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大鱷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一章、第三百三十二章武王登基(二章合一) 文 / 肆胖子

    第三百三十一章、第三百三十二章武王登基(二章合一)

    朱升看見摘星樓此時已是一派火光,十分兇猛。悲從心來,於是撩起衣衫,痛哭幾聲,大聲叫道:「陛下,奴才以一死來報答陛下的恩澤」說完踴身跳進火海之中。可憐那朱升如此忠誠義烈,雖然身為宦官,務也懂得盡忠盡節。

    帝辛在樓上,一見樓下火起,烈焰沖天而起,不禁手按胸膛,長聲歎氣,道:「我悔不該不聽忠臣直諫之言,今日自殘而死,一死雖然無可惋惜之處,但是在黃泉下見到先王們卻把臉往哪裡擱呢?」

    只見火勢愈來愈大,風愈吹愈烈,一轉眼,已是四面通紅,煙霧蔽天。此時,姜子牙正在軍中與各路諸侯商議如何攻打皇城,忽見有探馬報入中軍大帳道:「稟告元帥摘星樓著火了。」

    姜子牙一聽知道不好,急忙帶領眾將領,同周武王及三百諸侯,一齊上馬去到轅門看摘星樓的大火。武王在馬上,只見在煙霧中有一個人,身穿白金袞服,頭戴冕旎,手執碧玉圭,端端正正地坐在煙霧之中。

    那人立在火焰煙霧之中,只是朦朦朧朧,看不了很清楚。武王問左右從人道:「那在煙霧中端坐的可是商天子麼?」眾位諸侯回答道:「這正是那無道昏君。今天落得個如此下場,正是所謂的『自做自受。」

    武王聽了,用手掩面,不忍去看,撥轉馬頭,回營去了。姜子牙忙趕上前啟奏道:「大王為什麼掩了臉跑回去?」聽得姜子牙這麼一問武王回答道:

    「帝辛雖然無道,得罪了天、地、鬼、神,今日落個自殘自身,正是天地的報應不爽。但你我都是他的臣子,曾經面對北邊事奉過他。我們哪裡忍看著他活活燒死自己?這就有了逼君的罪名了。還不如回到營中較為妥當。」

    那姜子牙一聽搖頭道:

    「大王無須介懷,想那帝辛作惡無數,殘害天下百姓,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縱使將他集首示眾,也不算過份;今天他自殘而死,正可抵其罪行。但大王不忍觀看,這乃是大王忠厚仁愛的緣故。然則還有一種說法:當年成湯以至仁至德將夏榮流放於南巢,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天下之人沒有議論他什麼。今天大王會合天下諸侯,奉天之命前來征討,可謂是弔民伐罪,堂而皇之,這更會使湯有榮光,請大王不必介意。」

    這一眾諸侯跟隨武王回營。子牙率領眾將領、門人弟子一同看火,伺機奪取皇城。只見那火越燒越盛,眼看就要捲到樓頂之上,那樓下的柱腳已被燒倒,只聽一聲大響,摘星樓已塌,如同天崩地裂一樣,將封王埋葬於一片火海之中,轉眼就化為灰燼。-他的靈魂已到封神台報到去了。

    眾諸侯隨武王、子牙一同來到九間殿,只見丹揮之下大小將領、頭目你擠我碰,擁簇在兩旁。姜子牙傳下軍令道:「軍士們先去將宮中大火撲滅。」

    這時武王對姜子牙道:「雖然帝辛無道,殘害***人民,而那六宮還在帝辛身旁,其中宮女、宦官被害得更慘。今日軍士去救火,難免傷到這些無辜。相父應當先下令禁止,不要讓那些剛脫苦海之人又受慘害。」

    姜子牙聽了點了點頭,急忙傳令道:

    「凡是軍士將校,只允許救火,不要任意施暴,敢有違犯軍令,擅自取走宮中一件器物、殺一個人的,斬首示眾,決不寬容。你們要明白這一點。」

    他的話音剛落,只見那些宮女、侍衛宦官、軍官一齊高呼:「萬歲『武王即在九間殿中與眾位諸侯一同觀看軍士們救火。武王猛一抬頭,看見大殿東側有黃澄澄的二十根大銅柱排立兩邊,於是問道:「這些銅柱都是什麼東西?」姜子牙看了一眼那些銅柱然後說道:「這些銅柱就是帝辛所製造的炮烙之刑。」

    武王一聽這就是惡名遠揚的炮烙之刑,不由歎道:「這炮烙之刑不但臨受刑的人死得極慘痛,只讓我今天一看,也覺得心驚膽戰。商天子真可說是太殘忍了」

    姜子牙接著帶領武王進入後宮,到摘星樓下,只見至盆之內,蛇蠍上下翻騰,白骨遍地,骸骸亂滾。又見那酒池中陰風慘慘,肉林下冷霧迷漫。武王問道:「這是什麼緣故?」這姜子牙答道:「這是商王做成的蠆盆,殺害宮人用的,左右兩邊就是酒池和肉林了。」

    武王見了搖頭道:

    「太慘了,商天子沒有仁德寬厚之心,居然到了這樣的地步」說完,不勝傷感。武王來到摘星樓下,見殘餘之火仍有,煙也還沒停,只燒得十分狼狽,也有一些無辜的宮女宦官被燒死在內,尚有沒有燒盡的遺體在內,極其穢臭難聞。武王更覺得心中有所不忍,忙吩咐軍士道:「快把這些遺體撿出去埋葬了,不要讓它暴露在外。」

    接著武王又問姜子牙道:「只不知帝辛的骸骨在何處焚掉的?應當另把它撿出來按禮將它安葬,不能讓它暴露在天地之間;你我身為人臣,心中怎能安寧呢?」

    姜子牙一聽,趕忙向武王行禮道:

    「想那帝辛殘忍無道,乃至於人神共憤,直到今日自殘而死,實是上天對他的報應。今天大王要按禮節安葬他,實在是大王的仁義呀!」

    說完姜子牙立即吩咐軍士:「把這些骸骨撿出,不要混雜在一處,一定要尋找到帝辛的骸骨,準備衣飾襲被和棺掉等物裝撿,按天子的禮儀安葬他。」

    而後姜子牙命人安葬了帝辛的遺骸。然後眾諸侯一同來到鹿台所在宮殿群中,雖然那這片宮殿群中的精華鹿台已經不見了,但是其餘那些殷洪沒有時間,也沒有辦法收集的眾多配殿卻留了下來,眾人登上一座閣台一聳入雲端,樓直衝霄漢,亭台層層疊疊,殿宇巍峨聳立,雕欄玉砌,金飾梁棟,又見夜明之珠,奇珍異宅,珊湖玉樹,裝點成了瓊樓玉宇,堆成繡閣蘭房。不時升起霞光萬道,頃刻間就有千條瑞彩,真是所謂目為之而炫,心為之而搖,神為之而飛,魄為之而亂。

    這武王和一眾諸侯其實都是沒有見過鹿台的,以為這些剩下的配殿群就是鹿台,看了不由嘖嘖稱奇,只見那武王將那眾多的配殿都遊覽一番之後,感歎道:「商天子如此奢侈綺靡,竭盡天下財力來滿足自己私慾,哪有不喪國亡身的呢?」

    這姜子牙是眾人之中唯一見過那鹿台全圖之人,所以一來到這裡就發覺有些不對,明顯作為中心的鹿台此時卻是蹤影全無,而且那姜子牙明明記得當年帝辛給自己所看的鹿台圖中鹿台所在的位置之上如今卻平白成了一個深池,池水深不見底,正好和周圍的配殿相得益彰,如果不是自己見過那鹿台全圖,還真就沒有辦法發現那鹿台消失不見了,而此時聽見武王的一番感歎,姜子牙不好與武王明說他遊覽的只是一些配殿,真正的鹿台已經不見了蹤影,便說道:

    「古今之所以有喪亡之事,未有不是從奢侈開始敗落的。故而賢君聖王再三叮濘垂戒後代君主:『要以自己的品德為寶,不要以珠玉為寶,』這話是有道理的。」

    那武王聽了點點頭道:

    「如今帝辛已誅滅了,天下諸侯與市井百姓受帝辛剝削的禍害,殘害的苦難橫徵暴斂之煩惱,整日處於水火之中,坐於家中也感不安,站著也放心不下,今天不如將鹿台的積累之財分散給諸侯、百姓,將倉中積累的稻粟,用來賑濟貧饑之民,使天下萬民有其生機,享一享平安的幸福。」

    姜子牙忙恭維道:「大王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江山社櫻、天下百姓的福分此事應該盡快去做。」於是武王命手下人去分發財寶,運送粟米。接著那武王就召集諸位諸侯到九間殿議事,而姜子牙則留在後面,待武王等人走後,那姜子牙即刻命人找了在那鹿台當差的宮人,只見那姜子牙問道:

    「這幾日可是你在這鹿台當差的!我且問你,這鹿台如今到什麼地方去了,為何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一個水池在這裡,你可要老實的回答,倘若有一絲妄言,定斬不饒!」

    這宮人本就是一個宦官,哪裡見過這番世面,當即下了******,尿了一褲襠,趕忙跪在地上連連磕頭,而後哀聲說道:

    「小人一定如實稟告,就在大周王師衝進城來的前些時候,小人照例巡視鹿台諸殿,而後遠遠的就見從五鳳樓上飛出一隻白色的老虎,那老虎身上背有兩人,其中一人小人隱約認得似乎是小王子武庚,還有一人身穿銀甲,小人卻不認得,不過好像小王子與其分外親熱,而後那白老虎飛到鹿台上空的時候,小人就隱約看見那身穿銀甲之人就揮了一下手,接著就聽轟隆一聲,這鹿台就消失不見了,接著在鹿台原本的地方,出現了現在的水池,然後那白老虎就載著兩人飛走了,當時小人以為自己是在做夢,就呆了好一會,然後剛想卻向陛下,不對是商王稟告鹿台之事,不想大周王師就進攻了,小人害怕在亂軍之中兵刃無眼,就躲了起來,直到現在才出來,小人所說句句屬實,還望大人明查!」

    這姜子牙聽了這人的一番話,心中就有了計較,忽然那姜子牙聞道了一股騷臭之氣,抬眼一看,才發現是那宮人尿了一股厭惡之氣湧上心頭,姜子牙明白那人說的全是實話,就一擺手讓那人退下,想了片刻之後,姜子牙明白了符合上述條件的自己卻是認識一人,那就是星宿海的殷洪了,也只有殷洪有這個能力和條件了,正在想著,那去查點殷商庫藏的武吉帶著那硝制獸皮製成的手捲過來稟告道:

    「稟告元帥,末將奉命查點殷商庫藏,發現登記在冊的殷商庫藏中的各數珍寶其中最為珍貴者盡數不見,那壓庫金、銀、銅、以及糧草在庫中僅剩下三成,至於那殷商所藏各類典籍史料更是一卷未見,具末將詢問那殷商守庫官員得知據說是自我大周王師攻打五關起,那帝辛就下令將上等珍寶和壓庫金、銀、銅、以及糧草典籍史料全部藏於鹿台秘庫之中,只在國庫中留有三成應變,元帥是否現在在鹿台之中尋找秘庫!」

    姜子牙一聽武吉的報告,不由氣的兩眼發黑,不過姜子牙很快鎮定下來,吩咐武吉道:

    「現在不必尋找,現在你立刻趕去那鹿台中搬揀財物糧草之處,傳吾軍命,那將所搜集的財物糧草先留下六成,剩下的在將其財物分與眾諸侯,和將糧草賑濟災民,切記此時要暗中進行,連同你剛才稟告我之事都不能讓外人知道,連大王也不行,汝快去吧!」

    這武吉見姜子牙說的鄭重,連忙領命去了,這姜子牙一臉木然,前往九間殿見武王,這姜子牙一來到九間殿,就看見東南揚侯鍾志向自己走了過來,只見那東南揚侯鍾志上前說道:

    「元帥來的正好,請聽我一言:現在天下大事已定,想那東南兩方的諸侯不過疥癬之疾,不足掛齒,如今應當擁立新的國君以使天下的諸侯、軍士、百姓安心。況且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君,天命有其原則,總是眷顧歸屬於至仁至德之人。現今武王的仁德已天下共知,萬民心嚮往之,應當登國君之位,來安定天下萬民之心。何況我們各路諸侯進關,幫助武王來征伐無道之君,正是為了今天這件大事。望元帥將此立君之事承擔起來,不要遲緩延誤,辜負了大家的一片苦心?」

    眾位諸侯一聽都齊聲說道:「鍾君侯所言十分有理,正說出了我們大家心中所想。」姜子牙還沒來得及回答,武王惶恐地推辭道:

    「想我地位輕微,仁德淺薄,名聲也不顯著,只是天天小心謹慎,以求減少過失,承繼先王的事業都還顧不上,哪裡敢凱望君主大位呢?如今東南兩方戰亂不斷,天下還未一統,況且君主大位十分艱難,只有那仁義有德之人才能居之,我只求眾位賢侯一同選擇一個有德的人來承繼大位,千萬不要讓我勉強湊合,讓天下之人笑話。我和相父早早回歸故土,謹守臣子之道就行了。」

    武王的話音剛落,東南揚侯鍾志在一旁大叫道:

    「大王這話可說錯了。天下大德之人有誰能像大王這樣的呢?想那殷洪不過商氏餘孽,不過收攏了那姜文煥與蘇護的勢力,才有今天的威勢,而那南伯候鄂順不過靠父輩的餘蔭,才得了南伯候之位,這兩人不過孩童一般,哪裡比得上大王,現今天下已歸周室,這並不是一朝一夕才開始的。黎民百姓都用籃子提了食物,用壺裝了水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這哪裡有其他什麼原因呢?只是認為大王能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況且天下諸侯象影子一樣跟從大王,如同雲集一樣迫隨大王,跟大王去討伐無道昏君,他們對大王的愛戴嚮往之心,本來是早就有的。大王為什麼非要推辭呢?望大王聽從眾人的意見,不要讓大家失望。」

    這武王趕忙搖頭道:「姬發有何德何能,望賢侯不要堅持這一意見,還要訪問聽從更多人的意見,這樣才能讓天下人心服。」

    這時那東南揚侯鍾志又說道:

    「當年堯憑著大仁大德而受天命,登上大位,後來生了丹朱是個不肖之子,於是堯就尋找合適的人而讓位於他。群臣一致推舉了舜,舜憑著大仁大德,繼承了堯的國君之位。後來舜生了個兒子商均,也是個不肖之子,大舜又將天下讓給了大禹。大禹生子啟,很賢慧英明,能繼承大統,於是夏代一直延續了十七代,到了萊而失去德政。成湯又憑著至仁至德,將萊流放到南巢,取代夏朝而佔有了天下。下傳二十六世而到了紂,帝辛大行不義,任意而為,以致惡貫滿盈。今天大王又憑著大仁大德率眾諸侯代上天行懲罰,現在大事已定,那承繼君主大位的,不是大王還能有誰呢?大王又為何要謙遜推辭呢?」

    武王忙擺手道:「我哪裡敢與夏禹、商湯相比呢?」不想那東南揚侯鍾志又說道:

    「大王不重兵戎之事,靠仁義來教化天下之人,以致風俗淳厚美好,天下分為三分,大王佔有其二;因此,鳳凰在岐山鳴唱,萬民安居樂業。上天與人事,上下相呼應,這道理不可忽視。大王的德政如此,與夏禹、商湯又差多少呢」

    武王又道:「鍾君侯素來有才有德,應當做天下的君主。」武王剛說完,忽見兩邊的諸侯一齊上前,大聲說道:

    「天下民心歸屬周王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大王為什麼要苦苦推辭呢?這可讓大家大失所望了我們聯合一致,在這裡會盟,難道是件說做就做的容易事嗎?我們無非是想立大王為天下之主,再次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現今大王不肯承大位,那勢必導致天下諸侯分崩離析,這就要生出禍亂了,這是讓天下永無太平之日啊」

    這時姜子牙看見武王一邊口頭說不,一邊又有手勢暗示,兩眼殷切的望著自己,心中一聲長歎走到跟前急忙制止道:「列位諸侯不要這樣著急,我自有名正言順的說法。」

    眾位諸侯在九間殿上,見武王不肯繼承大統,都紛紛爭論不止,姜子牙發話制止住爭吵,然後對武王道:

    「帝辛給天下之人造成了禍害,大王率領眾諸侯弔民伐罪,懲治了他,天下之人沒有不對大王心悅誠服的。大王按禮應當登大寶,安天下。況且鳳凰曾鳴叫於岐山,祥瑞之兆屢次出現於周地,這些上天指示的徵兆,難道是偶然的嗎?現今天下人誠心誠意地歸附周王,正是無人互交相應之結果,這機會萬不可失去。今天大王堅決推辭登大位,恐怕會讓天下諸侯們心灰意冷,各自散回本國,那就渙散一片,失去統屬,各自佔據領地,自然會生出***來。這可不是大王弔民伐罪的本意呀太使人民失望,這不是愛護人民的方法,實是害天下之民的做法。願大王仔細考慮」

    武王此時又搖頭道:「眾人對我自然是有所偏愛,但我才薄德鮮,不足承擔這樣的重任,恐怕會給先王帶來羞恥。」這時那東南揚侯鍾志上前說道:

    「還請大王不要謙遜推辭,姜元帥自有主意。『然後那東南揚侯鍾志又轉頭對姜子牙倒:

    「還請元帥從速籌辦登基之事,不要推延,恐怕日久人心就全散了。」

    姜子牙看東南揚侯鍾志如此行事,明白這東南揚侯鍾志定是得了武王的暗示,想來武王想當天子不是一天兩天了,於是順水推舟傳下令道:

    「命工匠畫出圖樣,建造祭台,作祝禱之文來明告天地社稷,等今後有大賢出現,大王再讓位也還不遲。」

    眾諸侯已明白了姜子牙的心意。於是隨聲響應。旁邊有周公旦去監督造祭台。這周公旦早就得了自己哥哥的指示,早就畫好了圖樣,於是就在天地壇前面建造了一座祭台。這台高三層,按天、地、人三才的樣子,分為八卦的形狀。正中設了「皇天后土之位」旁邊立有「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的旗號,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豎立在台上;前後又有「十桿」的旗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於各自的位置,台上又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擷項,中間有皇帝軒轅;壇上陳列排設了篷、豆、盞、篡、金爵、玉聳等祭器,還有生葛炙脯、鮮、醬、魚、肉等祭祀之物陳設在貢桌几案之上,無所不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