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黃庭立道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 王重陽的遺澤 文 / 魯西平

    第五十三章王重陽的遺澤

    「哦!」王禪接過書來,卻只見這三卷經書的材質和自己那本《橫煉》手抄本倒是有些相似,都是以某種特殊方法鞣制的羊皮製作的書頁,雖然薄如蟬翼,卻是十分堅韌,不怕蟲蛀,易於保存,難怪從宋金時候一直到現在千百年的功夫,都沒爛掉。

    也不知道這張道成在嶗山太清宮裡是個什麼地位的人物,竟然能夠隨身攜帶著「王重陽「親手註釋的經書,到處亂跑,也不怕他們祖師的手跡就此失傳,還拿來送我?

    隨手翻了一下上面的一卷,王禪見到書裡果然都是手抄的文字,不過卻是分作兩種的,正文全是形如鐵線般線條剛硬的篆文,字裡行間卻有一行行清秀的小楷加以註釋。微微有些發黃的封面上各自寫了三個大字,銀鉤鐵畫,力透紙背。

    「咦?這三卷黃庭經果然是和時下流傳的不太一樣,根本就是截然不同呀!」

    王禪貼身帶著的那本《橫煉》冊子裡,就滿紙滿篇的都是先秦時候的小篆,他自然認得出張道成給他的這三卷經書中的文字。而且那《黃庭經》本身就是講述道家養生吐納的一本經典著作,只是在老爺子留給王禪的大量藏書善本中,屬於不同版本的就有七八套之多,當然也是熟悉的很。

    如今只一翻開來,看了兩三頁,王禪立刻就是發現了這三卷經書和自己以前看過的大不相同。

    要知道,時下流傳在外的《黃庭經》據說是西晉時候南嶽元君魏夫人魏華存得了上界仙真傳授後所著的一部道教經文,全書共分為三篇,分別是《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和《黃庭中景玉經》,介紹了道家養生中許多存思觀想,養氣養生的方法。

    而張道成拿給王禪的這三卷經書,卻是直接將三部經文劃分成了「太清」,「上清」和「玉清」三部,每一卷都闡述了一部和王禪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東西。而且這三卷經書之中,每一本都有百十頁,裡面除了文字之外,還各有大量的圖畫白描插圖。

    如是第一本的《黃庭經》太清篇中,除去前面十幾頁的文字經文之外,後面幾十頁裡,就畫了上百個人物圖形,或站或蹲,出拳踢腿,姿勢各異,全身上下都還用硃砂紅筆描了極細的細線穿行於人身各處,王禪仔細看了兩頁,便發現這本書後半部分的第一套圖形赫然就是張道成剛才施展過的那一套「先天玄功拳」的路數。

    之後再有許多圖案,顯然又是其他的拳**夫,和先天玄功拳又不一樣,顯然張道成果然是沒有說謊,他那拳法也是學自書中。

    後面的《黃庭經》「上清篇」和「玉清篇」中,記述的東西也大抵如此,都是前半部分闡述經文要義,後半部分人物圖形,周天星宿,或是劍術,或是步法,粗粗一看,至少也有十幾門的功夫。

    至於書中的經文,文字繁瑣,精深,和他那橫煉法門後面記述的文字都大抵相仿,王禪一時半會兒也看不明白。

    待到他翻到一本經文的最後一頁的時候,王禪一愣,卻只見書頁最後卻只畫了一幅道形容高古的道人法相,座下一頭青牛,頭頂紫氣盈盈,從中又現出另外三尊道人的形象來,正是傳說中太上道祖一氣化三清的圖案。

    旁邊還以硃砂紅筆寫了十個大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再翻開其他兩本經書,果然也看到後面都是一樣的圖畫。王禪只覺得眼皮重重一跳,不知不覺間手心中一陣濕滑,竟然心頭一陣劇烈跳動,有些心驚膽跳起來。

    「世上的事情都是反覆無常,就連你這個修道全真之人也都免不了俗人一樣,為了心中所求,時常蒙蔽本心,委曲求全,卻不知道我們的心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紅塵萬丈如火爐,凡心一顆似銅鐵,入得世來,你若不能抵住誘惑,時時磨練,將一顆心意千錘百煉化作精鋼,就要粉身碎骨被自己毀掉,同流合污,迷失本性而不自知。既然你事出有因,我也不再怪你,只是你拿這三卷《黃庭經》來換我的天罡石,你卻不要事後反悔,再起波瀾,否則惹得我興起,一路殺上你們嶗山,叫你太清宮滿門上下道統滅絕,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禪翻看了一遍手中的經書,見到裡面的三篇經文,經義深奧,晦澀難懂,如果不是精通道藏之輩,細細研讀,怕是白首其中也難以弄得明白,好在下面還有王重陽白話註解,說的明白,自己只要日後花些時間,仔細體悟倒也未必就不能讀懂。只是這些經文還在其次,他看中的卻是經文後面記錄的那些人物圖形。

    他本身就是一個不世出的拳法大家,二十幾年專心於此,以他的眼光自然可以看出來這些人物圖形記述的都是一些極其高深的拳**夫,張道成的那一套先天玄功拳在裡面還只算得上是中下之品,遠遠算不上高深。

    傳說中那王重陽未曾入道之前也是個精通武藝的儒生,不但文中進士,且武力過人還在金天眷元年應武略,中甲科,是得過真正的「武狀元」的。想那宋金之時,天下征戰,民不聊生,天下武子儘是一身殺人本事,王重陽能獨佔鰲頭,當然也是個中翹楚,真正的大宗師人物。

    要不然後來金庸寫了小說,也不會獨獨將他位列天下五絕之首,力壓四方成就「中神通」的美名,箇中之因,絕非只是空穴來風。想來這經文後面便是他的一身武藝集結,相當於傳說中的武林秘籍一樣。

    其實他自己修煉的十三太保橫煉法門,真要論起年代久遠,還要追溯到唐朝時候,比起王重陽所處的年代還要久遠一些,乃是真正出自戰陣沙場的功夫,論起霸道威力來,天下拳法,無不出其左右。就是裡面記載的許多拳法,也都是福建莆田少林寺歷經無數前輩高手嘔心瀝血,實戰演練而來的,流傳至今其中幾路拳法甚至再就失了傳,在嵩山少林寺的藏經閣裡都沒有記錄過,未必就不如這三卷經書裡記載的拳法路數。

    但王重陽其人,先儒後道,力主三教合一,貫通釋道儒三家經典,融會貫通,主張修行之道首要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乃是有宋以後,道家法門得大成者。這些拳法武功,不知何時被他收錄於《黃庭經》後,其面目早已融合了全真道除情去欲,識心見性的宗旨,有養生練氣之妙。

    若非如此,張道成老道也不敢再之前對王禪口出狂言,說他嶗山太清宮中有一路先天玄功拳單憑此拳就能煉化筋骨皮毛,一路坦途直入先天之境。這些拳法法門正好可以填補如今王禪心中所需,加以借鑒,極大的豐富自身所學,縮短修煉的進度,再加上這三卷經文中還記述了道家九轉還丹的秘傳心法,也是王禪最想要得到的東西。

    而那所謂的天罡石不管多麼珍貴,在王禪眼中也是沒用,拿這東西相互來換,當然也絕不算虧本了。

    張道成聽到王禪一說,臉上頓時喜形於色,隨即也是長歎一聲,他也知道王禪言之有理,奈何造化弄人,這天罡石到底是門派中遺失在外數百年的寶貝,今日為了此物,再大的代價,他也不會有所猶豫。

    修道畢竟不是練拳,兩者之間雖有密切的聯繫,但出發點卻是不同,一個修身煉體,一個修心養性,一個勇猛精進心無旁騖,一個卻要出世入世,體悟天心人道,雖則都也是直至本心的修煉過程,可又有誰能真正做到不受世俗間的半點羈絆呢?

    就連道家許多先賢都沉淪於此,無法脫身,一旦被紅塵所染,便也只能苦苦掙扎,一世無成,迷失了本心,縱然榮華富貴,帝王將相,到頭來不也是白骨一堆,黃土一堆,千百年後,連個記得的人都找不到了。

    都說神仙神仙,這世上又有哪一個親眼見到過神仙?

    王禪隨手在房間裡的床上撕下一塊床單,把三卷經文全都包了,放在懷中貼身收好,又從脖子上摘下白金鏈子,露出巴掌大小的青色天罡石。他雖然不怕殺人,一動手就要人命,但並非毫無節制的亂殺之輩,如今劉老三已經死了,答應雷刑的事情也辦到了,他也不願再和張道成打生打死的。

    從他剛一衝進房間,到雙方交手,殺死劉老三,再到現在,說的很慢,其實前前後後加起來也不過是五六分鐘的事情,是以這時候門外雖然一直都有聲音傳來,卻始終還不見一個人闖進房來。

    不過眼下算算,也該差不多了,王禪再要殺了張道成,時間上肯定來不及,搞不好一回兒金海樓大批的保安衝進來,人人都荷槍實彈的,他想走都難,非要殺出一條血路不可。

    「道術法術,終還只是對自身性命無用,未曾逆反先天,結丹洗髓,總歸不是正道。這天罡石我和你換了,希望你回去之後,還要暫時放下別的,勤加修煉你那一路先天玄功拳,否則二三十年後,你也肯定不在了。」王禪朝著張道成點了點頭,一面作勢遞過去天罡石,一面也是好心提醒與他。

    畢竟這世上真正的高手已經不多了,這張老道一手拳法也是厲害無比,若不是先前浪費了大半體力,催動雷法來殺自己,而只用拳法搏鬥,只怕兩個人現在都還不能分出勝負來,有的打了。王禪也是憐惜這老道修煉不易,便提醒他不要忘了根本,否則拿回天罡石也是白費。

    「多謝施主良言相勸!」張道成一聽,連忙朝著王禪打了一個道家的稽首,苦笑一聲:「可惜貧道今年已經快到古稀,壽數不多了,遇到施主也晚了幾年,不然在早十年相遇,或許我也有進軍先天境界的可能,現在卻還是不行了。只盼望我拿回這塊天罡石,了了歷代祖師的心願,下輩子再來修煉就是。」

    張道成知道王禪說話的意思,心中也覺得淒苦,頓時將得到天罡石的喜悅都沖淡了一些,口裡說這話,正要伸出手來去接王禪手裡的石頭。

    就在這時,兩人耳朵都是一動,同時感到門外腳步聲響,套房外面竟是在這時候來了三四個人。

    這幾個人的腳步都是極輕,行進之中,迅捷快速,步履如一,顯見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比起從前聽到的任何聲音都要整齊的多的多。

    「不好,外面來人了,而且已經到了大門口,馬上就要推門進來了。」

    「糟糕,劉老三已經被你殺了,這金海樓裡全都是他的手下,人人都有手槍,子彈上膛,見到這個場面,貧道一千張嘴也說不清楚了,快點把天罡石給我,咱們跳樓走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