如同山呼海嘯,雷雲聚集,霹靂閃電,五臟經脈之中的內家真勁生似發了狂一般。

    漸漸的,隨著王禪呼吸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他身前的數米之地,空氣都好像是變成了一團團流動的水浪,一吞之下,如潮聲轟鳴,腹鼓如蛙,一吐之間,勁氣成風,如刀裂帛,異常強大的內部壓力緊緊的裹住了王禪的五臟六腑,帶動著他身上的皮膚起起落落,如被重物持續碾壓。

    「嗶吽吽,嘿哈臻!」

    「氣愈下兮身愈輕,神居上兮心生靈,精常固兮法術行,形自空兮玄生妙。」

    突然,王禪口中急速的吐出幾個沉悶的音節,震得空氣嘶啦啦一陣亂響,隨即他腦海中猛然閃過黃庭經中的一句經文。

    此中含有「精、神、氣、形」「妙行輕靈」的摘頭、收尾之意,短短一句話,就把道家吐納的根本說的明白,實在精彩至極!

    這句經文說的是人身精氣神三寶,外固則內壯,心靜則神安。欲為人上人,就不要貪圖捷徑,工夫要在學愚魯,吐納的時候,要神常生心如腐,不見不聞固守身形,不動不牽心意誠篤。做到這幾點之後,自然就能靜中生慧,了悟玄妙。

    王禪口鼻間的呼吸綿延不絕,一口氣往往要持續兩三分鐘的功夫,渾身的皮肉都隨著呼吸,一張一縮,一起一伏,一應毛孔也都似乎打了開來,如同千萬口鼻,一起吞吐。

    一口噴出,氣炸如雷,週身一顫,王禪胸腹翕合前胸貼住後背,似乎身體間已經沒了五臟骨架,整個人都是橡膠做成的,又一吸氣,全身毛孔刷的張開,肌膚漲紅如血,嗤嗤響動,有如百川入海。

    「呼」!

    「吸」!

    一聲聲的呼吸從王禪口鼻間傳了出來,吐氣如風,吸氣如雷,小腹間宛如風雷閃電釀成一團,隨著他吞吐之勢,身軀起伏間的幅度也是越來越大。

    到了最後,他每一次吐故納新,強大的力量都攪得王禪身體左右,氣流瘋狂流轉,如同在平地裡捲起一股狂風,鼻中兩道白氣,出出入入,有如實質,真彷彿是兩道劍光閃亮。

    這是他體內內家真勁裹挾著一股精氣,在五臟六腑的蠕動擠壓下,直接壓縮凝實成兩道小指粗細的「真氣」。

    而這兩道真氣也不是尋常意義上氣體之氣,而是無限接近於道家所說的「先天一氣」,王禪的拳法武功原本就已內家大成,如今被劍仙之術啟發,把自己畢生所學的一身功夫去蕪存菁,一番吐納之下,短短時間竟然已經是意外的把半隻腳踏進了「丹道」之門。

    人在十月懷胎或者剛剛出生,沒有近段臍帶的時候,身體裡都是帶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先天之氣的,只是那時候也沒人明白先天後天,若是沒有拳法宗師一級的大高手幫助以外力收斂,時間一長,整個人便成凡夫俗子,眾皆一般,沒有例外。

    但王禪現在卻是以自己二十幾年的拳法積累,在逆反後天。

    而且,他走的路子也不是道家流傳的胎息之道,以閉住口鼻,迫使呼吸通過皮膚毛孔進行,反而呼吸吞吐的更加強烈猛烈,如颶風來臨之時,最中一點總是無風。王禪的手段簡直近乎於「叛逆」,他完全是以呼吸之力,調動五臟,如金蟾吐氣,一線千鈞,在壓出身體中所有廢氣的同時,急速的吐故納新。

    明代劍客畢坤所撰的著作,一本《渾元劍經》,就是為道家劍仙修煉的典籍,其間便有「非精足氣不能清,非氣足神不能靈。非內而精氣神,外而筋骨皮,渾成一片,身不能輕。」的論述。

    放在拳法武術中,這講的就是,筋骨皮毛,氣血運轉,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神完氣自足,精足戰自久,氣滿則呼吸細;神清靜而圓融,則生造化。

    練通了精氣神,就是後天轉先天。

    洞悉自身一切奧秘,肉身內外交融如一,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角落無不可以控制自如,要動就動,要靜就靜,剛柔相濟,陰陽和合。

    方可超凡入聖境,庶幾馭眾為高明。

    王禪猛一睜眼,渾似黑夜中打了兩道厲閃,虛室生白。

    一手捏了劍指點在虛處,一手按在自己丹田小腹,正轉三十六圈,反轉三十六圈,如陰陽魚動,太極生成。

    他口鼻間進出的白氣靈動如蛇,週身氣息漸漸匯於一處,都從鼻孔中往來有無,身上毛孔這時候卻也盡數閉合,肌膚如玉,好似沒了一處孔洞,只有眼中精光如電,鼻中白氣籐夭。

    到了最後,他吞吐的越來越慢,最後索性一口氣吊住,如一線髮絲扯住了十萬大山,人也從地上一躍而起,站了天地根樁。

    剎那間,王禪只覺得自己五臟蠕動,胸肺之中似有一道白光閃爍,自己的筋骨皮毛,氣血靈識,全都在這一刻間交融一片,不分內外,一口氣息從丹田之下走膻中,過喉嚨,忍不住就是張口一噴。

    便看到他站立之處,一道白氣席捲而過,巨大的落地窗戶轉即成塵飛煙。

    破開一人多高的大洞,午夜涼風呼呼灌入!

    好不暢快心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