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六五五章掃蕩日本島之「掃塵計劃」(六十五) 文 / 蘭色幽香

    當朝軍手中緊握的底牌終於完全亮開了的時候,一直縈繞在戶田氏共、松平義勇和本莊道美等諸位美濃大名們心頭那種驚詫或是疑惑,這才總算是被完全地解開了。

    十二月二日,正在不破關與朝軍苦戰之中的美濃軍團忽然背後起火,那支曾被統率著美濃軍團的諸位大名們預計至少也得在十二月中旬以後才能從北面的叢山峻嶺中鑽出來的朝軍,不僅早早地就從層巒疊嶂的御岳雪山突進了美濃境內,還於二日奪取了他們那座已經形同不設防城市的府——岐阜城。

    佔領岐阜城的,正是那支由朝軍第一軍團第二師團所組成的左路軍。而作為李是應所聘請的軍事顧問,潘起亮就在這支左路大軍之中。

    自從潘起亮與左路軍的一萬三千餘名官兵一起於十一月十日南出富山殺進飛彈藩之後,十四日,左路軍即奪取飛彈城,十八日,左路軍又包圍飛彈府高山陣屋,並迫使飛彈大名率軍投降。

    其後,在隨軍押解的飛彈大名的積極配合下,基本上沒有了戰鬥的左路軍,又以極大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克服了大自然所設下的重重險阻,順利翻越海拔三千餘米的御岳雪山。二十四日,左路軍就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然出現在了郡上城的城下。

    由於手下那個不過千餘人的旅團早已被抽調南去鎮守了不破關,那位與戶田氏共雖然同齡。但卻不會被他人當成英雄少年,而是只能任由其他強藩擺佈的郡上藩大名青山幸宜,在根本沒有了多少抵抗資本的情況下,也明智地選擇了向朝軍拱手投降。

    一路艱辛而來的潘起亮和左路軍的將士們在郡上城養精蓄銳了三天之後。再以一路潛進避敵的手法,趁著美濃各路藩軍緊急馳援不破關之機,直插美濃府岐阜城。

    「這其實是一招險棋!」

    之後的時間裡,每每只要一提到當年他曾參與的這次對朝軍攻日之戰具有決定意義的行動,潘起亮還總會這樣說。

    「它的凶險之處,真的是並不亞於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的那個奇襲長安的『子午谷之計』。要知道,只要日軍能夠想的周全一點兒,我們這支在闖出御岳雪山之後既一路勞頓又補給困難的疲憊之師。不僅根本殺不到岐阜城內,甚至恐怕還會有全軍覆滅之憂。所以,要感謝日本人的無知。當然了,更要感謝李容熙的右路軍打得好、打得巧。打得日軍的算盤珠子只能任由我們來撥動。」

    歸根到底,在歷時二十二天,長驅近九百里的艱難征程之後,潘起亮和左路軍的將士們一起,已經成功地站到了岐阜城的城樓之上。

    岐阜城的驟然丟失。無疑是給那些還集中在不破關與李容熙的右路軍苦戰正酣的戶田氏良、松平義勇和本莊道美等人的脊背之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子。

    不破關內的戶田氏共、松平義勇和本莊道美等人再也沒有了戰心,丟下這座早已摞疊了數千具被凍得硬邦邦的手下官兵屍的死亡之關,就做了鳥獸散。

    十二月三日。李容熙的右路軍踏破不破關。

    十二月六日,朝軍左右兩路大軍會師大垣城內。那位英雄少年的大垣藩大名戶田氏共被陣斬。

    十二月九日,高須藩大名松平義勇、高富藩大名本莊道美及大垣新田藩大名戶田氏良所率殘兵敗將。被緊追而至的李容熙圍困於海津城。

    十日,海津城城破,松平義勇、本莊道美和戶田氏良隨同美濃軍團的最後一點兒骨血一起化為烏有。

    十二月十五日,潘起亮和朝軍第一軍團第二師團將士們一起,又殺進此前即已被吳佩所率的太平天國紅海軍艦隊幾乎炸成了廢墟的名古屋城,自此,日本本島被朝軍徹底攔腰斬斷。

    而在西線,趁著板垣退助正全力忙碌著京都的防禦,來島右兵衛部不得不抽兵增防京都方面,而東面的兵庫、大阪、伊勢及紀伊諸藩的倭軍,又不敢半分放鬆地為了抵抗朝軍可能會在兵庫或是大阪的登陸做著沒完沒了的準備之機,李章濂部也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在播磨方向再次對板垣退助的大阪至松江防線形成了突破。

    當焦頭爛額的來島右兵衛慌忙調集各路人馬,試圖以拆東牆補西牆的手法再次遏制住朝軍的洶湧攻勢的時候,他想像中的李章濂的主力,竟然現身於了姬路城下。

    還沒等來島右兵衛醒過神來,李章濂就已在二十七日進入了這座號稱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姬路城。

    姬路城的失陷,不僅極大地震撼了肩負著大阪至松江防線艱巨重任的來島右兵衛,正蝟集於兵庫和大阪兩地準備抗擊朝軍登陸的各路藩軍,眼見朝軍已經近在咫尺,自然就更是驚恐萬分。

    或許是等了許久,儘管朝軍的艦隊還在兵庫灣內不停地對著岸上肆虐,卻到底都沒能等來想像中的登陸朝軍的緣故,或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十一月二十九日,在板垣退助的嚴令下,雲集在兵庫和大阪兩地的伊勢、紀伊及志摩等藩的藩軍,開始轉頭直撲姬路城。

    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兵庫和大阪兩地一連耐心等候了七八天都沒能等來的朝軍登陸人馬,卻在伊勢、紀伊和志摩等藩的藩兵們已將勢頭轉向了姬路城之後,就真的到來了。

    在強大的海上炮火支援下,崔成林的朝軍第四軍團的第三師團,就像是散步一樣,輕鬆在大阪上岸。

    原來,就在十一月三日,在崔成林的主持下,經過四國島上的高松、德島、丸龜和多度津等藩大名及各界名流的一致友好協商,一個新的國家——高德國在四國島上正式誕生,原德島藩蜂須賀茂韶大名被一致推舉為高德國國王,原高松藩大名松平賴聰,出任高德國的任相,而原多度津藩的大名京極高典,則就職高德國武裝部隊總司令。

    崔成林總算是能從四國島上逐漸地脫開了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