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大鱷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三章、星宿再現(二章合一) 文 / 肆胖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三章、星宿再現(二章合一)

    帝辛與姜皇后把盞飲酒。酒過三盞之後,帝辛道:

    「梓童今日到這壽仙宮,實在難得,乃朕喜幸之日,今特命妲己美人著宮娥鯀捐,輕散檀板,由美人親自歌舞一回,獻與梓童賞玩。」

    這帝辛話音一落,手下侍從立刻尊崇,其時鯀捐輕敲檀板,妲己立刻隨著那音樂歌舞起來。但只見:在音樂聲中,那妲己霓裳擺動,週身繡帶隨風飄揚;輕輕舞動裙帶不沾染一絲塵土,那妲己的腰肢猶如迎風折柳。歌喉嘹亮,其聲如月裡奏仙音;一點朱,卻似櫻桃逢雨濕。

    只見妲己雙手伸出,露出尖纖十指,恍如春筍一般,細嫩白皙;在朦朧的燈火映射之下,杏臉桃腮滿幕含春,好似牡丹初綻,花蕊微張,正是瓊瑤玉宇神仙降,不亞嫦娥下世間。

    妲己這裡腰肢柳,歌韻輕柔,好似輕雲嶺上搖風,嫩柳池塘折水。只見鯀捐與兩邊侍兒喝采跪下,齊稱:

    「萬歲。」

    姜皇后對她正眼也不看,只以眼看鼻,鼻叩於心。一落忽然帝辛看見姜後如此,帶笑問曰:

    「御妻光陰瞬息,歲月如流,景致無多,正宜乘此取樂。如妲己之歌舞,天上奇觀,人間少有的,可謂真實。御妻何無喜悅之色,正顏不觀何也?」

    這姜皇后也是不合時宜之人,聽聞帝辛如此說,心中忽然一動,就此出席,跪而奏道:

    「妲己歌舞,豈是稀奇,也不是真實。」

    帝辛一聽疑問道:

    「此樂非奇寶,何以為奇寶也?」

    姜後答道:

    「妾聞人君有道,宜***而貴德,去讒而遠色,此人君自有之寶也。若所謂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穀百果;國有寶,忠臣良將;家有寶,孝子賢孫。此四者,乃天地國家所有之寶也。如陛下荒『淫』酒色,徵歌選技,窮奢極欲,聽讒信佞,殘殺忠良,驅逐正士,播棄黎老,暱比罪人,惟以婦言是用;此牝雞司晨,惟家之索。以此為寶,乃領家敗國之寶也。妾願陛下改過弗吝,聿修厥德,親師保,遠女色,立綱持紅,毋事宴游,毋沉湎於酒,毋怠荒於色,日勤正事,弗自滿假;庶幾天心可回,百姓可安,天下可望太平矣!妾乃女流,不識忌諱,妄干天聽;願陛下痛改前愆,力賜施行,妾不勝幸甚!天下幸甚!」

    姜皇后奏罷,也不等帝辛有什麼反應,就立刻辭謝,然後出了壽仙宮,上輦返回自己的居所,不想這裡污了自己眼睛。只是言帝辛已是酒醉,聽到皇后一番言語,十分怒色:

    「這賤人不識舉,朕著美人歌舞一回,與他取樂玩賞,反被他言三語四,許多說話。若不是正宮,用金瓜擊死,方消我恨,好懊惱人也!」

    此時三更已盡,帝辛酒已醒了。為了安慰妲己,於是趁酒醉大叫道:

    「美人方朕躬著惱,再舞一回,與朕解悶。」

    妲己跪下奏道:

    「妾身從今再不敢歌舞。」

    帝辛大為不解,便問道:

    「為何?」

    妲己跪拜道:

    「姜皇后深責妾身,此歌舞乃傾家喪國之物;況皇后所見甚正,妾身蒙聖恩寵眷,不敢暫離左右。倘娘娘傳出宮闈,道賤妾蠱惑聖聰,引誘天子不行仁政。使外廷諸臣將此督責,妾雖拔發,不足以償其罪矣!」

    言罷,那妲己當真淚下如雨,可見這妲己真是好演員,眼淚說來就來,而且這狐狸精同時還使用了那媚妖惑術。攪動帝辛心底的怒火,這帝辛聽罷果然大怒道:

    「美人只管侍朕,明日便廢了賤人,立你為皇后;朕自做主,美人勿憂!」

    妲己聽到大喜謝恩,自此奏樂飲酒,不分晝夜不表。一日月朔之辰,姜皇后在宮中,各宮嬪妃朝賀皇后。西宮黃貴妃,乃黃飛虎之;馨慶宮楊貴妃,俱在正宮。又見官人來報,

    「壽仙宮蘇妲己候旨。」

    皇后傳宣妲己進宮,見姜皇后,升寶座;黃貴妃在左,楊貴妃在右。妲己進宮,朝拜已畢。姜皇后特賜美人平身,妲己侍立一旁。二貴妃問道:

    「這就是蘇美人?」

    姜後道:

    「正是。」

    因此對妲己責問道:

    「天子在壽仙宮,無分晝夜,宣『淫』作樂,不理朝政,法紀混淆;你並無一言規諫,迷惑天子,朝歌暮舞,沉湎酒色,拒諫殺忠,壞成湯之大典,誤國家之治安,是皆汝之作俑也。從今如不悛改,引君當道,仍前肆無忌憚,定以中宮之法處之。你可暫退!」

    妲己在眾人面前,因要保持自己給帝辛留下的好印象,只好忍氣吞聲,***出宮,滿面羞慚,悶悶回宮。時有鯀捐接住妲己,口稱:

    「娘娘。」

    妲己進宮,坐在繡墩之上,長吁一聲。鯀捐問道:

    「娘娘今日朝正宮而回,為何短歎長吁?」

    妲己切齒恨聲道:

    「我乃天子之寵妃,姜後自恃原配,對黃、楊二貴妃恥辱我不堪,此恨如何不報?」

    鯀捐道:

    「陛下前日親許娘娘為正宮,何愁不能報復?」

    妲己歎道:

    「雖然許我,但姜後現在,如何做得?必得一奇計,害了姜後,方得妥貼。不然,百官也不服,依舊諫諍而不寧,怎得安然?你有何計可行?其福亦自不淺!」

    如此主僕二人開始商議惡計,要把那姜皇后害了,自己坐那正宮皇后。不過旬月,妲己便心生一計,使人以刺客進宮。帝辛與妲己正歡娛時,這刺客現身後,目露凶光,舉劍向帝辛刺來,帝辛不察,手臂被刺了一劍血流如柱。好在這帝辛生有巨力,有了防備,那刺客再不是他對手,只幾個回合便被拿下。

    帝辛惡其行刺,不由大怒道:

    「把這刺客拿下,以炮烙之刑行之,方解心頭之恨!」

    「是!」

    左右禁軍聽命後,把那刺客架起就要離宮,沒想被妲己攔住。這刺客乃是她事先安排,若就這般死去,如何去害姜皇后。

    「大王,這刺客來的突兀,定有侍主,何不大刑弄之,得其主,再以刑罰!」

    帝辛恍然大悟,連聲笑道:

    「美人言之有理!」

    此乃一個圈套,刺客只用了數刑後就把事由招了出來,卻是姜皇后生出惡計。帝辛聽後大怒,命左右把姜皇后拿了,大刑相弄,讓其服罪。

    姜後不認,即烙其二手。這姜後心如鐵石,意氣堅剛,豈肯認此誣陷屈情?奉御官不由分說,將銅斗放在姜後兩手,只烙的筋斷皮焦,骨枯爛臭。這十指連心,姜後哪裡受的住,不一時便可憐昏死在地。

    次日,帝辛升朝,言及姜後使刺心懷歹意,生出費後之意,欲立妲己這妃。眾臣哪個不是心知肚明,只是帝辛興酷刑,誰有二話,不由分說就上了刑具,便如此遂了帝辛之意。

    那姜皇后日後被妲己斷了四肢,再又挖去雙目,已是生不如死,只過了一月便自斷生機,一縷魂魄去往幽冥界.

    且說那姜皇后被自己害死之後,還有二子,一為殷效,一為殷洪。這二子極是乖巧好學。妲己為絕成湯所數,又把主意打到二個殿***上,故尋找當初侍候姜皇后的一位官女姜環弄計。

    殷效殷洪果然上當,聽了妲己害母之言,心裡悲痛,也不思量輕重,便持劍要與那妲己報害母之仇,不料卻是中了妲己之計,引的帝辛大怒,要殺子以討美人歡心。

    朝中有大將方弼、方相,乃是二位太子護將,見得帝辛骨肉不分,義氣將出,便要救這二位太子。見到禁軍前來捉拿二位太子,不由大急,方弼一意起,挾住殷郊,方相挾住殷洪,厲聲高叫曰:

    「帝辛無道,殺子而絕宗廟,誅妻有壞綱常。今日保二位殿下往東魯借兵,除了昏君,再上成湯之嗣。我等反了!」

    二人這一通厲喝之後,眾禁軍果然還有一絲忠心,不敢加害二位太子,任由方氏兄弟背負殿下,連出朝歌南門去了。大抵二人氣力甚大,彼時不知跌倒幾多官員,便是有心阻他二人的官員,又那裡擋得住。

    話說眾多文武,見反了方弼、方相,大驚失色;獨黃飛虎若為不知。亞相比干近前曰:

    「黃大人!方弼反了,大人為何獨無一言?」

    黃飛虎答曰:

    「可惜文武並無一位似方弼二人的。方弼乃一莽漢,倘知不忍國母負屈,太子枉死;自知卑小,不敢諫君,故此背負二位殿下去了。若聖旨追趕回來,殿下必死無疑,忠良盡遭殺戮。此事明知有死無生,只是迫於一腔忠義,故造此罪孽,然情甚可矜。」

    帝辛見那兩位殿下被方弼、方相救走大為震怒,立刻下令守殿大將雷開、殷破敗兩人引三千人馬去追,那黃飛虎正掌調兵之權,於是故意拖延,直到那帝辛再三催促,才撥了三千老弱給那雷開、殷破二人,而經過著黃飛虎的拖延,那方弼、方相早就帶著殷洪、殷郊二人跑的遠了。

    卻說,方氏兄弟帶著二位殿下逃出朝歌,卻是身無分文,才知自己行事魯莽。無奈之下,方弼請二位殿下說曰:

    「臣有一言,啟二位千歲!臣等乃一勇之夫,秉心愚蠢。昨見殿下負此冤苦,一時性起,反了朝歌;並不曾想到路途遙遠,盤費全無。今欲將黃將軍所留玉,變賣使用,又恐盤詰出來,反為不便;況逃災避禍,須要隱藏些方是。適臣想一法,須分路各自潛藏,方保萬全。望二位千歲詳察,非臣不能終始!」

    如此一來,眾人便只得分路而行,以免被禁軍捉住。殷效殷洪也知道要分別,可他二人一直住在深宮大內之中,哪裡曉得外面世道如何,看著塵土飛揚的大道,空闊的野外,一時還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又去到哪裡。

    迷茫之際,殷郊與方氏二兄弟說道:

    「將軍之言極當;但我兄弟幼小,行不知去路,奈何?」

    殷郊說的在理,方弼想了良久之後,突然靈光一現,猛一拍手曰:「這一條路往東魯,那裡是姜候封地,殿下可往投奔。這一條路往南都,俱是大路,人煙湊集,可以長行。」

    殷郊曰:

    「既然如此,二位將軍不知往何方去,何時再能重會也?」

    方相歎了一口氣,此去生死不知,只得故做歡顏與二位太子曰:

    「臣此去不管那鎮諸侯處,暫且安身;候殿下借兵進朝歌時,臣自來拜投麾下,以作前驅耳!」

    如此一番交待約定之後,四人各個揮淚而別,不表方弼、方相辭別殿下,投小路而去。且說殷郊對弟殷洪曰:「兄弟你投那一方去?」

    殷洪曰:

    「但憑哥哥。」

    殷郊想了想,對弟弟曰:

    「我往東魯,你投南都。我見外翁哭訴這場冤苦,舅爺必定調兵。我差官知會你,你或借數萬之師,齊伐朝歌,捉妲己,為母親報仇。此事不可忘了!」

    殷洪垂淚點頭:

    「哥哥從此一別,不知何日再會?」

    兄弟二人放聲大哭,執手難分。殷洪與殷郊分別後,抬頭上路,淚不能乾,淒淒慘慘,愁懷萬縷。這時殷洪忽在一村莊之中見一老者分外眼熟,殷郊向前一看,不由大驚叫道:

    「呀!原來是老丞相。」

    商容乍見殷郊不由下拜曰:

    「殿下!何事到此?老臣有失迎迓,望乞恕罪!」

    商容道:

    「殿下乃國之儲君,豈有獨行至此?必定國有不祥之兆,請殿下生了,若臣聽說詳細。」

    殷郊見得商容之後,不由滿面流淚,把帝辛殺子誅妻事故,細說一遍,商容頓足大叫曰:

    「孰知昏君這等橫暴,滅絕人倫,三綱盡失。我老臣雖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娘娘竟遭慘刑,二位殿下流離塗炭,百官為何鉗口結舌,不犯顏極諫?致令朝政顛倒。殿下放心,待老臣同進朝歌,直諫天子,改弦易轍,以救禍亂。」

    即喚左右:

    「吩咐整治酒席,款待殿下。」

    而那殷、雷二將領兵追趕二位殿下,雖有人馬三千,俱是老弱不堪的,一日止行三十里,不能遠走。行了三日,走上百里遠近。一日,來到三叉路口。雷開曰:

    「長兄!且把人馬安在此處;你領五十名精壯士卒,我領五十名精壯士卒,分頭追趕。你往東魯,我往南都。」

    殷破敗曰:

    「此意甚善。不然,日同老弱之卒行走,不上二三十里,如何趕得上,終是誤事。」

    雷開曰:

    「如兄長先趕著回來,在此等我。若是我先趕著回來,也在此等兄。」

    殷破敗曰:

    「說得有理。」

    二人將些老弱軍卒,屯札在此,另各領年壯士卒五十名,分頭趕來。且說殷郊殷洪二位太子逃離朝歌之後,九仙山桃源洞廣成子正值煉氣,突然心神一震,切指算計一番後,才暗暗歎了一聲道:

    「當年玉虛宮時,老師曾言玄門各教相商封神榜,我等師兄弟俱為榜上人,如今有緣人出現,我當往世間行走一番!」此話說完後,便出了九仙山往朝歌而去。

    與廣成子一般的,還有那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他正神遊太虛,那殷洪一出朝歌城,就有感應,知道與自己有緣者已經出現,便急急去往凡間尋找。

    而在這時,那成紀山旁,雷澤之中有一宮殿,在宮殿配殿之中,也有一人心有所感,此人身材高大,身著一件青色帝王袞服,上有霸下龍紋,樣式古拙,此人也不挽髮髻,頭髮直直散落披下,垂於腰間,只用一王冠將頭髮箍住,住至於散亂。

    此人手持一隻單鑭在手上撫摩,這人盤坐的蒲團後面立有一隻丈八長的大槊,那猶如手臂粗細的槊首,在那配殿當中用於照明用的夜明珠的光芒的照射之,爍爍閃著寒光。

    這時那身著青色帝王袞服之人忽然微閉的眼睛一張開口道:

    「終於來了,不妄朕等了這麼長的時間,當年那商湯背叛我朝,如今其子孫卻也不得長久,如今我卻要收那帝辛之子為徒,來日讓他起兵伐商,到時上演一場父子相殘的大戲,豈不快哉!」

    那人說完之後,就立刻起身,手一晃,那手中的單鑭和身後的丈八長槊就消失不見,那人出了配殿之後,一聲招呼,就有一隊身著青甲之人,牽過了一頭怪獸來,那人翻身上了怪獸,用手一拍那怪獸的頭頂,就平地騰起一片青雲,那青雲載著怪獸和那一隊青甲士卒朝遠方飛去。

    再說商容得殷郊敘說朝歌中事,得知帝辛無道,文臣不明,武臣不忠,盡助紂為惡,不言不諫,不由大氣的一夜都沒有睡著。

    想到自己當初見帝辛無道,便辭官歸鄉,不由又後悔起來,若是自己身在朝歌,能日日提點帝辛,也許就沒了後為之事。想到這裡,便心痛難當,聞太師領軍在外,自己身為首相,卻不能盡職盡責,只外出逃避,如何與聞太師交待。

    哪此想到第二日時,商容與殷郊相商半日之後,知道自己此去朝歌怕是凶多吉少。那帝辛連親生兒子都言殺的,何況一大臣乎。便與殷郊交待,讓他遠離朝歌,等那妲己被正法典,帝辛回心轉意之後再回去。

    殷郊本來還想去他外公姜候,最終被商容所阻,先讓他住在自己家裡,等有了想法之後,再自己行安排。殷郊只得如此,再過一日後,商容與殷郊拜別,前往朝歌。

    那商容去往朝歌之事不提,再說廣成子下的山來,直接去往朝歌,半路見到一道紫氣自朝歌城出,往東而行,不由低頭思量片刻之後,也往紫氣行的方向而去。

    這紫氣不是別的,正是殷郊殷洪二位太子的紫微護體真氣,那紫薇星本是帝星,任何有帝王命格之人都會得到一縷紫薇帝氣,當由於這紫薇帝氣之人將這紫薇帝氣培育完全,就可登凌帝王之位。

    那殷破敗與雷開兵分路來拿殷郊殷洪二位太子,其中一路正往東魯而來。那位二太子殷洪相比不知差了多少,走一路問一路,更是把自己身份到處傳揚,雷開只是追出數十里後,在與沿途農家打聽後,便得知了殷洪逃走的方向,於是一路上沿大路快馬追去。

    這殷洪也是運氣好,從未出過門,更不用說雙腿走路,不過數日就偏出大道數十里,到了山裡,從此再不辨方向,見徑而行,遇水而走。

    直把那雷開追的上氣不接下氣,離開朝歌數百里,再不見人煙時,這才知道自己真的把二位太子追丟了,無奈之後,只好返回,一路上三人一組,五人一隊,向叉路而尋,可是又哪裡能尋的到。

    殷洪自己都不知道走到什麼地方,苦頭吃了不少,好在還學過些武藝,山貨野果食用,河流清泉解喝。在山裡打轉十幾天後,殷洪終於有些受不得苦楚。

    正值殷洪絕望之際,忽然轟隆隆聲音傳入耳中,知道不遠處定有瀑布大河,提起精神向聲音處行去。這一路上,比前些再加難走,爬山越溝,過河涉水,快到了天黑時,這才到了瀑布跟前。等他到達目的地時,不由傻眼了。

    你道為何?這瀑布自百丈高山傾下,寬有二三十丈,瀑布之下不過數十丈有一塊丈許方圓的大青石,一位身穿灰色道袍,留有三寸鬍鬚的道人正坐於大青石之上,正在吐氣打坐,只見一道清氣自這道人的口中吐出,裊裊升於半空之中,盤旋於頭頂之上,形成一朵巨大的蓮花,還有一道道清氣自蓮花垂落,當真是仙家風範,看得人不由目瞪口呆。

    殷洪哪裡還不曉得那道人乃是一位有道行的修士,他雖深居內宮,也見到過不少有本事的道人。尤其是那截教出身的太師聞仲,以前進宮之時,還與自己見過數面,指點過自己煉氣習武。

    殷洪離家出逃,舉目無親,正不知往哪裡去,絕望之時,突然看到這位道人,心裡不同一動。殷洪心氣洶湧,顧不得勞累,快步行到那道人跟前,與其拱手作揖道:

    「見過仙長,不知仙長家鄉何處,弟子殷洪乃是商室殷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