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 / 五爪蒼龍

    第五百一十六章

    華夏198年,十一月初

    北方的十一月已經進入嚴寒季節,可南方的十一月卻依然如夏、如春,給人一種舒爽的感覺。而率領荊南水師南撤的周瑜,此時卻沒有這種感覺,因為在荊南水師的不遠處,正排列著數萬鐵騎嚴正以待!

    在南方,騎兵的力量確實不能完美發揮,因為南方的地理原因,根本不適合騎兵的長途奔襲。而失去了長途奔襲這一巨大優勢,騎兵如同失去了雙翼一般,剩下的只有短距離衝鋒和近距離撞擊這兩點。

    別小看短距離衝鋒和近距離撞擊!

    要知道,只要給騎兵足夠的施展空間奔跑,其衝擊力完全能將一個十人小隊撞飛,除非對方也有相同的騎兵力量,否則的話,騎兵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而讓周瑜揪心的是,荊南水師除了步卒還是步卒,壓根就沒有絲毫的騎兵戰力。怎麼可能對付得了名滿天下的天賜鐵騎?最重要的是,眼下的位置,天賜軍佔足了優勢,荊南水師方面不但在下坡,而且還沒有足夠的掩護

    這種情況下,天賜騎兵一旦衝鋒,對荊南水師造成的死傷絕對是致命性的。下坡的周瑜非常清楚,所以此刻周瑜沒有絲毫輕舉妄動的打算,兩隻軍隊對峙在一片平地上,只是靜靜的站在那兒沒有自言片語,整片天地都彷彿因此而安靜了。

    周瑜心中很平靜,什麼都沒有想,坐在白馬之上,看著對面猶如一道鋼鐵森林一般的天賜鐵騎,心中露出無邊的無奈。此時此刻,周瑜終於明白,為什麼古人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陰謀詭計都是浮雲了啊。

    天賜鐵騎並未因為荊南水師的到來,面部表情有什麼變化,彷彿早就知道了這個情況一般。不多時,只見鐵騎中央為止,分開一道十馬寬的闊道,闊道直達天賜鐵騎中部,在中部位置,可以看到有一座圓形的帳篷,而此時帳篷前出現了一位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看上去實際不到二十四五歲左右,可其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身上的氣質,都讓有一種滿是滄桑的感覺。男子身著紫色龍袍,胯下騎著一匹極為雄壯的白色戰馬,右手牽著韁繩,左手拿著一柄玉如意,神色充滿了平靜,彷彿對男子而言,此處不是戰場,而是後花園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握在男子手中的玉如意極為特別,其形似玉又似船,看上去極為傳神,在陽光的折射下,極為吸引目光,即使在男子身邊幾名明顯是天賜軍大將的人物,都忍不住多次將目光落在玉如意上,雖然說這些大將眼神中並沒有什麼貪婪之意,可對其驚艷之感,卻讓人很輕易的感覺到。

    很顯然,在北疆能身著紫色龍袍的除了劉泰,沒有任何人有這個資格。劉泰喜歡紫色,非常喜歡,從小就喜歡,即使劉泰本人都不知道是為什麼。但每次見到紫色時,都會因其高貴而著迷。即使這個時代傳統的龍袍都以黑色為主調,但劉泰依然要求編製紫色龍袍。

    因為紫色是劉泰的最最喜歡的一種顏色。

    而黑色,在劉泰看來卻太過壓抑、單調,沒有絲毫趣味,起碼不被眼下劉泰接受。

    「嗒,嗒,嗒「

    馬蹄聲清脆而刺耳。每當馬蹄經過天賜騎士身前時,將士們都會不由自主的對著馬蹄上的劉泰跪倒在地,這種馬蹄聲聽在將士們的耳中,猶如即將出征的號角一般,讓將士們極為激動。

    不過對男子的到來,荊南水師絕對不歡迎。

    劉泰一生充滿了神話,即使對仙神再嗤之以鼻的人,面對劉泰都如面對神靈一般。

    無比的壓力彷彿一座泰山般壓在以周瑜為首的諸多將領和士卒們身上,其中前排立盾守護的荊南步卒甚至在劉泰的氣勢影響下,緩緩後退著,眼神中透露著濃濃的恐懼之意,彷彿看到了神靈,彷彿看到了惡魔,表情說不出的奇怪。

    不僅荊南士卒,即使周瑜等荊南大將在劉泰的氣勢壓抑下,眼神中都露出駭然的目光,提著馬韁的手溢滿了汗水,即使呼吸都有點粗重了。從這裡看出,周瑜心中不平靜,面對劉泰這個活著的神靈,沒有任何人能平靜。

    終於,在鄰近荊南水師兩百米時,劉泰輕輕踢了踢馬腹,這匹被稱為雷神的戰馬充滿了靈性,直接就停了下來,甚至還對著對面的荊南水師打了個響鼻,其中好似充滿了不屑的意味。

    「周瑜,周公瑾可願上前與朕一見否?」充滿了威嚴的聲音傳遍兩軍上空,如雷鳴一般炸在兩軍將士的耳旁,其中荊南水師方面最為狼狽,一些個心理本就因劉泰的威勢而即將崩潰的人,在這一瞬間頓時顛倒在地,嘴中不時的低吼著什麼,瘋狂的劑向後方,彷彿連靠近都不敢靠近劉泰周邊數百米之內。

    「咳」

    一陣輕微的咳嗽,此刻周瑜面色青紫無比,強忍著心中的不安和一絲微微的膽覷,打馬上前走出盾牌手的防衛,隱隱站在天賜騎兵的射程之外,對著劉泰拱手說道:「小子周瑜拜見陛下,望陛下饒恕小子甲冑在身,不得行全禮。」

    「呵」劉泰淡淡的笑了笑,一副審視著孩子的目光看著落在周瑜渾身各處。雖然說周瑜現在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但在劉泰眼中,也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孩子,即使周瑜在歷史上擁有無限名聲!

    「公瑾,朕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想見你了,可惜的是,你心中只有孫氏大業,對朕的請求置之不顧,其實以你的才能,在朕手下才能發揮十成!」

    「這一點,朕想你不會否認吧?」

    「但公瑾你為了兄弟情義,卻將民族大義,國家大業放在一旁,雖然朕不喜歡能家國為借口,可對你周瑜,確實值得這麼一說。」

    「公瑾,你知道嗎?因你在洞庭湖搗亂,朕統一天下的計劃起碼推遲了半年之久,而在這半年之中,又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未來我漢族的發展又會被拖延多久?」

    「只要朕願意,一句話,便可將你周瑜定為千古罪人!甚至連你留在江東的族人,都會恨你入骨,信也不信?」

    「但是朕不屑這麼做,朕欣賞你,欣賞你的才能,所以朕才會讓你走到這一步,平平安安的撤退到此地。但是,想要活著離開,你必須要答應朕一個要求!」

    劉泰彷彿沒有與周瑜說太多的打算,只是將心中的話語一股腦的全部說出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按理來說此刻劉泰出現在此地,明擺是想收服周瑜為己用,以周瑜這些年來在荊南得到的成績,完全能讓人理解劉泰為什麼會屈尊降貴。

    但偏偏劉泰根本就沒透露出想要招降的意思,即使提到了,也是點到即止而已,彷彿招攬周瑜,壓根就不在劉泰的打算之中,到底劉泰自大,還是看不起周瑜的本事?

    周瑜也有點愕然,傻傻的坐在白馬之上,感受著劉泰那如神靈一般的氣勢,心中的希望無限被破滅,在周瑜看來,劉泰的要求絕對不會那麼簡單,而身為孫策的義弟,周瑜能與敵人簽署什麼協議嗎?

    這絕對是不忠不義的事情。

    即使聰明如周瑜,這一刻腦袋也成漿糊了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